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之悼,楚国之悼

吴起之悼,楚国之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4/2/9 2:43:17

春秋战国过渡时期的楚国虽隐隐有复兴迹象,但却落后于变法革新的时代潮流之外。北方的魏国在经过李悝变法和吴起强军后强势崛起,对楚国构成压制态势,与此同时楚国内部的权力倾轧也愈演愈烈——公元前402年在位仅6年的楚声王被“盗”所杀,后世多怀疑这其实是宫廷政变的隐晦说法,否则堂堂一国之君被盗所杀真要滑天下之大稽了。

无论如何楚声王死了是确凿无疑的事实,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楚悼王即位时国内外形势已远非他的曾祖父楚惠王时的情景。最主要的变化是国外——三晋已经强大了,楚国处于一种被逼的窘境:楚悼王二年(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败楚师于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三晋的意图就是要削弱楚的右翼,以解除其左翼的威胁。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夺取了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又来报复,大败楚师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楚国不仅丢失了这两处重要的战略要地,连楚国侵占郑国的大梁等地也被魏国夺去,弄得楚国无法招架,只得“厚赂于秦”,请求秦国援助,秦国于是出兵攻占韩国的六邑,三晋便转而对付秦国,这样才减轻了楚国的压力。三晋见秦楚联合,便转而拉拢齐国,从此三晋与楚的矛盾也就更尖锐、复杂,因而对楚构成了极严重的威胁。

楚悼王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极想摆脱这种困境地,但自己又拿不出良策,不知从何下手。更令他伤脑筋的是没有一个能替他分忧办事的大臣。屈、景、昭三家大贵族他们都有很大的势力,掌握着一些要职,他们欺压老百姓有办法,但在治理国家、抵御外侮方面却没有办法,他们依仗权势,连悼王有时也要让他们三分。悼王一方面羡慕他的先辈都有贤臣辅助;一方面也在积极寻访和物色人才。他为此作了多年的努力,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他热切盼望人才的时候人才送上门来了——魏文侯死后魏国的权力倾轧日益严重起来,就连一手打造了魏武卒的吴起也被排挤出了魏国。吴起辗转来到楚国,悼王用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

其实此刻的悼王心中是有疑惑的:像吴起这样的奇才,魏国怎么会放他走呢?在接待吴起的宴会上,悼王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将军为魏军建立了那么多功勋,魏国怎舍得将军?”吴起回答说:“不瞒大王,要还是魏文侯在世,对下臣很信任,我又怎么会舍得离开魏国。现在武侯继位,听信小臣谗言,使下臣无立足之地,这样我才来投奔大王。”悼王喜形于色,说:“太好了,太好了,万分欢迎!”悼王口里说着,心里却在盘算,吴起这来到底是真还是假呢?本来很想马上就任命他为令尹,一来怕吴起不一定是真心,二来也怕众臣不服,他稍作思索就对吴起说:“听说你在魏国当过西河太守,把那里治理得很不错,现在我们宛这个地方的太守已年老该退休了,能否烦请你先到那个地方做个太守,做个榜样给其他各地看看呢?”吴起欣然答应了。悼王也的确希望他能做出个榜样来,这样一方面可要其他各地效法;另一方面也就表明吴起对自己是忠心的,因此就可更加重用吴起来把楚国治理好。

吴起到达宛以后因有治西河的经验,也就驾轻就熟,有的经验甚至还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搬。吴起开始了他在宛地的改革,首先他整顿宛地的吏治,重用和提拔廉洁奉公的有能之士,裁汰庸碌无能之辈,打击贪官污吏。同时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充实府库,使宛地粮饷充足。此外还使农村基层组织和军队组织挂钩,使到了一定年龄的农民忙时务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到战时即可拉上前线打仗。通过吴起的治理宛地面貌一新:不仅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兵精粮足。与此同时吴起作了许多社会调查,对楚国的许多情况都有较深的了解。

