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皇帝为何下旨拒绝

匈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皇帝为何下旨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3/12/27 1:57:2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和谐共处,自古以来和亲就成了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和亲在中国相沿不断,和亲的公主更是充满传奇,屡见史书。其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此事发生于西汉元帝时,班固在《汉书》有简略的记载。

在《汉书·匈奴传》中,王昭君只是简单地被一笔带过“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字昭君赐单于”,那么王昭君和匈奴单于和亲,当老单于去世后,王昭君的和亲任务已经完成,那么她向汉廷上书求归,皇帝为何下旨拒绝呢?

昭君出塞虽然是和亲,但却不是汉朝屈辱求和,而是匈奴单于主动求亲

《汉书·匈奴传》:“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汉朝初期,大汉面对的主要威胁就是匈奴,匈奴凭借着强大的骑兵,经常骚扰和掠夺大汉边疆人民和财产。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匈奴被汉朝接连不断的攻打和剿灭,一部分被诛灭,一部分归降大汉,还有一部分残部远遁荒漠,已经对大汉造不成任何威胁,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已经转变成“汉强匈奴弱”的格局。

在正史中记载,在汉元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此时南匈奴早已经向汉朝称臣,成为西汉属国。“昭君出塞”就发生在汉元帝时期,匈奴单于“以尽藩臣之礼”数次进宫朝贡。也就是在第三次入京朝贡时提出“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为何两国和平,才选宫女王昭君赏赐于他,所以昭君出塞,是匈奴单于自己请求和亲,并不存在“汉朝屈辱求和”这一说法,也并非王昭君自愿请行一说。

既然昭君出塞,属于匈奴单于自己求亲所得,这完全符合中国的婚姻礼法,匈奴求亲,西汉嫁女,这是一桩公平对等的婚姻,并不存在任何交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所以王昭君嫁给匈奴虽然是和亲,但是并非屈辱求和,即便是老单于死了,但是王昭君也没有理由再回到汉朝。

根据匈奴的风俗,王昭君丧夫后不能回归汉朝

公元前31年,王昭君第一任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王昭君出塞后的当年五月,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即位,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继位的是呼韩邪单于的上一任妻子的儿子,根据匈奴的婚姻习俗,王昭君又嫁给了新的单于复株累若鞮,王昭君和前夫呼韩邪单于一起生活了三年,两人一起生育有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然后,王昭君第二次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两人一起生活了11年,生育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被封为匈奴的公主。

根据匈奴特殊的“丧夫从子”婚姻习俗,王昭君丧夫后不能回归汉朝,只能继续生活在匈奴,如果汉元帝允许他回归汉朝,那么就是撕毁婚约,势必会引发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硝烟再起,生灵涂炭,这些无论对汉朝还是匈奴都是莫大的损失。汉元帝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会拒绝王昭君的回归请求。

王昭君出嫁匈奴十多年,在匈奴生儿育女,已经和匈奴有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已经无法回归汉朝。

上文说到,王昭君出嫁匈奴,先后服侍两任匈奴单于,生育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被匈奴封王,女儿被匈奴封为公主。从家庭的层面来讲,王昭君虽然是汉人,但是她的子女已经是匈奴人了,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王昭君不可能抛弃亲生子女独自回归汉朝。从国家层面来讲,王昭君在匈奴,生活并不差,母以子贵,儿子封王女儿公主,王昭君本是一名宫女,一生能有这种待遇,已经满足了,所以王昭君晚年基本已经放弃回归大汉了,去世后被葬在匈奴,昭君墓葬又称“青冢”

结语:

对于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许多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昭君远嫁匈奴,密切了汉匈之间的关系,为两国之间带来了长达60年的和平,整个国家都得以休养生息。昭君的兄弟子侄也为汉匈之间的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侄子王歙,王莽新朝时期被封为和亲侯。侄子王飒,被莽封为归德侯。

唐代张仲素《王昭君》有:“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北宋郭祥正《昭君上马图》有:“能为君王罢征戍,甘心玉骨丧胡尘。”

元代吴师道《昭君出塞图》有:“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

历史上有多少“白头宫女在,独坐说玄宗”的凄凉故事啊!相比之下,具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不单单大汉以她为功臣,匈奴也以她为骄傲,王昭君不但改变了大汉匈奴两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永远被历史铭记,万古流芳。

参考文献: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司马迁《史记》

更多文章

  • 昭君出塞原来是出悲剧,呼韩邪单于大昭君30岁,你还相信爱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

    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成为一桩美谈,最后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为汉与匈奴的发展立下了大功,很多人都羡慕他们之间的爱情,但这个人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一出悲剧。昭君名为王嫱,字昭君,生于公元前51年,在公元前38年被选进了宫,这年她十四岁。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画工毛延寿勒索宫女,王昭

