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一共有五子,伯益是外姓之人,为何大禹却传位伯益?

大禹一共有五子,伯益是外姓之人,为何大禹却传位伯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4/1/15 11:08:06

所谓禅让,是指帝王将首领之位让给别人,让给同姓之人为内禅,让给外姓之人为外禅。相比内禅,外禅更显帝王胸怀,将“公天下”与“天下有德者居之”表现的淋漓尽致。

去世之后,禅位于帝舜,推舜为帝。帝舜去世之后,禅位于大禹,推禹为帝。尧舜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被后人一直念念不忘,而在人们印象中,大禹开了中国“家天下”的历史,是一个有私心的帝王。鲜为人知的是,大禹去世之后,也奉行禅让制,将帝位禅让给了一位贤臣。

《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大禹称帝之后,将皋陶推荐给上天,将国政交给皋陶,意味着皋陶是大禹第一继承人。帝尧确定帝舜,与帝舜确定大禹是继承人时,都要经历这两道程序。

皋陶,偃姓,皋氏,名繇,李氏始祖,少昊之墟(今山东曲阜市)人,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帝尧时代,皋陶已是士官(掌管刑法),历经尧舜禹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 职务,以正直闻名天下,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让百姓信服,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于是,大禹将皋陶确定为第一继承人,准备死后禅位于他。

但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代,年龄太大,大禹还未去世时,皋陶就先死了,于是大禹又挑选了一位继承人——伯益

《夏本纪》记载:“而后举益,任之政。”

益,即历史上的伯益,山东费县人,大禹治水得力助手,传说《山海经》第一作者。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予嬴姓,所以伯益是秦始皇的祖先。与皋陶一样,伯益也是美名天下,除了协助大禹治水之外,还有伯益作井、训鸟术、训兽术等成就,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说明伯益在训鸟、驯兽的畜牧业方面成就非凡,于是大禹准备去世之后禅位给伯益。

十年之后,大禹东巡,驾崩于会稽山,把帝位禅让给了伯益。但《史记》接下来的记载就有意思了,伯益服丧三年之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之子启,为了表达禅位的坚决态度,伯益跑到箕山之南去躲避。历史上很多名人,不肯就位时,都喜欢跑到某某山里躲避。

《夏本纪》: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伯益称帝之后,但天下认为夏启更贤达,于是诸侯都不去朝拜伯益,不顺从伯益,而去朝拜夏启,还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伯益禅位,夏启即位为帝,从此开启了夏朝。

司马迁笔下的伯益与夏启,均以国事为重,以人民福祉为本,将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事实恐非如此。

战国楚国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为后(帝王).......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这段话大意是,大禹一共有五子,但不准备传位儿子,大禹去世之后禅位伯益,但夏启通过武力进攻伯益,夺取了帝位。也就是说,伯益根本没有禅位于夏启,而是夏启通过血淋漓的武力手段夺取了帝位。

当然,也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意思是伯益囚禁了夏启,然后夏启反杀伯益。

总之,通过史书描述,基本可以肯定伯益没有禅位夏启,而是双方爆发了一场武力冲突,最终伯益是失败者,或许因此而“辟居箕山之阳”,跑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伯益与夏启都想为帝,为了帝位不惜一战,大禹在世时不可能没有察觉二人夺位之心,那么大禹不直接传位夏启,或传位一个更强的大臣,以震慑夏启让其不敢动武,而偏偏禅位于伯益?

其实,五帝及大禹时代,还不是一个集权政体,准确的说是一个部落联合体,尧舜禹背后都有一个庞大部落支持,通过部落联合体议事会推选盟主。可见,尧舜禹禅让的背后,还与部落是否强大,以及各个部落为了自身利益的博弈有关。没有压倒性军事实力,盟主位置很难为一家人垄断。

另外,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些职位,往往都是由各个部落代表担任,部落越强职务越是重要,皋陶、伯益应该都是比较强大的部落,至于平民百姓,即便再有才,也不会成为重要官员,这是“王侯将相真有种”的时代。

因此,大禹手中权力根本没有后世皇帝那么大,无法独自确定继承人,而必须通过部落联合体推选,只是盟主话语权更多更重一些罢了。换言之,大禹即便想传位夏启,可能也无法达到目的,于是推荐了伯益,并得到部落联盟的认同。

可见,大禹传位伯益而非夏启,既可能是一个妥协,也可能是一记暗招。《韩非子》记载:“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记载:“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古人猜测认为,大禹传位伯益,实际上是让夏启自取,而大禹却可以美名远扬。

笔者认为,夏启即位之后,有扈氏以夏启破坏了禅让政治传统,公然推翻伯益统治,表示不服,于是发生了夏启讨伐有扈氏的甘之战,说明有扈氏是一个强大部落,身边聚集了一帮盟友,能与夏后氏分庭抗礼。因此,历史真相应该是:有扈氏与夏后氏争夺盟主之位,大禹为了避嫌,或两强相争僵持不下,于是就禅位于实力较弱的伯益这个第三方,实际由夏启暗控朝政,择机推翻伯益。

