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流亡楚国,仍出言强硬,楚王为何不杀他而坐视他日后称霸?

晋文公流亡楚国,仍出言强硬,楚王为何不杀他而坐视他日后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980 更新时间:2023/12/26 19:49:35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公篇(6)

主笔:闲乐生

晋国内乱以后,晋国公子重耳就过上了悲惨的流亡生活,一流就十九年,前十八年,重耳过得很苦,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不把重耳当人看,要么冷遇他,要么羞辱他,要么拿糖衣炮弹腐蚀他。重耳那政治家的老练,也在这世态炎凉中渐渐被磨砺出来。

到了第十八年,重耳来到楚国,他的好日子,好像终于来临了。

楚成很开心,一直以来,他的魔爪只最多只伸到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大国晋国却从没来往过,如今重耳来归,正可借其身份而大做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楚成王心有所求,自然对重耳一行十分礼遇,设享九献招待重耳,所谓“献”,就是古代的一种饮酒礼仪,说的白一点就是已敬酒,敬的次数越多,就表示主人对客人越是尊敬。当然,也不能没完没了的敬,否则这饭就吃不完了。一般来说,接待诸侯或周天子的卿士必须敬酒九次,也就是“九献”。由此可见,楚成王这样做,摆明了是把重耳当成晋国国君来款待,这就僭越了,重耳本想谢绝,但他的谋士赵衰劝他接受。赵衰认为,如今晋惠公已然病重,晋国政局不稳,重耳复国的机会大增,而今楚成王这么做,正是我们在国际上树立自己名望的绝佳时机,我们又何必妄自菲薄呢?

果然,在一次会饮中,楚成王开始试探重耳了:“公子若返晋国,将何以报寡人?”

重耳周游列国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他怎会不知道楚王的心思。像他这样的枭雄,每一分投入,就要一分回报,绝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当年重耳的庶兄夷吾为了能得到秦国助力返晋为君,曾向秦承诺割让河西之地;结果一回国就毁约,惹得秦晋纷争不休,已传为天下笑谈。所以楚成王这是想试探一下重耳,看看从重耳这里能不能捞到啥好处,如果重耳愿意给好处,且不反悔,那么楚成王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全力助重耳上位。

好在重耳多年流亡,早已看尽世态炎凉,一番玲珑心思远胜常人,当下便决定先避重就轻、装傻充愣,看看能不能糊弄过去,顺便争取点时间,思考下到底要怎么处理此事。

重耳回答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齿革则君地生焉。楚国啥都有,晋国只有楚国玩儿剩下的,真不知道如何报答。”

楚成王心里暗骂了一句老滑头,嘴巴上却依然笑着,不肯放过,继续追问:“虽然,何以报我?“你还是得说说,让我高兴高兴。看那样子,就差拉着重耳签合同了,

重耳知道糊弄不过去了,只好严正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若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相会,遇于中原,请辟君三舍。若君不允,重耳只好左执鞭、右挂弓,以与君周旋!”

意思是:如果将来在战场上交战,请允许我退避三舍。“舍”是军队行军一天的距离,定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这就是给您的报酬。如果您还是无法谅解我的话,不好意思,我只能与您一决高下了。

这就是重耳高于夷吾之处了。夷吾为了自己的利益,连国格人格都可以不要。而重耳即便在最落魄的时候,甚至生死前途都在对方一念之间,却也不肯出卖晋国任何利益,或做出任何虚伪的承诺,而且重耳这句话,说得不卑不亢,既对对方表示了感激与尊重,也展示了自己的勇气与尊严,保存了双方的人格与国格;展现了高雅的春秋贵族外交典范。穷,气不改;达,志不改;这才是真正的英雄风范。

而听到这句话后,楚王也终于明白了重耳的态度,知道此人志向远大,恐怕不仅想做个晋国国君那么简单,日后也是要争做霸主的,便彻底打消了出兵帮助重耳复国的想法,不再加大投资了。大家混了脸熟便算。然而,楚国令尹成得臣却不爽了,你一个流亡者,受了我国的礼遇,自然该跪舔才对,不卑不亢,就是不逊。而且看这情形,楚国是无法从重耳这里占到啥便宜了,干脆杀掉,以除后患!否则让他们回去,晋国日后必成楚国大敌。(弗杀而返晋国,必惧楚师)

成得臣自去年与宋国泓水一战大胜之后,在楚军中威望陡增,楚成王亦不得不封之为相,对他言听计从,但是这一次,楚成王对成得臣的真知灼见却不以为然,他说:“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一向心狠手辣的楚成王怎么这会儿却妇人之仁了呢?而且说出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这不是他的作风啊?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在外交盟会上直接绑架了春秋霸主宋襄公的狠人,如今却怎么变成个老夫子一般,实不可解。

有人解释说,这是楚王惺惺相惜,识英雄重英雄,甚或是为重耳之个人魅力所倾倒,以至于感情战胜了理智。

这个解释貌似颇有道理,一个充满了独特魅力的帅大叔,不仅招女人喜欢,男人也会很欣赏的。

当然,如此读史是非常幼稚的,楚成王乃弑兄篡位、灭国十二的一代枭雄,岂会有“宋襄之仁”而养虎遗患?不可信。

真实的原因是,成得臣出自楚国王族以下最大的若敖族,实力强大,而且锋芒太盛,严重威胁了王权,所以楚成王不得不留点外患,转移内部矛盾,免得内部争斗又起。

另外,泓水之战中宋国人拼死抵抗的精神,让楚王感到夺取中原实属不易,所以改换策略,希望改善国际形象,以取得华夏诸侯在政治上的认同。

第三,晋国西邻秦国,晋国若持续衰弱,秦国便会蚕食晋国而强大,对楚国也不是啥好事儿。为今之计,还是先保持天下四强(秦、晋、齐、楚)的战略均衡为好。所以,重耳不能杀,这个烫手的芋头,还是丢给秦穆公来处理好了!

