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乐艺会 访问量:3657 更新时间:2024/1/15 11:07:50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呈现六要素的二郎铜镜 李宇涛藏品

杂剧宝卷文本中的二郎也存在六要素

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于二郎主题花钱中,是二郎神主题要素的核心点。所谓的二郎神艺术图像六要素,就是二郎主尊——武装侍卫——蓬头小厮——捉降衙役——伴随细犬——妖魔对手。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王帆藏品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吾道鼠藏品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郭宜岭供图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老赵旧藏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搜山图》长卷局部明代陆治绘

呈现六要素的明代二郎《搜山图》长卷局部丁野夫款

呈现六要素的民国钱化佛二郎《搜山图》长卷

那么,这六要素到底是什么来头,什么称呼,又是什么来头呢?关于这一点,在艺术图像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艺术图像不会给配角个个都去标上题记。这个文本要素得去文本资料中寻觅。

元杂剧《 西游记杂剧》(杨景贤作)共六本二十四出,第八出《 华光署保》演的是,观音差十方保官护卫唐僧西游取经,灌口二郎是其中第四方保官,《越调斗鹌鹑》描绘了二郎神威武的形象:

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狭着弹丸。濯锦江头,连云栈边。

这里说到了二郎神的两个随从,一个是郭压直,一个是金头奴,前者擎鹰,后者牵犬。背着弓弩,夹着弹丸。

明嘉靖年间成书的《二郎宝卷》(全称《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中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梅山七圣,各牙治,黄毛童子,鄂大帅,达王,周苍,萨音坤。

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神将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鬼力,跃马儿鬼,眉山七圣(眉山大圣,二圣,三圣,四圣,五圣,六圣,七圣),本部神兵。

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郭牙直(统天兵六甲神)、抱刀鬼、奴厮儿、天上、天下大小鬼兵,天丁,梅山七圣,本部下神兵。

在《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第一折中,二郎神率领众亲信上了舞台。剧本提示说:

二郎神引郭牙直、抱刀鬼、奴厮儿、狗儿上:“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赵名煜,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至隋炀帝,知吾神大贤,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徤蛟,春夏为害。吾神持刀入水,斩蛟而出。后弃官学道,白日冲升,加吾神清源妙道真君。今有乾天大仙相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在剧中,二郎神率众与齐天大圣等猴妖对战的时候,剧本是如此描述的:

[正末同郭牙直、七圣、抱刀鬼、奴厮儿、天丁、驪马儿、狗儿上]

[正末云] 吾神二郎真君是也。统领本部下神兵,擒拏齐天大圣,走一遭去!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元明杂剧中,二郎神的主要随从要素,固然在不同戏本中有不同版本称呼的呈现,但是核心的要素就有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狗儿。如果加上二郎神本尊,如果再加上要降服的妖魔对手,其实,就是我们此前所说的二郎神艺术图形的完备六要素!

在下文即将进行的阐述中,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郭压直,就是我们上次所说的二郎神的武装侍卫,所谓的奴厮儿,就是我们所说的蓬头小厮,所谓的抱刀鬼,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脏活的杂役,所谓的狗儿,就是二郎神的细犬。完全对榫,没毛病!

由此可见,二郎神的艺术图像视觉六要素,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搜山图卷》这样的绘画作品中,也顽强地存在于二郎神主题水陆壁画的粉本中,也深刻地存在于宋代二郎神花钱的图像表现中,也一直扎根于宋明戏剧等文本的阐述之中,艺术图像、故事文本、花钱载体,完美地呈现出三位一体,彼此互证的惊人能量。

郭牙直

从以上文本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郭牙直,就是二郎神艺术图像中,我们所说的紧紧跟随二郎神左右的武装侍卫,因为是官身,所以,他也是头戴官帽,乃至是与二郎神一样的三山帽,身穿袍服,他最直接的行为就是举着骨朵。有敌情的时候去击打妖龙,没敌情的时候作为主尊二郎神的仪仗。

