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扬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跳楼自杀

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扬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跳楼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887 更新时间:2023/12/25 22:43:26

扬雄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思想家,扬雄投阁自杀事件纯属胡扯,他不存在自杀的动机,也没有自杀。所谓“扬雄投阁”其实受累于他与王莽的关系,被史学家污蔑。又因扬雄不合世道的生活方式,遭受世人讥讽。如此对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扬雄投阁”事件始末

始建国二年,刚刚建立一年多的新朝爆发了一件谋反事件,王莽建立新朝的主要功臣之一,右伯甄丰之子甄寻,妄图伪造符命谋娶王莽的女儿“黄皇室主”王嬿。结果被王莽识破诡计,甄寻逃往,甄丰自杀。

“符命”是古人认为上天降下的“旨意”,以文字或图案的方式,显示在石头、布帛等物体上,是一种以上天名义作出的政治预言,比如河图洛书就是符命,亦称图谶,其实都是人为制造的骗局。

在案件的追查过程中,国师公刘歆的次子刘棻卷入其中。符命中的文字一般人不认识,称“奇字”,需要专家辨认。刘棻就是奇字专家,他师从扬雄学习过一段时间奇字。

所以,调查人员很自然地想到,扬雄是否会与此案有关?于是前往天禄阁缉捕扬雄。彼时,杨雄正在天禄阁校书,见狱使前来,惊慌失措地想逃跑,又无路可逃,情急之下从楼上跳下,差点摔死: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事后王莽知道了这件事,说杨雄此人从来不参与政治,怎么会卷到这里来?下令不要追问扬雄。结果,“扬雄投阁”成了笑话,被京师老百姓,编程顺口溜讥讽传播。

“扬雄投阁”事件辩诬

从以上史料来看,存在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仔细辨析不难发现故事的原貌。

1.扬雄没有自杀的动机学生犯罪就代表老师一定犯罪了吗?这个逻辑岂不是很荒唐!来找扬雄的是“狱使”而不是“狱吏”,使,是调查员,吏,是执行人员,来找扬雄的显然是调查员,而不是抓捕人员。请问面对调查员,杨雄为何要自杀?除非他真的卷入其中,连王莽都不相信。

事实上,狱使并没有带走扬雄,假如是来抓捕扬雄的,就算他摔死了,恐怕尸体都会被带走,扬雄如此惊慌失措就很没道理了,请问真的是他惊慌,还是史学家想让他惊慌?

所谓扬雄“恐不能自免”更是荒唐!一来他没有违法,二来他与皇帝王莽有私交,三则他从来不参与政治,他凭什么会认为自己肯定会被冤枉洗脱不了?不合逻辑嘛!

用现代人的话说,扬雄身后还有人,哪怕真犯事都有辩解机会,何况自己是清白的!

2.投阁事件可能就是误传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扬雄投阁那一年,他已经六十二周岁了!一个花甲老人,从楼上跳下去,动作之慢一定赶不上狱使,能不能完成跳楼都是疑问。就算跳下去了,就是一句“几死”能了事的吗?事实上,扬雄既没死,也没受重伤,又活了八年才去世。

所以,扬雄投阁很可能就是误传,比如不小心在楼梯摔了一跤,受了伤。这种事谁都难以避免,何况六十多岁的老人。总之,史书记载不可信,一会儿解释。

3.扬雄的人生态度不可能自杀如果你要是了解扬雄的人生态度,就会发现,杨雄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充盈丰沛的思想大家,他早已看淡生死,不可能会害怕狱使的调查,更不会自杀。

扬雄年轻时候是从著名的道学大师严君平,赤贫的扬雄,身无立锥之地,白天光膀子下地干活谋身,晚上刻苦研读,不慕富贵,徜徉于精神世界,简直是颜子再世。

扬雄前半生热衷于汉赋,后半生醉心于天体学和哲学,是典型的唯物论主义者。扬雄从宇宙运行中,提炼出“玄”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人的生死统一于宇宙的运行法则。

扬雄的生活态度跟严君平非常相似,只是严君平隐居,以算卦为生,扬雄运气好,得到了汉成帝、汉哀帝和王莽的垂青,给他挂了个空头衔,领一份薪水,随便出入皇家图书馆,潜心自己的学术研究。扬雄几次得到授以实职的机会,都被他拒绝了,皇家图书馆就是做好的粮食。

这样一位洒脱思想家,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为世俗事件自杀?