悼王为此十分高兴,从而也就更坚定了重用吴起的决心,于是把吴起调回都城。悼王虚心地向吴起请教:“吴将军,你看楚国的主要弊端在哪里,为什么对外作战老吃败仗?”吴起说:“我看楚国的主要问题在大臣权势太大和封君太多。大臣的权势太大就不听您的指挥和调度,直接威胁到大王的权威和信誉,他们的权越大,老百姓也就越苦。封君太多,他们不只在各地作威作福,而且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被他们侵占,国家的赋税也就征收不上来,府库空虚,国家自然贫弱。”悼王说:“你说得太对了,我也深有此感。还有哪些问题,请你再说说。”吴起又说:“楚国有的是土地,列国中哪一国也没有楚国的土广,但楚国的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楚国所不足的是人民,然楚国也并不真是人口不足,关键是楚国的人口绝大多数都被大官僚、封君、贵族占住了,因此,国家要人,感到人力不够,要兵,感到兵源不足。而且,低下层人负担过重,难以养家活口,他们的生产所得全被盘剥而光,谁又愿多种土地和开垦荒地?”吴起通过他在宛地的实践,谈了楚国官场中许多腐败和不正之风以及军队中组织痪散和对士兵的虐待等许多问题。他和悼王谈了三天三夜,越谈越投机。悼王深为他的洞察力、分析力及渊博的学识所折服。最后,他向悼王提出:要想富国强兵,只有实行变法改革。悼王说:“我听你的,我把这件大事就交给你了。”于是悼王就任命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并当朝宣布:令尹的命令就是我的令命,敢违抗者,杀无赦!吴起非常感激悼王的知遇之恩,决心充分施展抱负,报效楚国。因此上任之后即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法令,加强王权,削弱贵族特权。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中那些霸着位子不做事的人裁汰下来,也即史书所载“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收即收回来,也即史书所载的“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也就是封君的封号和他的领地,只有他本人一代、儿子一代和孙子一代有效,到第四代国家就要收回去,再不能像过去一样,世世代代享受下去。“平”是针对尚在位的高官,即史书所载的:“平其制禄”,也即限制其收入,对其赏赐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限制其权益不能过大,自然更不能无功受禄和让其巧取豪夺。废除远房公族的世袭制度,并强迫他们搬到地广人稀的边疆。

二、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节省国家开支。整顿吏治,打击循私舞弊,任贤用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变社会风气。吴起先从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入手,削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官职,接着打击不正之风,“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即堵塞和杜绝私下里的请求(行贿受贿),改变楚国的不良习俗;禁止结党营私,勉励百官奉公守法;反对为了一已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制止奸佞之辈用谗言掩盖忠臣的忠心;提倡和鼓励为了“行义”而不顾牺牲个人的名利。同时,还提拔和起用一些有才有识之士,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国家机关的行政办事效能。

三、在经济上下令打击游手好闲之人,奖励“耕战之士”,鼓励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生产发展。这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达到兵精粮足的目的;而且也改善了士民及其家属的生活,从而解除了士卒的后顾之忧。吴起还禁止纵横家到楚国来游说,以便让全国更安心变法和搞好生产。

四、积极开发边远地区。吴起把那些收回了爵禄的贵族“往实广虚之地”,也就是把他们迁到地广人稀的地区,特别是楚国的南方。这样不仅新开垦出许多耕地,增加了楚国的粮食,这些贵族他们失去了俸禄,有的就从寄生虫变成了自食力的劳动者;而且他们原来占有的土地,收归国(王)有,又可出租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也缓和了阶级矛盾。

五、改革军制,“要在强兵”。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吴起建议悼王“砥励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也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当然更符合悼王的心意。吴起建议把收回的俸禄和裁减官员省下来的钱,用来抚养士兵,扩充军备。悼王也很钦佩吴起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才干,便把重新组建和训练军队的任务全权授予了他。吴起来楚国之前,曾著有《吴起兵法》或简称《吴子》,在魏国他按自己的兵法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在再一次进行实践,并结合实际作了许多补充:第一步他在全国招募兵员,选择年轻力壮之士,视其身材和特长分类编队,对善于使用五种兵器(戈、矛、戟、殳、弓箭),身强力壮,行动敏捷,“志在吞敌”的人予以提拔。第二步进行严格的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他还特别注意训练骨干,“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正是用这种方法,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除了反复地严格操练之外,又特别强调纪律和赏罚分明,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吴起领兵和秦人作战,两军尚未击鼓交锋,有个士卒克制不住杀敌情绪,不待上级令下,勇猛地冲上前去,杀了两个敌人回来,吴起下令把这个士卒斩了!军吏前来劝说:“这个士卒非常勇敢,很有才干,将军为什么要杀掉他。”吴起说:“他虽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触犯军纪,就该斩啊!”军吏等无话可说。这就是用刑“不可不严”,罚得要准,惩处要及时。吴起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他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对立有大功的不仅升职提拔,对其家属和子女也予以赏赐,不只让为国杀敌立功的个人感到光荣,还让他全家都感到光荣。在两千多年前能考虑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简单的,吴起不愧为伟大的军事家。

