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颛顼共工之战:“你到底会不会治水?知道我们下游多苦吗?”

颛顼共工之战:“你到底会不会治水?知道我们下游多苦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264 更新时间:2024/3/22 5:37:03

黄帝击败蚩尤后,华夏族、东夷族的关系逐步缓和。在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颛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颛顼,据说是黄帝的后裔,华夏族的主要的两个部落,有虞氏和夏后氏,都将其视为近祖。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颛顼的功绩进行了总结,称他“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以致“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这些颂扬之词,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能反映出后世对颛顼的推崇。

颛顼

颛顼虽然来自华夏族,但是他与东夷族的关系也很密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的父亲,就是黄帝的儿子昌意。《帝王本纪》中言,昌意因为“德劣”被黄帝贬到了若水居住。而《山海经·大荒东经》则指出,若水,位于“少昊之国”,具体来说,就是如今的山东曲阜一带。少昊金天氏则是东夷族的杰出首领。

颛顼出生在少昊之地,从小便接受了东夷文化,他成年之后,还曾担任东夷族的军事首领,帮助少昊平定了“九黎之乱”,在东夷族民众中享受很高的威望。

后来,颛顼虽然回到了华夏族,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在少昊之地征战的经历。一上任,他就把首都迁到了帝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此地位于华夏族与东夷族的接壤之地,颛顼定都于此,就是希望华夏、东夷两族能够和睦相处。

让颛顼没想到的是,自他继位后,华夏族和东夷族确实再无征战。但是,华夏族内部却出现了反对颛顼的声音。

站在颛顼对立面的,正是共工氏。

共工氏

若说共工氏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共工氏居住在共水流域,即现在的河南辉县一带。有研究者指出,这片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河患多发地区,共工氏敢在此地居住,表明,这个氏族拥有非常丰富的治水经验。

事实也是如此,《左传·昭公十七年》曾记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伯九有”,意味着他在一个地域广阔的部落联盟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中一任领袖,由于“能平九土”的重大功绩被后世祀为后土。这些证据表明,在与颛顼爆发冲突之前,共工氏首领已经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不比颛顼逊色。

据史料记载,颛顼和共工氏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治水上。

共工氏虽然拥有丰富的治水经验,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他们的治水方法,主要是铲高垫低。这种办法,在水患不大的情况下, 尚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颛顼统治的时期,气候波动比较大,水患较之以往更大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旧法已经难以奏效。

旧法的失灵,直接受害者便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颛顼。去过濮阳的朋友,可能了解,濮阳这个地方距离辉县也就200多公里,中间没有大山作为阻挡。一旦黄河泛滥,洪水便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涌而至。对此,颛顼一次两次尚可忍受,次数多了,便有些承受不住。渐渐地,颛顼对共工氏渐渐产生了不满之心,双方矛盾开始激化。

前文说到,共工氏首领也是骄横惯了的主儿,在共水流域说一不二。听到颛顼的指责,共工氏首领自然很不痛快。而随着矛盾的升级,共工氏首领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觉得颛顼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时的天下,本来就是武力强者居之,共工氏要人有人,要势有势,为什么要听从颛顼的命令?受这帮黄河下游人的指责?

颛顼共工之战

此时的颛顼,也产生了武力解决的念头。他已经认识到了,如果在水患问题上压不倒共工氏,不仅自己的首都会毁于一旦,他继任之后确立的威望也会荡然无存。既然和平的道路走不通,为了帝丘的安全,为了自己的威望,颛顼做出了与共工氏开战的决定。

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其中写道“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共工的战术,那就是借助水患消灭敌人。上文已经提到,共工氏具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完全有能力以邻为壑,引洪冲淹颛顼的军队。所谓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其实就是在开闸泄水。而从“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等记载中,可以看出共工氏制造的水患之大。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不过,共工氏在不周山上的怒吼,并没有为他带来胜利。洪水所到之处,不仅摧毁了颛顼的防御工事,也冲垮了老百姓的家园。一片狼藉的房屋,失去亲人的悲鸣,增加民众对共工氏的怨恨。越来越多的人和颛顼站在了一起。失去民心的共工氏,最终吞下了战争失败的苦果。

此战之后,颛顼成为了“帝颛顼”,威望达到了顶峰。至于共工氏,虽然战争失利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依然位于氏族贵族的行列。只不过,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距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更多文章

