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遇荆轲刺杀,秦始皇为何3次拔不出剑?兵马俑中一件文物揭开谜团

遇荆轲刺杀,秦始皇为何3次拔不出剑?兵马俑中一件文物揭开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飞鱼说史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3/12/25 3:48:29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兵破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将赵国原本的领土全部纳入到了秦国的版图,秦国大军继续向东北挺进,兵临燕国南部边界。

太子丹很是着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秦王嬴政的性格,下一个要灭掉的就是燕国。

此时的燕太子丹已经从秦国逃回燕国有一段时间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在秦国当人质时秦王嬴政对他人格上的侮辱,甚至还想着将他永久地囚禁在咸阳。

所以从他逃回燕国之后,就在思索该如何破局,该如何阻止秦王嬴政攻灭燕国。

最终在隐士田光的建议下,太子丹选择了行刺秦王,毕竟他们都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杀了嬴政,燕国便得以保全,而太子丹也能出一口曾在秦国受到的憋屈之气。

既然选择了行刺这条道路,那就得有刺客来执行,而田光给燕太子丹推荐的人是荆轲

可是这条路十死无生,即便完成了任务,也活着走不出咸阳,为了让荆轲答应这件事,太子丹那是对他好生供养,只要能让荆轲满意,他可以做任何事情,只是不知道燕太子丹此举究竟是为了燕国大计还是为了出一口恶气。

荆轲是个有情有义之人,面对燕太子丹的礼遇,他最终应下了这门差事,但是在秦国大军灭掉赵国之后兵临燕国边界时,荆轲依然没有行动,太子丹便多次催促荆轲。

久等友人无果的荆轲,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路,最终走向了一条没有归期的死亡之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此去成为了世人皆知的英雄,而秦始皇却差点丢了小命,而在遭遇荆轲刺杀时,有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秦始皇有三次拔不出剑,这究竟是为何?

兵马俑坑中的一件文物揭开了谜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穷匕见

话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还有无数价值连城的金银宝器,辞别了易水河,去了富丽堂皇的咸阳,而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号称燕国第一勇士的秦舞阳

嬴政并不是一个非要动刀枪来统一天下的主,如果能兵不血刃那自然是最好了,但是当时山东六国的王又怎么会引颈就戮,于是只能以战止战。

但是当他听说燕国很有诚意,愿意主动投降并且交出燕国最为富饶的督亢地区,内心还是非常欢喜的,毕竟这事无论搁在哪位帝王身上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者也。

这种满满的成就感,谁又能拒绝呢,秦王嬴政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没有想到地图中会有一只涂满剧毒的锋利匕首。

荆轲和秦舞阳受诏进宫献图,场面极其隆重,可是当走上大殿前,秦舞阳却吓得脸色发白,不仅没能帮助荆轲,反而成为了累赘。

好在荆轲反应能力很快,在秦国官员的质问下,谎称秦舞阳是个乡下人,没有见过世面,尤其是没见过秦王嬴政这般英雄神武的人物,所以被吓傻了。

接下来荆轲笑呵呵地从秦舞阳手中接过了地图,拿着走向嬴政面前,要亲自将督亢地区的地理位置指给秦王看。

嬴政倒是没有多想,看着缓步走上来的荆轲满是期待。

荆轲倒也不慌,在嬴政面前的案牍上,缓慢将地图打开,而就在地图将要被全部展开的时候,嬴政的双眼被明晃晃的东西晃了一下。

嬴政定眼一看,那是一把锋利的匕首,顿时愣了神。

三次拔剑

荆轲趁着嬴政愣神的片刻,左手抓住嬴政的衣袖,右手便将地图中的匕首拿起,直刺过去。

看着这突如其来的杀机,嬴政立即抽身跳起,挣断了被荆轲拉扯着的衣袖,慌忙去抽胸前的佩剑,可是佩剑没能被拔出。

荆轲心知肚明,如果不能趁着这个机会杀掉嬴政,那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便在嬴政身后紧追不舍。