吴起在悼王的全力支持下,变法改革得以顺利展开。但因他触犯了王公大臣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剧烈反对。如大贵族之一的屈宜臼就直接指责吴起说:“吴起,你搞变法,是变故易常,不守祖宗之法,阴谋逆得,好用凶器,图谋把楚国搞乱。你是罪魁祸首,是危害楚国的祸根。”吴起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说:“楚国只有强大,才能争霸天下;只有实行变法,国家才能富强;因循守旧,只能处处挨打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你们为了一已私利就不愿楚国强大吗?你们怕楚国‘乱’,不怕楚国亡,是何居心?”宜臼无言可对,却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散布种种破坏变法的言论,甚至纠合一伙旧贵族到悼王面前去诬告吴起,想要悼王中止变法,遭到悼王的痛斥:“前些年,三晋来犯,向你们要粮草,迟迟不给;调你们的军队,不堪一击。现在国家府库充实;令尹训练的军队,威严齐整;百姓安居乐业,街头无业行乞的游民已大大减少,这些有什么不好?乱在哪里,坏在哪里?”悼王环视了一下来进言的人,发现其中有几个正是按规定应到边远地区去的,指着他们说:“你们怎么违背命令还不快去?这是我的命令,不是令尹的命令,令尹不过是执行我的意旨!”有人在底下小声嘀咕:“我们没有犯法,为什么要去充军?”这个话被悼王听到了,驳斥道:“这不是去充军,这是去建功立业。充军能让你带那么多家财吗?这是给你新领地,你在那里搞得好,不仅可以免税,还可以受奖,充军能和这相比吗?还有一条,你不愿去实边,还可以到军队中去服役,在军队中立了军功,也可以受到奖励。这些都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去?现在捣乱捣到我的头上来了,表面看,是说令尹的不是,实际上是在攻击我,要变法是我决定的,这些命令是我要令尹发布的,你们要造反吗?你们有几个脑袋?”这些反对者一个个被悼王问得口瞪目呆,有的头上直冒汗。悼王提高了嗓门,厉声作色道:“我若再听到了半句攻击变法的言论,定杀无赦!谁再敢抗拒不执行命令,定严惩不怠!听清了吗?”这些人只得乖乖回答:“听清楚了。”刚来时的嚣张气焰一扫而光了。悼王大喝了一声:“还不快给我滚蛋!”宜臼他们一个个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由吴起领导并得到悼王全力支持的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果。原来“贫国弱兵”的楚国很快强盛起来了。吴起统率楚军,驰骋征战,首先征服了南方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使楚国南部的领土,扩展到今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带。建国以后,在这一带出土的楚文物,已充分证明这一事实。接着又在西面打败了秦国。历来对楚国威胁最大的是北面的三晋,特别是魏国对楚更是虎视眈眈,威胁最大。楚国在北方的一些土地,如原陈、蔡的一些地方,也被他们占去不少。魏国的威胁,成为悼王的心腹大患,不打败他们,压倒他们,悼王寝室不宁。悼王总在寻找机会,希望能战胜他们。机会终于来,悼王十九、二十年(公元前383——382年)魏、赵两国为争夺卫国而交战,齐国协助魏国,于是魏、齐、卫联合伐赵,战况激烈,于赵不利。赵走投无路,便向楚求救。楚国谋臣中有人主张这是三晋内部的事,用不着去管他;也有人主张不如坐山观虎斗,也可派点兵去观望,如果赵快取胜,就帮他一把;不过魏太强,赵要取胜难,当魏快胜利时,就快把兵撤回来,我军不去和魏拼,免得吃亏。吴起力排众议,认为这是出兵战胜魏国的好机会,我们不出兵,魏胜赵后,力量会更强,于我更不利;而我们现在出兵,看来是我们帮赵,而实是赵帮我们,并且现在的楚军,已足以打败魏军,何况还有赵军帮忙呢?有人认为吴起太狂,说魏还有齐、卫帮忙呢!吴起说:齐、卫并不会真正肯下大力气,再者他们的力量并不强,只要打败了魏军,他们就会自动撤走。

