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人处世 行事机巧 苏秦智激张仪

为人处世 行事机巧 苏秦智激张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客馆历史官方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4/1/30 1:18:33

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后,便各自去游说诸侯,希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张仪先到楚国去,结果不仅没有游说成功,反而被

楚相手下的人诬陷,说他偷了楚相的玉璧。他们把他捆起来痛打了一顿,然后驱逐出国。

张仪回到魏国后,妻子责怪他不该去游说,以致遭此侮辱。

他却伸出舌头问妻子自己的舌头是否还在,把妻子惹得笑了起来,告诉他舌头还在。张仪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这就够了!”

张仪这段坎坷的经历,最为人称道的也就是他的这句话“舌在也,足矣”。其实,人生在世,很少有一帆风顺的,关键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你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信心和勇气,张仪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正因为他的这种信心不失,才为将来的东山再起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那时,苏秦经历一番磨难后已在赵国站稳了脚跟,正致力于联合纵的六个诸侯国共同抗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秦希望有一个合适的人到秦国去掌握大权。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张仪。于是便派人到魏国去找到张仪,并叫这人怂恿张仪到赵国去求见苏秦以便得到高升。

张仪正在家里闷闷不乐,听了来人的鼓吹后,心想也是:既然同窗好友已在赵国执掌大权,自己何不去拜访拜访说不定可以有所作为呢!

于是张仪便到赵国去拜见苏秦。殊不知苏秦命令手

下人既不引见,又不许放他走了,就这样拖了好些天才接见他。接见时,苏秦只让他坐在堂下,到吃饭时竟然赏给他仆人们吃的东西。张仪又羞又怒,正想发作,苏秦却先斥责他说:“以你的才能,却让自己落得这样困辱。我难道不可以推荐你而使你富贵吗只是你不值得让我推荐罢了!”说完便叫人赶张仪出去。

张仪完全没想到过去的同窗好友竟然如此翻脸不认人,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找一个强大的能够战胜赵国的国家去立住脚,然后来报这奇耻大辱。

这个最强大的国家当然就是秦国了。

张仪一离开苏秦,苏秦马上就找来一个心腹,对他说:“张仪是当今天下难得的人才,就连我恐怕也不如他。我之所以羞辱他,是以此来激发他的心志,使他一怒之下到秦国去争取掌握大权,而不是沉溺于一些小的利益上。现在你赶快去设法接近他,与他一起到秦国去,尽全力支持他接近秦,掌握秦国的大权。事成之后再告诉他我的用意,这样,他就会设法让秦国不做对我们赵国不利的事。”苏秦又向赵王报告了自己的计谋,请赵王拨出许多金银财宝供暗中支持张仪之用。苏秦派去的人与张仪同住在一个旅馆里,慢慢接近他,尽全力支持他,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张仪得到帮助,又竭尽自己的全力,终于得到秦惠王的信任,被拜为客卿,大权在握。这时,苏秦派去的人向他告辞回国,他坚决不许,说是正要报恩,岂可离去。苏秦派去的人这才向他说明原委,尤其说明了苏秦羞辱他的用意。张仪听后恍然大悟,不禁感叹说:“唉!我已在苏君的计中却还一点儿也没察觉,我不如苏君是很明显的了啊!请你为我谢谢苏君。有苏君在,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有苏君在,我又凭什么去攻赵呢”

人常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激将法就是用言语或者行为等刺激手段,让人心生怒气,从而按照挑逗人的意愿行事。“激将”的对象最好是性情暴躁、自尊心极强之人,对于那些老于世故之人则不易奏效。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苏秦激将请张仪的成功,首先是清楚张仪是自尊心极强、一心要建功立业之人。加之当时张仪之落魄的处境,与苏秦之得意相比较,苏秦的傲慢和羞辱最容易刺激到张仪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从而使他愤而离去,奋发图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作为鬼谷子的优秀的学生,苏秦把鬼谷子的“投石激浪”之术发挥得恰到好处。因为他的投石激浪,张仪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弃赵国而去。也正因此,张仪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成了战国首屈一指的辩士和说客。

更多文章

  • 苏秦倡议的“合纵”失败,魏国和齐国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苏秦,魏国,齐国,秦国,张仪,楚怀王

    当春秋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全天下共有两百多个诸侯国;而当战国拉开帷幕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十个了,并且这个数量在持续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长期共赢”,顶多就是短期内双方或多方联合。稍好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大家罢兵,比如联手伐秦的几个国家;稍差一点的是,达成目的之后背后偷袭,比如后来的宋

