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仲景祛风除湿的方子,治风湿,除痛风,化骨刺,打造杏坛美誉

张仲景祛风除湿的方子,治风湿,除痛风,化骨刺,打造杏坛美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铲子的厨房 访问量:3777 更新时间:2024/2/17 2:04:58

大家好 ,我是中医骨科阎医生。

最近天气骤降,对于有风湿的人来说,很不好受。天气寒,患处疼痛加剧,风湿发作的时候关节出现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正的活动,屈伸不利,行动不便。

今天想给大家聊一个专治风湿的方子,来自医圣仲景,它就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组成:麻黄、炙甘草、薏苡仁、杏仁

讲方子前,咱们先说说风湿。风湿在中医里属于痹症的范畴,其外在症状包括:关节筋骨肌肤等部位疼痛、肿胀、麻木、重着、肢体屈伸不利,病久出现关节畸形、肌肉僵硬萎缩等。

中医认为风湿致病原因主要有两个,正气衰弱,外感六淫。人体正气虚衰、为其不固、精血不足使腠理疏松;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肤,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而致痹症。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这样写:“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直接说出了治疗风湿病能够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来治疗。

我之前接诊过一个膝关节的患者,借用的就是医圣的这张方子。

患者当时47岁,淋雨后全身肌肉疼痛,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发热退,全身疼痛消失,唯双膝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医院检查为双膝风湿性关节炎。虽经服药、理疗等,时有减轻,但终未愈。

我见其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太阳表实,风湿之邪凝聚筋骨、肌肉。治宜辛散透邪,祛风除湿,于是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基础,拟方如下:

麻黄、炙甘草、薏苡仁、杏仁、川牛膝、海桐皮

她服药5剂后,膝关节胀痛、下肢沉困减轻,又8剂膝关节胀痛全消,活动自如。后随访一年多,病痛未复发。

方子很简单,就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两味药——川牛膝、海桐皮,为的就是在祛寒湿,扶正气的同时,强健筋骨。

原方四味药,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平肺润气,宣火降燥,薏苡仁运脾化湿,利湿清热,甘草补气和中,缓急止痛。

因其病在膝盖,于是加入了海桐皮、牛膝。海桐皮能通能散,性燥而降,其性下;牛膝补肝肾而强筋骨通痹且引血下行。二药合用,善疗下肢之疾。适用于风湿闭阻之腰腿疼痛、足挛不易屈伸。

几味药配伍精妙,全方辛散透邪,祛风除湿。对于汗出腠理疏松,风湿之邪入侵,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之症恰适用。

除了能够治疗风湿之外,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还能用于痛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以上方子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服药还是要咨询医师。我是中医骨科阎医生,如果你也有风湿关节炎、痛风等骨病困扰,可以给我留言或者评论。

更多文章

  • 肝郁多屁,脾虚拉稀,胃热便秘张仲景3个方子,疏肝解郁,健脾胃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胃火,解郁,肝郁,张仲景,健脾胃,医学家,胃热便秘,中国古文献

    俗话说“肝郁多屁、脾虚拉稀、胃热便秘”,张仲景有三个经典方,可以帮我们疏肝解郁,调养脾胃,改善放屁多,容易拉肚子,便秘这些情况。第一个方子是四逆散,可以帮我们疏肝理气。为什么说肝郁屁多呢?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出现问题,身体里的气机运送受阻了,这些气就堵在肠胃里面,肠胃想把这些气排出去,那我们就总是

  • 医圣张仲景的减肥方,只需2味药材,泡水喝就行,简单方便。

    历史解密编辑:太极本草标签:减肥,气滞,医圣张仲景,便秘,金匮要略,白术,张仲景,减肥方,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进入冬天,都会进入养膘模式,平均长5-7斤肉。所以说,冬天想要减肥,会难上加难,为了防止冬季养膘。很多人不惜节食,吃减肥药。但是小编觉得作为一名中医人,要减肥减的健康,还得从中医入手。四个容易长胖的坏习惯1.常熬夜没有在子时(23-1点)进入深度睡眠,人很难真正得到休息。过了宝贵的子时,即使再去补觉