标签: 楚国重耳秦国王族楚成王晋国

更多文章

  • 晋文公在齐国贪恋女色乐不思蜀,齐姜用计灌醉重耳,送其离开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国,重耳,齐姜,狐偃,秦国

    公元前638年的一天,晋文公重耳悠悠转醒,头疼得厉害,他用手锤了锤头,突然又感觉到了身体的颠簸,似是身处马车中,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他一下子坐了起来,使劲摇了摇头,看了看四周确定自己确实是在马车上,随即大喊:“停车,停车,快停车。”但是车子并没有停下来,重耳转头瞪向身边的狐偃,问:“这是要去哪里?”狐

  • 河南省面积最小地级市,晋文公在此树立过“诚信”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重耳,先轸,卫国,原邑,周朝,先秦,河南省,周王室,晋文公

    济源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同时也是河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2005年才被正式升格为地级市。济源市位於黄河的北岸,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的晋城相接,西靠王屋山,南临洛阳,东连焦作。面积仅有1931平方公里,人口约72万。济源市因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山东省的著名城

  • 晋文公重耳42岁流亡62岁登基,分别流浪了几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重耳,齐国,狐偃,秦国,晋献公,齐桓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628年),出生时叫做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晋王室的继承人。晚年晋献公偏爱妃嫔李姬,而李姬则希望儿子继承王位。因此,她在晋献公面前诋毁太子,最终导致公元前656年太子的自杀。太子一死,重耳马上意识到下一步就该轮到他和夷吾哥儿俩了,这时候他马上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夷吾,

  • 东周列国故事284 晋文公凯旋回国,三军扩充为六军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重耳,先轸,狐偃,东周列国,凯旋,文公

    东周列国故事284晋文公凯旋回国,三军扩充为六军再说晋文公受了周襄王的册命回国,虎贲勇士,弓箭等都排列在前后。回到晋国那天,一路百姓,扶老携幼,都来争相观看晋侯的威仪。百姓手持美食美酒,迎接晋师凯旋回来。大家一片称赞,都夸晋侯英雄。全国上下欢天喜地,尽显晋国兴旺。正是:捍艰复缵文侯绪,攘楚重修桓伯勋

  • 晋文公流亡在外半生,因信守承诺“退避三舍”,成就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重耳,齐国,秦国,骊姬,夷吾,晋献公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早年间身世坎坷,不是遭到继母的威逼就是遭到父王的猜忌,数年间2次流落在母国之外,可以说势单力孤、波折重重。晋文公流亡在外半生,因信守承诺“退避三舍”,成就百年霸业而他最终能够称霸一方,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他以自己的诚信示予天下人,最终还是成为了人生的赢家。因骊姬之乱而

  • 东周列国故事280晋文公践土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宁俞,楚国,晋国,陈国,卫国

    东周列国故事280卫国的前途秋践土会盟传檄四方诸侯,:“俱要再五月朔日,到践土汇集。”到了那时候,宋成公王臣,齐昭公潘,都是一直友好的关系;郑文公捷,是刚依附的,率先赶来。还有鲁僖公申,是和楚国通好;陈穆公款,蔡庄公甲午,和楚国一起发兵的,都是楚国的党羽,都担心有罪会讨伐他们,也都赶来赴会。还有邾国

  •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不负时光的初心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重耳,齐国,夷吾,流亡,骊姬,咎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又有几人能做到?不过,春秋时的晋国贤公子重耳做到了。在流亡十九年后,他终于登上了晋国君位,并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又一霸主。也许是内乱基因强大,曲沃武叔一脉在传到第二位晋君献公后,晋国又爆发了一场内乱。这场内乱起源于晋国征伐骊戎。在这场征伐后,晋献公获得了骊姬

  • 晋文公的政治智慧与男女智慧,远胜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重耳,齐国,秦国,夷吾,狐偃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2)主笔:闲乐生春秋初年,在西北大国晋国爆发了一场内乱,铁血雄才的晋献公为了防止诸子争权夺位,竟然高举屠刀,自毁公室,不仅大肆屠杀公族子弟,逼死自己的太子申生,还将自己的庶子尽数驱逐出国。晋国的贤公子重耳也被迫向北逃亡到了他母亲的故国翟国。(今山西交城,应为狄人中的一支

  • 晋文公和他的女人们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重耳,齐国,秦国,曹国

    晋文公的女人们,情况比同时代的齐桓公的女人们要复杂得多得多。晋文公,名重耳,大约出生于公元前674年,是晋国世子申生的弟弟,也是晋国公主穆姬的弟弟。公子重耳的母亲是翟国的大戎女。翟国,现今陕西延安一带。(一)公元前656年,重耳的君父晋献公杀害了世子申生,得到消息的重耳逃到了晋国的边境城邑蒲城(现今

  • 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把当地改名叫“介休”,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介子推,重耳,介休,大喜,晋国,晋文公,先秦,周朝

    说起介休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拗口,又有点陌生。介休市位于山西省,是晋中市下辖的县级市,面积7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6万。别看介休只是个小县城,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介休”这个名字,也是来源于春秋时期一位大名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有名的贤士,时逢晋国内乱,晋国公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