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汉人的地域观念

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汉人的地域观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331 更新时间:2023/12/25 22:42:47

在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下,汉人的乡土意识表现得比较强烈,王子今著有铲衣绣夜行遗憾与“马革裹尸”壮心:秦汉时人的乡土意识》一文,对汉人的乡土意识有初步研究,其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并且尚有进一步申论之必要。

第一,楚汉之际的刘邦、项羽皆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意识,其对汉人乡土观念之形成或有直接的影响。项羽之败局,就与其浓厚的乡土意识有关。当其逃亡途中,若能采纳乌江亭长之建议,渡江还乡,或许有卷土重来之机会,可是,项羽之不愿渡江,是因为他秉持着浓厚的乡土意识而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其次,项羽放弃关中而移都彭城,亦是因为浓厚的乡土意识。他“心怀思欲东归”,以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而“背关怀楚”,浓厚的乡土意识导致其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其三,刘邦正是利用项羽的乡土意识,分散其军心,致使其最终灭亡。

史称:“项王军壁该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汝皆己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刘邦令“汉军四面皆楚歌”,以楚歌诱发项军之乡土意识,从而达到涣散项羽军心之目的。王子今说:“在当时乡土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区域文化观念的作用下,故土已陷导致的心理打击,竟然可以使曾经屡战屡胜的项羽军将士军心沮败。”

刘邦的乡土意识亦不弱,他除了利用乡土意识涣散项羽之军心以打败项羽,他自己亦是在打败项羽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仍有衣锦还乡之心理。其浓厚的乡土意识,于此可见一斑。

还有,刘邦亦因为乡土意识而在定都长安与洛阳之问题上犹豫不决,因为刘邦群臣和军士多山东人,在天下大定之初,“军士皆欲东归”,刘邦拟都洛阳,而娄敬力劝都长安,“上疑而未能决”,幸得张良力排众说,鼎力支持娄敬之建议,才得以定都关中之长安。笔者以为,刘邦、项羽的乡土意识,对汉代一般士人之乡土观念当有重要影响。

第二,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之言,成为汉代通行习用语,足见其对汉人乡土意识之影响,此语仍然出自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这样雄健有为之口,而且似乎并无轻忽调侃之意。对这样的现象进行社会语言学的思考,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人的乡土意识。”

第三,汉人浓厚的乡土意识,还体现在同一乡土之人一般不存在隔阂,乡土观念有时竟能打破阶层等级的限制,如齐人虞将军打破阶层等级之限制,向刘邦引荐与之素不相识的同乡布衣娄敬;楚人曹丘生不为同乡季布所重,他便批评季布不重同乡之谊,说:“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汉人是颇重同乡之谊的。又如,汉人普遍对齐人不怀好感,或骂之为“齐虏”,或说“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又或有骂赵人为“赵虏”者,或称楚人“沐猴而冠”,或称北方少数族人为“胡儿”,还有关中人与关东人之间的相互歧视等等。这都说明在汉代社会己经普遍存在本着乡土意识而歧视异乡之人的情况。

第四,汉人乡土意识之强烈,致使朝廷在决策时亦不得不顾及民众的乡土意识之强大力量和重要影响。如汉文帝时拟往北方边地移民,晃错上书,以为移民安置当“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募而劝信矣”,当使民“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

又如汉元帝时就初陵不置县邑一事,于永光四年(前40年)颁布诏书,即移民必须考虑民众的乡土观念,不可轻举妄动或者随意安置。汉人乡土意识之强烈,于此可见一斑。

扬雄的乡土意识应当在上述背景上来理解。从现存文献看,扬雄的作品中并未直接表现对家乡故土的思念,这亦许与扬雄家族“五世单传”,蜀中没有亲人的情况有关。但是,扬雄的地域意识和家族观念则是相当强烈的,其浓郁的地域意识和家族观念亦间接体现了他的故土之思和乡土观念。

