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元帝刘奭:他是一个善良的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汉元帝刘奭:他是一个善良的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4300 更新时间:2023/12/4 19:56:18

刘奭是个很善良的人。当然,善良不是凭空说的。善良需要行动来证明。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十分反感他的父亲汉宣帝刘洵重用法家学派大臣的行为。法家讲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臣子犯错也要挨收拾,而普通百姓做好事也要奖励,本来贯彻的方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好,很优秀。但这套从先秦时代创立的学派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到了汉宣帝这一朝,已然变了味儿。善恶分明变成了是非不分,法律平等变成了严刑峻法。西汉法律之严苛,历朝历代都十分罕见。走路不端正抓住要被杀头。吃饭掉饭粒被抓住要被杀头。说话声音过大,还是要杀头。前不久,朝廷里的两位大臣杨恽、盖宽饶,只不过因为在上朝的时候稍微指责了一下皇帝的过失就被斩首。从某种意义上讲,朝廷变成了一言堂,法律变成了皇帝肆意杀戮的工具。刘奭很不忍心,他决定,要跟父亲提一提意见,于是他对宣帝说了这么一句话:“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书》皇帝对臣下的刑罚过重,搞的大家人心惶惶的,我认为咱们应该多多重用那些尚儒的大臣们,缓和一下朝堂上的气氛。这本来是劝人向善的金玉良言,但在汉宣帝看来,却是大错特错的言论。皇帝脸色一变,厉声呵斥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皇帝认为,从高祖刘邦建汉开始,西汉王朝的基本格调就是王道和霸道双管齐下,兼而用之,怎么能单纯使用一种而舍弃另外一种呢?所谓王道,是儒家学派提出的比较温和的治国方式。而所谓霸道,则是一种倡导用武力和刑法来统治天下的政策。皇帝表示,周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太过善良,对待诸侯只用王道。而秦朝之所以灭亡,则是因为对黎民百姓太过残忍,只使用霸道而不讲仁义。并且,宣帝刘洵十分讨厌儒生,他认为当今的儒生,都是一帮鼓唇弄舌,刻板守旧的庸人,不足为用。皇帝的分析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一番话下来说的观点鲜明、逻辑合理,搞的刘奭同志哑口无言。刘奭不说话了,但皇帝却对太子表现出了深深的失望。皇帝长叹一声,留下了这么一句话:“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使我大汉王朝陷入衰败的,必然是仁慈软弱的你。汉宣帝不知道,彼时他这一句即兴而来的感叹,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将会成为现实。

公元前48年,一声勤政有为的汉宣帝刘洵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驾崩于长安城未央宫。太子刘奭顺天承命,接替皇位,史称汉元帝。当了皇帝的刘奭没有那种成为皇帝,临御天下的喜悦,看着底下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大臣,皇帝哭丧着个脸,两行清泪已经若隐若现。刘奭当然不是为了父亲离世而悲伤,他此时的难过另有原因,在他即将成为皇帝的前几年,他最宠幸的妾室,司马良娣去世了。这是刘奭最心爱的女人,看着她骨瘦魂消的死在自己的怀里,刘奭心如刀绞。看来不管是当皇帝还是当太子,看似位高权重,天下至尊,却还是有很多办不到的事情。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要历经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司马良娣一死,刘奭万念俱灰,甚至到了开始对女人不感兴趣的地步。这可把宣帝急坏了,刘奭是储君,是太子,未来是要当皇帝的,这要是对女人没兴趣了,以后谁给我生个大胖孙子?谁来继承我大汉王朝的伟业?宣帝灵机一动,从民间广采民女,精挑细选了五位佳丽,送入刘奭的宫中,询问刘奭喜欢哪一位。当时的刘奭哭还来不及呢,满脑子都是司马良娣的影子,哪儿有兴趣选妃?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爹安排的工作,自己表面还是要应付一下的。于是刘奭头也不抬,随手一指,一位佳丽脱颖而出,正式纳入太子的后宫。彼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在未来,她将成为决定整个西汉王朝命运的女人。这位宫女就是未来历经七朝的传奇太后,王政君