  • 大张大合,大起大落——越剧《苏秦》观后感

    历史解密编辑:联忠评戏标签:苏秦,越剧,戏曲,评剧,尹派,京剧演员

    北京这地界,五湖四海,哪的人都有。哪的人都有,喜欢看戏的人就多。可你问什么剧种看得最多,大概除了京剧和北方传统剧种的评剧,那就要数越剧了。除了近三年,每年都有不少的越剧院团进京演出,所以越剧对于北京戏迷来说并不陌生。戏看得多了,即使不懂戏,但多少也能咂摸出点味道。譬如越剧,一听说是越剧,就很自然想到

  • 【渑池故事】苏秦村——三计难除霸 党为民做主

    历史解密编辑:吴哥故事集标签:苏秦,渑池,陕县,渑池县,李进喜,陕州

    渑池故事渑池故事之苏秦村三计难除霸 党为民做主渑池县苏秦村是中国传统古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相传,这里是战国时期著名合纵家、曾佩六国相印,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锥刺股”的主人公——苏秦的故里。村中世代流传着关于苏秦的各种传说,有关苏秦的武安阁(又称苏秦书院)、五女坟等古迹也不少。今天村口的过街楼和李

  • 七律.六国丞相《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往下翻到标签:苏秦,秦国,张仪,合纵,六国丞相,历史故事

    #历史开讲#诸侯交互齿与唇,六国兴亡系一身。恭后倨前莫怨扁,(1)悬梁刺股恨失秦。金车宝马老妻笑,锦帽貂裘旧嫂亲。洹水悠悠千古事,人情冷暖话前尘。1、扁,姬姓,名扁,周烈王弟弟,周显王。苏秦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年轻时到齐国游学

  • 苏秦与太后私通犯下死罪,燕王为何给予重赏?40年后才知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苏秦,齐国,秦国,太后,燕国

    本图富贵快心期,谩借从亲说便宜。五国攻秦齐不至,客卿正是在齐时。——《苏秦》长平之战常常被认为是大秦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时代的关键。其实大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七国霸主,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与秦国实力不相上下,分庭抗礼。在齐国破晋吞楚并独吞宋国之后,齐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其他几国,当时连秦国也要避其锋芒

  • 苏秦的连横之策,秦惠王如果接受了,秦国统一天下会提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苏秦,秦国,连横,姬发,先秦,周朝,秦惠王,商纣王,科学家,秦惠文王

    当苏秦以连横之策游说秦惠王,并且通过事实,说明秦国的当前的势力,一定是可以吞并天下诸侯,统一天下,称帝而治国的。但是,秦惠王面对这么大诱惑,却拒绝了苏秦的建议和策略,是什么原因,让秦惠王踌躇不前呢?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才华横溢,但他在游说秦惠王的行动中,是失败的。当苏秦面对秦惠

  • 苏秦游说六国成就合纵伟业之燕赵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苏秦,秦国,魏国,齐国,合纵,燕国,科学家,燕赵结盟,四大名将

    在上一讲中,我讲到合纵是以弱胜强的法门,是弱国间联合起来,对抗强国的游戏,那么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讲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苏秦的实践方式。鬼谷子说“捭阖者,天地之道”,捭就是阳、是开放,阖是阴,是封闭。两种方法不断转化,都要用。捭是连横,阖是合纵。说的容易做的难。我们来看看苏秦是如何

  • 如果苏秦和张仪真是师兄弟兼对手,那公孙衍跟谁去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小雪落的无尘标签:苏秦,张仪,魏国,秦国,齐国,公孙衍,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提到纵横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秦和张仪,《史记》上说,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一个主张合纵,一个主张连横。说到这里,大鹏就想说一句,这个鬼谷子教徒弟很有特点,他的徒弟都是成对出现的生死冤家,比如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好了,不开玩笑了,大鹏其实是想说,苏秦和张仪他俩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说他俩是

  • 《史记》记载苏秦是要搞合纵伐秦,为何到头来被搞坏的却是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苏秦,齐国,秦国,燕昭王,合纵,张仪

    苏秦是比张仪还要出色的纵横家,但因为史料记载的混乱,最主要的是司马迁《史记》对苏秦事记载的混乱,致使后世对苏秦其人其事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这里提到的“苏秦搞合纵伐秦,却搞坏了齐国”,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史记》中的记载,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苏秦入世比张仪早,推行合纵策略,得佩六相国印

  • 《史记》弄错齐国年表,也导致苏秦的活跃年代就此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苏秦,史记,张仪,秦国,齐宣王,司马迁,科学家,齐国年表,历史故事

    #历史开讲#《史记》有一个明显错误,就是弄错了田氏齐国初期,一众君主的在位年表。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被周安王承认为诸侯,正式册封,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84年,田齐太公去世,其太子田剡即位,是为齐侯剡。公元前375年,齐侯剡被其弟田午所弑。田午立其子田喜为傀儡国君,不久又将其杀死,自立为君,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