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散尽家财求做官,母亲去世不奔丧,一代狠人成战神——吴起
9527的七2022-07-0511:24安徽关注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今天的主角是散尽千金只为做官、从无败绩的战神——吴起
上回说到魏文侯不拘一格用人才,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的效果,使魏国在战国前期率先称雄。(战国: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的效果)在治国方面,魏文侯重用李悝实行变法改革,在军事上重用的就是吴起,在这两个卫国人的辅佐下,魏文侯把魏国打造成了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吴起,出生在卫国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九聪慧过人,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发展,四处奔走想谋求一官半职,但没成功。
钱花光了但是没见效果,于是乡里乡亲都嘲笑他是个“大聪明”,吴起多狠的一人啊,一口气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之后潇洒离卫。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这人一生人缘不行,所以杀三十多人应该是他日后的政敌故意诋毁他的,但这能被记录并流传甚广,只能说吴起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形象深入人心。
吴起先是来到鲁国拜师曾申(老爹是曾参,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称曾子)学习儒术,可能他是想好好学习来着,但天不遂人愿,没多久吴起就收到老家的消息,他的母亲去世了。PS:从吴起能收到家乡母亲去世信息也能看出先前怒杀三十多乡人多半是假的。但是吴起是个狠人啊,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先前也说过一期狠人:勾践)他严守自己离卫时的誓言:“不当卿相,决不回卫。”毅然决定不回家奔丧守孝。
母亲去世不回家守孝这可犯了儒家的大忌,属实是大逆不道了,于是曾申把他逐出儒家。也许是“祸兮福所倚”,被逐出儒家师门的吴起接触到了兵法,弃儒从兵后,吴起仿佛被打开了任督二脉,成为了鲁国有名的军事理论家。PS: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人在有了名气后,就会迎来机会。公元前412年,齐宣公(他儿子齐康公在位期间发生了“田氏代齐”齐国就此易主)发兵攻打鲁国。
此时鲁国做主的是鲁穆公(他实行改革,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为了抵御齐国,他打算启用吴起。但他很犹豫,因为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这件事传到吴起的耳朵里,之前说过吴起是个母亲去世不奔丧的狠人,于是他手起刀落把他老婆杀了,以此证明自己绝不倒戈。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PS:杀妻求将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在更早的《韩非子》中只记载了吴起休妻的事。
看到吴起竟如此表明决心,鲁穆公任命他领兵抗齐,吴起也是不负所望,率兵大败齐军。暂时解决了齐国的压力后,鲁穆公开始思考这个不尽孝、不守义的吴起,对他今后是否忠心鲁国很是担心,于是再三考虑后,鲁穆公还是免去了吴起的官职。在被鲁国用完就扔后,吴起决定投奔魏国,自吴起大败齐军后,魏文侯也对其有所耳闻,但对他不尽孝、不守义有些忧虑。于是便问了同是卫国人的李悝,李悝表示吴起的优点和缺点很明显,优点:用兵方面绝对是个天才;缺点:贪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主要是看君侯的驭人之术是否高明。魏文侯很自信能驾驭吴起这个狠人,因此收留吴起,并委以重任。
先前说过,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打造三晋一体的形象)为李悝赢得了改革的时间,魏国逐渐强盛。于是在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命吴起为将向秦国发起进攻,只能说吴起在用兵方面不愧是个天才,他没有辜负魏文侯的信任,一举攻克秦国河西地区(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第二年,吴起再次向秦国发起进攻,这次直接打到郑县(陕西渭南),而秦军只能退守洛水,并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
至此,魏国全部占领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设立河西郡,吴起担任河西郡守,成为了魏国对抗秦国的最前线。相传,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史记》中记载,他曾亲自为士兵吸血治毒疮,并且凭着廉洁与公平在军中很受爱戴。吴起在魏期间,曾进行变法改革,为魏国训练出了一只在中国军事史上很有名的军队叫魏武卒。
之前说过春秋时代战争只有贵族参加,充满了礼法与规矩。(打仗就是趁你病要你命?中国春秋时期可不是这样的,要讲“规矩”)但是到了战国时代,规矩变了,在求生存的大环境下,军队的战斗力是唯一标准,打败歼灭敌军是唯一目的。所以,吴起建立武卒制(职业军人),只有通过严格的体能选拔才能加入,而且加入魏武卒的待遇是很丰厚的。在吴起的改革下,魏国的军事实力迅速提升,并且与其他诸侯国拉开极大的差距,检验军队战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战争。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阴晋(陕西华阴),吴起亲率五万武卒迎战,大败秦军,史称阴晋之战。至此,战神吴起名震天下。PS:吴起跟勾践一样是个狠人,同时也是饱受争议,历史上记载了他很多故事,什么“怒杀乡邻”、“不奔母丧”、“杀妻求将”之类的,但是自认为这里面只有“不奔母丧”算是靠谱的,这也符合吴起的性格,即:不达目标(做卿相)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