多年前汉元帝刘奭的惊鸿一指造就了她一生的命运,而她匪夷所思,旷古烁今的人生故事更是造就了她一生的传奇。当然,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元帝刘奭,王政君的故事,我们要留到以后再讲。皇帝看着空空荡荡的皇后宝座,那原本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的位置。现在,他成为了万乘之尊,但也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当所有人看向皇位时,都会被那皇位上的权力而挑逗的内心炽热,但刘奭坐在皇位上,只觉得冰冷刺骨。皇帝很消极,但先皇很有远见。先帝临终前,给年轻的刘奭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乐陵候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先帝特别交代,三位辅政大臣,史高是领导,萧望之和周堪只是副手。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史高同志是一位非常强硬的法学大臣,他秉承了宣帝严刑峻法的特点,先帝希望他可以引领刘奭,走上法制强国的道路。但比较尴尬的是,史高忙于政务,很难有和刘奭接触的机会。而太子太傅和少傅属于闲官,工作职责就是陪皇帝刘奭唠闲嗑。老萧和老周都是儒臣,一来二去,跟皇帝打的热火朝天,刘奭本来就尚儒,两位儒臣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顿趁热打铁,皇帝也是心潮澎湃,当即决定,全国上下暂停法制建设,重新推行儒学风尚。这事儿很快就被史高知道了。作为先皇钦定的托孤重臣,老史绝对不允许萧望之和周堪这两位儒臣蛊惑皇帝,但自己毕竟是光杆司令,1v2还是有点吃力的,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显。石显,字君房,山东章丘人,历任仆射,中书令。当然,他这个中书令,是宦官中书令。和史高一样,石显也是严刑峻法制度的拥戴者。当然,说是严刑峻法,但法律在他们手里,并不公平,这帮人之所以如此拥护法学,是因为他们必须比较喜欢滥用法纪纲常,顺便为所欲为。搞法律的石显很快在政坛的博弈中把萧望之打倒了。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儒臣被逼无奈,引刀自刎。

跟自己一起推行儒学的老师死了,皇帝很愤怒,也很悲伤,但奇怪的是,刘奭并没有因此惩处罪魁祸首石显,反而画风一变,跟石显站到了一起。由此看来,这位皇帝是个并不坚定的人。萧望之的自杀让刘奭明白,只会讲仁义道德的儒臣并不靠谱,随时都会被其它大臣击溃,自己想要坐稳皇帝的位置,必须找到新的靠山。皇帝找大臣当靠山,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种情况的确确的就发生在了汉元帝刘奭的身上。而石显和那些古往今来擅权做大的宦官一样不负众望,有了皇帝的宠信,开始各种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皇帝大权旁落,石显基本上就成了“二皇上”。在今天的视角来看,我们真的很难相信,在那个残酷的封建帝制时代,那些阴阳怪气,身心俱残的宦官同志们能骑在皇帝头上拉屎。看来历史不仅是有趣的,历史还是魔幻的。当然,元帝虽然在政绩上毫无建树,但他还是干了一件名留青史的大事儿,而说起这件事,要提起一个女人的名字。这个女人叫做王昭君

元帝时期,南部草原上的匈奴政权经常来汉朝觐见。作为已经臣服汉朝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每次来长安,都要求汉朝皇帝给他安排个和亲啥的,自己娶个汉族媳妇回老家,又气派又有面子。皇帝左看右看,自己的女儿要么太小,要么不愿意跟着匈奴首领回去吃沙子,居然一个合适的也没有。但大汉对外打出的旗号每次都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不能人家来一趟,要个媳妇也没着落,咋办呢?一来二去,人群中走出一个女子。她低眉颔首,姿色上佳,一双明眸,眼神里尽是愁苦之色。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王昭君。她作为宫女,步入深宫数载,却始终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幸。在别人眼里,宫闱之内是繁华,是富贵。但对王昭君来说,巍峨雄壮的未央宫,却是她毕生的监狱。皇帝没有给她机会,但历史却给了她一个机会。留在未央宫,性欲逐渐冷淡的皇帝也许永远不会垂青于她。而跟随呼韩邪单于踏上茫茫的大漠,也同样是一段前途未卜的人生。昭君没有犹豫,她跟随匈奴首领,离开了长安。皇家若起凌烟阁,功是安边第一人。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王昭君其人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你好,我是王昭君,跟我去匈奴旅旅游?小小的宫女选择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汉匈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皇帝目送着王昭君远去,心里竟然泛起一丝别样的涟漪。但这涟漪转瞬即逝,并不能长久,因为刘奭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而西汉王朝和他的身体一样,开始变得一日不如一日。宦官擅权、群臣内斗、外戚势力也有做大的苗头。四十二岁的刘奭明知这一切,但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因为他已经病倒了。多年前,派出所所长刘邦开天辟地,震惊寰宇,大汉帝国石破天惊的在世间诞生。文帝景帝父子联手,为了西汉王朝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接下来的宣昭二帝,更是开了西汉王朝的中兴时代。这个诞生在世界东方的王朝一直高歌猛进,永不屈服。但现在,这个庞大帝国在刘奭的手里,竟然变的像一盘散沙一样,摇摇欲坠,似乎顷刻之间就要崩塌。西汉的未来在哪里?汉元帝问自己。他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空荡的未央宫只有自己的声音回荡。西汉的至暗时刻,要来了。

标签: 刘奭汉元帝宦官王政君王昭君皇位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刘询对儿子刘奭说了7字预言,多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询,刘奭,皇帝,宦官,汉宣帝,王政君,许平君,汉元帝

    刘奭是刘询和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刘询还在民间。后来,刘询就拥立为皇帝,刘奭就被立为了太子。刘奭三岁的时候,母亲许平君被霍光的夫人毒杀。刘询也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无奈当时势力不够强大,处处忍让,怕刘奭也遭毒手,悉心照顾加以保护。但是刘奭却看不上父亲对一些有错的人处于刑罚,觉得这样做不

