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尉缭子》评价吴起:“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这是世人对吴起军事才能的认定。吴起作为一代名将,曾经以5万人对阵秦军50万人,而且都能打赢,可见其能力出众。
欣赏吴起的人以韩非子为代表,说他目标坚定,百折不挠;但,讨厌吴起的人以司马迁为代表,说他残忍狠辣,道德败坏。就连三国时期曹操,也曾对吴起罪状进行概括,“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丧不归”。
杀妻自信
吴起应聘的第一个地方是鲁国,此乃孔子的老家,是个礼仪之邦。但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儒家那一套没多大市场。鲁国国君当然明白这一点,当齐国来攻,吴起毛遂自荐时,便很想用他。
可问题是,吴起老婆正好是齐国人,所以鲁国不相信吴起。为得到这份工作,吴起干了件十分出格的事——把妻子给杀了。吴起的妻子不是普通人,乃齐国富家小姐,而且是在吴起最落魄的时候跟了他,还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
最后的结果是,吴起的狠心得到了回报,赢得了鲁国国君的信任,被任为将军。
古人有杀妻明志,但最后也自刎,像吴起这般,为了个人利益而出格的,实属罕见!不知其当时是各种心情?!
散金求官
早年,吴起为求官,把家里的钱都折腾光了,却没搞到一官半职。这事成为吴起的污点,好像其他人做官都没花钱似的。
其实,大多数官迷与吴起的区别,只是花钱在地下还是地上的问题。吴起毫不遮掩地花钱买官,干成了大家也许会去讨好、去奉迎、去巴结,但没做成就是另外回事了。
面对邻里的嘲讽,吴起的反应只有一个字——“杀”,而且一杀就是30多人。这30多人不可能个个都笑话过吴起,有的只是“嫌疑人”,但也被他“格杀勿论”。
吴起这是赤裸裸的“猜忌残忍”,为了掩盖自己的尴尬,果断“格杀勿论”。
母丧不归
吴起曾经学过儒学,但没毕业就改了专业,倒不是不喜欢儒学,而是被老师开除了。为啥?母亲死了,吴起竟然不回去奔丧,在人伦道德至上的时代,自然为千夫所指。
曾申是大孝子曾参之子,怎么容得下自己有吴起这样不孝的弟子,当即断绝师生关系。没想到,老师对学生最严厉的处罚,却成就了军事改革家吴起。
仔细分析原因,吴起不回家奔丧,大概有这么3个原因:第一,别忘了,吴起在老家犯下了30多人的命案,说不定官差们正张网以待,回去不等于自投罗网吗?第二,吴起曾对母亲起誓,学不成名誓不还,如今还没混出名堂,如何面对母亲亡灵?第三,根据老规矩,吴起若是回去守丧,必须满3年才能再出门,他觉得现在正是学本事的最佳年龄,浪费3年太可惜了。
个人理解,吴起作为古代名人,除了辉煌成就外,“黑历史”被人放大诟病也能理解。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是不是也正能体现吴起的杀伐果断?!或者,古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以现代的眼光无法全面理解。
但终归,私德不好,是被万人所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