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蒯通盖过苏秦,成为了战国以来的四大名嘴之首?

为何说蒯通盖过苏秦,成为了战国以来的四大名嘴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3/12/24 4:38:35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代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每一个学说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在纵横家中,最具代表纵横家是苏秦张仪,两个最出名的游说家和演讲家,

这两个师兄弟把各国当成了施展自己抱负的试验场。在这里头他们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苏秦主张的是合纵。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

具体来说,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

合纵以维护均势为宗旨,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

这个思路以立论周密、视野宏阔、分析精湛、旨意高远,称之为地缘政治论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

他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策略的主要依据,这种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

苏秦他一个人游说六国,最后竟至于六国都拜他为丞相,这个壮举秒杀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梦想就只是一个丞相。

张仪则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此时的张仪以秦国的一己之力,抵抗着六国的围攻,致使秦国傲然屹立、岿然不动,简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为俩人当时取得的卓越成就,后人把他们两个的成就都作当神一样的看待。

宋代的史学大家司马光就曾经评说过:“张仪和苏秦都是纵横学说游说于六国之间,都能居高位,享富贵。导致天下人都纷纷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苏秦、张仪、邹衍三人最厉害。”

斗转星移,时间已到了秦朝末年。这时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又可以一展雄风了。

下面再说说秦末汉初两位说客,郦食其蒯通

“ 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司马迁)

因为郦食其的出现,司马迁在为他做的传记里首次用了说客这个名词。可见郦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为刘邦立功上。

刘邦起兵后,“高阳酒徒”郦食其前来投奔,得到刘邦的重用。他用计攻克陈留,得到大批军粮。刘邦封他广野君出使各国诸侯; 后来劝秦将归降,不战而下武关。

刘邦一看,这个好呀,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敌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于是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并且重用其弟郦商为将。对他愈加重视。

刘邦后来据守敖仓,要打齐国。郦食其又自告奋勇,主动到齐国当说客。到了齐国以后,拜见了齐王田广,对他说:“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

田广回答:“我不知道。 ”

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广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

郦食其说:“归向汉王刘邦。 ”

田广又问:“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

有了这个话做引言,郦食其开始施展自己的嘴头子功夫了。一番形势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 齐王果然听了郦食其的话,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就等待汉王刘邦前来接受了。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话果然不假。郦食其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屡立战功,这次又拿下了齐国,这就引起了众怒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谋士出现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称辩才无双之士,此时正在韩信的大营里运筹帷幄。

韩信排兵布阵要攻打齐国,本来已经做好军事部署,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

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

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之后,就有了韩信齐国称王,拥兵数十万。

蒯通的多次出场,很多时候都是劝说韩信,想要让他背叛汉王,让其拥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韩信都是拒绝。可以说,蒯通已经尽到了自己谋士的职责所在。直到后来,韩信被杀害之时,才吐露心声,说自己后悔没有听信蒯通的计谋。

这么一看,这四个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做出了一番令人惊叹的业绩。有些业绩甚至都是不可复制的。

既然他们几个的业绩差不多,无法一较高下,那只能比结果了。也就是盘点一下他们的“走麦城”经历,这么一比较,高下立判。

俗话说,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四个在江湖上叱咤风云了多少年的英雄人物,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呢?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死的默默无闻。

苏秦,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

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苏秦死的有些窝囊,但凶手伏诛,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郦食其和蒯通不像苏秦和张仪那样当面鼓对面锣的唇枪舌剑,他们进行了从未谋面的交锋,结果就一个回合。

这一个回合却是真正的决战。蒯通说动了韩信,进攻齐国。

齐王认为郦食其诓骗了自己,这时候郦食其再口吐莲花也没有用了,被齐王“烹之”。也就是给用大锅给煮了。

蒯通呢?

蒯通最后安然无恙。

最后一盘点比较,名气最小的蒯通居然是最好的结局,不服也不行呀!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他们的作为,还真不得不服。

刘邦听说了韩信临终时的话后,就问道:“你们所说的那个人,就是齐国的蒯通?”

于是,就下令立即将蒯通押解来。见到他之后,刘邦就说:“你为什么要怂恿淮阴侯造反呢?”

蒯通回答道:“的确是我所教,可惜竖子不听从我的计谋,才会遭到杀害;假如他采取了我的计谋,那么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

刘邦听了之后,大怒,大声喊道:“将其烹饪。”

这时的刘邦想让他当个郦食其第二而“名垂千古”。

蒯通不想就这么“永垂不朽”,急忙喊到:“哎,我冤枉啊!”

刘邦不解,就问:“你怂恿了韩信谋反,还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说:“谁都知道狗这种生物,只会对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却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国都已经灭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争夺这个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这么做。天下乱了,每个人都去这么做,而您也这么做,难道你就会把其他的人都给杀尽吗?”

听了这一通话,刘邦真的是无言以对。是啊,我能把天下反对我的人都给杀绝吗?