郭牙直为什么叫郭舍人

宋会要《李冰父子祠》条:宋太祖乾德三年平蜀,诏增饰导江县应圣灵感王李冰庙。开宝五年庙成。七年,改号广济王广济王......庙旁有显灵王庙,盖丹景山神,诏去其伪号。......冰,秦孝文王时为蜀郡守,自汶山壅江〔作〕堋,穿郫江下流,以行舟舡;又灌溉三郡,广开稻田;作石犀、石人,以厌水怪。历代以来,蜀人德之,飨祀不绝。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仁宗嘉佑八年,封灵应侯,神即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一在隆兴府,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大观二年封灵应公。政和元年十月赐庙额「崇德」。三年二月封英惠王。九月,封其配为章淑夫人。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宣和三年九月,又封其配为章顺夫人,庙中郭舍人封威济侯。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九月,英惠王加封广佑英惠王。

宋会要《郎君神祠》条: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昭)[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命去王号,至是军民上言,神尝赞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高宗绍兴元年十二月依旧封昭惠灵显王,改普德观为庙。旧号护国灵应王,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赐普德观额。至是〔宣〕抚处置使张浚言:真人之号,悉从仙仪,非威灵护国,血食一方之意。于是有诏改封焉。六年四月,加「威济」二字。二十七年九月,加封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王子曰十五郎、十八郎,绍兴七年闰十月并封侯,曰通利侯、勇应侯。二十七年九月,加封曰济美通利侯、昭贶勇应侯。庙中从神郭舍人威济侯妻,绍兴七年闰十月封正利夫人。

现在大家一致认为,这里的郭舍人,就是日后郭压直的滥觞,可见,宋代官方对二郎封神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封了二郎神的随从郭舍人为从神,而且连郭舍人的夫人也被封了正利夫人,可见这个郭舍人绝非泛泛之辈。是带着黄恩,是怀有御封的。

宋元时期的舍人,虽然也在中枢存在中书舍人的名目,但是实不任职,至于直舍人,起居舍人等名目,多为起草记录文书的机要文秘一类,舍人在社会上更多是对官宦显贵弟子的一种泛称,比如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奉召入京,陆游从成都送他到眉州,分别时写送了《送范舍人还朝》一诗,那么,当时被称为舍人的范成大是什么身份呢?此前前两年的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而陆游写诗的淳熙四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奉祠。十月,返回临安召对,权任礼部尚书。可见这次陆游对范成大所称的舍人,其实是从地方大员到朝廷重臣之前的称呼。所以才叫做“还朝”。宋代陈襄也有《送章舍人知汝州》一诗,可见,此时的章舍人,也是对即将上任汝州知州之前的称呼。

在《宋会要》记载中有云:成都府广都县有太守朱辰祠,宣和七年七月封孚济公,其子号朱舍人者特封惠佑侯。可见,朱辰的儿子名字已失,所以泛称为朱舍人,大意就是说的朱官人。

本命星官花钱 叶迎君藏品

但是,郭牙直的舍人得名,也并非仅仅因为官身的缘故,南宋陈淳在《上赵寺丞论淫词》中记述了福建漳州地区春节庙宇迎神的风俗:

逐庙各有迎神之礼,随月送为迎神之,自入春首便措置排办迎神财物事例,或装土偶名曰舍人,群呵队从,撞入人家,迫胁题疏,多者索至十千,少者亦不下一千。或装土偶名曰急脚,立于通衢拦街觅钱,担夫贩妇,拖拽攘夺。真如白昼行刼,无一空过者。或印百钱小榜,随门抑取,严于官租,单丁寡妇,无能逃者。

至于这些舍人如何打扮,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民间利病六条》中解释说:

一般浮浪不检人托鬼神,图衣食,称庙中会首,每装土偶如将校衣冠,名曰‘舍人’,或曰‘太保’。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将军陶模 乐艺会资料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将军陶模 乐艺会资料

可见,这些庙中会首,将土偶装扮上了将校的衣冠,然后以便命名为“舍人”、“太保”。以便去社区中劝捐。由此可见,舍人或者太保,就是民间庙宇主神的随从,所以那些意图敛财的会首,就将他们做成土偶去募捐。因为主尊大老爷一般不到祭赛大会,是不出会的,所以江南有一句俗话,叫做“不出会的大老爷”。而作为主神身边的护法武将,民间一看,也能识别是谁的随从,是谁的护法,所以等于是如神亲临的效果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社会宗教生态中,所谓的舍人,就是说的主尊的护法侍卫,呈将校打扮。所以,清引宋文《宋会要辑稿》中说,郭舍人是清源真君的“从神“,”威济侯“,也是一点毛病没有。因为这种描述既表达了郭压直是二郎神的从神,也具备着官身,本身是”将校“。完全契合。由此我们也猜想,宋元时期,大家把强盗称为太保,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武人,与神灵的随从一样,都在侍奉着大王。小说中,唐末五代李克用儿子加义子有十三太保,《说唐》中靠山王杨林十三个义子也叫十三太保。现在看来,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武将,都是主公的随从,都拱卫保护主公的缘故。