  • 霍去病唯一的儿子霍嬗,被汉武帝亲自抚养,比太子都要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风檐夜雨铃标签:霍去病,刘彻,霍嬗,匈奴,卫青,卫太子

    汉武帝《思奉车子侯歌》: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元狩六年(前117年),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3岁的孩子。霍去病的去世让汉武帝刘彻悲痛欲绝,他下令把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他连

  • 章祖安 || 小楷手卷《为焦仲卿妻作》

    历史解密编辑:黔艺空间标签:小楷,篆刻,章祖安,书法作品,为焦仲卿妻作,中国美术学院

    章祖安,字秋农,1937年8月出生于浙江绍兴。陆维钊先生弟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61年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1963年参与浙江美术学院全国首届书法篆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979年任全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五人指导小组成员。1993年起享

  • 最凄惨的爱情:刘兰芝投河自尽,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双双,刘兰芝,焦仲卿,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最凄惨的爱情

    我国古代有好多唯美的爱情,但是也有非常凄惨的,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一对就是非常遗憾,最终相爱的男女双双自杀而亡。俩人死后,他们的家长终于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将两人合葬,生既然不能在一起长相厮守,死则同穴相守一生。那么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下这个伤心的爱情故事。鸳鸯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

  • 从焦仲卿刘兰芝曹操刘备看汉朝婚俗:焦母的做法,并不算违背礼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操,刘备,刘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秦宜禄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我们细看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有时候会闪过这样一个念头:面对有些在当时看来并非全无过错的儿媳刘兰芝,那个悲伤婆婆的做法好像合情合理——如果了解时代背景,关于焦仲卿之母是不是恶婆婆这个问题,可能还会有

  • 《孔雀东南飞》并非歌颂爱情,刘兰芝是被焦仲卿PUA而死,太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瞬之恒标签: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磐石,结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人尽皆知,小时候也是被焦仲卿和刘兰芝忠贞不渝的爱情所震撼。可是人到中年后,没有了年轻时对爱情的懵懂和憧憬,再读此文时,才感觉震碎三观,真是怀疑年轻时都读了些什么呢?尤其是觉得刘兰芝死得可怜,她根本就是被焦仲卿给坑死的。没错,焦仲卿这货就是个坑货!虽然他

  • 韩嫣曾帮汉武帝,与其同母异父的姐姐金俗相认,为何还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朵聊说生活标签:韩嫣,刘彻,王太后,金俗,刘启,太后,汉武帝,汉朝

    韩嫣原本就不是善类,司马迁的《史记》将韩嫣称作“佞”,他是依靠讨好汉武帝而上位的。很多人说韩嫣被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逼死,是因为韩嫣当众打脸王太后,让王太后曾经嫁人生女的事情大白于天下,这其实是说不过去的,毕竟王太后服侍汉景帝的时候,她曾经改嫁的时候并不是什么秘密,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关系。 韩嫣是汉武

  • 闲聊强汉(廿二)从刘邦斩白蛇到靳歙斩巨蛇,说明蛇代表古代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项羽,嬴政,秦国,白帝,韩信,靳歙,水生动物,巨蟹与巨蛇,汉高祖刘邦,大樟树与白蛇

    中国人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很多朝代将龙作为民族的图腾,作为皇权最高的代表。然而从史料上看,这是在中古和近古时期逐渐形成的龙的文化,而在更早时候皇权的代表并非为龙,而是蛇。在秦汉之交的数十年时间内,正是处于中国古代史的变革期,中华文明从远古逐渐走向了中古时代。传说中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 鬼扯东汉(卅八)为何梁冀专权无人反抗,宦官专权却有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梁冀,宦官,汉桓帝,朝政

    众所周知,东汉灭亡是外戚、宦官和豪强轮流乱政所致。这些势力集团轮流的把持朝政,侵吞国家资源,挖掘国家根基,使得东汉数百年的基业为之崩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集团之间发生了各种政治斗争,争夺各自的既得利益,使得皇帝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其中党锢之祸成为这些政治斗争的典型,而因此已发的黄巾之乱直接拉开了灭亡

  • 李固与梁冀的是是非非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李固,梁冀,窦宪,太守,宦官,太后

    李固的身世当然不能与开国功臣加外戚的梁冀相比,但也是司徒之子,且家学渊源。李固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其父李颌青出于蓝精通五经,善河洛,只不过由于人所不识,屈居基层小吏。汉和帝即位后,派出使者暗访各地风土民情,被眼尖的李颌认出,推说夜观天象所知,给两位未来的朝廷大员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一人做到汉中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