可以确认的是,扬雄是在浓郁的地域文化背景上成长起来的、并且深受地域文化影响的文人,其文化学术方面的几项重要活动,皆是在蜀中地域文化背景上展开的。

其一,扬雄的文学创作深受蜀地先贤司马相如的影响。事实上,扬雄就是在司马相如的直接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的,其《自叙》说:“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其创作之蒙者是司马相如,其创作所追慕之对象是司马相如,其因文成名亦是因为司马相如。据其《自叙》称:“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峙,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可知扬雄是因为“文似相如”而得“待诏承明之庭’,。由此之故,他对司马相如推祟备至,以为其赋非人力所为,乃“神化所至”。虽然他晚年亦批评相如赋“文丽用寡”,但这并未能完全打消他心中对相如的崇尚之情。所以,笔者认为,扬雄的文学创作是在蜀中地域文化之影响下开展起来的,是在蜀中先贤之启发下开始创作的。

其二,扬雄的“太玄”研究深受蜀中先贤严君平的影响。严君平著有《道德旨归》,其几项重要特色直接影响了扬雄的“太玄”研究,如《指归》儒道兼综、《老》、《易》兼通的思想特色,直接影响了扬雄的思想取向。

其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阐释,亦影响着扬雄崇尚自然的思想。其以道为本体、道即自然的本体论思想,亦在《太玄》中有明显体现。其高度的抽象思辨能力,亦对扬雄“玄思大义”之运思方式不无启迪。

其博通的知识取径,亦对扬雄的治学特色大有影响。总之,扬雄以严君平为师,其学术宗旨、治学方法与知识取径,皆受到严君平的直接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扬雄的“太玄”研究,是在蜀中地域文化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其三,扬雄的方言辑录和研究,亦是在蜀地学者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扬雄耗时二十七年著成《方言》,其最初之起因和依据,则是受到蜀地先贤严君平和林阎翁的影响,甚至是在完成蜀地文人的未竟之作。所以,笔者认为,扬雄《方言》之编撰,亦是在蜀中地域文化之影响下开展起来的。

其四,扬雄由蜀入京,得到皇帝的重视,得以“待诏承明之庭”,亦与蜀中人士的推荐有关。扬雄获得成帝之召见,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得蜀地同乡杨庄之推荐。此与司马相如得杨得意之推荐,极为相似。二是创作的以蜀地为题材的作品,引起成帝的重视。三是创作的作品与蜀地前辈文人司马相如的文风相似。就是因为这三个与蜀地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扬雄才得以走出巴蜀,入居文化中心与主流文人切磋交流。所以,笔者认为,是蜀中地域风土和地方人士成就了扬雄。

其五,扬雄的性格特征亦与蜀中前辈严君平、李仲元等人的影响有关。扬雄推崇的当代闻人,多是蜀中前辈,尤其是严君平和李仲元,此二人之性格情操和人生态度,对扬雄有直接影响。如严君平,此人对扬雄人格情操和学术思想的影响最大,扬雄对其人甚为推崇,当人问及蜀中名人时,扬雄即以李弘对,并称其为人“不屈其意,不累其身”。

扬雄为人简易佚荡,一往情深,其明哲保身之人生哲学,埃时而动之处世观念,安贫乐道之人生旨趣,其不为章句、通博简要的治学方法和儒道兼综之学术取径,皆受到上述二位蜀中先贤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扬雄是在蜀中地域文化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文人。

综上,扬雄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性情好尚、处世观念,乃至其由蜀入京步入仕途,皆与蜀中地域文化的启迪、涵养和培育有直接关系。亦正是因此,扬雄其人、其文、其思想、其学术皆有浓厚的蜀中地域文化色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承圣人遗风 立文化自信——成都市郫都区扬雄学会授牌仪式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孔子,法言,太玄,班固,荀子,孟子,郫都区,成都市,扬雄学会,儒家思想,授牌仪式活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5月21日上午,在“扬雄故里”郫都区农科村成都郫都区扬雄学会的驻地“扬雄文苑”扬雄文化交流中心,有四家单位与扬雄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并挂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西华大学(实习与就业基地)、中国书画家杂志社(成都分社)、礼仪中国(成都站研习

