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器晚成,汉代陇上名将皇甫规传奇

大器晚成,汉代陇上名将皇甫规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3973 更新时间:2023/12/10 23:46:13

皇甫规:大器晚成的汉代陇上名将

最近,一段时间兰州故事栏目,陆续讲述了东汉末年,凉州三明的故事,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一部分读者对此感到很惊奇,另一部分读者希望,能将凉州三明的故事讲完。

两汉到唐,长安、洛阳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而陇山以西的甘肃,则是护卫长安、洛阳的屏障。这一时期,国家的战略明显向西倾斜,不论是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一年两次远征河西走廊、还是名将侯君集灭高昌,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向西开拓的愿望。

由此,陇右和河西走廊,就成为国家经营的重点地区,大批移民和戍边军人的到来,为陇上本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一大批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凉州三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凉州三明分别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之前,我们已经讲述段颎和张奂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下,皇甫规的故事吧!

见微知著,直言上书不避讳

皇甫规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为啥这样说?因为,从他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37岁时,还一事无成,没有啥骄人的业绩。

不过,对于出生官宦之家的皇甫规来说,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善于观察,进而能推断出事情的本来面目。皇甫规(104年——174年)是东汉时安定朝那人。东汉时的朝那在今天的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面。皇甫规出身在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皇甫棱,担任度辽将军,他的父亲皇甫旗,曾任扶风都尉一职。

可见,他敏锐观察力的来源,和他祖父、父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也正是有敏锐的观察力,他才能在乱局之中,显示出与众不同、东汉末年,西羌同汉王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羌人组成的联军军逼近关中,安定是通往关中必经之地,首当其冲被羌人联军军围攻。这时,征西将军马贤率领州郡部队出战西羌。

马贤也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以骑都尉出仕,曾经历任护羌校尉、弘农太守、征西将军。马贤长期在西北同羌人作战,多次击败羌人各个部落,为陇右、凉州地区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马贤也有一个很严重问题,范晔在《后汉书》中说:“贤不恤军事”。 马贤最后战死在同羌人作战的前线。事情是这样的: 永和六年(141年)正月二十一日,马贤率领五六千骑兵攻打羌人部落,在射姑山会战,马贤的军队大败。马贤和他的两个儿子全都战死。

37岁的皇甫规目睹了这次出征。尽管此时,他还是一个平头百姓,但忧国忧民之心,却丝毫没有改变。他观察到一个问题,发现马贤对待士兵很差,州郡兵士气不振。一支军队士气不振,也就意味着,兵无斗志。皇甫规再三考虑,他觉得这次出征,马贤必败,赶紧给上书给安定郡的官员反映情况。果然,事情和他所预料的一样,马贤兵败,自己也为西羌人所杀。

马贤所率领的人马是防守安定郡的主力,这样一来,安定郡就空虚了,形势已经岌岌可危。马贤的上书,让郡守在混乱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再加之他是安定本地人,人脉又高。只能抓住这跟稻草救命了。 当即就任命皇甫规为功曹,功曹是西汉设置的一个职务,是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为了抵御羌人,皇甫规率领甲士八百人,和西羌人交战,斩杀了几人,西羌人看到他带兵有方,熟悉情况,无奈之下只好退走。

守卫地方有功,郡守举荐他为上计掾,就是每年负责向朝廷,汇报州县情况的官员。进攻安定郡的羌人,尽管已经退走了,但实力未损,很快他们向陇西郡发动进攻,民众遭到烧杀抢掠。西北州县情况再次恶化,面对游牧民族的攻掠,朝廷一时间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情况,皇甫规忧心忡忡,看到这种情况,皇甫规毛遂自荐,要求朝廷任用自己,但他却在可他却在书中批评外戚梁冀。自然,他的毛遂自荐,也失败了。

遭遇迫害,收徒著述十四年

这里,就要说一下梁冀,梁冀是甘肃人,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梁冀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外戚、权臣。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梁商死后,梁冀接任大将军,曾立冲帝、质帝。后毒杀质帝,立桓帝刘志。梁家一门权贵,后来,被汉桓帝,借宦官之力灭梁冀一门。

自从得罪了梁冀,皇甫规的日子就难过了,地方上推荐为贤良方正,在京师的应试中他专门写了西羌对策,文中的矛头更是指向权臣梁冀。梁冀把他列在等级之外,仅仅拜为郎中,而且准备对他下毒手。无奈中,皇甫规只有装病回家。而安定郡地方官员,为了巴结梁冀,接连对他下死手,好在他在当地还有威望,几次逃脱黑手。

这不,他出仕之路就此断线了。他只能隐忍,在家乡以教授《诗》、《易》为业,门徒达三百余人。直到,十四年后,情况才出现转机。这时,梁冀已被诛,人们才又想起他。

这时,梁冀已经年过半百了,对古人而言,皇甫规的年纪已经到了晚年。回顾人生之路,可谓是一事无成。不过,皇甫规并不气羸,他依旧关注着西羌的局势,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东面的局势却发生了变化。山东泰安一带叔孙无忌,带领一帮人扯旗造反,同时,他们向周围郡县发动进攻。刚开始,朝廷任命中郎将宗资率军征讨。谁知道,却无功而返。为剿灭叔孙无忌,朝廷将拜皇甫规为泰山太守。他就职后,多管齐下减免税收、清理诉讼、同时派兵围剿,终于平息了乱局。这算是,他在官场上的第一次大作为。

大器晚成,成功就是一种坚持

在他59岁的时候,终于等来一个机会,开始实现他自己评定,羌人的方略了。这时,已经是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了这年,西北的羌族部落的零吾、先零再次联合进攻关中。

