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画像中的大禹,为何老拿把叉子?叉子能治水吗

大禹治水画像中的大禹,为何老拿把叉子?叉子能治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1272 更新时间:2024/1/15 23:21:15

引言

相传在三皇五帝时期,我国基业主要以农耕为主,治理江山的金钱就来源于老百姓们的农耕收入,故当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脉,那时的每个人都期望着风调雨顺,便一切安好。但常人都知晓,天气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旱涝雨灾时常会卷席某个村庄以及那里的土地,故治理洪涝灾害也就成为了一大重要工程。

可要想彻底治理洪涝灾害并没有这么简单,必须要加强国家的水利建设,天帝曾让去治理洪水问题,但也应失败告终,好在鲧的儿子大禹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大禹的画像中大禹手上拿了一把叉子,也就是这把叉子起到了巨大作用,那么这究竟为何物呢?

01

大禹治水是我国神话故事之一,其出自《山海经》,而这一古老的传说依然被人们传颂到现在。在三皇五帝时期,因洪涝灾害日渐严重,导致庄稼、房屋都被侵袭,其所到之处无一幸免,百姓纷纷流落离散,无处安身。天帝见凡间此象,心中苦闷,感叹道“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于是就派忠厚老实的鲧下凡去救助百姓。

因天帝权重望崇,鲧自然不好推脱,于是打算独撑危局,但鲧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修建堤坝,可此工程浩大,前前后后花费了九年之久,但只要一发大水,堤坝就会很容易得倒塌从而被洪水冲毁,随后当地的洪涝灾愈发严重起来,老百姓再一次陷入危难之中,鲧因为治理不当被流放到羽山,最后也死在了那里。但鲧治水的故事还有着另一个版本:鲧下界治水时偷了天帝的一样宝物,此件宝物名为息壤,鲧用息壤成功治理了水患,但被天帝发现,天帝大怒,于是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并收回了息壤,使得鲧治水最终失败,这也是鲧伯取土这一故事的由来,土就是息壤。

02

鲧死后,这一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其子大禹身上,大禹是一个有极具责任感的天神,看着老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大禹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洪涝治好,与妻子涂山氏告别后,大禹便踏上了治水的征途。吸取到父亲鲧失败的经验,大禹发现了一种新方法,也就是疏通水道,其目的是让这些洪水都流像东海,说干就干的大禹召集了许多百姓来帮助他挖通河道,因其朴实而又伟大的形象让当地百姓都十分敬仰他。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最令人们印象深刻,有一次治水路过自己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才知晓妻子涂山氏为他生了个孩子,此刻大禹十分想进去看看妻儿,但一想到治水任务还未完成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只得家门口的方向行了一个大礼,眼中含泪便转身离去。随后,大禹治理了众多山路来疏通水脉,凭借着其自身的智慧以及才能,大禹花了13年的时间疏通完全部水道,让洪水向东流去直至东海,汹涌的洪水逐渐褪去,山陵露出了棱角,老百姓的生活终于恢复如初。

03

而人们感到好奇的是,在大禹治水画像中大禹手上那把叉子究竟为何物?其实这一谜题早被世人破解,这把叉子名为耒耜,在《易经》中曾有对它的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最早耒耜是用于协助人们耕田的用具,其形状大都为铁锹状和斧头状,大禹手上的这把耒耜形似前者,名为双齿耒。

在大禹治理洪水时期,用具的发展不是特别的发达,很难找到用于挖土的工具,无奈之下,大禹以及他带领的队伍就只能用耒耜来挖土以此疏通河道,可想而知,大禹当时是花费了多大精力才彻底治理洪水。于是后人就把耒耜与大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代表了大禹为了治水所付出的努力,也隐喻耒耜的形象就如大禹一般,默默无闻,艰苦付出,更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期人们勇于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形象。

结语

直至今日,一讲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伟大形象就十分深入人心,而他手上那把看起来不起眼的耒耜却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功不可没。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所在,用一个十分普通的工具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这又何尝不令人为之惊叹呢。

|南書房|历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标签: 大禹大禹治水洪水息壤天帝

更多文章

  • 史海谜案: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有人说“大禹是条虫”?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殷墟,铭文,二里头,夏代,史海谜案,禹,夏朝,先秦

