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场合张贴着“军人优先”的指示,甚至军人子女家人等都享受很大的优待,这是出于对军人的尊重和补偿,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应该的。俗话说,子不承父业,因为父辈已经尝到职业的辛苦所在,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经历这些。特别是军人,他们经受风吹日晒,经过枪林弹雨,生命一直悬空着,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想让孩子选择这条路的。但是在对越反击战中,却涌现了很多高干子弟,他们最终的结局也不相同,一起来看看这英勇的五位英雄吧。
第一位名叫曹耘山,听起来好像不太熟的样子,但若说道毛岸英,想必大家都知道,曹耘山是毛泽东的侄孙,他一路追随着毛岸英的脚步,想要为家族争光,为国家进献自己一份力。可是在曹耘山提出要参加对越反击战时,起初是受到很多人反对的,因为当时他妻子才刚怀孕,他这么一出走,谁知道是否能够平安回来,这个家是否还能够团圆美满。可是最后曹耘山却说,身为高干子弟,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做些什么,而且也希望自己能够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好榜样。最后他成功加入了这场战役,带着自己的部队取得了二等功,自己也成为了一代名将。
第二位是张志信的儿子,从参军到最后战死,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谁也不知道他就是赫赫威名160师师长的儿子。当时战争一触即发,张志信为了锻炼自己的儿子,便托人将孩子带到军中。这位英雄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的父亲,一步一步从普通士兵做起,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直到被流弹袭击之前,他以为自己能够挺到战争结束。但是最后的结果未能如他所愿,不过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父亲的骄傲和心中永远的痛。
第三位是毛晓东,这是一位心怀家国的勇士。他在父亲毛余的影响下也走上了军旅生活。从没有谁敢在他面前说毛余,他训练最认真,任务完成得最快,他身上一点高干子弟的架子都没有,这样的他反而成为了毛余的骄傲。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连长,在对越反击战的时候,为了顺利完成目标,不幸牺牲,当时41连全体成员全部为此哀悼,毛余也痛心不已。
第四位是李和平,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父亲李德生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他自然也不敢偷懒,反而更加努力。在对越战役打响之前,李和平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部队里面声望很高。后来也是在执行任务时受伤,不过最后经治疗痊愈。
第五位是江氏一族的全体男丁。当时任命广东军区副总委员的江燮元为了抗击越军,发动江氏一族的所有男丁,有的人在战争中不幸遇难;有的人侥幸活了下来,立下了战功,可以说是满门英烈。
高干子弟从来不意味着贪图享乐,在困难发生的时候,他们需要立刻做出出发的决定,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英雄给予相应的尊重,这样才不负他们的付出!
请多多转发,传播正能量!关注小编,怀念光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