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0万,在涂山称霸世袭罔替

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0万,在涂山称霸世袭罔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3/12/9 17:00:01

远古的水灾其实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山洪,专业一点是堰塞湖,大雨来临,水位上涨,当水压超过山石承受力,积累的大水立刻汹涌而下吞没沿途村庄、房屋、家禽、百姓,二是黄河沿岸,一旦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民不聊生。

当时的情况没有防洪大坝,更没有专业的天气预报,大水来一次,家园毁一次,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苦练游泳技术,确实别无他法。

搬到高山上居住更不现实,当时生产力低下,要在平原上找吃的,山路崎岖,没有交通工具,住在山上什么都不用干了,每天就爬上爬下。

因此,治理洪水成了远古国家的重中之重,给人给粮去治水。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治水也是一门学问,治水就一个字堵堵堵,你说他有错吗?

没有,当时任何人没有经验,鲧也没有经验,更没有互联网可以查,只能靠试错来找到最佳方案。

鲧的智囊团也就是一群土著,大家一拍脑袋,这样可行,最多进化到做个简陋沙盘,试一试行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鲧能想到堵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去跳大神,故弄玄虚,骗吃骗喝。

至于鲧的儿子大禹后来治水用疏导的方式,其实也应该不是大禹想出来的,而是排除法,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鲧的方法不行,不能堵了,要疏导。

从这一点讲,最后治水成功,鲧也是有很大功劳,但一方面舜作为帝王在容错的包容性上不高,另一方面,鲧治水九年无功,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就这样鲧被推了出来当替罪羊,被斩首,让其子禹接替治水之位,立功为父赎罪。

舜杀了禹的老爸鲧,为何还要让禹治水,要知道禹治水率众二十多万,且全是精装劳力,武装起来可立刻变身精锐兵力,席卷天下不是问题。

这完全是因为术业有专攻,禹一直跟着老爸鲧治水,专业技术杠杠的,这里再次说明,鲧应该已经总结出来治水不能堵要疏通了,但他已经没机会了。

舜担心禹因其父亲鲧的事会产生异心,于是派大臣皋陶伯夷名为辅佐,实为监督,时常敲打一下,否则禹再忙也不至于三过其门而不入,性生活都不要了吗?

康熙皇帝统领一个帝国,对外一会儿削三藩,攻台湾,一会儿打噶尔丹,发兵沙俄,对内还有党争,先是鳌拜,后是明珠、索尔图,货真价实的日理万机,结果照样夜夜笙歌,生了一百多个子孙,人形打桩机啊!

禹所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是因为当时的处境如芒在背,处处小心谨慎,治水更是不敢怠慢,搞不好轻者重蹈父亲鲧的覆辙,重者掉脑袋,不进家门是一种态度,向大舜表明,我真的尽力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情况下,大头都快不保了,那里还有小头的事。

禹治水殚精竭虑,翻山越岭测量地形,规划水道;调度各方,把各部落人员团结在一起;体恤下士,没有架子,不怕劳苦与百姓一起风餐露宿……

禹的职业精神和身先士卒让皋陶、伯夷深为折服,由监督变为鼎力相助,上下同心,历经13年,疏通黄河,禹之名,名动天下。

而在治水中,为了快速调动、组织和绝对执行,治水人员完全军事化管理,可以说此刻的大禹已经通过治水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手握天下精兵,人心归附,功高震主,而且这个功劳高到舜明知道是威胁都没有办法的地步。

书籍记载舜此刻感觉年事已高,年老色衰,精力有限,见禹天下折服,顺水推舟禅让于他。

实际上呢,天知道,我只知道曹丕篡夺汉朝政权自己当皇帝,表面上搞了一个禅让仪式,欲拒还休,演完之后,曹丕忍不住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意思说,我现在晓得禅让是怎么回事了,说得好听,其实还是强权为尊,人生如戏,禅让就是一出大戏。

曹丕对汉献帝的禅让拒绝了三次,不知道他是不是向搞禅让的大禹致敬,因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最惨的莫过于汉献帝,心里一万个草泥马,还要强装笑颜,退位让贤,真是宝宝心里苦,只是不能说。

大禹逼着舜禅让后,由于治水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了如指掌,继承大位后,确实对帝国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更改:为了应对松散的,各自为政的部落,他进行了有效的铁腕管理,一个字打,不服就干。

把不服的基本打服或打没了,禹在涂山召开天下大会,召集群雄,说白了就是看有没有人敢不服,敢不来,结果自然是全来了。

禹心花怒放,表面上则谦虚地发布罪己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德服人,这下天下归心,如屠龙宝刀在手,号令天下群雄莫敢不从。

