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00多年,盘庚迁殷以后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小乙。小乙任武丁为太子,武丁名昭,是小乙之子,盘庚之侄,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
商王小乙和武丁
武丁年幼时,父王小乙便把他下放到民间,与普通民众们一起劳作,武丁不仅锻炼了自己,体验生活的艰辛,了解“稼穑之艰难”,还访得了一批人才为己所用
相传武丁继位之初,守古礼为其父王守丧三年,这三年中武丁一句话都没说过,将一切政事都交给由冢宰决定,自己则从朝廷的事务中腾出精力,观察政治风气,明察暗访当时商朝的能人心,中对于治理国家有了谋划。
武丁思贤若渴,睡梦中曾遇见一个贤人。他让人按着梦中形象四处寻找,宫内宫外查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随后又让百工到野外访寻,在名叫傅险的林岩深处,遇见一个奴隶正在筑路,他的言谈举止,正好与武丁所梦相合。众人急忙把他拉入宫中,武丁与他谈论国事,果然满腹经纶,于是破格擢之为相。因他单名“说”字,又曾住在傅岩,于是定姓名为傅说。也有人说其实武丁早已选中傅说,只是因为他出身卑贱,担心人微言轻,难以令行禁止,发挥作用,又恐怕他非亲非故,遭到贵族们群起反对,所以利用殷人信鬼的弱点,做了个托梦求贤的圈套。武丁在傅说的帮助下推行改革。
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通过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武丁的长子祖已也是一位贤臣,武丁有一次在祭祀祖庙时,从空中飞来一只野鸡,站在祭祀用的大鼎上鸣叫,武丁担心这是不祥之兆。祖已就对武丁说,您不要过于担心,当务之急是先处理好朝政。他对武丁的许多劝说,武丁也乐于听从。
武丁在傅说、甘盘、祖已等大臣的辅佐之下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冶铸业,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朝出现大治的盛世局面。
商朝位处中原,四周都可能会遇到敌对的氏族、部落、方国,战争是必不可免的。古代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强大,辽阔疆域的取得,往往不是靠耍点嘴皮子,不是靠什么仁义道德,而是靠打仗与鲜血换来的。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意思是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征伐四方
武丁大征伐,自然离不开能征惯战的将领。其实,武丁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统帅,常亲自带兵作战。他手下将星璀璨,主要是禽、望乘、雀、亘等等。
作为武丁的妃子,妇好并没有呆在豪华王宫里,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经常率兵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商出兵最多的那次战斗,统帅就是她。毫不夸张地说,武丁时代最杰出、战功最卓著的将领,不是望乘这些大臣们,也不是武丁本人,而是妇好这位女中豪杰。
武丁向四方征伐,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极大地拓展了商的疆域,北到河套、南达江淮、西抵周境、东至山东半岛东北部,都在他的战车之下。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商朝再次强盛起来,为继任者们打下了一个巩固的江山,开创了一个繁华的盛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丁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