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革命这条伟大道路上,曾经涌现出过许多巾帼英雄。她们聪慧而有魄力,勇敢而又敢为人先,就像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李又兰先辈一样。先辈出身优渥,但受家人影响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在革命道路上,她曾与两位先辈结缘,一位是新四军的高干,另一位后来官至副总理。此外,她的女婿后来也成为了正国级的高级干部。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李又兰先辈的生平事迹,来体会一下先辈那颗永向光明的赤诚之心。
李又兰1919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她的家庭在当地是一个名门望族,她的祖父曾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实业家,早年间更是一位革命者。因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不仅没有成为娇贵的大小姐,反而成为了心向革命的进步学生。
抗战爆发后,她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军报国,起初本是打算参加国民党,但在军训班中发现他们所教的东西并不务实,因此便转投向了共产党。1938年,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她和几位同学被介绍到了南昌的新四军办事处,此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因为文化水平高,文字功力深厚,所以初入军中的她被安排去做宣传工作。当时,她的日常工作除了向根据地的百姓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外,就是给一些领导干部整理发言记录。也正因此,她才与第一任丈夫项英结缘。
当时项英是新四军的副军长,在工作中,他总能见到一篇篇字迹娟秀的发言稿,一经打听才知道都是出自李又兰之手。进一步了解之后,他对这位聪慧、美丽、落落大方的女性心生好感,而与她接触之后,才知道她也早闻军长英勇的名号。两人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很快便结为了革命伴侣。
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1941年的一次战斗中,项英率领的部队遭遇叛徒出卖,不幸英勇牺牲,新婚不久的二人就这样天人永隔。这让李又兰备受打击,花了好长时间才走出来。之后,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更加发奋地投入到工作中,也没再考虑过个人问题,直到遇到张爱萍。
在一次党委会议上,张爱萍初见李又兰。当时他被要求在会议上发言,因为是临时通知,所以他也没有提前写稿,就即兴发表了一番讲演。没成想,第二天他却在桌子上看到了一份整理清晰、简明扼要的发言记录,这让他颇为意外。了解之后才得知,这是出自李又兰之手,这让他顿时对这位文采斐然的战士多了几分欣赏。
经过打听了解了她的背景之后,他对李又兰又多了几分敬佩,心下就有了想要接触她的想法。可殊不知,他在会议上脱稿而谈的表现也让李又兰心生好感。因此,在会议举行期间,他经常会找李又兰出来散心和聊天,后来回到营地后,也不辞辛劳地骑马来回奔波,有时候只为给她送点东西或者说句话。久而久之,李又兰沉寂的心终于被他打开了。
在一次大雨过后,张爱萍拿着陈毅军长通过的结婚申请,深情地向她求了婚,之后,二人便携手走过了一个甲子。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战争年代因故分离,还是和平年代遭受中伤,二人始终相守,情比金坚。特殊时期时,张爱萍将军遭受陷害被关进监狱,李又兰担心他的身体,于是三天不合眼做了几件棉衣送到监狱。
不仅如此,她还挨个去求其他同志,请他们帮助张将军脱离困境。多年之后,已经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将军每每提及此事,眼中还是会闪烁出泪花。为了表达对爱妻的深情厚意,还特为夫人写下了一首《咏四季兰》。
李又兰和张爱萍一生共育有四个子女,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俞正声同志,他后来官至正国级。不得不说,这真是将门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