扬雄为何遭遇污蔑

可是,《汉书》明白无误地记录了“扬雄投阁”,让人无法辩解。其实我们不能完全迷信史书,哪怕是正史,《汉书》上存在很多明显造假的地方,因为史学家也是人,是政治动物,他也有立场,有利益!

因为这篇赋,班固认为扬雄的道德亏损,因而不惜在很多事件中大加歪曲。殊不知,扬雄、王莽和刘歆,在汉成帝时期,就因为学术关系,友谊非常深厚,扬雄虽不参政,但是不代表没有感情,他赞美王莽以及他所建立的新朝,就一定是道德问题吗?人家就不可以持这个立场吗?

介于扬雄的学说地位,班固也不好完全否认扬雄,所以故意编造了一些扬雄内心的挣扎,似乎扬雄对王莽一直是内心排斥,又迫不得已阿附,班固的这种立场令人憎恶,他才是真正利益场里的动物!

不幸的是,班固的立场代表了帝制条件下,所有文人士大夫的立场,因而,他笔下的扬雄形象,就此被固化!“扬雄投阁”也成了扬雄个人内心挣扎的“证据”。

其实熟读那段历史就不难发现,扬雄与王莽不存在任何芥蒂,王莽一直把杨雄当作纯学者,所谓的“投阁”事件,也明显看出王莽的这个态度。所以,笔者坚信“扬雄投阁”就是班固的编造!

2.扬雄的自我隔绝,与士大夫阶层不相容扬雄的生活方式很独特,它几乎不与外界发生关联,自己一个人醉心于学术研究,如果用一个时髦的术语形容他,那就是“大隐隐于朝”。

从史料记载,与他有交往的人数非常少,刘歆算一个,后期刘歆忙于政治,两人在学术上的探讨越来越少。桓谭算一个,这是扬雄的忘年交,也是最推崇扬雄的思想家,他认为扬雄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圣人。

再有就是少数向他求学的年轻人,因为他的学术不为人知,侯芭是他唯一的弟子,刘棻都不算正式弟子。

因而杨雄非常封闭,几乎与世隔绝。这就导致,他虽然活在朝堂,却由于官场相当陌生,虽然是文人士大夫,却又与文人士大夫们很遥远,他们都以“怪人”的眼光,看待扬雄。所以,没人会为扬雄去正名。

3.扬雄的思想学说,不容于世道杨雄去世后,大司空王邑和大司马严尤,不解地请教桓谭:扬雄的著作真的能流传后世吗?桓谭的回答是:

“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今诊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桓谭斩钉截铁地说:必传!他认为,当时的人狗眼看人低,因为扬雄的身份不高,就轻视他的学问。在桓谭的心目中,扬雄的思想已经超越诸子,不亚于孔圣人!桓谭那时候还是青年学者,到东汉初年,已经是当时天下最伟大的学者,他最推崇的人就是扬雄。

桓谭还做了一个论断:我们这一世的人,是看不到扬雄的著作受到公正待遇的情景了!

越伟大思想越难以被人接受,这是一般规律,其实即便今天,扬雄的《太玄经》也是知者寥寥。连扬雄最好的朋友刘歆,都不能理解扬雄的思想。有一次,刘歆曾经对杨雄说:“一本《易经》有几个人能读懂,你又搞出个《太玄经》,恐怕你的书只能当酱菜坛子的盖子用吧!”

所以,杨雄很尴尬,所有人眼中,他就是个不知所云的怪物,加之身份低微,又穷又不合群,当时的人都以一种“围观”的眼光看待扬雄,一半是猎奇,一半是轻视!

这就是杨雄被顺口溜讥讽的原因,老百姓有几个知道真相的?无非跟着起哄罢了!

结束语

扬雄孤独了两千年,这不是他的错,是班固的错,是儒家士族阶级立场的错。扬雄受污,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今天,我们应该摆脱历史的局限性,以更客观的视觉,读懂那段历史,读懂杨雄,也可以以更敏锐的眼光,去穿透表象,重新审视那个所谓“扬雄投阁”事件!