楚悼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命吴起统大军救赵。吴起分析了当时的战局,如果直接赴赵,一是路途较远,楚军需要长途跋涉;二是魏军的主力都到了赵地,而自己国内空虚,不如直接攻魏,攻魏薄弱的地方,这样,既可解赵之围,又可迅速取得战果。这一着果然十分灵验,楚军攻势凌厉,前线的魏军只得赶紧撤回,在州西被楚军打得大败。楚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一直打到黄河边;而赵军也趁势反击,占领魏的棘蒲等地。魏军成了缩头乌龟,齐军则跑回老家了。这一仗打出了楚军的威风,不仅收复了北方原陈、蔡被三晋占去的土地,并又新拓卫一些土地。而且从战略意义来看:楚、赵从此修好,赵不再参与魏、韩伐楚,从此也就瓦解了三晋联盟,实际是楚在魏的后方找到了一个牵制魏的力量。这样魏已再不是楚最可怕的劲敌了。正当楚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捷报不断向郢都都传来的时候,悼王可能太兴奋、太激动了,突然病逝。吴起只得从前线赶回都城,进宫料理悼王的后事。然而旧贵族屈宜臼、阳城君等人不甘心失败,认为复仇的时机已经到了,他们纠集在一起,借到王宫对悼王进行悼念之机,丧心病狂地向吴起发起突然袭击。吴起情知自己性命难保,急中生智,临死卧伏王尸,并大喊“群臣乱王”,这些疯狂的贵族,仍未停息,继续射杀吴起。乱箭射中吴起,同时也射中王尸。他们将吴起射死犹不解恨,还把吴起的尸体拿出去肢解了,可见他们对吴起的痛恨程度。

悼王的丧事料理完后楚悼王的儿子芈熊臧继位,为楚肃王。那些杀死吴起的家伙不仅弹冠相庆,而且又都跑到肃王面前来表功,开始肃王不露声色,只是说:“吴起该杀,你们杀得“好”,要‘赏赐’,还有哪些人?”这些得令智昏的蠢货,一听说有赏,便一个个来争功。肃王要新令尹把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一个也不要漏掉,然后要他们回去,等待赏赐。正当这伙权贵在梦想受赏的时候,肃王下了一道命令:要新令尹把他们统统抓捕归案,依法惩处。因为按楚国的法律:凡用兵器触到国王尸体的一律处死并罪及三族。除旭城君一个逃走外,其余70多家都被一网打尽。阳城君的封邑也被没收。而这些正是在吴起料想之中的,故《吕氏春秋·贵卒》的作者认为这是“吴起之智”。

楚国当时的情况就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大清帝国,处处受到列强的欺侮与凌辱。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衰弱的国内现状,虽然让楚悼王身心疲惫,焦虑不安,但天性不服输的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的楚国毁在自己的手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楚国重新焕发新姿,他愿意肝脑涂地。楚悼王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将积贫积弱的楚国与富强无比的魏国进行了认真的对比,通过长时间的分析,他找到了魏国在短时间内就强势崛起的奥秘:魏文候用李悝,通过变法维新,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调动了国民参与国家建议和开疆拓土的积极性。经过短短八年的吴起变法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吴起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因为这场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招致他们的强烈反扑,最终注定了吴起的悲剧。

相比之前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更加惨烈:李悝变法虽然在魏文侯死后日渐流于形式,但毕竟曾取得过卓越的成就,而且李悝本人也得以善终;吴起变法只持续了短短八年就因支持变法的君主亡故而无疾而终,吴起本人更是死于非命,在他死后虽然直接杀死他的旧贵族们因为伤及楚悼王的尸体而被处决,但旧贵族势力从整体上而言实际上复辟了,吴起变法的成果几乎被他们彻底抹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楚悼王正映证了他的谥号“悼”——对吴起的命运、楚国的命运只能哀悼了。