灶君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主神,被奉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有不少庙宇,角美境内敬奉陈元光及部将的庙宇就达16座。据介绍,丁厝社所属的杨厝村,有一座开漳圣王庙宇赵山庙,主祀开漳圣王。《白石丁氏古谱》提供了一段关于赵山庙的重要信息。古谱记载十一世丁自得于宋端平二年(1235年)在前社建慈济宫三座,宫庙东畔建道士房。元至正二年(1342年),白石前五传社的民众想将赵山庙移到社中,请求白石丁氏将“道士房一带吉园地”给予社众建庙。谱载:

上堂祀陈州主元光,堂前两庑盖东阁、西阁,祀诸司、马舍人配飨。

族谱也提及了其他开漳圣王及部将庙宇的分布状况。谱载:

时诸舍人劳于王事者殁,近乡多庙祀之。始祖壻赵舍人居象山福井间,今吾乡所祀者是。王舍人,石美是。马舍人、李舍人,左右皆是。陈将军庙,洪坑是。俱在本都中。

古谱记载的舍人庙多是开漳部将的庙宇。所谓的马舍人、李舍人就是说的马仁和李伯瑶。二人合称“马李二将军”,常作为陈元光庙宇中的配祀。据清康熙《漳州府志》载:

至今漳人祀元光者,必以伯瑶及马仁配,或为专庙祀之。论曰:马仁、伯瑶,同为开漳名将,佐陈氏父子,宣力效忠,世祀于漳,《记》所谓以劳定国者与!元光疏荐部曲干略,首马仁,伯瑶次之。

在角美,供奉马仁和李伯瑶的庙宇历史悠久,数量不少,如石厝村的威惠庙就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配祀马仁、李伯瑶。

马仁,民间称马公爷,据《陈元光子孙及开漳部将·营将马仁》记载:

马仁,河南光州人,二十多岁以府兵营将随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入闽,任玉钤卫校尉,有干略,威猛过人,屡立战功,陈元光置(漳州)郡后,奏授漳州司马,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马仁为救主帅陈元光突围,战死沙场。宋绍兴间,以明威将军追封为殿前都检威武辅顺上将军。百姓称辅顺公或马王公。夫人韩氏,荫封为策应妙英夫人。

李伯瑶,字昆宗,始祖河南,唐卫国公李靖之孙,任营将。唐总章二年,以前部先锋从陈政入闽平“蛮獠啸乱”。在进军中,善谋略、巧用计,漳州建立后,以其斡略晋为漳州司马。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追封为殿前检点威武辅胜上将军,夫人邵氏封为金德妙顺夫人。后世多有立庙奉祀李伯瑶,并配祀威惠庙,俗称“李王公”。

大家看到没有,马仁和李伯瑶,都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辅佐主公战功赫赫,所以都配祀庙宇,造像其中,而且,都在宋代被封为上将军,而且两人的夫人都被封作夫人。这跟郭牙直作为清源真君的从神,因战功被封威济侯,妻子被封正利夫人的结构逻辑,完全一样。所以,开漳圣王的部将从神去叫马舍人,李舍人,清源真君的部将,从神去叫郭舍人,岂不顺理成章得很。

所以,郭舍人,不仅是一种对有官身人物郭压直的一种尊称。而且,更加是因为他是大神二郎神的从神护法,而荣膺此称。所以郭压直在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自称是“小圣”,而二郎神是“上圣”,当然眉山七圣,既然号称七圣,自然也是圣,他们是依次排开的大圣二圣三圣四圣五圣六圣七圣。二郎神的从神不多,在宗教文本《祈祥品忏》中,华山三郎也是灌口二郎神的侍从神。

本命星官花钱 叶迎君藏品

更多文章

  • 从韩安国说到李广:请善待每一个落魄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广,韩安国,太守

    文:董辉(读史特约作家)西汉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韩安国,有一年因犯法入狱,大概是因为没有给狱卒贿赂,有个名叫田甲的狱卒对韩安国非常苛刻。(西汉狱吏的威猛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当年绛侯周勃出狱后曾叹言:我曾指挥百万大军,哪知道狱吏如此尊贵呀。)韩安国忍无可忍,说:“难道死灰不能复燃吗?”田甲狂妄地说:“如果

