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不怕死吗?

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不怕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千层琳琅 访问量:4610 更新时间:2024/3/21 23:21:57

荆轲刺秦王”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主人公荆轲刺杀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不过故事中还有一人用悲壮惨烈的方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就是原秦国将领樊於期。如果不是樊於期自刎献出首级,可能荆轲也没有办法接近秦王,从而进行刺杀。可以说樊於期在燕国太子丹密谋的刺杀秦王计划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那么樊於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难道他不怕死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可以确定樊於期并非不怕死,如果他真的不怕死,当初也就不会抛弃亲人家族畏罪叛逃至燕国。

按照秦国的连坐法,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会因他反叛秦国而受到牵连,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不可能不知道这条秦律,而他却选择抛弃家人亲族逃往到燕国,并投靠了燕国太子。樊於期连亲人宗族都能抛弃,又怎么会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呢?

如果他以败军之将会秦国接受秦王处置,可能秦王心软,也就不会惩罚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起码也会从轻处置,但樊於期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自逃跑到了燕国。因此樊於期并非不怕死,而且为了自己几乎什么都可以舍弃。至于燕国太子想要刺杀秦王时,

樊於期为何会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按照《史记》记载,樊於期叛逃之后,秦王就将他的父母和族人全部杀害,樊於期是为了报仇雪恨,才甘愿自刎献出首级,帮助荆轲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原因,甚至也不是主要原因。

之前樊於叛逃难道想不到秦王会因为他叛逃而牵连他的亲人吗?这会儿又怎么会为了给家人报仇,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呢?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燕国太子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刺杀秦王,因为秦军兵锋已经直指燕国南部边界,但荆轲却迟迟不肯行动,为此太子丹多次请求荆轲行动。

荆轲没有行动的原因是缺少接近秦王的信物,如果连秦王都无法接近,又谈何刺杀呢?

于是荆轲就想出用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最为富饶肥沃的督亢地区来接近秦王,从而进行刺杀,因为秦王为了得到樊於期的首级,不惜赏赐千金,封万户侯。

可以说太子丹要想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就必须要用樊於期首级来接近秦王。

虽然

《史记》

中记载,太子丹并不忍心杀死樊於期,不过太子丹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个计策,而是让荆轲重新考虑一下,可见太子丹只是不忍心,并非是不同意。

说白了就是太子丹在意自己的名声,不想背负这个骂名,而荆轲也明白太子丹所想,于是他私下拜见樊於期商量此事。

既然都到了这个地步,这已经不是樊於期情不情愿的问题了。

只要樊於期不傻,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荆轲来和他商量就是给他一个台阶,如果不从,仅凭他一人还能逃出燕国不成?只要逃不掉,那么终归还是难逃一死,因此樊於期只能主动自刎而死,献上首级,还能留个好名声。

樊於期为何反叛秦国?

史料中有关樊於期的记载并不多,

《史记》

中只记载了樊於期逃离秦国是因为得罪了秦王嬴政,之后他逃到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安顿他在燕国居住了下来。

《史记》记载:“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不久后就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而樊於期为了帮助太子丹和荆轲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主动自刎而亡。

至于樊於期为何会得罪秦王,史料并没有记载,为此我们只能依据现有资料进行推论。翻阅《史记·秦本纪》可见,秦国历史上还没有因为将军兵败被处以重罪的记载。

比如:秦穆公时期的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将军在“崤之战”中被晋国军队伏击全军覆没,沦为晋国俘虏,三人因晋文公夫人(秦穆公次女怀嬴)所救得以重返秦国。而秦穆公不仅没有处罚他们,还亲自到城外等候,表示是自己没有百里奚和蹇叔的劝谏,才害得他们吃了败仗,受到侮辱,之后依然被秦穆公重用。

还有秦庄襄王时期的将军蒙骜被魏国信陵君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打败,蒙骜也并未因兵败而获罪,嬴政继位之后,蒙骜依然担任秦军主将攻打过韩国、魏国,最后善终。再如秦王嬴政时期的将军李信,他在灭楚之战被楚将项燕打败,大败而归,也没有被秦王重罚,之后还随王翦之子王贲参与了灭燕、灭齐之战。

可见秦国并不会因为兵败而重罚将军,更不会处死,因此樊於期可能并不是因为兵败才逃离秦国。

从秦王将樊於期的家人全部处死,并不惜悬赏千金、封万户侯也要得到他的首级来看,秦王嬴政对樊於期是非常痛恨的,一般只有谋反之类的重罪才会被如此重罚,

比如嫪毐之乱,嫪毐就被处以车裂极刑,并被诛灭家族。

根据史料记载,樊於期逃往燕国之前最近的一次叛乱是公元前239年的“长安君成蟜之乱”,这时嬴政刚继承了王位,他的弟弟同年率兵攻打赵国时发动叛乱,其部下都因连坐被处死,很可能樊於期当时就是嬴政之弟成蟜的部下,叛乱平定后,樊於期为了保命便逃到了燕国。

根据历史小说

《东周列国志》

中的记载,嬴政之弟长安君叛变还是樊於期撺掇的,之后秦王平定叛乱后,就将自己的弟弟处死。这样一来,也就能理解樊於期为什么会被秦王嬴政那么痛恨,樊於期自知惹怒了秦王,无法苟活,便抛弃家人只身逃到了燕国,投奔了太子丹。

樊於期真的是主动自刎而死吗?