更多文章

  • 吴起在魏国推行的军事改革成功,到楚国进行全面改革却功败垂成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吴起,楚国,魏国,魏文侯,李悝,魏武侯

    《尉缭子》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吴子·图国》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李悝评价吴起为“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这是各种史书记载

  • 吴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空王安宝标签:明城市,交警大队,县公安局,动员会议

    4月20日,大队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张兵兴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大队班子成员,各室、所、队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县局交警大队教导员马志军主持。会上,教导员马志军对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副大队

  • 对自己的老婆不满,整天在外晃荡,看吴起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吴起,魏文侯,魏国,齐国,公叔痤,秦国

    文|飞鱼说史战国初期大才大能之人层出不穷,我们却很少能看到女人在这时候的影子,但是说起一个人,我们却发现他的一生总会有女人出现,这个人就是天降大才于战国的吴起。踩着老婆的生命成功,却因为害怕娶老婆而逃跑,这个吴起其实有点冷,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我们本篇就来戏说淌过吴起生命之河的三个女人,故事还得从吴

  • 吴起:战国最强战神,四大名将和他相比都要逊色得多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大辩论标签:吴起,齐国,魏国,魏文侯,战国,魏武侯

    提到战国的名将,很多人会提到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把他们称为“四大名将”,但他们不过是执行者,如果论起来军事理论,则要逊色的多,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军事理论能力突出,实战能力无敌,还懂得政治改革,答案是有,这个人就是战国最强战神吴起。吴起属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人,因此很多人在计算战国名将的时候,

  • 法治新征程 献礼二十大——吴起县司法局开展庆“七一”送法下乡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法治吴起标签:司法局,吴起县,法治,县司法局

    2022年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 成立101周年纪念日 ,举国上下载歌载舞, 大家用不同的形式,却同样热烈的情怀 表达着对党的祝福 。 吴起县司法局全体 干警 牢记使命担当,履职 尽责 , 统一步调,全员出动齐发力,在全县范围内 扎实开展 “法治新征程 献礼二十大 庆‘七一’送法下乡 ” 活动

  • 乡村振兴看陕西|延安吴起:用好长征精神 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吴起,长征,吴起县,延安,乡村,红军

    央广网延安8月12日消息(记者张伟 舒隆焕 实习生高天遥)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胜利山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坐落在半山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几句标语显得格外美丽。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央广网记者张伟 摄)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 吴起县司法局庙沟司法所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法治吴起标签:司法所,司法局,吴起县,乡村,法治,县司法局

    风光无限好,正是普法时。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基层群众法治素养,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7月25日上午,吴起县司法局庙沟司法所配合县委宣传部在庙沟镇吴水口村村部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活动期间,县司法局工作人员杨伟伟,围绕群众所关心的民间借贷问题和电信诈骗等,为群众上了一堂生

  • 楚国的一位君主,推动“吴起变法”,让楚国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楚国,魏国,秦国,吴起,吴起变法,魏文侯

    楚国在分封之初,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的诸侯国。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不过,在春秋后期,因为在柏举之战

  • 古代名人智慧:吴起累敌之计报大仇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吴起,公族,楚悼王,悼王,楚国,王宫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楚悼王重用吴起,实行变法,限制公族利益,增加国库收入,以钱养赡三军,使楚兵军威大震,攻掠了不少土地。楚悼王十分高兴,嘉奖吴起。但那帮公族们却对吴起恨之入骨,恨不得活剥他的皮,生吃他的肉,但因为国王宠爱他,却不好下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重。吴起早知楚国众公族对自

  • 三晋第一战神——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吴起,魏国,魏文侯,魏武侯,李悝

    三晋第一战神——吴起并州隐士2022-05-3113:33关注吴起(前440一前381),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改革家。师承儒家代表曾子、子夏,同时又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他既有“杀妻求将”的恶名,也有“强魏扶楚”的功绩。可以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