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有相同欲望的人会彼此憎恨,有共同忧患的人会互相靠拢。可有人偏不信,结果着了道。
《战国策.中山策》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张登,应该是中山国宰相司马喜的人,他想混个一官半职,却苦于没有机会。当时中山国君正苦于五国互相称王的事,魏国的宰相公孙衍想让魏、齐、燕、赵、中山五国一起称王,齐国不乐意了,齐国国君觉得他们四个国家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怎么跟中山这个只有千辆战车的小国并驾齐驱呢?所以他觉得可耻。于是,齐王对赵、魏两国说要和他们一起讨伐中山国,取消他的王号。中山国君感到非常害怕,却苦于没有良策,于是问他的宰相司马喜该怎么办,司马喜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张登知道了这件事后,先是求见了宰相司马喜,告诉他自己有办法既能让中山国君称王,又可以使得齐国打消攻打中山国的念头。于是,司马喜带着张登去见了中山国君,张登主动请缨,希望国君给他个一官半职,他愿意出使齐国说服齐国取消攻打中山国的念头,并且同意中山国君称王。中山国君听完后即高兴又担心,害怕他不能完成任务,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来到齐国后,张登先是拜见了齐国的丞相田婴,开门见山就说,想废掉中山国的王号,并想联合魏、赵攻打中山不妥。他说像中山这样的小国家,你就算是比废除王号更大的事情,他也会唯命是从的。现在中山国君很害怕,你们这样做一定会使得中山国君投靠魏、赵两国,听命于这两个国家,替他们办事。这样你们齐国就白白的替魏、赵两国办事,让他们两国得到了中山的兵马,增强了他们的实力,这哪里比得上让中山国放弃称王又依附齐国替齐国办事来的划算呢?
田婴问他:“你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张登告诉他让他去联络中山国,答应和中山结盟并认可他称王,这样中山国君一定会很高兴,不再会去找魏、赵两国妥协,这样一来,魏、赵两国肯定会生气进而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肯定会害怕,肯定会为了寻求齐国的帮助而自愿废弃王号,从此对齐国唯命是从,齐国就可以得到中山的兵马,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田婴认可了他的想法,于是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
而这个时候的张登又悄悄的对魏、赵两国说,齐国要攻打你们的河东地区,我为什么会知道呢?齐国口口声声说与中山称王感到耻辱,还要叫你们一起去讨伐他,现在他们却私底下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实际上他们是想利用中山的兵马对付你们两个国家。这哪里比得上你们两个国家与中山国一起先称王,一起结盟来阻止齐国划算呢?
就这样,魏、赵两国很快便和中山国君一起称王,并与中山国加强了友好关系,中山国呢也同时断绝了与齐国的邦交,一心侍奉赵、魏两国。齐国就这样被张登离间了,中山国君也如愿的称了王。
#古籍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