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汉的名臣,韩安国虽然因为在和平年间,所以名声在一般人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汉书》当中,却对韩安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书中,他被史官评价为见识高,气量大,善于处理事情和揣测人心。
而且在七王之乱当中,韩安国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专业人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悲剧的事情就在于,这位知名的大臣,在最后却因为生病没有升任为相,然后郁郁寡欢而死。那么,这位西汉名臣,其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又该怎么评价他?
一:善于揣测人心
韩安国之所以能在朝廷之中成为相的候补,可以说与他揣测人心的本事息息相关。或者说,他擅长的就是在复杂的局面之中,让大多数人都能从其中得到利益,最后让事情有个比较和平的结局。
比如说在韩安国刚开始的时候,他作为梁孝王的门客,立下了功劳。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带兵抵抗其他领地的叛军。就在这场战争之中,叛军被韩安国和另外一个人抵御住,为汉朝联军争取到了时间,最后赢得了胜利,此战之后韩安国和梁孝王也得到了很大的荣誉。
但是在《汉书》之中,梁孝王却在平定叛乱之后,因为战功和窦太后的宠爱,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开始逼近汉景帝了。
而在汉景帝知道之后,自然是对梁孝王开始有了疑心。但是这个时候的韩安国知道,自己吃的是梁孝王的饭,一旦他出事了,那自己也跑不了。
所以在联系了窦太后之后,更是连夜跑到了窦太后的脚下哭诉,然后一番花言巧语之后,让窦太后和汉景帝都变得心花怒放。这对内保全了自己主公的颜面,对外则让汉景帝消除了疑心,使得梁孝王没有了杀身之祸。
结果这一场辩解,韩安国在汉景帝和窦太后的面前混了个脸熟,也因为功劳而在梁孝王的心中颇受欢迎,得到了很大的重用。更别说在之后,梁孝王想要成为皇太弟,于是就让刺客杀死了朝廷之中反对他的人,但是这件事再一次激怒了汉景帝,这一次梁孝王也不敢说话了,怕被人发现是自己干的。而这次,又是韩安国出现了。
韩安国这次举出了几个例子,让梁孝王这个不省心的好好想想,现在仗着有窦太后在,梁孝王还可以嚣张一阵子。但是在窦太后死了之后呢?汉景帝见到你现在能杀了反对你的人,难道不会认为你以后想要反对他么?所以在讲明利弊之后,梁孝王终于醒悟了过来,将刺客交了出去,并且让韩安国从中周旋。最后让梁孝王和汉景帝,都得到了和解。可见其揣测人心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二:性格谨慎
而在汉景帝死后,韩安国作为深受重用的大臣,自然也被下一代的汉武帝所看重,成为了汉武帝的亲信。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功绩就是讨伐匈奴了。但是在早期,韩安国却是专门反对武力讨伐匈奴的,这就是他的谨慎的性格导致的。
在《汉书》之中记载,韩安国认为虽然汉朝已经强盛了,但是对匈奴开战还没能做好准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后的马邑之谋中,汉军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汉朝这边有人泄密,但是汉军也让汉武帝看到了自己的准备不充分,于是采用了他的建议,再和亲了数年,最后才用兵平定了匈奴。
三:运气不好
上文也说过,韩安国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先和亲之后再打的建议。而这个建议也奠定了之后的汉朝盛世。但是他的运气,可以说是非常差了,虽然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在战争期间,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卫青和霍去病等新贵,而他又因为位高权重而受到了汉武帝的猜疑。
等到相去世之后,汉武帝为了彻底将他纳为心腹,于是想要提拔他当相。可是没想到的是,结果他运气背,从车上摔下来把脚伤了,之后更是有着变成重病的可能,于是汉武帝就决定将另外一个人升为相。
等到他病好了,这个时候朝廷之中他的权威已经受到了挑战,汉武帝也开始逐渐疏远他了。此后在匈奴战争期间,据《汉书》记载,韩安国又因为出兵不利而被汉武帝派人训斥,结果他觉得自己晚年不利,所以在闷闷不乐几个月之后,吐血而亡。
参考资料:《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