更多文章

  • 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汉人的地域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扬雄,司马相如,项羽,刘邦,地域,蜀中,地域观念,西汉,艺术家,汉朝,科学家

    在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下,汉人的乡土意识表现得比较强烈,王子今著有铲衣绣夜行遗憾与“马革裹尸”壮心:秦汉时人的乡土意识》一文,对汉人的乡土意识有初步研究,其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并且尚有进一步申论之必要。第一,楚汉之际的刘邦、项羽皆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意识,其对汉人乡土观念之形成或有直接的影响。项羽之

  • 承圣人遗风 立文化自信——成都市郫都区扬雄学会授牌仪式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孔子,法言,太玄,班固,荀子,孟子,郫都区,成都市,扬雄学会,儒家思想,授牌仪式活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5月21日上午,在“扬雄故里”郫都区农科村成都郫都区扬雄学会的驻地“扬雄文苑”扬雄文化交流中心,有四家单位与扬雄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并挂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西华大学(实习与就业基地)、中国书画家杂志社(成都分社)、礼仪中国(成都站研习

  • 浅谈西汉大儒 “西道孔子”扬雄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法言,太玄,法家,西汉大儒,西道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原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哲学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

  • 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孔子,法家,法言,汉朝,思想家,科学家,儒家思想,西汉辞赋家

    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

  • 2023年郫都区友爱镇“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孔子,大典,大儒,学行,友爱镇,郫都区,清明春祭

    原标题:2023年郫都区友爱镇“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隆重举行———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2023年4月2日,一场庄严肃穆的“西道孔子•扬雄”清明春祭大典(暨)颂圣贤读经典游扬雄绿道活动在扬雄故里——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扬雄墓园里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扬雄研

  • 严君平、扬雄的思想与中国道教内丹心性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杨子去生活标签:扬雄,中国道教,严君平,周易参同契,道教

    中国的宗教文化,之所以与外国宗教文化存在着重大的迥异点所在,并非表现在宗教形式和内涵上,而是主要表达在中国宗教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国宗教从来不参与和主导国家地区中的政治事务,但其又一直甘于做辅助国家政治和平稳定的协助工作,因此,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类似于外国那样的政教合一的政治格局;二是中

  • 听鉴彭州|严君平:大隐于市的“神算子”

    历史解密编辑: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标签:严君平,听鉴彭州,班固,君平,彭州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公元前86年,在今彭州市丽春镇君平街社区的洗心庄内就诞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隐士,他就是严君平!流芳隐士严君平配音/无言据《华阳志》载:西汉蜀中有相如之赋(司马相如)、伏波之才(马援)、仲景之医(张仲景)、君平之卜(严君平)四大名士,为我蜀中之骄傲。大家好,我是无言,本周我想给大

  • 汉武帝, 点兵20万, 灭了伊稚斜, 但汉军没了远征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霞谈财经标签:刘彻,匈奴,卫青,漠北,汉军,霍去病,汉武帝,伊稚斜

    前118年,匈奴扣押汉使任敞,汉武帝大怒:“点兵20万,灭了伊稚斜”,却虚张声势而已。匈奴不服输,汉朝也没能力远征,双方转入相持。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路同时获胜,斩首、俘虏匈奴总计12万余人,汉军威震朔漠,但匈奴实力尚存。漠北之战后,汉武帝让群臣讨论对匈奴政策,部分人想继续“和亲”,

  • 雍齿和刘邦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何雍齿会背叛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邦,雍齿,魏国,陈胜,秦国

    秦汉末年,群雄并起,很多人揭竿而起,刘邦也不例外,从沛县聚集了一帮人,有名的有曹参,萧何,樊哙,然后刘邦带着他的小部队,从自己的家乡出发,开始向外部扩展自己的根据地。临走之前为了省心,把自己的部下雍齿留在了封邑。刘邦出去打仗,其实这个成果是蛮好的,可是中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已经投降了赵国的秦军将领李

  • 谁是西汉第一侯?要论封侯时间和预设食邑,萧何雍齿都不是第一名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萧何,刘邦,张良,雍齿,曹参,丞相

    谁是西汉开国第一侯?有人说是排在十八功臣首位的“功人”萧何,也有人说是刘邦想杀有不好动手的“仇人”雍齿。我们翻阅《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就会发现,要是论封侯时间和刘邦预先设定的食邑数量,萧何和雍齿都排不到第一名,真正排在第一位的是留侯张良。这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