折服群雄后,禹将天下划为九个州,青铜铸造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祭告苍天,宣誓皇权。

随即统一管理和考核,制定了每一州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每州的物品进贡,这是最早的税收雏形。

禹未雨绸缪,不想自己的亲人被杀,家人被流放,更不想将来被人要求禅让,大力栽培儿子,启也是虎父无犬子,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打破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形式,开创世袭制,允许私有化,从而分化出阶级,建立了一个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奴隶社会。

标签: 涂山大禹曹丕汉献帝康熙鳌拜

更多文章

  •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禹治水,大禹,洪水,祝融,息壤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问

  • 鲧和禹治水各用到一种宝物,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所赠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伏羲,大禹,大禹治水

    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本来尧是让鲧来治水,鲧治水不成功被杀;于是舜又让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终于解决了洪水。而在一些神话传说当中,鲧和禹在治水的时候各自用到一种宝物,只不过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赠予的。那么这两件宝物都是什么呢?在治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鲧的宝物——息壤在《山海经》中记载,

  • 皖北纪事之鲧建“龙亢城”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大禹,洪水,屈原,息壤,尧帝,祝融

    鲧建“龙亢城“赵汗青·刘欣华祀鯀姒伯盗息壤,创建古龙城,舍命犯天条,牺牲在上洪,阙功被两淮,百姓无能名,七祀誌功業,巍巍鯀王宫。礼: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鯀乃华夏城建之祖,盗帝之息壤建龙坑(古怀远城,今名龙亢)之城,故龙坑亦是上古时国人所建之第一城,洎今已4300多年矣。鲧王之功。仲尼所谓民无能名

  • 鲧治水救民有功,依旧被帝舜处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帝舜,唐尧,大禹,颛顼,五帝,大禹治水

    导语: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神话故事读本,也都是上古时代的事情。对于上古时代,我们只能够通过流传下来的传说,还有的就是先人的文章,历史的记载。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也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个治水英雄,上古时代不仅洪水多发,而且对抗洪水的方法单一

  • 崇伯鲧治水:4000年风雨抹不去孤独英雄的千秋伟业,后世都学鲧堤

    历史解密编辑:小胡子说娱乐标签:大禹,虞舜,舜帝,颛顼,帝尧,崇伯鲧

    文∣碧水青山0帝尧之时,天下地裂山崩,洪水滔天。德高望重的四岳推荐大禹的父亲——鲧治理天下洪水。鲧,是崇伯侯,封地为中岳嵩高山,故被称之为崇伯鲧。四千年风霜雪雨,摧毁不了黄河“鲧堤”的英姿!四千年沧桑岁月,抹去不了崇伯鲧治水的千秋伟业!崇伯鲧治水失败,原因不是专业技术。而是尧朝盘根错节的内部矛盾。历

  • 美“芯片联盟”围堵中国会成功吗?如同鲧治水,堵的办法不会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浮世绘end标签:芯片,中国,拜登,美国,沃尔夫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唱衰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标题是“美国动员东亚‘芯片四方联盟’遇阻”,这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加入讨论。众所周知,美韩日和中国台湾地区组成的“芯片四方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意在卡中国高端芯片的脖子,拖慢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展。

  • 蓬莱有座山叫“雨山”,过去写作“羽山”,相传为“殛鲧”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胶东故事会标签:雨山,蓬莱,舜帝,大禹,龙山,羽山

    蓬莱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其辖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南面与栖霞交界的艾崮片区高山起伏,中部为低山丘陵,北部沿海区域则相对平坦。在中部的低山当中,以龙山、雨山、巨山等较为知名。它们不仅具有地标属性(要么山顶有地标建筑,比如龙山上有信号塔;要么是几个乡镇的交汇点),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人文传说。接下来就以雨山为

  • 三苗、欢兜、共工、鲧:上古四罪,因犯下罪行被尧舜禹流放四地!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共工,颛顼,欢兜,祝融,舜帝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梦归秋辰:第390期)很多读过《史记》的小伙伴想必都了解上古四罪,他们因为犯下滔天罪行被尧舜禹发配到四个地方。在《史书·五帝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上

  • 比秦始皇更“劳民伤财”的“暴君”-夏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颛顼,大禹,帝喾,嬴政,夏鲧,黄帝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记载:“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就是说,尧帝根据当时的“四岳”的建议,让夏鲧去治水。结果,夏鲧治了九年,还

  • 息壤并非神物,鲧也没有窃取,却搞了破坏,舜才是杀死鲧的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大禹,祝融,五帝本纪,帝尧,息壤,神物

    图片来自网络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无独有偶,在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尚书·洪范》中,也有一条类似的记载。箕子:“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这段话的意思是:鲧在治水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