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字伯伦,今天的安徽淮北人,他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并称为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身高六尺,也就是不到一米五,容貌丑陋,他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常常游山玩水,对于有没有家产也根本不在意。
刘伶他喜欢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至。曾经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信仰道教无所作为而罢官。秦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他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了村口,就赶紧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了衣服,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以后,心想这不就是个酒疯子吗?就凭这一点也不能做官呀!然后就回去了,刘玲最终一生也没有再去做官,老死在家中。
刘玲诗文写得很好,是个著名的文学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他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他是个著名的酒徒,随身带着个酒壶,走到哪儿喝到哪儿。他常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一把铁锨跟着说:“如果我死了就随手把我埋了吧”!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这个样子。
一次,刘伶因为饮酒过度导致身体不适,感到异常口渴,就像妻子讨酒喝,他妻子就把酒倒掉把酒器也摔了,哭着劝到:“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但我自己戒不了,只能向鬼神祷告,让他们来帮助我戒掉酒瘾,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信以为真,立刻就去办,结果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竟然醉倒在地。
他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逸,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里,有人看到以后讥笑他,他就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刘伶曾在喝醉酒的时候和别人产生争执,那个人气的扯住他的衣袖,挥拳就要打他,刘伶缓缓地说:“我瘦的像鸡肋一样,不能让你的拳头打的舒服”。那人就突然笑着不打了。
刘伶不仅爱喝酒,而且酒量非常大,没有人能比得过。当时,有个著名的造酒师名叫杜康。他酿造的酒,味道香甜,但酒性很烈,一般人都不敢多喝。刘伶听说杜康的酒很有名气,便特意登门造访。进了酒店后,杜康拿出小酒盅、小酒壶来招待刘伶。刘伶大手一挥:“拿大碗、搬酒坛来!”杜康微笑着说:“先生先喝一盅品品味再说嘛。”刘伶先喝了一盅,觉得味道异常甜美,接着又喝了一盅,头便开始发晕。
他照样又喝了第三盅。这第三盅一下肚,刘伶觉得天旋地转起来,舌头打了结话也说不出,眼也睁不开,趴在桌上起不来了。杜康叫两个伙计把刘伶扶回家去。刘伶回家后,蒙头大睡。一直睡了七天七夜,也不见醒来。他妻子急得要命,摸摸他的鼻息,发现没气了,大哭一场,把刘伶装进棺材里埋了。一晃3年过去了。有一天,刘伶的妻子正在家里纺线,忽然有人来访。此人正是杜康,他是来要酒钱的。原来刘伶三杯酒下肚便烂醉如泥,酒钱的事早忘得一干二净。
他妻子一听,顿时发火道:“原来我丈夫是喝了你的酒被醉死的!你要钱,我还要人呢!”说着,就要跟杜康拼命。杜康赶紧劝阻道:“大嫂休怒!刘伶不会死的。不信我们看看去。"两人来到刘伶坟前,挖开坟头。刚打开棺材盖儿,红光满面的刘伶像刚睡醒似的,睁开眼,打了个哈欠。从此以后,杜康美酒,醉伶三年的故事便流传开了。后人曾为此事作诗云: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
当然,这只是民间附会的传说而已,因为杜康和刘伶两人并非同一朝代的人。【温馨提示:安全健康是人生的第一位】我们也要知道,饮酒有害健康,而且还容易让人神志不清,变得糊里糊涂,做出很多不雅的举动被人耻笑。醉酒后容易跟别人产生矛盾,或者做出一时冲动后悔终身的事情。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宜饮酒。
还有现在出行的车辆较多,路上是人来人往,喝酒以后就影响开车时的安全。我们身边就经常有同学朋友在一起聚会,然后喝酒喝多了,瘫痪在酒桌上失去生命再也起不来的事情。所以无论怎样,都尽量不要和酒沾边。安全健康是人生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