樊於期逃到燕国时,燕国太子丹也刚从秦国逃回来不久,正在想怎么报复秦王。

原来太子丹少年时和在赵国出生嬴政同为质子,两人十分要好,而嬴政成为秦王后,太子丹又到了秦国做人质,但嬴政对他却不友好,太子丹因此逃回了燕国,并到处寻找报复嬴政的办法。

《史记》记载:“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太子丹同情樊於期,便收留了他。不过此时秦国势大,统一六国的战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韩国已被秦国攻灭吞并,韩王安沦为俘虏,中原诸国风声鹤唳。如果赵国也向秦国俯首称臣,那么即将会祸及到燕国,但燕国国小势弱,就算倾尽全国之兵也无法抵挡秦军。

太子丹自知燕国力不能及,便想派武功高强的勇士游侠劫持秦王,从而让秦国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果行不通就直接刺杀秦王,这样秦国就会大乱,诸侯就可以乘机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最初人选是太子丹的老师太傅鞠武推荐的好友田光,此人为燕国游侠,且学识渊博,智勇双全,但田光年长,身体大不如从前,便推荐了同为游侠的好友荆轲。

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安排在上等公馆中居住,并且每天都会亲自到荆轲门前提供丰盛的饮食,又不时进献奇珍异宝,车马美女供荆轲享用,但过了很久,荆轲始终没有行动的意思。此时赵都邯郸被秦军攻克,赵王迁也沦为俘虏,王翦又带领军队继续向北进军,秦军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

《史记》记载:“荆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丹十分惊恐,就请求让荆轲行动。

荆轲明白,如果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就无法接近秦王,就对太子丹说:“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购买樊於期的首级,如果用他的首级和燕国膏腴之地督亢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从而接近秦王,这样才能刺杀他!”。不过太子丹不忍心因为一己之私杀害投奔他的秦将樊於期。

《史记》记载:“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遂自刭。”

荆轲明白太子丹不忍心,于是私下找樊於期商谈,说:“秦王将您的父母和族人全部杀害,现在又悬赏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表示想报仇却没有办法。荆轲就将刺杀秦王的计划告诉了他,这样就能报仇雪恨,也被消除燕国即将灭国的危机,樊於期听后便自刎而亡。

太子丹听闻消息后,十分悲伤,但还是砍下了樊於期的首级,装入匣子中密封起来,让荆轲献给秦王嬴政,从而完成商定好的计划,之后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

不过太子丹的刺杀计划并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发展,荆轲虽然用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接近了秦王,但却刺杀失败,仅仅只是扯断了秦王一截衣袖。之后荆轲被拔出来剑来秦王砍断了左腿,击成重伤,接着又被秦王刺伤八处,最终被秦王身边侍卫所杀。太子丹此举导致秦王大怒,当即秦国就派遣了更多的士兵让王翦去讨伐燕国。

之后燕国兵败,太子丹和他的父亲燕王喜逃往辽东,不过燕王喜为了保住燕国社稷就亲自派人杀了儿子太子丹,并将他的首级献给了秦王。

从史料记载来看,樊於期是为了给父母亲人报仇才自愿赴死,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从上文论证来看,樊於期是因为反叛逃离秦国,之后为了活命抛弃父母亲人逃到了燕国,说明樊於期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生命。那么樊於期之后为了给亲人报仇主动赴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当然不是说樊於期不想给亲人报仇,按照樊於期之前反叛故国,抛弃亲人的举动来看,这个报仇前提首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行。

既然樊於期是秦国的将军,说明秦王和秦国待他不薄,但他却要反叛,可谓是不忠,之后又抛弃父母逃走,可谓是不孝,这样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又怎么会情愿主动去赴死呢?

其次如果太子丹真的不忍心杀害樊於期的话,之后又怎么会砍下他的首级,亵渎其尸身,利用樊於期的首级继续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而且荆轲提出用樊於期首级接近秦王的计划后,太子丹并没有完全拒绝,而是让荆轲慎重考虑这件事。

说白了太子丹只是面子上不忍心,不想背负这个骂名,“我是燕国太子,如果是我下令杀了樊於期,燕国百姓会怎么看我?”,其实就是让荆轲自己决定,好比秦昭襄王让白起“将自定夺”长平之战的数十万赵军降卒类似。

毕竟当时秦国已经攻灭了韩国和赵国,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其他刺杀秦王的办法,只有拿出让秦王相信的信物才能接近秦王,伺机刺杀,而这个信物就是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所求的樊於期首级,因此樊於期不得不死。

结语:

除非太子丹放弃刺杀秦王的计划,要么樊於期就是必死无疑。而樊於期在听了荆轲的来意之后,就明白了其中深意,即便他不主动自杀也改变不了最终命运,加上太子丹对他有收留之恩,也能为亲人报仇,于是“主动”自刎而亡,成全了太子丹和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