  • 王政君: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古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奭,太后,皇后,王政君,汉哀帝,汉元帝,孝成皇帝,女皇武则天

    王政君是阳平侯王禁的女儿,她的母亲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据说,王政君母亲在怀着王政君的时候,就梦到有月亮跑到了自己的怀里,所以在王政君长大以后,也是性格温顺,受到大家的喜爱。王政君的父亲为其先后选了两次将其许配人家,但是王政君还没有过门,那两人就已经去世了,这让王禁感到特别奇怪,于是找人占卜,说此女贵不

  • 汉元帝刘奭-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奭,皇帝,宦官,刘询,太后,汉元帝,汉宣帝

    乱我家者,太子也!”这是汉宣帝刘询在位时候,对太子刘奭的评价,因为他认为太子推崇儒家,心慈手软,没有一点手段。但是即便他认为刘奭不是当太子的料,出于对发妻许平君的感情,加上担心中途废太子会引起不必要的内乱,他还是没有废掉太子。不得不说他的评价很准,强大的西汉王朝就是从刘奭这里走向衰败。有刘奭这样一个

  • 乱我家者,太子也!明知如此,汉宣帝为何还要保住太子刘奭?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奭,汉宣帝,刘询,许平君,霍光,刘彻

    汉宣帝在立太子的时候,其实非常纠结。因为他偏爱自己的二儿子刘钦,同时对刘钦的母亲张婕妤也非常宠爱。可他的原配妻子许平君所生的独子刘奭,又非常可怜。为啥可怜呢?当年汉宣帝刘询还是平民的时候,费了老鼻子力气,才娶了许平君为妻。两人婚后十分恩爱,顺利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那便是刘奭。刘奭出生后没多久,刘询就被

  • 汉元帝刘奭—中国第十三帝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奭,汉元帝,刘询,霍光,王昭君,宦官

    汉元帝刘奭,说起这个汉元帝这个名字也太难打了,刘奭随着汉宣帝离开了他曾经战斗的地方,中国第十三位,西汉第十一位皇帝闪亮登场。这个刘奭是汉宣帝和原配老婆生的孩子,这里不我也不得不说汉宣帝确实重情重义,因为这个刘奭有的时候非常让刘询看不上,只不过我估计是为了对自己原配夫人的思念,一直没给他拿下。说起这个

  • 【诗艺国际】刘寿科(广东)|| 从今天以后(31-50)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春兮标签:诗艺,天堂,小溪,月光,刘寿科,广东省

    ▼从今天以后(31-50)作者/刘寿科【作家/诗人简介】★刘寿科,笔名:科子、江流一川,广东英德人,出生于1988年10月26日。热爱文学,钟情诗歌,创作有六千多首诗歌。著有诗歌合集《夜与星辰》(1479首,2021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冰天雪地》(1600首),《浪迹天涯》(1566首),

  • 【诗艺国际】刘寿科(广东)|| 从今以后(51-65)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春兮标签:诗艺,广州,潇潇,小溪,刘寿科,广东省,诗歌精神

    ▼从今以后(51-65)作者/刘寿科【作家/诗人简介】★刘寿科,笔名:科子、江流一川,广东英德人,出生于1988年10月26日。热爱文学,钟情诗歌,创作有六千多首诗歌。著有诗歌合集《夜与星辰》(1479首,2021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冰天雪地》(1600首),《浪迹天涯》(1566首),《

  • 【诗艺国际】刘寿科(广东)|| 从今以后(诗106首)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春兮标签:天边,天空,云彩,月光,刘寿科,广东省

    ▼从今以后(诗106首) 作者/刘寿科【作家/诗人简介】★刘寿科,笔名:科子、江流一川,广东英德人,出生于1988年10月26日。热爱文学,钟情诗歌,创作有六千多首诗歌。著有诗歌合集《夜与星辰》(1479首,2021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冰天雪地》(1600首),《浪迹天涯》(1566首),

  • 种粮大户刘寿福:农田作纸农机当笔 谱写田园诗篇

    历史解密编辑:娄底新闻网标签:农机,早稻,刘寿福,双季稻,插秧机

    4月中旬,正是抢插早稻秧苗的好时机。双峰县杏子铺镇和家村的农田里,3台插秧机正在紧张作业,他们犁开水波,身后就站起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秧苗。“春天天气阴晴不定,我们抢抓农时插秧,两天就插了110亩,如果不下大雨,预计三四天就可插完剩下的300多亩早稻。”刘寿福刚插完一坵田,在转移到另一坵田休息片刻时,

  • 【诗艺国际】刘寿科(广东)|| 从今以后(66-80)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春兮标签:诗艺,沧海,月光,流萤,刘寿科,广东省

    ▼从今以后(66-80) 作者/刘寿科【作家/诗人简介】★刘寿科,笔名:科子、江流一川,广东英德人,出生于1988年10月26日。热爱文学,钟情诗歌,创作有六千多首诗歌。著有诗歌合集《夜与星辰》(1479首,2021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冰天雪地》(1600首),《浪迹天涯》(156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