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汉交汇,朝宗于海。
湖北省武汉市流传着美丽的神话和历史悠扬的传说,同时也坐落着一处名胜古迹——大禹神话园。
大禹神话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是武汉唯一一个坐落于江滩上的古迹,也是大禹治水的功成之地。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相融合,引得人们传颂千年。
关于大禹最早准确的记录来自一件叫做“遂公盨”的青铜器,它铸造于2900年前(大约相当于西朝中期),上面的铭文一开头便是“天命禹敷土堕(随)山浚川”。
大禹也一直被人们当作是破除灾难、解救万世的英雄。
2
在尧的时代,中原洪水泛滥,惊涛骇浪,沧海横流。洪水来势汹汹,遍野哀嚎,直接淹没了庄稼,盖过了丘陵,人们的房屋也皆淹于滔滔洪水之下。
洪水给黎明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毁灭性的灾难,导致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这种紧急情势之下,尧四处访求能治理洪水之人。
他忧心忡忡对大臣们说:“今水患当头,天下黎民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谁愿意担此治理水患大任为民解难、为我解忧呢?”
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一听,纷纷推举鲧。
鲧治理了整整九年,大水仍未得消退,鲧无可奈何,最终放弃治水,消极怠工。
后来舜上位,因鲧办事不利,他将鲧的职务革去,并将之放逐于羽山,鲧就在羽山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焦头烂额的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这一次,很多大臣都力荐鲧的儿子禹,他们认为,禹能力突出,品行端正,做事认真谨慎,为人谦逊有礼,可担大任。
听闻此,舜很快就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
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善解人意、贤良淑德的女人,她同意丈夫前去为百姓解决灾难,即使他们才刚新婚四天。
大禹更是下定决心要治理水患,他知道,他身上肩负了一个重大的使命,所以他丝毫不敢懈怠。
于是,大禹与妻子执手相望,然后洒泪告别,踏上了一段崭新却未知的漫长征程。
禹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夙愿,为其弥补遗憾,他带领一众助手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千山万水,每一段旅途都是幕天席地,餐风饮露,风尘仆仆,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
在沿途,他亲眼见证了无数人在面对洪水时的奋力挣扎和无可奈何,他在流离失所的百姓面前一次次流下了清泪。
3
大禹带着规尺,拿着量绳,走到哪就计量到哪。他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总结和研发出了新的疏通水道的治水方法。
在得以实践后,大禹发现这套方法很实用。于是,在每一个穷山恶水、人迹渺无的不毛之地,他和团队都亲自涉险,解决水患。
百姓也为之动容,这让他感受到人民最真切的情意,也更增加了他要治水的决心和信心。
于是,禹每到一处需要治理的地方,就征集群众一起施工。他不舍昼夜,无时无刻不和人民在一起劳动,一起吃,一起睡。每日挖山掘石,披荆斩棘,披星戴月。
当时,妻子刚为禹生下了一个孩子。有一次,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他路过自己家门,听到屋里传出小孩的啼哭声,他多想回家与妻儿团聚啊。
但是奈何治水任务艰巨、刻不容缓,禹只得在家中那破茅屋前,对着里屋行了一个大礼,噙着泪水,叹了口气,骑马飞奔而去。
此后,又有两次经过自家门前,禹还是没有顾得看妻儿一眼。
由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整整13年,正是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昔日凶猛咆哮的河水已被驯服,昔日被埋于洪水之下的丘陵也逐渐显露出了脉络。人们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4
而在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这里有关于大禹传说的进一步深入,大禹神话园也坐落于此。
大禹神话园,是以大禹雕塑为主题的景观园,是武汉汉阳人们用来纪念治水英雄大禹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参拜。
在大禹神话园旁,有一座晴川阁,也很著名,曾有不少诗人争相歌颂过。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便流传千古。
不仅在建筑方面,汉阳人也一直在传承大禹治水神话的精神。
一些传承人会给街坊邻居讲述大禹治水故事。讲大禹的一路走来的艰辛险阻,讲大禹的励精图治,后世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
汉阳区南岸嘴一带曾经是无堤地带,逢汛必淹,那一带的人时常受到水患的困扰。传承人便常常给大家绘声绘色描绘大禹治水的故事,鼓励大家,激励大家积极与水患作斗争,不要被困难打倒。
近些年,汉阳长江边一部分被规划成了文化旅游街区,这里有大禹文化博物馆还有晴川饭店、汉阳江滩等旅游景点。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受到大禹传说的熏陶,武汉大禹文化传人也会很积极地,为感兴趣的游客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九州,更是致力于长江一带,因此武汉汉阳的大禹治水传说,更是体现了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具有的独特而典型的作用,所以不断被歌颂,汉阳人也不断传承这份英雄情怀,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
我们中华文化从不缺少灿若星辰的神话传说,我们有无数的自然瑰宝,这些宝贵的文化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悠久灿烂的文明,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魅力。
这也是我们要一直不断传承和弘扬的原因。
作者:羽
编辑:楚楚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大禹治水的故事》
B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