    引言1923年,历史学者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指出:“大禹是一条虫”!并解释说“…至于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一种动物…”,此言一出,震惊天下!其实,虽然目前已经因为殷墟甲骨文的出现,使质疑商朝的声音基本消除了,但也造成国际上只认可殷墟盘庚3300年历史…而对5000年以上

  •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何避讳谈大禹治水呢?考古:洪水时间有Bug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洪水,考古,商朝,夏朝,先秦,夏商周,大禹治水,断代工程,神话传说

    对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中,大禹治水这个历史事件却被避讳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考古工程,旨在系统地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和历史,挖掘出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这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却让人们

  • 大禹治水的工具,考古表明并非“叉子”:教科书都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大禹治水,大禹,考古,河姆渡遗址,少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禹能够成功治水,必然要有相应的挖掘工具。以当时的洪水规模来说,大禹治水工具必然较为先进,否则无法治理洪水。在大禹的各种画像中,在教科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禹手持一把“叉子”(见下图),造型比较奇特,这种“叉子”一直被人为是大禹治水的工具。然而,以这种“叉子”的造型来

  • 民间传说:大禹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洪水,舜帝,龙门,水患,先秦,夏朝,大禹治水,民间传说

    禹王名叫文命,后人称他为大禹,他的父亲是鲧,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今天咱们也聊聊大禹的一些传说或故事。在尧帝的时候,洪水泛滥,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大臣们向尧帝推荐了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理水患的理念是堵,带领百姓用石块土壤把洪水一块块的围起来,让洪水不能到处

  • 历史冷知识:夏朝开启者-大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二把刀标签:大禹,大禹治水,五帝,涂山,夏王朝,黄帝

    三皇五帝之时,中国基本还是处在部落制阶段,可以说整个三皇五帝时期,社会基本处于部落联盟状态,组织比较松散,也没有特别严谨的政治体系。大禹作为五帝之后的继任者,也是中国从原始部落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关键人物,他是夏朝文化的开启者。夏王朝地图大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是黄帝玄孙,黄帝次子昌意之后,也

  • 绍兴大禹陵景区,即将全面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绍兴快报标签:大禹陵,大禹,绍兴,九州,绍兴市

    点击上方蓝字 绍兴阅读 阅读绍兴 │ 每天有惊喜近日,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大禹广场及大禹纪念馆附属用房方案规划公示》。大禹陵景区(公祭典礼)提升项目二期工程位于稽山街道大禹陵景区内,由绍兴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新建大禹广场及大禹纪念馆附属用房,建设单位已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项目

  • 大禹治了一场水,为何就能得天下?考古揭开大禹治水的水分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水患,商朝,二里头

    “大禹治水”这件事并不出出自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里,因为夏朝连文字都还没有,因此关于夏朝的记载,也仅仅是在古文献上查到。因为没有文字,而且古人的叫法也不确定,没有发现夏朝时期的文物。导致到现在为止,一些西方学者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都持怀疑的态度。那么问题来了,夏朝为何消失得这么干净,就像是被抹除了一样,只

  • 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大禹,甲骨文,大禹治水,考古发现,商朝

    关于大禹的姓氏,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姒姓,与姬、姜、嬴、妘、妫、姞、姚一起被称为上古八大姓,其中姒姓至今犹存,但总数在2000人左右。与西方姓氏不同,中国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与其所在的族群、部落密切相关。那么,姒

  • 大禹得位的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大禹会禅位给伯益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伯益,大禹,皋陶,大禹治水,竹书纪年,史书

    关于帝舜禅位大禹的原因,以史记为代表的主流思想,将之归结为大禹有德,治水有功、泽被苍生,故而得到万民敬仰,帝舜顺应天命禅位于大禹。然而,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一真正依靠“德行”得天下的,往往都是一手大棒、一手德行,乃至还有一些单纯依靠杀戮得天下的,真正追求仁义道德的宋襄公,却成了历史的笑柄。说到底

  • 大禹治水究竟在哪里?为何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历史解密编辑:夏朝与诗经研究标签:烈士,舜帝,上古,夏禹,涂山,夏朝,先秦,大禹治水,神话传说

    (作者:赵辉 民族科学家)大禹治水成功,“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为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稳定的自然环境和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记忆;大禹治水的事迹也被历代中国各类文献典籍所记载。但是,通观所有中国文献典籍,只有禹的事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