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之子名字叫启?甲骨文不赞同

大禹之子名字叫启?甲骨文不赞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2436 更新时间:2024/1/29 22:42:31

根据史记记载,大禹去世之前,选择伯益为继承人,但大禹去世之后,他与涂山氏的儿子“”阴谋取代伯益,成为新一代领袖,之后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于是“启”就被通俗的称之为夏启。

关于夏启的传说,各种文献记载大不相同,就以夏启出生时间而论,《夏本纪》中大禹说“启”出生四天之后,他就离家赴任,之后“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但屈原在《天问》中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司马迁认为“启”生于大禹治水之前,屈原认为“启”生于大禹治水期间。这个小问题上的不同记载,也可以看出后人对夏启的认知不一。

不管夏启传说有多少种,但非常一致的是大禹之子的名字叫“启”,这一点似乎无人否认。然而问题很明显,与大禹、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一样,甲骨文中也没有夏启的记载,为何后人知道夏朝第一代(或第二代)君王名字叫夏启?显然,大禹之子的名字让人怀疑,而甲骨文也揭示夏启应该不是名字,而是代表了其他含义。

甲骨文中的启字(见下图),一共有七种写法,呈现出启字的演化史。

图1是启字的初始字形,右部“又”为手的象形,左部“户”为门的象形,两相会意,表示以手拉门或开门,因此本义是开启、开门。

图2与图3的启字,上面加了一个口字或日字,表示开门引进日光,用以表示晴朗之义。当时,商朝人估计将太阳比作有门之物,与开门之“启”在比喻意义上是相似的,它们在造字心理上有着共同的构型。图6和图7的上部与之相似,上面都是一个日字或口字,代表的意思相同。

图4与图5的启字,在图1的基础上,下面加了一个口字,表示以言语启发教导,上半部分的“启”是形旁也是声旁。

从甲骨文中的启字来看,有着完整的演化链条,逐渐演化为如今的启字。

甲骨文启字的左部,明显是一扇门的形象,这一点可以参考甲骨文中的门字:由两扇门构成,或由两扇门上面加一横木构成,是一个象形字。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的“门”正反映了商代中晚期房屋建筑中门的结构,整体结构非常严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当时中国的房屋建造水平,后世的大门结构与商朝的相差不大。不过,陶寺遗址考古发现,比夏朝还要早一些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宫殿,自然也应该有门。文字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应运而生,因此陶寺遗址时期应该有门的概念与相应文字,但可惜的是迄今没有考古证据。

也就是说,从考古证据上看,门字始于商朝甲骨文,但从造字逻辑上看,门字应该出现更早,可能在仓颉造字时就出现了。

甲骨文启字的右部,是“又”为手的象形,但让人意外的是,在甲骨文卜辞中竟然没有发现手字。作为人体重要部件之一,甲骨文中没有手字让人不解,但甲骨文中却多次使用“又”字代表手的意思,比如甲骨文扔字,左边弯曲的线条是“乃”字右下部就是一个“又”字,代表用右手扔出某样东西,小篆中“扔”字将“乃”放到了“手”的右边,于是形成了如今的扔字。

单独的手字始于周代金文,上像伸开的指掌形,下像肘腕形,是一个象形字。隶变之后,已经看不出手形,与今天几乎一致。

甲骨文中之所以没有手字,原因有很多:一是商朝人还没有意识到手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单独造字,二是甲骨文只是商朝祭祀、占卜档案,并一定涉及手字,可能商朝其他文书中有单独的手字。

通过“门”与“手”字解读,很难判断大禹时代有没有出现“启”的概念,但通过甲骨文启字来看,商朝之前几乎不可能存在启字。

首先,甲骨文中的启字,初意是开门、开启,非常符合古人造字逻辑,然后根据这一本义,演化为晴朗、启发等意思,从简单到复杂,与后世启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字演化链。也就是说,造字之初的启字应该就是开门之意,是商朝人创造的。

其次,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始于盘庚迁殷(大约公元前3300年),盘庚之前的甲骨文并未找到。盘庚迁殷之后,三百年内启字又发生了六次演变。按照这一演化逻辑,如果比盘庚还早1700余年的大禹时代已有启字,那么这么长的时间内,启字的字形与含义至少该有不少演变吧!但实际上,甲骨文中启字的初形与初意就是开门、开启。

也就是说,大禹时代不可能存在启字的概念,也不可能存在启字,自然就不可能给儿子取名为“启”,因此所谓夏朝第一代君王名字叫“启”,应该是后人所定义。

大禹之子不可能叫“启”,而史书上言辞凿凿地说夏启,那么夏朝与夏启难道真是虚构的吗?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启”有开启、开始之意,“夏启”就是夏朝开创者、开始者之意。由于年代久远,后人传承夏朝历史时,已经搞不清大禹之子的名字,于是就称之为夏朝开创者——夏启,后人以讹传讹,误以为他的名字叫“启”。实际上,按照这一逻辑,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就可以说是“商启”,周武王又可称之为“周启”。