  •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表现得亦正亦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韩安国,汉武大帝,刘彻,刘启,司马迁,周亚夫

    韩安国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时又兼具儒墨之风。法家人物基本有两个共性:一是有能力;二是品行受质疑。韩安国大体也是如此,他的能力主要体现识别人才的能力、看穿时局的能力、危机公关的能力和统兵御边的能力。与一般法家人物尖刻寡恩不一样,韩安国具备君子之风,为人宽厚,但是也没有逃脱人品遭到质疑的下场。韩安国的“四

  • 死灰复燃,原来是讲述西汉名臣韩安国的反转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倾城一夜雪PLUS标签:韩安国,安国,司马迁,刘启,梁孝王,太后

    “死灰复燃”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来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然而,它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是个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西汉名臣韩安国,他原先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幕下任中大夫,深得梁王信任,后来因罪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当时有个狱

  •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勃然大怒标签:汉武,刘彻,汉朝,韩安国,大时代,司马迁,东方朔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大臣,他纵横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两个时代,这个人曾被认为是官场老油条,可以与东方朔相媲美,而且认为他有大智慧,可以与晁错等人不相上下,这个具有多方面优势的官场老油条名字叫做韩安国。或许大家听到他名字的时候会觉得比

  • 西汉名臣韩安国,其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又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韩安国,刘彻,刘启,梁孝王,匈奴,汉书

    作为西汉的名臣,韩安国虽然因为在和平年间,所以名声在一般人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汉书》当中,却对韩安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书中,他被史官评价为见识高,气量大,善于处理事情和揣测人心。而且在七王之乱当中,韩安国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专业人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悲剧的事情就在于,这位知名

  • 持重:读懂了韩安国的人生底色,对于规划好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

    历史解密编辑:你关注的实时娱乐标签:梁王,刘武,刘启,持重,汉朝,韩安国,周亚夫,窦太后

    西汉时期能臣辈出,有天生擅长骑射,但一辈子不能封侯,最后自裁而亡的李广;有横暴倒行逆施,推行推恩令,被当做替罪羊主父偃;也有凭借资源和天赋,远征匈奴封狼居胥,英年早逝的霍去病;还有执法不二,令匈奴人谈之色变,最后被迫自裁的酷吏郅都。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入人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那个时代留下

  • 死灰复燃:历史上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丞相,梁王,刘武,刘启,田蚡,刘彻,汉朝,韩安国,死灰复燃,汉高祖刘邦

    “死灰复燃“的由来公元前130年,韩安国因为得罪了梁王,被抓进大牢,狱吏田甲对他百般羞辱,韩安国对他说:“你没有听过死灰复燃吗?”田甲轻蔑地说:“那又如何,我一泡尿将它浇灭。”没过多久,梁国内史职位空缺,内史是二千石的高官,汉景帝思良很久,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韩安国,汉景帝很欣赏他的才华,于是派使者

  • 吴王夫差、匈奴呼韩邪单于、三国吕布和唐朝李隆基背后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董卓,匈奴,唐玄宗,汉元帝,李隆基,吴王僚,吴王夫差,三国吕布,呼韩邪单于

    夫差、呼韩邪单于、吕布和唐玄宗,这四个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除了其中一位,其他三位也都是历史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三位,每一位都拥有一名不寻常的女人。吴王夫差得西施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曾经灭越国,让越王勾践不得不忍受“卧薪尝胆”之苦;败齐国,全歼齐军十万之众;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争霸天下。

  • 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政权为什么出现了两个“呼韩邪单于”?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呼韩邪,匈奴,郅支单于,王昭君,汉元帝

    众所周知,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另外三人为西施、貂蝉、杨贵妃)。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封王昭君为公主,将她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政权出现了两个“呼韩邪单于”。王昭君的丈夫是第一个。这是怎么回事呢?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匈奴爆发大规

  • 匈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皇帝为何下旨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王昭君,匈奴,呼韩邪,汉元帝,汉廷,孝成皇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和谐共处,自古以来和亲就成了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和亲在中国相沿不断,和亲的公主更是充满传奇,屡见史书。其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此事发生于西汉元帝时,班固在《汉书》有简略的记载。在《汉书·匈奴传》中,王昭君只是简单地被一笔带过“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