  • 张仲景千年古方,化解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张仲景,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由张仲景所创,专治胆囊炎、胆结石和胆息肉的方子,攻补兼施,标本兼治!有胆囊炎、胆结石甚至是胆息肉,经常出现右上腹疼痛,有时疼痛并不明显,有时胀痛很久才能缓解,还有的时候疼痛剧烈,甚至连带着右肩膀跟后背都是疼的,平时还总觉得嘴里发苦发黏,恶心想吐,不能吃油腻的,并

  • 一招识别上热下寒的舌象,张仲景一方,清上温下、交通心肾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黄连,中焦,上焦,下寒,健脾,舌象,张仲景,医学家,交通心肾,中国古文献

    上热下寒的舌象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上热下寒用交泰丸没有用呢?今天和医生带你认识上热下寒的舌象,教你如何正确调理。最近给大家分析舌像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是上热下寒的情况,舌尖红,舌根部位发白,一问就是爱上火,爱长溃疡,但是还怕冷,比如这个粉丝在后台给我发的舌象是这样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是很明显的上热

  • 肾虚、心肾不交?张仲景用一张方清心泻火、滋肾补阴,治失眠耳鸣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肾虚,黄连,莱菔子,鸡内金,张仲景,医学家,心肾不交,失眠耳鸣,中医疾病

    因肾虚而耳鸣,好像是很多人都不愿面对的一个情况。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肾虚耳鸣的朋友不在少数。有这样一个男子,年龄刚过50,自述耳鸣已有七年之久,双侧蝉鸣声,之前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没有重视。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耳鸣越来越重,已经严重困扰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精神不振、口干口苦、入睡困难、半夜易醒、心烦等

  • 医圣张仲景的一个良方,抗焦虑、抗失眠,专治脾气急躁、入睡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顶牌故事会标签:阿胶,黄连,君药,中药,黄芩,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自古以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让人们对之肃然起敬。上古四大神兽,不仅在易经易学领域广为流传,在中医领域也一样深入人心。在医圣张仲景时代,就用到了四大神兽命名的方剂,最让人熟悉的可能还是要数青龙汤和白虎汤。而玄武汤,就是真武汤,检遍《伤寒杂病论》全书,却独独缺少朱雀汤。医圣张仲景既然使

  • 《张仲景》特种邮票10月22日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张仲景,特种邮票,中国邮政,邮票,伤寒杂病论

    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崔鹏森2022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将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坐堂行医、撰书立著,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张仲景像。全套邮票面值8.40元。张机,字仲景,约公元150年—约公元219年,南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溶理

  • 身体越寒,越容易上火,张仲景只用2味药,一个补,一个泻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黄连,上火,姜汤,生姜,干姜

    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就是特别爱上火,不是偶尔,而是经常。偶尔上火,吃点清热泻火药也就解决了。经常上火,反复上火怎么办,清热药一吃,肚子就不舒服。同时伴有四肢不温的现象,手啊,脚啊,甚至从腰腿到脚都是冰冰凉凉的。好像身体两极分化了一样,中医叫上热下寒。有一种上热下寒是因为脾胃虚寒。脾胃除

  • 汉朝权衡出土,揭开张仲景药方不好使的秘密,难怪中医会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仲景,药方,中医,伤寒杂病论,中医学

    伤风感冒作为如今最常见的病之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少人家里也会常备一些感冒药来预防。在如今的观念里,得病之后吃西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得病之后看病是怎么样的呢?据记载穷人请不起大夫,得病之后一般会上山采药治病。有钱的人得病之后就会像电视剧中一样请大夫上门问诊。古代常见的治疗

  • 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张仲景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黄连,中焦,寒热,下寒,并治,气血,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梦阳,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都市白领常常会有这些表现,上半身会有:动不动就爱上火,鼻干、口干、眼干、甚至流鼻血、嗓子经常性发炎、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有时还牙龈出血等;而下半身则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腰膝酸冷、手脚冰凉,一些女性还有宫寒痛经、经期腹泻加重的情况,这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