  • 太震惊了,颛顼与耶稣居然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耶稣,颛顼,少昊,共工,上古,神农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不,有一个叫宫玉海的教授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观点:耶稣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并最终葬在吉林省扶余县。他的论据主要有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语言学上颛顼即耶稣、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扶余是颛顼的领地和

  • 帝舜杀了禹的父亲鲧,为何还要禅位于禹?禹: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帝舜,大禹,大禹治水,三苗,之野

    上古帝王禅位让贤之事,多为后世之人所推崇。在封建历史上,前前后后也导演过几次禅位让贤的“剧本”。汉献帝和曹丕演了一次,后来的杨坚、朱温……反正那些想要篡位的“乱臣贼子”,不少人都喜欢演一出“禅让”的好戏。于是,后人纷纷醒悟过来,“禅让”原来是这么玩的。单纯就人类的本性来看,为何受教育程度低,处理问题

  • 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0万,在涂山称霸世袭罔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涂山,大禹,曹丕,汉献帝,康熙,鳌拜

    远古的水灾其实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山洪,专业一点是堰塞湖,大雨来临,水位上涨,当水压超过山石承受力,积累的大水立刻汹涌而下吞没沿途村庄、房屋、家禽、百姓,二是黄河沿岸,一旦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民不聊生。当时的情况没有防洪大坝,更没有专业的天气预报,大水来一次,家园毁一次,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苦练游泳

  •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禹治水,大禹,洪水,祝融,息壤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问

  • 鲧和禹治水各用到一种宝物,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所赠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伏羲,大禹,大禹治水

    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本来尧是让鲧来治水,鲧治水不成功被杀;于是舜又让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终于解决了洪水。而在一些神话传说当中,鲧和禹在治水的时候各自用到一种宝物,只不过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赠予的。那么这两件宝物都是什么呢?在治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鲧的宝物——息壤在《山海经》中记载,

  • 皖北纪事之鲧建“龙亢城”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大禹,洪水,屈原,息壤,尧帝,祝融

    鲧建“龙亢城“赵汗青·刘欣华祀鯀姒伯盗息壤,创建古龙城,舍命犯天条,牺牲在上洪,阙功被两淮,百姓无能名,七祀誌功業,巍巍鯀王宫。礼: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鯀乃华夏城建之祖,盗帝之息壤建龙坑(古怀远城,今名龙亢)之城,故龙坑亦是上古时国人所建之第一城,洎今已4300多年矣。鲧王之功。仲尼所谓民无能名

  • 鲧治水救民有功,依旧被帝舜处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帝舜,唐尧,大禹,颛顼,五帝,大禹治水

    导语: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神话故事读本,也都是上古时代的事情。对于上古时代,我们只能够通过流传下来的传说,还有的就是先人的文章,历史的记载。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也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个治水英雄,上古时代不仅洪水多发,而且对抗洪水的方法单一

  • 崇伯鲧治水:4000年风雨抹不去孤独英雄的千秋伟业,后世都学鲧堤

    历史解密编辑:小胡子说娱乐标签:大禹,虞舜,舜帝,颛顼,帝尧,崇伯鲧

    文∣碧水青山0帝尧之时,天下地裂山崩,洪水滔天。德高望重的四岳推荐大禹的父亲——鲧治理天下洪水。鲧,是崇伯侯,封地为中岳嵩高山,故被称之为崇伯鲧。四千年风霜雪雨,摧毁不了黄河“鲧堤”的英姿!四千年沧桑岁月,抹去不了崇伯鲧治水的千秋伟业!崇伯鲧治水失败,原因不是专业技术。而是尧朝盘根错节的内部矛盾。历

  • 美“芯片联盟”围堵中国会成功吗?如同鲧治水,堵的办法不会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浮世绘end标签:芯片,中国,拜登,美国,沃尔夫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唱衰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标题是“美国动员东亚‘芯片四方联盟’遇阻”,这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加入讨论。众所周知,美韩日和中国台湾地区组成的“芯片四方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意在卡中国高端芯片的脖子,拖慢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展。

  • 蓬莱有座山叫“雨山”,过去写作“羽山”,相传为“殛鲧”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胶东故事会标签:雨山,蓬莱,舜帝,大禹,龙山,羽山

    蓬莱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其辖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南面与栖霞交界的艾崮片区高山起伏,中部为低山丘陵,北部沿海区域则相对平坦。在中部的低山当中,以龙山、雨山、巨山等较为知名。它们不仅具有地标属性(要么山顶有地标建筑,比如龙山上有信号塔;要么是几个乡镇的交汇点),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人文传说。接下来就以雨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