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顺治皇帝不识字?亲政后恶补知识累到吐血

清朝顺治皇帝不识字?亲政后恶补知识累到吐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85 更新时间:2024/1/23 19:54:21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但是他却看不懂奏折,有人说他是一个傻瓜皇帝,原来,顺治帝不识字,他没有上过学。按理,顺治元年,他6岁,朝廷就应该为他请学识渊博的满汉师傅,学习化知识,可是,多尔衮却总是拖延不办,这样,顺治帝从即位开始,没有人给他请老师,也就只有玩耍了。

那么精明的孝庄太后不知道要自己的儿子学习吗?然而孝庄这个时候有自己的考虑,她看到跋扈的多尔衮权势熏天,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岌岌可危,而且,性命都很难保证。于是,聪明的孝庄太后看到,既然多尔衮不愿意顺治帝学习,那就是怕他将来长了本领,威胁到摄政的地位,所以,干脆先不要叫顺治帝学习,等将来机会成熟再说。

于是,顺治帝每天就是疯玩,不学习,但是,却很喜欢骑马射箭,一直到十二三岁,顺治帝都很少看书,基本上是一个文盲状态。顺治帝亲政以后,扫清了多尔衮的障碍,他决心要恶补文化知识,因为,他过去失去的太多了。

典籍《北游集》中记录了顺治帝刻苦学习的情况,顺治十六年的一天,顺治帝和大和尚木陈忞相对而坐,一会儿,内侍报来一摞书,大概有十多本。顺治帝对木陈忞说:“这是我读过的书,请你看看。”

木陈忞细心一看,发现皇上读过的书很多也很杂,有《左传》《史记》《庄子》《离骚》,以及唐散文八大家和元明的文集,无所不包。真是从心里佩服,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之前又没有什么基础,这么多书怎么看啊?

顺治帝看出了木陈忞的疑惑,从容说道:“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在这里,顺治帝实事求是地揭秘自己的艰难处境,由于没有机会学习,而看不懂章奏,这是一个君王很难堪的事情。

在《北游集》中,顺治帝讲完自己的艰难处境之后,讲述了自己发奋读书,几乎要吐血的感人故事:“发奋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同样通过刻苦学习成就自己的还有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鲁迅先生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标签: 清朝顺治皇帝恶补

更多文章

  • 清朝孝庄太后大玉儿简介 大玉儿人物形象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玉儿,孝庄太后

    大玉儿简介大玉儿的故事经过无数影视作品的演绎恐怕在中国已经是尽人皆知,大玉儿就是清朝孝庄文太后,大玉儿是其闺中的名字,其本名是名布木布泰,是当时的蒙古王族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是皇太极的后妃,一生之中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皇帝,可以说是辅佐顺治和康熙的功臣。通过大玉儿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

  • 唐宣宗李忱是怎样靠装傻成功登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宣宗,李忱,唐朝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自幼就以愚笨出名,虽然深得宪宗喜爱,却成为兄弟们嘲弄的对象。公元820年,唐宪宗暴毙于宫中,他的第三个儿子李恒即位,这便是唐穆宗。穆宗死后,帝位相继传给了李忱的几个侄子,即李恒的儿子们: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整整27年,李忱都因当年父亲的宠爱,而获罪于兄弟、侄

  • 蔡伦造纸背后的女人:他的成功有赖于邓皇后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蔡伦,邓皇后

    蔡伦入宫,起初当差掖庭,干的是端茶递水掀门帘之类的杂役,如果就这样混一辈子,怕是很难有所作为。公元77年,有一对姓窦的姐妹花也被选入掖庭,蔡伦的忠厚与谨慎,给她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次年,大姐窦氏执掌皇后印绶,提拔蔡伦做了跑腿传话的小黄门。随后发生的夺储之争,宋、梁二贵人相继殒命,蔡伦在其中到底扮演了

  • 史上唯一以“罪奴”出身为皇后吴氏可惜却死的仓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氏,唐朝

    吴氏的出身不好,是罪臣之女,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没入掖庭做了宫女。宫女的生活很是辛苦,不但要负责打扫、端茶递水,还要洗衣,无论吃饭、睡觉都有官事姑姑严加看管。因为是罪臣之女,肯定也分不到好差事。三餐吃不饱的情况多的是。在苦难的掖庭生活中,很多女孩子不堪折磨而死,也有人活下来,也累得面黄肌瘦。可是吴氏却如

  • 明朝名臣杨博三代显贵 历任皇帝倚其为左右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名臣,杨博,

    一、杨瞻花盆里埋钱历史上,“杨瞻花盆埋钱”是个有名的诚信故事。说的是明朝名臣,做过兵部尚书、太子太师杨博的父亲杨瞻,年轻时候在淮扬一带经商。一次,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千金寄放在杨家,请杨瞻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好长一段时间后,杨瞻便将那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

  • 宋代廉吏郑侠:号"一拂居士" 因不愿同流合污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官员,清官,

    福清市区老街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主干道,名曰“一拂街”,还辟建了“一拂公园”,园内有尊一拂先生塑像,供人瞻仰——这是福清人民为纪念福清宋代的廉吏郑侠而特别命名的。当年,郑侠因不愿同流合污被罢官返融时,行李中除了旧衣裳、书籍外,唯一的“奢侈品”便是一把用牛尾毛制成的尘拂,而其“一身干净,靠的就是这把尘拂

  • 芈月太后与昭襄王嬴稷对秦朝统一天下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芈月,昭襄王,嬴稷,秦朝

    秦昭王在位55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他的只有3位),秦昭王在其55年中(当然,这中间应当还有他的母亲宣太后摄政掌权的10-20年)彻底解决了西部少数民族问题,彻底打败了魏国(魏国成为秦之附属国),彻底摧毁了赵国的生力军(长平之战活埋赵国40万兵),彻底征服了楚

  • 万历皇帝的政治态度对明朝的灭亡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万历,皇帝

    看到万历朝鲜之役的时候,我想起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那时候的明朝,作为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大国,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不可侵犯,就算明代的百姓再怎么妄自菲薄,谈起自己的国家,那也是与有荣焉——甚至连统治者也不觉得明朝会亡,尽管他们已经知道朝廷有了困难,却从不认为,那就是致命的危

  • 古代的那些帝王将相是怎样得到别人的支持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皇帝

    曹操同处三国时期,刘备的老对头曹操感动人的功夫也不逊色。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刚刚结束,曹操的军队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了一大捆信件,一个官员抱着这些信件匆匆来向曹操汇报:“丞相,袁绍仓惶逃跑的时候,扔下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信件,是京城和我们军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来看了看

  • 允礼是不起眼的王爷清廉忠直得雍正重用最后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允礼,雍正,清朝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被很多电视剧刻画成一位温柔多情、英气逼人的翩翩公子。历史上的他是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雍正异母弟弟,母亲是纯裕勤妃陈氏。由于母亲陈氏出身低微,注定了他只是皇位争夺的旁观者。康熙也没让他参与政事,塞外打猎时才会带着他。到康熙去世时,他也只是一个皇十七子身份,没有任何封号。远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