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啥别做武安君,这个封号真的有毒,白起李牧苏秦竟无一善终!

做啥别做武安君,这个封号真的有毒,白起李牧苏秦竟无一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说跟你说谈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1/2 5:06:44

君这个封号,最早起源于春秋末年,直到战国中期才成为各国君主赐予臣子的主要封号,比如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等,都是以君为封号的。武安君,也是君的一种,以武为号自然是象征着武功,历朝历代只有能安邦胜敌者才能号武安。

战国中一共出现了三位武安君,分别是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和苏秦。这三位中的白起和李牧都是攻必克战必胜的典型代表,一生中大小战役无数却未尝败绩,称得上是武安;苏秦完成六国合纵,成为合纵长,身挂六国相印,也算得上是武安。在某些历史中称项燕也是武安君,虽然项燕曾大败秦国,可是并未得到楚皇的正式册封,不算在内。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完成了鄢郢之战后被秦昭襄王正式册封为武安君,名声大振。白起为秦国征战30余年,攻城70余座,杀敌百万,战功赫赫,被封为武安君名至实归。可是白起在获得武安君的封号后,仅仅打了一场长平之战就被赐死,实在是可惜!

白起战功赫赫,要说他功高盖主,也是情理之中。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派五大夫王陵进行灭赵之战,并不顺利,又派王龁伐赵,不料遭遇楚国围攻遭遇惨败。秦昭襄王强令白起出山未遂,范睢请白起出山也遭拒绝,再加上秦军接连兵败,秦昭襄王下令派使者赐剑白起自刎。白起与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殒命于杜邮。

李牧,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指挥的狙击匈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首次步兵大兵团战胜骑兵大兵团的经典战例。公元前233年,李牧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后被赵王迁赐封武安君。然而和白起一样,李牧在成为武安君4年后,因赵王迁中了王翦的反间计,于公元前229年杀掉了李牧。

李牧北据匈奴,西抗强秦,在赵国孱弱的情况下为赵国博得了一线生机,可以说是赵国能在廉颇和乐乘叛逃后坚持下去的最大功臣,没有之一,然而赵王迁却不相信他,听信了小人谗言秘密捕杀了他。仅仅一年后,赵国都城邯郸被王翦率秦军攻破,赵王迁被俘虏。相比于白起,李牧所处的环境更加的危急,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也没有生命的君主信任,真的是生不逢时!

苏秦,鬼谷子高徒,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把合纵理论发挥到了极致,身挂六国相印,逼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足以体现了他的强大之处。苏秦最初是燕国臣子,奉命出使赵国。苏秦的合纵主张被赵王赏识,资助他出使其他国家。苏秦先后说服韩魏齐楚完成合纵,回到赵国后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后来秦国派人游说齐魏两国和攻赵国,合纵之盟瓦解,苏秦被迫离开赵国返回燕国,发誓要报复齐国。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被发现后,假装得罪燕王逃到齐国,开展对齐国的破坏活动。他唆使齐湣王大兴土木意图拖垮齐国,然而齐国因为内斗,苏秦遭到刺杀。为了抓住凶手,他让齐王以通敌叛国之名将他车裂,并悬赏凶手,使得凶手伏诛。一代合纵家就此落幕,虽然苏秦没有亲上战场,但是他的合纵之策延缓了秦国的脚步15年,此功不亚于白起李牧的不世之功,成为武安君也是名至实归的!

战国的三位武安君,对于自己的国家都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白起死于自刎,李牧死于反间计,苏秦更是被车裂而亡,三人竟无一善终,这么看起来武安君这个封号真的是有毒啊,而且是剧毒!

标签: 白起苏秦李牧秦国齐国

更多文章

  • 这个人靠一张嘴就让一个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并列称王堪比张仪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苏秦,齐国,魏国,张仪苏,科学家,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俗话说得好,有相同欲望的人会彼此憎恨,有共同忧患的人会互相靠拢。可有人偏不信,结果着了道。《战国策.中山策》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张登,应该是中山国宰相司马喜的人,他想混个一官半职,却苦于没有机会。当时中山国君正苦于五国互相称王的事,魏国的宰相公孙衍想让魏、齐、燕、赵、中山五国一起称王,齐国不乐意了,