气势汹汹的羌人,让皇甫规感觉到局势非常严重,他知道情况非常危急。再次,当仁不让上书朝廷,主动要求征讨羌人。这是他第二次主动上书要求征讨西羌。可是,任命总是姗姗来迟,到了冬天,参与叛乱的羌人部落越来越多,局势一度失控。他终于得到了新的任命: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征讨羌人叛乱。

他率军先斩杀羌人八百多人,又迫降先零诸种羌十余万。第二年,他用多种手段,皇甫规乘胜进入凉州。羌人听闻后,又有十万羌人投降。不过,他的仕途一直不顺,主要原因是,他不接受私财,也不和朝廷内的宦官联系。

他受到一些人的污蔑,说他接受了羌人贿赂。率军回朝后,中常侍徐璜等人向所要贿赂不成,诬陷他“赂降群羌”被下狱。好在,公道自在人心“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皇甫规才得以赦免,回家了。

后来,他朝廷拜他为度辽将军时,他推荐中郎将张奂担任度辽将军,他为使匈奴中郎将,后来张奂升任大司农,他才再次出任度辽将军。皇甫规担任度辽将军的几年间,北部边疆再无战火。永康元年(168年),朝廷征他为尚书,后来升为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他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173年),皇甫规因疾病召还,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到京师,就在穀城去世了,时年七十一。他所写的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凡二十七篇。

成功就是一种坚持,想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坚持。

讲述人:董洪 著名作家 甘肃历史文化学者

参考资料:

《汉书 皇甫规传》《甘肃历史》《东汉羌人研究》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文章

  • 国学成语番外篇(56)不懂“规矩”处处碰壁的东汉名将皇甫规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梁冀,太守,桓帝,叛军,国学,皇甫规,东汉名将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东汉名将、学者,曾有文集传世,还曾经当过“教师”,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300多人。除了有才,皇甫规出身也好,祖父是度辽将军皇甫棱,父亲是扶风都尉皇甫旗。或许是家学渊源,皇甫规熟习兵法。早年历任郡功曹(主管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上

  • 凉州三明之皇甫规:将门世家戍边扬威,不附权贵机警避祸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梁冀,宦官,太守,张奂,皇甫规,汉桓帝,凉州三明

    “将门世家”,不仅仅是招牌、荣誉,还有责任与担当。所谓“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因为地处帝国边境,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的人民常常自行修习战备,骑射娴熟,而作为其中领头羊,皇甫家自然有能力培育不止一位的当世名将,皇甫规就是家族中的集大成者。一、边境难安,生不逢时名将们的偶像和标杆——霍

  • 许慎小学参加源汇区中小学最美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布丁神话标签:快乐,奥运,源汇区,中小学,许慎小学,学校体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丰富中小学生体育课、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秉承许慎小学“淳笃博学 向上向善”的办学理念,打造了以“冠军母校+字润童心”为主线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力求“锻炼实效、内

  • 交流 | 许慎文化园获评“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历史解密编辑:文旅中国标签:许慎,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市侨联,文化园

    6月20日上午,“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漯河市许慎文化园景区举行,市政协副主席赵改焕,省侨联经济文化联络部部长邱建锋为该基地揭牌。揭牌仪式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进宇主持,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宋玉卿及市侨联、市文广旅局部分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许慎文化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走进许慎文化园,感受“说文解字”的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许慎,金文,文化园,说文解字,写意中国,汉字起源

    漯河,这座地处中原的小城,为何能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持续不断的吸引着无数的学者为之痴迷,为之探秘?2月20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字圣故里漯河,只为探寻近两千年前那场关于文字的头脑风暴。下午惠风和煦,随着许慎文化园讲解员一声“欢迎走进文字的殿堂”,采访团一行50余人来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走进“字圣”故里 探寻汉字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海外网标签:六书,漯河市,河南省,说文解字,汉字起源,许慎文化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与隶书、楷书等今文字,在字形与构造意图上存在很大差异。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之间如何沟通?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历史信息又怎样传承?许慎所作《说文解字》便是其间的桥梁纽带。许慎(约58—约147),字叔

  • 许慎文化园是在原许慎故居遗址上改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古镇,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沙澧河,科学家,许慎故居,许慎文化园

    湖滨区,是指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因境内有颖河、沙河、伊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故名。“一区五片”是指漯河市区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是“一主三副六镇”中的一个副中心城镇。“一主”是指漯河市区;“三副”是指漯河市区的北部的郾城区(包括郾城与漯河两区)和南部的郾城区(包括漯河市区与平顶山市叶县两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 | 走进许慎故里 聆听《说文解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网标签:许慎,隶书,金文,古文字,科学家,说文解字,汉字起源

    许慎文化园入口处照壁。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这是《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对文字的一段诠释,这句话也被刻在许慎文化园入口处的照壁上。在许慎看来,文字是承载经典和知识的根本,前人通过文字把历史和文化留给后人,后人则可以通过文字的记载了解学习古人

  • 皖北往事之许慎与垓下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许慎,说文解字,马融,文字学,经学家

    许慎与垓下赵汗青·刘欣华许慎(约公元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在当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文字学、语言学学者,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

  • 漯河市:大力弘扬贾湖文化和许慎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大力,漯河市,科学家,中华文明,说文解字,贾湖文化,许慎文化,神话传说

    漯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贾湖遗址和《说文解字》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探源、汉字研究阐释方面具有无可替代性。大力弘扬和传承贾湖文化和许慎文化,进一步彰显漯河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的担当和作为,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突出“谋”字长远规划,提升特色文化影响力。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