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锱铢必较、骄傲自满和不纳忠言、后宫混乱导致下场悲惨

齐桓公锱铢必较、骄傲自满和不纳忠言、后宫混乱导致下场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阴雨天讲故事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3/12/6 4:56:57

说到齐桓公,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十分熟悉,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一位霸主,也是多种“五霸”版本中唯二的都能身在行列的一人(另一个在各个版本都上榜的是晋文公)。加上齐桓公在登上国君之位前险些丧命,以及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这些传奇经历,让他的形象显得格外高大。

但这样一位有着光辉事迹的霸主,却在晚年落得个“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的凄惨下场,不禁令人唏嘘不已。那他到底为何会变成这样呢?

齐桓公成也用人,败也用人

桓公早年能够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高傒等贤臣共修齐国国政。并且在军事上采用“五家连兵”,经济上能广开商路并发挥当地渔盐业的优势,民生方面还能救济贫穷,让齐国很快就变得富足而强盛。

可随着管仲、隰朋等人的先后离世,晚年的齐桓公又不听管仲的临终遗言,重用了易牙(杀儿子来讨好君王的小人)、开方(抛弃双亲来讨好君王的小人)、竖刁(为亲近君王而不惜阉割自己的小人)这三个无耻之徒。使得他们能在齐国专权乱政、秽乱后宫,甚至干预了王位的继承。所以齐国霸主地位因此丢失,桓公自然没有好的下场了。

齐桓公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为败局埋下伏笔

纵观桓公一生,确实有过退还鲁地时的守信,也有过接纳陈完重用为卿的贤明,还有过划地赠燕的胸怀,以及跪受天子赏赐的尊礼。但仍然掩饰不住他性格上自带的缺陷,即有仇必报、锱铢必较、骄傲自满、不听良言这些陋习。

齐桓公

那齐桓公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在史书中有体现么?当然有,可以以《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记载为例:

从“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桓公是位非常记仇的人。对得罪过他或者伤害过他的人(同为《史记》中,蔡公改嫁蔡姬,羞辱桓公的事件),齐桓公都是有仇必报,显示出他心胸并不是那么宽广。

从“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桓公其实很在乎土地财富这样的小利,甚至不惜毁弃约定、不守信义。幸好当时有管仲极力劝谏,才没在桓公五年周僖王元年(前681年)便失信于天下。但这算是桓公锱铢必较、贪小便宜的体现。

齐桓公自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从中可以看出后期的齐桓公已经十分骄傲自满了,以至于想做出封禅泰山梁父这等违礼、忤逆之举,真是被自己刚做出的那点成绩冲昏了头。

从“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以及“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这两次劝谏能够看出。连管仲这样齐国的相国所说的良言,齐桓公都不愿听从了,那其他人的进谏,当然也很难接纳了。

齐桓公

正是齐桓公这四个性格上的缺陷,为他晚年凄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齐桓公后宫的混乱,导致了最终诸子争位的乱局

据史书记载,齐桓公共有过王、徐、蔡三位正宫夫人,但都未能替他孕育子嗣,反倒是姬妾之中的六人给他生了六个儿子。这难道说明齐桓公三位夫人都不能生育么?显然不会那么巧合,只能说明桓公其人好色荒淫,对中规中矩的夫人都不喜爱,偏偏喜欢那些卖弄风情的姬妾。

也正因为桓公的六个儿子都不是正宫所生,也让他们每人都有了争位的野心。即使公子昭已经被桓公和管仲立为了太子,并送到了宋国保护了起来,其他人还是想尽办法通过讨好桓公来争取机会。也怪桓公自己,因听信宠臣的谗言,真的改立公子无诡为太子,让所有庶子更加难以平复野心。这才最终导致了桓公病重,诸子却忙着争抢君位,无人照顾桓公,甚至连他薨逝后六十余天都无人收敛尸体的惨剧。

标签: 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桓公君王先秦周朝

更多文章

  •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除了管仲,还要感谢这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春秋五霸,宋国,周天子,卫国,齐桓,春秋(书),周朝,先秦

    齐桓公(?~前643年),姜姓,齐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对于齐桓公来说,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成为齐国君主后,齐桓公励精图治,起用管