  • 燕召公数世卫周而不弃,苏秦辅周无门而奔燕,田氏带齐燕始出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苏秦,齐国,周王室,秦国,分封,燕国,齐景公,燕召公,召公奭,科学家,先秦,周朝

    前言公元前334年,在燕国辗转钻营一年之后的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王,之后苏秦首次提议建立合纵联盟与秦国抗衡,远在北边的燕国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发奋图强一直到战国中期才逐渐开始有声音,那么燕国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到底在做什么呢?苏秦又为什么会在洛阳遭到拒绝之后来到燕国呢?燕国原本是在齐国北边的一个姬姓诸侯,

  • 苏秦PK张仪的合纵连横,竟是一出自导自演,让自己功成名就的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苏秦,张仪,子贡,司马迁,法言,司马光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期谈到,《资治通鉴》讲完张仪之死,司马光跳上前台发表议论。这些议论,原本应该属于经典的“臣光曰”模式,但这回有点特殊,司马光并没有直接点评,而是援引孟子和扬雄这两位儒家前辈的发言,意思是说:前辈们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把我想说的话全都说了。

  • 苏秦为什么能配六国相印?他是为了自己还是为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策风云标签:苏秦,燕国,战国,高尚,科学家,六国相印

    苏秦能够成为战国时期六国的纵横家,得到各国的信任和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一些特殊的才能和品质,他提出的“合纵连横”战略思想,对于当时割据的六国来说,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想法,而苏秦又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展现出他的策略才能。他不仅能够谋划联盟关系,还能够应对各种政治危机和外交事件。苏秦具备了出色的口才和交

  • 新编历史剧《苏秦》进京展演 以史诗之风唱念和平之愿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网标签:苏秦,演员,历史剧,小百花越剧团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韦衍行)4月15日与16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演的新编历史剧《苏秦》进京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献演天桥艺术中心。 《苏秦》剧照。主办方供图 《苏秦》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 他才是战国时一流的纵横家,曾仕4国,张仪嫉妒,苏秦比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张仪,苏秦,秦国,齐国,秦王,楚王,陈轸,纵横家,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纵横家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一人曾仕四国,每个君王都信任他,智慧不比苏秦差,结局也比张仪好,只因太过正直,在历史上的名气才不那么高。他当着秦王的面说自己要跳槽去楚国,秦王还非常高兴,轻易就能看破张仪的诡计,奈何楚王被利益蒙蔽了眼。张仪嫉妒他,秦王也被他的故事吸引。张仪的诡计他就是陈轸。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 为何说蒯通盖过苏秦,成为了战国以来的四大名嘴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苏秦,蒯通,齐国,秦国,张仪,韩信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代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每一个学说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在纵横家中,最具代表纵横家是苏秦和张仪,两个最出名的游说家和演讲家,这两个师兄弟把各国当成了施展自己抱负的试验场。

  • 历史中的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的 一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苏秦,秦国,韩魏,秦王,商鞅

    历史中的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的一守缺1232022-07-0618:07山西关注苏秦,本是河南洛阳人氏,师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据资治通鉴记载,刚开始,他是想去秦朝小试牛刀,没料到秦王却不用其言。秦王为什么不用苏秦的主张,可能苏秦跟商鞅还是有共同之处,而商鞅在秦朝的后期表现并不好。苏秦接着到了燕国,燕

  • 战国七雄军事实力如何?苏秦为合纵而夸大,张仪却为连横而贬损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魏国,齐国,战国七雄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代两位代表性的游说之士。虽然由于史料模糊不清,后人往往对他们事迹的真伪往往存疑,可两人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盛名。在战国时代,苏秦主张合纵,张仪则对之以连横,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纵、横战略其实本身无所谓对错,不过是东周列国在当时形势下所作出的最有利于自身的抉择。然而,为促

  • 苏秦劝燕合纵时,为何只说与赵联合而不提齐?源起这场不知名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齐国,秦国,合纵,燕国,齐威王

    四处碰壁的苏秦在燕国徘徊了一年之后,终于得到了燕文侯的接见。在这时去见一位毫不起眼的闲人,燕文侯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很显然,苏秦也知道了燕文侯的这一苦衷,才能促成山东六国的第一次大合纵。见到燕文侯后,苏秦先是客套了一番,称燕国是“天府之国”,然后就竭力劝说燕文侯疏远秦国,而与近在咫尺的赵国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