  • 浅谈西汉大儒 “西道孔子”扬雄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法言,太玄,法家,西汉大儒,西道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原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哲学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

  • 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孔子,法家,法言,汉朝,思想家,科学家,儒家思想,西汉辞赋家

    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

  • 2023年郫都区友爱镇“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孔子,大典,大儒,学行,友爱镇,郫都区,清明春祭

    原标题:2023年郫都区友爱镇“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隆重举行———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2023年4月2日,一场庄严肃穆的“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暨)颂圣贤读经典游扬雄绿道活动在扬雄故里——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扬雄墓园里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扬雄研

  • 严君平、扬雄的思想与中国道教内丹心性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杨子去生活标签:扬雄,中国道教,严君平,周易参同契,道教

    中国的宗教文化,之所以与外国宗教文化存在着重大的迥异点所在,并非表现在宗教形式和内涵上,而是主要表达在中国宗教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国宗教从来不参与和主导国家地区中的政治事务,但其又一直甘于做辅助国家政治和平稳定的协助工作,因此,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类似于外国那样的政教合一的政治格局;二是中

  • 听鉴彭州|严君平:大隐于市的“神算子”

    历史解密编辑: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标签:严君平,听鉴彭州,班固,君平,彭州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公元前86年,在今彭州市丽春镇君平街社区的洗心庄内就诞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隐士,他就是严君平!流芳隐士严君平配音/无言据《华阳志》载:西汉蜀中有相如之赋(司马相如)、伏波之才(马援)、仲景之医(张仲景)、君平之卜(严君平)四大名士,为我蜀中之骄傲。大家好,我是无言,本周我想给大

  • 汉武帝, 点兵20万, 灭了伊稚斜, 但汉军没了远征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霞谈财经标签:刘彻,匈奴,卫青,漠北,汉军,霍去病,汉武帝,伊稚斜

    前118年,匈奴扣押汉使任敞,汉武帝大怒:“点兵20万,灭了伊稚斜”,却虚张声势而已。匈奴不服输,汉朝也没能力远征,双方转入相持。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路同时获胜,斩首、俘虏匈奴总计12万余人,汉军威震朔漠,但匈奴实力尚存。漠北之战后,汉武帝让群臣讨论对匈奴政策,部分人想继续“和亲”,

  • 雍齿和刘邦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何雍齿会背叛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邦,雍齿,魏国,陈胜,秦国

    秦汉末年,群雄并起,很多人揭竿而起,刘邦也不例外,从沛县聚集了一帮人,有名的有曹参,萧何,樊哙,然后刘邦带着他的小部队,从自己的家乡出发,开始向外部扩展自己的根据地。临走之前为了省心,把自己的部下雍齿留在了封邑。刘邦出去打仗,其实这个成果是蛮好的,可是中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已经投降了赵国的秦军将领李

  • 谁是西汉第一侯?要论封侯时间和预设食邑,萧何雍齿都不是第一名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萧何,刘邦,张良,雍齿,曹参,丞相

    谁是西汉开国第一侯?有人说是排在十八功臣首位的“功人”萧何,也有人说是刘邦想杀有不好动手的“仇人”雍齿。我们翻阅《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就会发现,要是论封侯时间和刘邦预先设定的食邑数量,萧何和雍齿都排不到第一名,真正排在第一位的是留侯张良。这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

  • 历史的巧合:因为有雍齿的背叛,才促使刘邦与张良在正确时间相遇

    历史解密编辑:森昊穹说美食标签:刘邦,张良,雍齿,陈胜,嬴政,楚王,汉朝,历史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巧合,正应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也是如此。正因为遇到雍齿的背叛,才有了后来与张良的相遇,才有了后来楚汉之争的胜利。雍齿之叛雍齿也和卢绾、樊哙等人一样,同刘邦是沛县老乡。所以,从一开始,刘邦对雍齿的信任程度就是非常高的。当时,刘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