妇好鸮尊背后的爱情。
当我们在褒扬妇好的时候,其实也不能忽略武丁的功绩,根据出土的文物以及甲骨文中的卜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武丁对于妇好是有这特殊情感的,如果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真爱。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说了,历史中明明记载了武丁诸妇多达60余人,如果是真爱,怎么不坚持一夫一妻制,娶了那么多妇人,又怎能说是真爱,此外还经常派妇好出征,这哪里能说是真爱呢?
对此,浮玉只能说,当时的观念和现在的观念不一样,商朝时期,王的妇人不单单是在后宫中享乐的,她们还得肩负着王室的生产,比如说养蚕、织布、做朝服等等,所以设置数量比较多的“妇”更多的是王室生产的需要,而不是商王自己享乐的需求。
在武丁长达50余年的统治中,他一共立了3位王后,而妇好是第一位,也是武丁最为重视的一位,而在妇好出兵征战的过程中,武丁也尽力保护了妇好的周全。
我们还拿商朝讨伐巴方的那次战役来说,武丁负责正面征战,而妇好则负责后面埋伏,很显然,妇好在战争中的危险系数并不高,反而功劳很大。
毕竟如果不是妇好在那埋伏着,巴方军队也不可能被彻底击溃,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工作其实换个人照样也能完成,而武丁却选择了让妇好做,这摆明了是把功劳让给妇好,提升她在殷商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怎能不是爱呢?
既然说到了武丁对于妇好的爱,我们还得多说一点,妇好一生传奇,为祈求殷商人吉祥也不遗余力,但是她却没能替自己求到福祉,在30多岁就不幸去世了。
在妇好死后,武丁将妇好安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好让自己能够日夜守护着妇好,正是因为这样,妇好墓是远离殷商先王墓葬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妇好墓得以完整保存而无被盗掘的现象发生。
把妇好安葬在自己宫室旁边,武丁依然觉得不够,为了让妇好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武丁还为妇好举行了三次冥婚,把死去的她许配给了三位已经故去并且很有作为的商王(祖乙、太甲、成汤),武丁认为有了这三位先王的守护,死去的妇好也不用自己担心会“过”得不好了。
这在现在看来是一种迷信和不被理解的举动,但是在崇尚鬼神的殷商,这或许是武丁对妇好最伟大的爱了。
妇好鸮尊背后的男女平等。
当社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之后,男权主义愈演愈烈,进入了奴隶社会之后,女人也逐渐成为了男人的“财产”,但是妇好鸮尊背后却是一种在奴隶社会和后世封建社会里很难得可贵的“男女平等”。
在武丁统治时期,妇好和武丁之间,不单单只是一种平等的配偶关系,还是一种相对比较平等的主臣关系,妇好作为武丁的王后,她不仅带兵出征、主持祭祀,而且她还有自己的封地,妇好无须整日里和武丁待在一起,更多的时间是待在自己的封地。
既然有了自己的封地,妇好还充当着向商朝进贡的职责,比如在《甲骨文合集》中就记载了:妇好示十屯,宾。这里的“示”就是敬献的意思,而“屯”是殷商时期的一种计量单位,“宾”是指屋顶时期的卜官。
这也就是说妇好向武丁进贡了“十屯”,而叫做“宾”的卜官进行了签收,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妇好和武丁之间的相对平等的关系,她充当的角色也绝不单单是我们印象中封建王朝后宫的王后那么简单,这一男女相对平等现象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中,还是在封建制社会中,都是鲜有的。
浮玉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文物是会说话的,前世是女战神妇好的化身,今生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的妇好鸮尊也不例外,透过这一文物,我们不仅见证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造的巅峰,还知晓了这件青铜器背后有一位能征善战,在殷商王朝充当着女战神、大祭司、贤德王后的妇好。
妇好鸮尊和同期出土的青铜器和武器、玉器等文物,是商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物质载体,透过这一件件无价的国宝文物,我们似乎看到了妇好昔日的飒爽英姿和殷商王朝的强极一时。
文物会说话,透过文物,我们能更为清晰地了解我们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
参考文献:《礼记》、《史记》、《甲骨文合集》、《记忆殷墟妇好墓》、《“妇好”鸮尊》、《国宝档案》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