嬴政为了躲避荆轲的追杀,开始绕着大殿中的柱子跑来跑去,而秦国大殿中的臣子纷纷被这一幕惊呆了,也都不知所措,愣在了原地。

当时秦律规定,任何人不准携带武器上殿,而大殿外的士兵未经秦王本人许可也不得踏进大殿一步,违令者斩。

而在绕着柱子跑的过程中,嬴政又先后两次拔剑,可是也都没有拔出来。

此时医官夏无且率先回了神,直接将身前的药袋取下,并且瞄着荆轲便丢了过去,荆轲本能地躲避被投掷过来的药袋,片刻间便与正在奔跑的嬴政拉开了距离。

此时侍从们向嬴政高呼道:

大王,负剑(把剑推到身后)。

嬴政立即将长剑甩向身后,然后抽出了佩剑,回手便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下之后,将匕首投掷向嬴政未果,最终被砍成了肉泥。

青铜长剑

看完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想必大家对秦王三次未拔出佩剑都很疑惑,而史书中对此的解释是: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嬴政的佩剑实在是太长了,所以他才会三次拔剑不出。

可是史书中的这句话,一度令人无法信服,因为曾经出土的青铜剑大多都是短剑,60厘米便已经是青铜剑的极限了。

我们所熟知素有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一度被认为是最长的青铜剑,而它也只有55.6厘米长,按照常理而言,这种长度的佩剑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是很容易拔出来的。

所以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史书中的记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而将秦王拔不出佩剑的方式归结为佩剑的方式不对,毕竟后来他换了一种姿势,便轻松将佩剑给拔了出来。

可是在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发掘之后,专家学者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史书中记载的确实没有错,秦始皇拔不出佩剑的原因,就只是因为佩剑太长了。

兵马俑坑一、二号坑中出土了不少兵器,而其中有不少青铜长剑,这些青铜长剑形同柳叶状,又细又尖又长,长度均超过了80厘米。

而其中最长的那一把青铜剑为94.8厘米,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秦国已经有了这种超乎寻常的长剑。

或许有人会说,秦国为何要将剑打造得那么长,这很简单,因为剑越长越容易刺到对方,在冷兵器时代里越能提高战斗力,所以秦剑才会加长。

而嬴政作为秦国的王,他的佩剑自然也是由出色的匠人精心打造,专家们推测其长度应该在95厘米左右。

在紧急情况之下,如果一个奔跑着的人,想要从剑鞘中抽出近一米长的宝剑,这确实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所以这件最长的青铜剑也正式为秦王拔不出佩剑做了充分解释,困扰人们许久的谜团就此也有了答案。

参考文献:《史记》等。

(图网,侵删)

标签: 荆轲嬴政秦王秦国秦舞阳

更多文章

  • 荆轲,你怎么还不出发去刺杀秦王?我,我这就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舞阳,秦国,嬴政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至今2000多年,老少皆知,荆轲也号称史上第一刺客。但是,在那个盛产侠客的年代,史记的刺客列传中,荆轲可谓是名气最大,武功最差的一位,为何燕国太子丹偏偏选中了他,去刺杀秦始皇呢?1、 荆轲出生在卫国荆轲出生在卫国,是当时诸侯国中,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家,兵力弱小,随时有被其他诸侯国

  •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揭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秦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易水湖畔,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和秦王的大敌樊於期的首级一路西去,随行的还有游侠秦舞阳,二人带着刺杀秦王的使命前去咸阳。荆轲为秦王献上地图,图穷匕见,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二人为秦诛杀,不久后秦军直逼易水,燕王喜将燕太子丹的首

  • 《大秦赋》“荆轲刺秦”太草率,忽略一重要角色,嬴政:此人爱我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荆轲,嬴政,大秦赋,秦王,太子丹,秦舞阳