心说,都说我会耍流氓无赖,看样子此人还要胜我一筹。于是惺惺相惜,竟然放掉了蒯通。

其实蒯通在回刘邦话时,他已经摸到了刘邦的七寸。刘帮杀的是那些对主子不忠的人,而自己忠心对待韩信,才会怂恿他造反,因此自己是一个忠臣。

而此时汉朝刚刚建立,还处于立足未稳之时,刘邦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滥杀忠臣。基于这一点,蒯通才能够逃此一劫。

蒯通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活的有声有色,最后在平安无事中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标签: 苏秦蒯通齐国秦国张仪韩信

更多文章

  • 历史中的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的 一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苏秦,秦国,韩魏,秦王,商鞅

    历史中的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的一守缺1232022-07-0618:07山西关注苏秦,本是河南洛阳人氏,师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据资治通鉴记载,刚开始,他是想去秦朝小试牛刀,没料到秦王却不用其言。秦王为什么不用苏秦的主张,可能苏秦跟商鞅还是有共同之处,而商鞅在秦朝的后期表现并不好。苏秦接着到了燕国,燕

  • 战国七雄军事实力如何?苏秦为合纵而夸大,张仪却为连横而贬损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魏国,齐国,战国七雄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代两位代表性的游说之士。虽然由于史料模糊不清,后人往往对他们事迹的真伪往往存疑,可两人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盛名。在战国时代,苏秦主张合纵,张仪则对之以连横,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纵、横战略其实本身无所谓对错,不过是东周列国在当时形势下所作出的最有利于自身的抉择。然而,为促

  • 苏秦劝燕合纵时,为何只说与赵联合而不提齐?源起这场不知名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齐国,秦国,合纵,燕国,齐威王

    四处碰壁的苏秦在燕国徘徊了一年之后,终于得到了燕文侯的接见。在这时去见一位毫不起眼的闲人,燕文侯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很显然,苏秦也知道了燕文侯的这一苦衷,才能促成山东六国的第一次大合纵。见到燕文侯后,苏秦先是客套了一番,称燕国是“天府之国”,然后就竭力劝说燕文侯疏远秦国,而与近在咫尺的赵国合纵:

  • 苏秦、张仪凭何纵横天下?鬼谷门下的大沟通术,3大原则你要掌握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苏秦,张仪,鬼谷子,鬼谷,孙伯灵

    说到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儒墨道法,这些是最著名的。除了这些之外,诸子百家中还有一些流派,或许弟子不是那么多,名气不是那么大,但对时代造成的影响可一点都不小,比如鬼谷子一派。鬼谷子鬼谷子出自道家,也是纵横家一脉的创始人,而后世的兵家也尊他为圣人。后世著名的纵横家、兵家比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等

  • 新发现与旧记载:《史记》中有关苏秦的记载错误百出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苏秦,史记,陈胜,张仪,战国纵横家书,苏秦列传

    随着《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俨然出现了两个系统的苏秦。第一个系统的苏秦出场于燕文公(后文公)—齐威王时期(约前335—前318年),他主要的事迹在于说秦失败后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也就是《史记·苏秦列传》中“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前所概括的故事。第二个系统的苏秦出场时间在游说六国合纵抗

  • 游说六国合纵成功的苏秦,遇到事业挫折时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懒妞标签:苏秦,张仪,秦国,合纵,口才

    苏秦、张仪,一个合纵、一个连横,都因雄辩口才取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名垂青史。在他们的事业道路上,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呢说苏秦,他是东周人,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

  • 为人处世 行事机巧 苏秦智激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客馆历史官方标签:张仪,苏秦,秦国,魏国,赵王,鬼谷子,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后,便各自去游说诸侯,希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张仪先到楚国去,结果不仅没有游说成功,反而被楚相手下的人诬陷,说他偷了楚相的玉璧。他们把他捆起来痛打了一顿,然后驱逐出国。张仪回到魏国后,妻子责怪他不该去游说,以致遭此侮辱。他却伸出舌头问妻子自己的舌头是否

  • 苏秦倡议的“合纵”失败,魏国和齐国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苏秦,魏国,齐国,秦国,张仪,楚怀王

    当春秋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全天下共有两百多个诸侯国;而当战国拉开帷幕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十个了,并且这个数量在持续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长期共赢”,顶多就是短期内双方或多方联合。稍好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大家罢兵,比如联手伐秦的几个国家;稍差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背后偷袭,比如后来的宋

  • 大张大合,大起大落——越剧《苏秦》观后感

    历史解密编辑:联忠评戏标签:苏秦,越剧,戏曲,评剧,尹派,京剧演员

    北京这地界,五湖四海,哪的人都有。哪的人都有,喜欢看戏的人就多。可你问什么剧种看得最多,大概除了京剧和北方传统剧种的评剧,那就要数越剧了。除了近三年,每年都有不少的越剧院团进京演出,所以越剧对于北京戏迷来说并不陌生。戏看得多了,即使不懂戏,但多少也能咂摸出点味道。譬如越剧,一听说是越剧,就很自然想到

  • 【渑池故事】苏秦村——三计难除霸 党为民做主

    历史解密编辑:吴哥故事集标签:苏秦,渑池,陕县,渑池县,李进喜,陕州

    渑池故事渑池故事之苏秦村三计难除霸 党为民做主渑池县苏秦村是中国传统古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相传,这里是战国时期著名合纵家、曾佩六国相印,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锥刺股”的主人公——苏秦的故里。村中世代流传着关于苏秦的各种传说,有关苏秦的武安阁(又称苏秦书院)、五女坟等古迹也不少。今天村口的过街楼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