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季孙与苏轼之间有什么故事?苏轼赠其一首诗

刘季孙与苏轼之间有什么故事?苏轼赠其一首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3/12/30 5:54:28

刘季孙是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杭州当太守,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职。十六年前,苏轼因为朝廷的争斗,被贬谪出汴京,曾经担任过杭州通判一职。

那时,西湖在苏轼的眼里,景色是那般旖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十六年后,西湖不再仪态万方,碧波荡漾,因为无人治理,西湖湖底的淤泥堵塞了整个湖,使湖水变得浑浊不堪。

再次成为杭州的长官之后,苏轼一上任就开始疏浚西湖,他派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来,并用挖出的淤泥和水草,在西湖湖面上修筑了一条可以任人行走的林荫大道,这条大道就是著名的“苏堤”。

在修建“苏堤”的浩大工程中,苏轼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他就是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并驻杭州的刘季孙。

刘季孙,字景,工诗,较苏轼年长四岁。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时,与刘景文一见如故,过从甚密。

刘景文很有才华,也深怀抱负,苏轼多次称赞他为“无双国士”。刘景文还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刘平是朝廷重臣,曾经担任过宋仁宗朝的太尉。

按理说,凭借父亲的关系,刘景文在仕途上应该是步步高升的,但事实上,当时在杭州任职的刘景文已经五十八岁,却依然沉沦底层,不得朝廷的重用。

原来,问题就出在刘景文的父亲刘平身上。

1040年,在宋和西夏的三川口之战中,刘平率军与敌苦战多日,死伤惨重。他迫切需要宋军的支援,但当时的宋军将领黄德和因为畏惧李元昊的实力,故意拖延不令进军,甚至退兵躲避,最后导致刘平兵败被俘。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黄德和事后向朝廷告状,说刘平在战争中主动降敌,自己因兵力不支只好退兵。

就在刘平的罪名要被坐实之时,两个参加过三川口之战的士兵,向当时主事的宋朝名臣文彦博反映了战争的真实情况。文彦博派心腹到前线经过一番调查,证明确实是黄德和擅自退兵,才导致刘平力战而死。

消息传到京城,宋仁宗大怒,下令将黄德和斩首示众,并追赠刘平为朔方节度使,刘平的子孙在朝为官的,也都可以得到褒奖升迁。

如果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刘景文的仕途必然大有起色。可谁知,时隔不久,宋廷在西夏的探子,打探到刘平竟然没有死,而是留在了西夏。

这个消息,无疑给大宋的脸上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刘景文在一夜之间,褪去了身上所有的光环,他从一个妥妥的“红二代”,顿时成为无可辩驳的“叛臣之后”,朝中上下从此再也无人搭理他了。

作为刘季孙的同道和知己,苏轼深知好友心中的苦和痛,他希望景文能够忘掉心头的阴影,振作起来,坚强起来。

因为人生中的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所能主宰,何况刘平留在西夏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不得已,真相真的难以得知。所以刘景文没必要有过多的负累,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便可以了。

因此,又一个冬天到来之际,面对荷尽菊残的衰败之景,苏轼为刘景文高声地唱道: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说,你看,虽然那些娉婷娇艳的荷花已经凋谢,就连荷叶都没有了;那深秋的最后一朵菊花也散尽了自己的芳香,但是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生机勃勃。

苏轼还说,不要以为一年再无美好的景色,难道景文你没有看见,经过寒霜的肃杀,到处还有橙黄橘绿?虽然我们饱经沧桑,历经挫折和打击,但此时我们的人生,难道不似这大地,也正在进入丰收和成熟之时吗?

我想,刘景文看到这首诗后,他一定会明白苏轼的良苦用心,他怎能辜负朋友的勉励,他必会像东坡一样,今后面对逆境,不悲不喜不怒,只淡然一笑,放宽心胸,就像那江南的丹橘,迎霜挺立,经冬犹绿。

一年有时序变换,人生有春夏秋冬,只要心中有光,哪怕身处凛冽无比的寒冬,我们依然能够拥抱那温暖灿烂的太阳。

标签: 刘季孙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刑罚,一张纸便能取人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惩戒坏人,起到警示世人、维稳朝政的作用。根据罪犯罪行轻重的不同会施以不同的刑罚,情节较轻的,就打板子、揪耳朵,受刑者挨完板子后,还要感激官员对自己的惩戒;情节较严重的,就夹棍、夹手指,使踝骨碎裂,手指骨折,或者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情节更加恶劣的,就斩首、五马分尸

  • 因谋反被杀的钟会与邓艾,他们的妻儿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小路,迫使刘禅投降,邓艾拿下成都,立下大功,没想到却被杀了。钟会率军十余万,收编了诸葛绪的部队,接受了姜维投降之后,兵力大增,他诬告邓艾谋反,致使邓艾被抓,押往洛阳

  •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

  • 1941年版《德军步兵作战手册》 详解历史上德国纳粹步兵的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粹,战史风云

    德军认为: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属于快速集中打击火力的一方。德军步兵班通常在敌人逼近不足600米时才开火射击即使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德军步兵班也只会将火力集中在较大的目标上,敌军步兵通常在逼近至400米左右的距离时才会遭到射击。德军步兵班在战场上移动时通常采用两种队形。一种是松散的一路纵队。班长走在队伍的最

  • 周武王,刘邦和司马炎的三种分封制结果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一、西周的分封西周建立以后,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100多个,他们后来成为了100多个国家,但是我要说,周的分封是相当成功的。可能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然而从事实来说,通过周的分封,华夏领地扩大了;周王作为华夏共主800年,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室。我们怎么能说,周的分封是失败的呢?西周立国之初,周王室能

  • 揭秘:熹贵妃为什么不愿意和雍正葬在一起?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熹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后人大多喜欢牵强附会,对于很多没有经过验证的事情轻而易举就做出了判断和结论,这些其实都不是一件事情的真相,但很多人只顾着噱头妄加揣测一件事情。过去热播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中就讲述了熹贵妃和雍正的一生爱情故事,也讲了熹贵妃和雍正两个人并不相爱的事实,说雍正是单相思,很多人深以为然,但其实电视剧不是历史。

  • 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 曹操为什么对郭嘉最为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对曹操和郭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为什么唯独器重鬼才郭嘉在东汉末年这段混乱的历史上,民不聊生也是人才辈出、建功立业的时代,就像曹操就是当时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贤纳士为己用,使得其帐下猛将如云、谋士无双。其中谋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那么

  •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韩琦死后为什么会成为阴间阎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琦,阎罗,文史百科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提到:“人有死而为阎罗王者,如韩擒虎、蔡襄、范仲淹、韩琦等,皆屡见传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民间信仰,定然包含百姓的价值与情感诉求,民间的阎王信仰以及包公等清官为阎王的传说,除了表现出百姓对清官的肯定与敬仰,以至崇拜,显然还

  • 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联蒙灭金最后被蒙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洗雪“靖康之耻”,却又召来亡国之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掳,无数黎民百姓遭难,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建立后,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宁宗赵扩都曾誓师北伐,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批抗金名将鏖战疆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 李忠为何会上梁山?跟鲁智深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忠为何会上梁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鲁智深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主人公,因为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害怕官府追捕,逃走在了江湖上。一直以来,鲁智深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就很高,也是读者最喜欢的水浒人物之一。但是鲁智深也不是完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事,被很多读者诟病,认为这件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