    西汉时期,司马迁执笔写下无韵之离骚——《史记》,在这部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刺客列传》一文。文中,列举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其中对“荆轲刺秦”一事做了非常详细的记载。在《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共有10个人物参与其中,人物关系复杂,但整个过程却十分精彩。最近播出的《大秦赋》,给

  • 深度解读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荆轲,秦王,荆轲刺秦王,秦舞阳,秦国,齐国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知名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故事流传下来的那句名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让人感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读荆轲刺秦王。在解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四大问题。一: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二:荆轲刺秦王前做了哪些准备?三: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是怎样的

  • 荆轲刺秦虽失败,却被誉为第一刺客,刺杀需要的是勇气还是大义?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荆轲,刺客,刺秦,秦舞阳,秦王,太子丹

    刺客,藏于暗者,一击必杀。虽然刺客是个比较隐晦的“职业”,胜在出其不意,暗箭伤人,但在我国,刺客的地位却非常高。早在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就单独为刺客作了一章《刺客列传》,刺客从此也成为了侠义的代名词,而司马迁在其中笔墨最多的那便是刺客荆轲。也有人发现了荆轲这个刺客和我们想象中的刺客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 群鬼斗荆轲——羊左之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无处不风景标签:荆轲,楚王,刘邦,书生,高渐离,左伯桃,羊左之交

    大汉初年,天下方定,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受封楚王,奉旨治理楚地。刘交勤奋好学,是刘邦几兄弟中才学最佳的一位,而且有勇力,堪称文武双全。说他是刘氏宗族中最有能力的一位也不为过。受封楚地后,息武兴文,与民休息,招贤纳士。羊左初相遇积石山有一位贤士,年近五旬,叫做左伯桃,听说楚王贤明,左伯桃不想埋没了自己的

  • 带核武的荆轲:法国幻影4轰炸机,一击必杀的核打击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莹昌生活菌标签:荆轲,战机,核弹,法国,轰炸机,核武器,戴高乐,军工企业,劳斯莱斯幻影,洲际弹道导弹

    法国是五常之一,这或许会引来一些人的笑声。但这么多年来,法国在国防安全上表现出来的独立强悍,也为世界瞩目。在这其中,法国达索公司研发的幻影系列战机,就是法国傲立天下的基石之一,其中的幻影4轰炸机,堪称是“核武刺客”。一个带着“核弹”的荆轲,任谁也会畏惧三分。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中,法国一直在谋求走

  • 荆轲刺杀秦王时,秦王命悬一线,为何大臣都没有上前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嬴政,秦舞阳,吕不韦,秦始皇,周朝,先秦

    荆轲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元前227年,他受燕太子丹嘱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他利用给秦王献图的机会,接近了秦王,然后“图穷匕首见”,他拿起匕首要刺杀秦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王出于求生的本能,绕着柱子逃跑,荆轲手握匕首追杀他,当时大殿中,还有不少大臣,为何秦王命悬一线,即将要被荆轲杀掉时,他

  • 安倍晋三的事件,是现代版荆轲刺秦?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荆轲,刺秦,嬴政,张良,刘邦,赵高

    三个故事:一:张良雇凶刺杀嬴政。当年嬴政大巡游之时,张良曾雇凶推大石头砸了车队的一辆车,可惜当时嬴政没有在那辆车上。后来投靠刘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刘邦反秦、抗项,终得天下。二:荆轲刺秦的故事大家都烂熟于心,可惜秦舞阳是个败笔。这个故事里有燕王太子丹和荆轲,一个是雇凶杀人者,一个是受雇杀人者。

  • 荆轲刺秦王中被忽略的小人物,若不是他一个举动,嬴政或会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舞阳,太子丹,秦国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结盟,惯用的技俩便是派遣人质,而那些不受待见的王室子弟往往会成为诸侯外交活动中的牺牲品。作为秦帝国的开创者嬴政,他就曾在赵国做过人质,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昏暗的童年,甚至连一个玩耍的朋友也没有。不过后来他认识了从燕国也来赵国做人质的燕丹,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自然结为了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