  • 齐桓公有多好色?齐襄公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娱塘闲话标签:齐国,管仲,君位,周朝,先秦,齐桓公,齐襄公,历史故事

    齐襄公吕诸儿好色世人皆知,他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之间的乱伦之恋,不但齐国国内无人不知,而且丢人丢到了国外,搞得其他诸侯国都看齐国的笑话。而且文姜出嫁之后,已经是有夫之妇了,他俩还藕断丝连,这性质就更加恶劣。最后终究引发了齐国的动乱,自己也被叛军追杀。齐襄公被杀后,齐国内乱,堂弟吕无知和同父异母的两个

  • 一代霸主齐桓公:哥哥与姐姐私通,造就弟弟的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齐桓公,齐国,郑国,管仲,齐襄公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本是其父齐僖公的次子,之所以有机会登上国君之位,还是因为他的哥哥与姐姐私通的原因。通过史料记载,我们现今能知道的,齐僖公有儿子三人,分别是姜诸儿,姜纠,姜小白;女儿二人:宣姜,文姜。「二女本无名字,宣姜意思是嫁给(卫)宣公的姜姓女子;文姜意思是有才华的姜姓女子。」齐僖公的两个女儿

  • 召陵会盟:齐桓公借此正式成为春秋首个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齐国,管仲,郑国,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楚庄王,召陵会盟,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召陵村东不过百米,有一个叫傅庄的自然村,村子不大,和周围其他村落相比,几乎没什么两样。但在傅庄村南,有一个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土台子,台子很大,有上百亩面积,不过,和周围的农田一样,上面种满了庄稼。据当地地方志记载,这个土台子就是傅庄遗址,曾出土过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当地百姓将这个土台子俗称为“会胜

  • 齐桓公好心收留陈国公子,谁知数百年后,江山被其后裔篡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齐桓公,齐国,陈国,秦国,周王室,魏文侯,公子,田氏,先秦,周朝

    在历史上,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自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即位之后,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在实力得到增强之后,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不过,尽管齐桓公推动了齐国的崛起,但是,他好心收留一位落难的公子,却最终导致了田氏代齐的结果。田氏代齐

  • 齐桓公收留一位公子,结果数百年后,此人的后代篡夺了齐国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齐桓公,齐国,宋国,秦国,周王室,楚国

    在齐国历史上,齐桓公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变法,这使齐国在春秋初期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

  • 春秋传奇:扁鹊难治齐桓公,晏蛾儿逾墙殉节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扁鹊,齐桓公,鲍叔牙,管仲,齐国,竖刁

    春秋传奇:扁鹊难治齐桓公,晏蛾儿逾墙殉节齐桓公自从前年将国政委托给鲍叔牙后,遵照管仲的遗言,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赶出宫。便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长卫姬进言:“君上逐竖刁诸人后,便无心治国。君上容颜日悴,想是左右被使唤的人,不能体君之心。何不将竖刁等召回?”齐桓公曰:“寡人亦思念此

  • 齐国历史上有两位齐桓公:一位是霸主齐桓公,另一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齐桓公,齐国,宋国,魏国,周王室,燕国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期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氏齐国和田氏齐国两个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疆域位于今天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

  • 公室之家是非多,扒一扒齐桓公兄弟姐妹的奇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桓公,齐国,公室,齐襄公,鲁桓公,国君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因为今年的高考题,重新火了一把。齐桓公是齐僖公的幼子,史书上记载了他们仨兄弟,仨姐妹的传奇经历,其中某些桥段,让后人瞠目结舌,留下千古笑柄。齐僖公的嫡长子叫姜诸儿,即齐襄公;次子姜纠,即跟齐桓公争位的那位;老三叫姜小白,即齐桓公。三个女儿都没下姓名,长女嫁给卫宣公,所以史称“宣

  •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家里人有多奇葩,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历史解密编辑:悉竹月萌宠标签:齐国,管仲,周朝,先秦,齐桓公,齐襄公,齐僖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家庭环境按道理应该很不错吧?可惜我们大错特错了,齐桓公这一大家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一、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一言不合就要嫁女儿。齐僖公是个特别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他没事儿就要做和事佬,掺和其他两国或者多国的纷争。结果人家给了他一个小霸主的称号,齐僖公那叫一个美滋滋,感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