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语》第十八篇:微子篇

《论语》第十八篇:微子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谈政论经 访问量:2109 更新时间:2024/1/1 11:21:15

第十八篇:微子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原文】

18•1 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1)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

(2)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

(3)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译文】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原文】

18•2 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2)。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2)黜:罢免不用。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原文】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原文】

18•4 齐人归(1)女乐,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

(1)归:同馈,赠送。

(2)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

【译文】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

【原文】

18•5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原文】

18•6 长沮、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原文】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4)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3)黍: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原文】

18•8 逸(1)民:伯夷、叔齐、虞仲(2)、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3)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

(1)逸:同“佚”,散失、遗弃。

(2)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3)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译文】

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原文】

18•9 大师挚(1)适齐,亚饭(2)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3)入于河,播鼗(4)武入于汉,少师(5)阳、击磬襄(6)入于海。

【注释】

(1)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2)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3)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

(4)鼗:音táo,小鼓。

(5)少师:乐官名,副乐师。

(6)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文】

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原文】

18•10 周公谓鲁公(1)曰:“君子不施(2)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3)。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1)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2)施:同“弛”,怠慢、疏远。

(3)以:用。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原文】

18•11 周有八士(1):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注释】

(1)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

【译文】

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随、季騧。

来源:网络

标签: 孔子微子柳下惠叔齐子路季氏

更多文章

  • 仰慕先贤宋微子

    历史解密编辑:华豫资讯标签:姬发,箕子,孔子,纣王,商朝,宋国,周公,先秦,周朝,宋微子

    仰慕先贤宋微子作者:王万顺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虽然时过三千年之久远,但他们依然象天空的明星一样熠熠生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论语》之中赞颂过殷商“三仁”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不畏殷纣王之苛暴,仗义执言,彰显了为国为民之浩然正气。其中微子虽为纣王之庶兄,但他也

  • 游读济宁丨微子文化苑:晓人文历史 品微子古韵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微山湖,济宁,微山县,微山岛,微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见习记者 朱晨 邢德蕊 济宁报道6月7日,“游读济宁”2022山东省旅发大会百人创作行动团走进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岛镇微子文化苑,感受其中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微子文化苑坐落在微山岛东部微子中路,依托殷微子、宋贤目夷君墓而建。对于微山来说,微子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微山县、

  • 商书·微子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商书,微子,父师,天命

    商书·微子原文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

  • 周书·微子之命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周书,微子之命,万邦,神人,后裔

    周书·微子之命原文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

  • 微子:远山的呼唤(散文)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文学标签:山谷,幽谷,远山的呼唤,山峰,山涧

    生在南阳盆地的盆底平原,土地平旷,村镇密布,放眼望去,一览无余的庄稼尽收眼底,看得久了,总觉得有些单调,再把目光眺向远方,在平原的尽头,是隐隐约约的一圈青山,山形隆重,高入云端,重峦叠嶂,苍苍茫茫。如果是遇到新雨初晴,空气清新,望北山如万马奔腾,似扬起千丈风尘。若是夕阳西下,霞光如瀑,给西山披上一层

  • 《易经》所见古公亶父迁居周原考:兼论商王武乙与周族迁徙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商王,周族,武乙,周原,周人,易经,先秦,古公亶,周太王,商朝君主列表

    在商代诸王之中,纣王的知名度最高,他有着亡国之君的各种经典表现。其实,还有一位比纣王行为更夸张的商王,这就是纣王的曾祖父武乙(第二十七王)。而且,武乙还把周族纳入商朝的附庸之列,这是姬周和殷商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故事的开端。在史书中,武乙王是个非常另类的商王。他凶悍强健,不遵守商人传统的宗教原则,甚至

  • 南宫家族始祖南宫适,被周朝封到了何地?考古发现揭开了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南宫,考古发现,周公旦,姬昌,商朝,姬发

    南宫姓的始祖叫南宫适(音kuò,又称南宫括),商周交替时的重要人物,曾参与拯救姬昌,后又俘虏商朝铁杆盟友邗国和黎国的国君,以及参与武王伐纣。《封神演义》中,南宫适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姬昌赴朝歌时,曾命“外事托于南宫适”,伯邑考进京时,也命“军务托付南宫适”。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曾对

  •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姜王后,被姜子牙封为太阴星,而不是天后星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纣王,妲己,女娲,先秦,姜子牙,天后星,姜王后,太公望,中国动画,封神演义(漫画)

    在《封神演义》中,姜王后是是非常特殊的,她是真心真意为了商朝好,为了纣王好的。但是纣王却为了妲己,胡作非为,姜王后想阻拦都阻拦不了,甚至还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连眼睛都没有了。这还不止,姜王后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也被纣王派人追杀,还好后来被十二金仙中的广成子和赤精子所救,并收为徒弟。所以纣王的做法

  • 《封神演义》里姜王后结局如何?历史中其实未必有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纣王,姬发,妲己,武王,帝辛

    前言: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妲己相比,姜王后不够年情、不够媚惑、不够有心机,所以失去帝辛的喜欢。但是换一个角度,姜王后因其身上的贤,最终位列仙班,这是苏妲己望尘莫及的。历练,成仙。是《封神演义》永恒的主旋律。而历练,大多时候用“悲剧”表现。姜王后作为纣王的原配妻子,在塑造妲己反面形象时,起

  • 封神榜:姜王后真的是无辜惨死么?听听女娲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女娲,纣王,妲己,杨妃,宜修,皇后,姜王后,神话剧,神秘题材电视剧,封神榜(1990年电视剧)

    导语:最近女娲总是在宫里打喷嚏,隐约感觉被世人议论“纵狐行凶”乱杀良民,以至于令无辜的姜王后惨死。更有好多网友在她的微博下留言声讨:“女娲你太狠了吧?姜王后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了,你那么迫害姜王后,还要诛杀人家的儿子?”“就是就是,纣王调戏你,你去找纣王算账啊,让他身患恶疾,无药可救。为啥要残害人家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