值得深思的是,有的史书记载大禹是第一代夏王,有的史书记载夏启为第一代夏王,两种说法互相矛盾,但如果夏启代表开创者之意的话,即大禹就是夏启的话,那么这两种说法却会统一了起来。当然,这仅是猜测,并无实据,笔者只是姑妄言之。

参考资料:甲骨文、《史记》等

标签: 甲骨文大禹商朝伯益大禹治水史记

更多文章

  • 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大禹是条虫子,但有青铜器证明是大禹划分了九州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顾颉刚,青铜器,大禹,古史,铭文,大禹治水

    大史学家顾颉刚在观看戏曲时,无意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同一个题材的戏曲,越到后来越内容越丰富。于是,他突生奇想:中国的历史会不会也有类似现象呢?即越到后来,被编造出来的“历史内容”就越丰富。于是,他开始动手研究。当时,恰逢他应提倡“整理国故”的胡适之邀,负责整理和考辨古史。这样,他把研究对象锁定在中国古

  • 大禹治水这么大工程,考古为何找不到痕迹?俄专家:治的不是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汉武标签:黄河,洪水,夏朝,先秦,大禹治水,考古发现,十大考古

    大禹的成功治水是夏朝能够建立家天下王权政治的前提。能够直接证明属于夏朝遗迹的考古学遗存虽然还没有出土,但我国的考古学家通过旁证法和文化比较法等多种科学手段,依然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域王权社会组织。正如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所说“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

  • 大禹治水画像中的大禹,为何老拿把叉子?叉子能治水吗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息壤,天帝

    引言相传在三皇五帝时期,我国基业主要以农耕为主,治理江山的金钱就来源于老百姓们的农耕收入,故当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脉,那时的每个人都期望着风调雨顺,便一切安好。但常人都知晓,天气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旱涝雨灾时常会卷席某个村庄以及那里的土地,故治理洪涝灾害也就成为了一大重要工程。可要想彻底治

  • 史海谜案: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有人说“大禹是条虫”?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殷墟,铭文,二里头,夏代,史海谜案,禹,夏朝,先秦

    引言1923年,历史学者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指出:“大禹是一条虫”!并解释说“…至于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一种动物…”,此言一出,震惊天下!其实,虽然目前已经因为殷墟甲骨文的出现,使质疑商朝的声音基本消除了,但也造成国际上只认可殷墟盘庚3300年历史…而对5000年以上

  •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何避讳谈大禹治水呢?考古:洪水时间有Bug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洪水,考古,商朝,夏朝,先秦,夏商周,大禹治水,断代工程,神话传说

    对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中,大禹治水这个历史事件却被避讳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考古工程,旨在系统地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和历史,挖掘出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这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却让人们

  • 大禹治水的工具,考古表明并非“叉子”:教科书都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大禹治水,大禹,考古,河姆渡遗址,少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禹能够成功治水,必然要有相应的挖掘工具。以当时的洪水规模来说,大禹治水工具必然较为先进,否则无法治理洪水。在大禹的各种画像中,在教科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禹手持一把“叉子”(见下图),造型比较奇特,这种“叉子”一直被人为是大禹治水的工具。然而,以这种“叉子”的造型来

  • 民间传说:大禹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洪水,舜帝,龙门,水患,先秦,夏朝,大禹治水,民间传说

    禹王名叫文命,后人称他为大禹,他的父亲是鲧,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今天咱们也聊聊大禹的一些传说或故事。在尧帝的时候,洪水泛滥,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大臣们向尧帝推荐了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理水患的理念是堵,带领百姓用石块土壤把洪水一块块的围起来,让洪水不能到处

  • 历史冷知识:夏朝开启者-大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二把刀标签:大禹,大禹治水,五帝,涂山,夏王朝,黄帝

    三皇五帝之时,中国基本还是处在部落制阶段,可以说整个三皇五帝时期,社会基本处于部落联盟状态,组织比较松散,也没有特别严谨的政治体系。大禹作为五帝之后的继任者,也是中国从原始部落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关键人物,他是夏朝文化的开启者。夏王朝地图大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是黄帝玄孙,黄帝次子昌意之后,也

  • 绍兴大禹陵景区,即将全面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绍兴快报标签:大禹陵,大禹,绍兴,九州,绍兴市

    点击上方蓝字 绍兴阅读 阅读绍兴 │ 每天有惊喜近日,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大禹广场及大禹纪念馆附属用房方案规划公示》。大禹陵景区(公祭典礼)提升项目二期工程位于稽山街道大禹陵景区内,由绍兴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新建大禹广场及大禹纪念馆附属用房,建设单位已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项目

  • 大禹治了一场水,为何就能得天下?考古揭开大禹治水的水分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水患,商朝,二里头

    “大禹治水”这件事并不出出自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里,因为夏朝连文字都还没有,因此关于夏朝的记载,也仅仅是在古文献上查到。因为没有文字,而且古人的叫法也不确定,没有发现夏朝时期的文物。导致到现在为止,一些西方学者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都持怀疑的态度。那么问题来了,夏朝为何消失得这么干净,就像是被抹除了一样,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