不知道大家对樊於期帮助太子丹和荆轲刺杀秦王怎么看?希望感兴趣的读友各抒己见,共同交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标签: 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嬴政王翦

更多文章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术家,与秦王交手时却挨了八剑,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舞阳,嬴政,秦国

    面对危机当采取何种的破局之法,燕国的太子丹面临的便是这种抉择,秦国攻打之际,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如何破局,令太子丹焦头烂额。这个时候有人建议派剑客荆轲前去刺杀秦王,说荆轲剑术精湛,出其不意,定然能够将秦王杀死。秦王一死,秦国必定大乱,燕国危机自然会解除,太子丹便去邀请荆轲,而荆轲也是欣然答应,但是令所

  • 从未失手的荆轲为何刺杀秦王失败了?杀了秦始皇他就是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舞阳,秦国

    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大家肯定会想起荆轲。那大家是否好奇,荆轲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勇士,一生从未失手,为何刺杀秦始皇的时候失败了?难道他放水了?其实读过《史记》的人,会发现荆轲其实并没有刺杀秦始皇的意愿,这一切都是燕太子丹的意思。当时秦国已经十分庞大了,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就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燕太

  • 成语故事之旅: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秦国,太子丹,嬴政

    #真知新坐标#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所以不断派兵攻打列国。他带兵拆散了燕、赵两国的同盟关系,占领了赵国的都城,还夺去了燕国的大片土地,并把燕太子丹留在秦国当人质。后来,太子丹悄悄逃回燕国,找到很有本领的刺客荆轲,并派他去行刺秦王。一天,太子丹对荆轲说:“秦国的大军正逼近燕国,如果还不行刺秦王,我们

  • 堪称专业级刺客荆轲,面对面刺不死秦王嬴政,史书一句话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荆轲,嬴政,刺客,秦王,太子丹,秦国

    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 关于“刺客”这一职业,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曾有这样记载:论一击必杀,专诸刺王僚迅若奔雷;论武功高强,聂政单人单剑万军丛中取韩傀首级;论悍勇无双,要离刺杀庆忌如苍鹰扑食…… 但刺客列传中的最强C位刺客却另有其人,此人便是大家所熟知的:荆轲。那么问题来了,荆轲既然如此强悍,

  •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手拿淬毒匕首,结果面对面都刺不死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周朝,先秦,秦舞阳,太子丹,秦始皇

    几千年前,易水河边,慷慨赴死,想想让人不禁落泪。一位身着白衣,嘴里哼唱着就义之歌,这便是荆轲。在一众人的目送中,荆轲踏上了刺杀秦王的征程,"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便是对他最好的表述。从选择了这条路时,便已经试想过结局,不过依然没有退缩。送行的人中,有人在唱着歌,有人在击着乐,仿佛是在为他加油鼓劲。这一

  • 把格斗搏杀当生存资本的荆轲,为何会杀不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荆轲,秦国,秦王,商鞅,公孙衍,燕国,格斗搏杀,养尊处优,帝王

    荆轲刺秦王,相信大家经过无数的影视作品之后已经非常了解。在当时战国七雄时代,各国鏖战,经过几百年来的相互攻伐,昔日强大的关东六国逐渐变得日薄西山,而西方的秦国则是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关中六国的人口势力,六国灭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昔日强大的魏国,已经自己撤去了魏王的称号,向秦国称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

  • 荆轲刺秦的匕首淬了毒?秦王为何拔不出剑来?荆轲刺秦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匕首,王翦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要离(又一说法为豫让),其中荆轲名气是数一数二的,一招图穷匕见,从此名垂青史。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很少注意到,荆轲刺秦之所以会是现有的历史走向,和如此精彩的博弈,与当时的刀剑形制、佩刀方式等等都脱不开干系。匠人工坊纪念款大马士革茶刀 - 荆轲茶剑关于

  • 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太子丹,秦国,嬴政

    荆轲算不算是一位侠士这件事很难说。如果说侠士的定义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话,荆轲显然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如果说侠士只代表着一种勇气,那么荆轲勉强够得上标准。对于荆轲,很多人是崇拜的,笔者也一度很崇拜他,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偶像还是有些距离比较好,就让他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越去接近

  •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杀水平能合格吗,刺客技术哪个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刺客,秦王,荆轲刺秦王,秦舞阳,专诸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普通看客,我们都为荆轲的英雄壮举所折服,我们感慨于荆轲的勇气,佩服荆轲的斗志,然而又叹息于荆轲的功败垂成,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不得引起了我们深深地反思是秦王的功夫太高,王宫的保护过于严密,还是荆轲霖过其实,夸夸其谈,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四个呢,

  • 荆轲:四大刺客唯一刺杀失败的杀手,原来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大刺客,刺客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位置。在古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许多岗位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不断,各国争权迫在眉睫。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里,王朝不仅有明显的斗争,而且衍生出许多秘密实施谋杀的策略。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暗杀策略,一种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