至于说伯益有德、有才之类,岂不闻“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段子,贤达程度如何,又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数千年之后五代十国时,安重荣说过“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上古时期更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夏初局势非常混乱,首先是夏启武装夺位,推翻伯益统治,其后以有扈氏为代表的的诸侯不服,爆发了甘之战,第三是夏启之子争位,其中一个叫武观的儿子起兵叛乱,史称“武观之乱”,第四夏启死后太康继位,东夷有穷国后羿代夏,自立为帝,此时夏朝几乎四分五裂,第五寒浞杀掉后羿自立为帝,并攻破夏后族,只逃出一个少康,夏朝第一次灭亡,寒浞在位四十余年,恢复了之前四分五裂的江山,后来少康长大之后灭了寒浞,再造夏朝,从此夏朝家天下传承才真正稳定了下来。

夏初之所以局势如此混乱,夏朝第二代就失国,远不是史书描述的野心家作乱这么简单,而是与夏启废除禅让制这一悠久的政治传统,导致诸侯不满、天下混乱有关。对夏初先民而言,废除禅让制实行家天下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等

更多文章

  • 消除水患,拯救苍生,带你解密大禹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水患,百姓,长江

    1江汉交汇,朝宗于海。湖北省武汉市流传着美丽的神话和历史悠扬的传说,同时也坐落着一处名胜古迹——大禹神话园。大禹神话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是武汉唯一一个坐落于江滩上的古迹,也是大禹治水的功成之地。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相融合,引得人们传颂千年。关于大禹最早准确的记录来自一件叫做“遂公盨”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出发!探寻大禹足迹,无忧汶川等你来high!

    历史解密编辑:畅游四川标签:大禹,汶川,汶川县,玉垒山,禹迹,石纽山

    大禹故里WU YOU WEN CHUAN在昨日隆重举行的2022中国·汶川大禹华诞庆典上丰富的活动,精彩的演出让大家都领略到了大禹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大禹故里-汶川大禹的故事在此流传了千百年这里也保留着诸多大禹印记大禹故事,大禹文化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大禹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岷江河畔,大禹文化永流传

  • 飞阅深圳·各区联播丨坪山又获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

    历史解密编辑:前海情报标签:大禹,龙华,龙岗区,盐田区,宝安区,坪山区,深圳市,水利行业,专项规划

    福田区福田再拓海外经贸“朋友圈”!4月20日至29日,福田区经贸交流团赶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活动。此次赴外交流团十天内走遍“三国四城”,拜访当地头部金融机构和知名高校等,在金融、科创、文化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共识与合作意向。盐田区近日,深圳市“文明第一课”进校园直播活动走进

  •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伯益,尧帝,舜帝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他治水13年,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作斗争,耗尽心血与体力,最终获得了胜利,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禹治水图上古时期当尧帝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

  • 治水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大禹得了天下?考古:大禹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汉武标签:大禹,大禹治水,帝尧,尧舜

    治理水患是古代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重大事件。据粗略统计,在过去的2000年中,仅黄河决口次数就超过了1500次,较大的改道则多达26次,而洪灾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百姓流离失所,继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洗牌。所以,水患治理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古代王朝统治根基的稳固。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带领民众治水的英雄人物,如上

  • 大禹诞辰4149周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北川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星新闻标签:北川,大禹,海峡两岸,大禹治水,诞辰

    肃立雅静,鸣铳撞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7月4日(2022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大禹诞辰4149周年之际,“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壬寅)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大禹故里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活动现场祭祀典礼“祈福五谷丰登,繁荣昌盛”当天上午9时15分,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

  • 如何看待“治水英雄”大禹形象的两面性?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伏羲,伯益,治水英雄,禹,夏朝,先秦

    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又离不开治水的问题。在漫长的治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治水英雄。其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禹治水”精神是我们始终应该秉承并且弘扬的,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也有人指出

  • 大禹传说有误?夏开国君主“大禹”与治理水患“大禹”非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昨夜梦白鸽标签:大禹,史记,先祖,首领,水患,诸侯,先秦,夏朝,夏开国君主

    上个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的代表顾颉刚先生提出了“大禹是条虫”的惊世观点。顿时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遭到了许多的强烈抨击,时至如今,这个观点也仍然遭到不少人的嘲讽,但是,顾先生的这个说法真的完全是无稽之谈吗?顾颉刚如今的我们,对上古史的认知,已远远超过了顾先生所在的那个年代,对于大禹以及夏王朝

  • 二、大禹遗泽和李冰治水

    历史解密编辑:幸福书签vp标签:李冰,大禹,洪水

    大禹死后禹做天子的时候, 为天下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他去南方巡查,走到会稽这个地方,生了重病死了。大臣们就把他埋葬在这里。大禹死后,留下了许多传说。先是息壤。据说,鲧和禹用到的息壤并没有用完,还剩下了一些,散落在在了全国各地。有的在湖北,有的在湖南,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四川。关于大禹的死也有特

  • 古代治水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大禹得了天下?大禹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黄河

    郭象在《庄子大宗师注》中书说道:“天地万物无时不移也。”时易世变,过往文明生存的凭证被漫漫长河掩埋在地下,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的记载或者一些出土文物来窥探那些时代生活的点滴。神话传说故事是研究、佐证历史的重要参考材料。在西方的《创世纪》中,有载诺亚在接受了上帝的旨意后,建造诺亚方舟带上家人躲避诺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