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甲骨文揭示晚商都城所在地

“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甲骨文揭示晚商都城所在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814 更新时间:2023/12/13 9:09:31

随着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罗振玉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推断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都城所在地。又经多人的深入研究,确定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这些甲骨文,主要是商王室进行占卜的记录。其内容有祭祀、天象、田猎、年岁、农业、征战、王事等,包括了殷代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不啻殷商王朝保存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献档案库。

王国维对这种新发现的史料极其重视,从1915年开始他就进行了有关甲骨卜辞和商代史的研究。他从考释甲骨文中的“王”字入手,先后在甲骨卜辞中考证出了“契”“帝喾”“相土”“冥”“振”“微”“报乙”“报丙”“报丁”等先公先王名讳。通过《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这两篇著名论文,王国维全面考证了甲骨文中出现的殷的先公和父、兄之名,对殷商世系进行系统的考证与研究,他考定了大乙(成汤)至帝辛(纣)的先王世系,还考定了大乙以前的部分先公世系。他不但证明《史记·殷本纪》大致可靠,而且还纠正了《殷本纪》中所误排的“先公先王”的位次。如《殷本纪》中“三报”的次序是“报丁、报乙、报丙”。王国维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写成“报丁、报乙、报丙”是后世传抄而成误而有此纰漏的。至于《殷本纪》中的“主壬”“主癸”,由甲骨卜辞察之,则应当是“示壬”“示癸”的形误。

当然,瑕不掩瑜。甲骨文的记载,至少可以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些来自三千年前古文字的证据,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人们不能不相信,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太史公在著述《史记·殷本纪》时,虽然失于简略和有些误漏,但却是有所本据,而非向壁虚造。换言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不但复原了殷商历史框架,而且恢复了人们对于《史记》以及整个中国上古史系统真实性的信心。

刻辞卜骨拓片

实际上,《墨子》所说的“书于竹帛”的文献,与“镂于金石”的铭文,再加上横空出世的甲骨文,这些资料已成为当代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资料。《史记》中关于“孙子”的悬念,便是因为银雀山出土汉简而获得破解。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所提到的“孙子”就是“孙武”。他是春秋晚期齐国人,著有兵法《十三篇》。后来孙武南投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所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同一篇列传里,还记载了百余年后的孙膑。他和庞涓是同学,庞涓在魏国得意之后,自己知道本领不及孙膑,把他召到魏国,制造一宗冤案,处以断足的刑罚。后来孙膑设法见到齐使者,偷越到了齐国——他是孙武的后人,齐原是他的母国。齐国贵族田忌同威王、群公子赛马,孙膑见他们的马匹脚力相近,便向田忌献了一计,用下等马同人家的上等马比,丢掉一局;用上等马同人家的中等马比,中等马同人家的下等马比,稳取两局。田忌照计行事,获得胜利,便把孙膑推荐给威王。齐用孙膑为军师,先围魏救赵,挫魏军于桂陵,又围魏救韩,在马陵设下埋伏,万弩齐发,俘杀魏太子申,逼使庞涓自杀,消灭魏军十万。《孙子吴起列传》最后总结,“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以此看来,《史记》的记载是很清楚的,先有孙武,后有孙膑,两人各有一本兵法传世。《吴孙子》即《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明代《武备志》盛赞其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比孙子早的兵书,它的精华孙子都包括了;孙子以后的兵书,也超越不了孙子的范围)至于孙膑的兵书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为《齐孙子》,可惜它大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就失传了。

标签: 甲骨文孙伯灵孙武庞涓史记殷本纪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商容隐藏的小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纣王,女娲,封神演义,丞相,王和,诸侯

    在《封神演义》第一集中,有一个关于尚容的隐藏故事。纣王七年三月十四日,早朝时,尚容说:“大臣尚容治罪丞相,主理朝政,……请至女娲宫降香这个词,因为全书没有上容的过错,所以有人认为是谦词,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我不如我,我不如我等等。但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纵观整本书,【受罚】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其他

  • 《论语》第十八篇:微子篇

    历史解密编辑:谈政论经标签:孔子,微子,柳下惠,叔齐,子路,季氏

    第十八篇:微子篇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原文】18•1 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注释】(1

  • 仰慕先贤宋微子

    历史解密编辑:华豫资讯标签:姬发,箕子,孔子,纣王,商朝,宋国,周公,先秦,周朝,宋微子

    仰慕先贤宋微子作者:王万顺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虽然时过三千年之久远,但他们依然象天空的明星一样熠熠生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论语》之中赞颂过殷商“三仁”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不畏殷纣王之苛暴,仗义执言,彰显了为国为民之浩然正气。其中微子虽为纣王之庶兄,但他也

  • 游读济宁丨微子文化苑:晓人文历史 品微子古韵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微山湖,济宁,微山县,微山岛,微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见习记者 朱晨 邢德蕊 济宁报道6月7日,“游读济宁”2022山东省旅发大会百人创作行动团走进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岛镇微子文化苑,感受其中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微子文化苑坐落在微山岛东部微子中路,依托殷微子、宋贤目夷君墓而建。对于微山来说,微子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微山县、

  • 商书·微子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商书,微子,父师,天命

    商书·微子原文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

  • 周书·微子之命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周书,微子之命,万邦,神人,后裔

    周书·微子之命原文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

  • 微子:远山的呼唤(散文)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文学标签:山谷,幽谷,远山的呼唤,山峰,山涧

    生在南阳盆地的盆底平原,土地平旷,村镇密布,放眼望去,一览无余的庄稼尽收眼底,看得久了,总觉得有些单调,再把目光眺向远方,在平原的尽头,是隐隐约约的一圈青山,山形隆重,高入云端,重峦叠嶂,苍苍茫茫。如果是遇到新雨初晴,空气清新,望北山如万马奔腾,似扬起千丈风尘。若是夕阳西下,霞光如瀑,给西山披上一层

  • 《易经》所见古公亶父迁居周原考:兼论商王武乙与周族迁徙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商王,周族,武乙,周原,周人,易经,先秦,古公亶,周太王,商朝君主列表

    在商代诸王之中,纣王的知名度最高,他有着亡国之君的各种经典表现。其实,还有一位比纣王行为更夸张的商王,这就是纣王的曾祖父武乙(第二十七王)。而且,武乙还把周族纳入商朝的附庸之列,这是姬周和殷商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故事的开端。在史书中,武乙王是个非常另类的商王。他凶悍强健,不遵守商人传统的宗教原则,甚至

  • 南宫家族始祖南宫适,被周朝封到了何地?考古发现揭开了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南宫,考古发现,周公旦,姬昌,商朝,姬发

    南宫姓的始祖叫南宫适(音kuò,又称南宫括),商周交替时的重要人物,曾参与拯救姬昌,后又俘虏商朝铁杆盟友邗国和黎国的国君,以及参与武王伐纣。《封神演义》中,南宫适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姬昌赴朝歌时,曾命“外事托于南宫适”,伯邑考进京时,也命“军务托付南宫适”。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曾对

  •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姜王后,被姜子牙封为太阴星,而不是天后星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纣王,妲己,女娲,先秦,姜子牙,天后星,姜王后,太公望,中国动画,封神演义(漫画)

    在《封神演义》中,姜王后是是非常特殊的,她是真心真意为了商朝好,为了纣王好的。但是纣王却为了妲己,胡作非为,姜王后想阻拦都阻拦不了,甚至还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连眼睛都没有了。这还不止,姜王后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也被纣王派人追杀,还好后来被十二金仙中的广成子和赤精子所救,并收为徒弟。所以纣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