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手拿淬毒匕首,结果面对面都刺不死秦始皇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手拿淬毒匕首,结果面对面都刺不死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学听讲堂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3/12/29 0:30:11

几千年前,易水河边,慷慨赴死,想想让人不禁落泪。一位身着白衣,嘴里哼唱着就义之歌,这便是荆轲。在一众人的目送中,荆轲踏上了刺杀秦的征程,"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便是对他最好的表述。从选择了这条路时,便已经试想过结局,不过依然没有退缩。

送行的人中,有人在唱着歌,有人在击着乐,仿佛是在为他加油鼓劲。这一幕,无不让人感到悲伤。而荆轲就是带着这些人的期盼与希望,踏上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征程。但不幸的是,最终他没能完成使命。作为刺客的荆轲,在近距离刺杀时,却未能将秦王杀掉,这是何缘故?

一、刺杀失败

其实当时的荆轲去刺杀时,是有一个自己的计划和安排的。起初是想着借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去接近秦始皇,当他把这两个东西呈给秦始皇时,便有机会可以接近他。此时便抽出藏在地图里有毒的匕首,将他一击毙命。

按照这样的一个设想,好像是没有什么问题。即使没有办法一下击中秦始皇的心脏,但是匕首是有毒的。这样子,只要匕首接触到秦始皇,他就会中毒身亡,也能达到刺杀的目的。

而且前期,事情也确实是按着这个预想发展的。荆轲被秦始皇召见,给他呈上了这两个东西。秦始皇让荆轲把地图给他拿上来,荆轲刚好也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当秦始皇打开地图的时候,荆轲就拔出来匕首。

但却没有刺杀成功,不仅如此,反而在周旋中被秦始皇给刺中了。这就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荆轲不仅没有伤到秦始皇一点,反而被侍卫给杀死了。对于这个结果,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当回过头再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失败好像也是情理之中的。秦始皇那边的情况是未知的,在这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也有很多。

计划的完整实施度是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这一切都预示了之后行动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刺杀秦始皇,如此重要的事情,就交给了两个人,实在是有点过于草率,而且也没有进过行训练。就直接定好人,便去实施计划。

而当时的秦舞阳,虽与他同龄的相比可能是有些出众的。但当面对秦始皇时,他的意志力发生了变化。本就只有他给荆轲做帮手,他却在即将要开始行动的时候退缩了。最后,迫不得已,只能由荆轲一个人上。

而对于荆轲的意志力是毋庸置疑的,当他自己选择去执行这个任务时,便是抱着一去不复返的决心。但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任务,而且最后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除去秦舞阳这个因素,为什么面对面的荆轲都没有办法行刺成功呢?

二、失败的多重原因

有的是说,之所以面对面都没有能够刺杀到,是荆轲自己想在既能完成刺杀秦始皇的使命,自己也能留一条性命。毕竟如果能够实现两全其美,没有谁是想白白浪费性命的。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荆轲不仅想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下完成任务,还想捉到秦始皇。这样就可以以他的性命作为威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由此看来,如果此种办法行得通,这样做也不是不可。将秦始皇的性命作为交换,把之前秦国占领他们的国家的土地给收回来。如此,也并不是不可能。通过一个利弊的权衡,荆轲是很有可能选择后者。这样不仅能够报答太子丹的恩情,也能为收复国土出一份力。

所以这也可能是一个,为什么面对面,荆轲都没有刺杀掉秦王的原因。这样想来的话,可能从最初,荆轲刺杀秦始皇的目的就不在于刺杀,而是想以他作为一个筹码。

除了一些外在因素,还有一些内在隐藏的原因。既然当时的荆轲敢于毛遂自荐,英勇无畏去赴死,说明他的心里是有一种家国情怀在的。他也是想要为国效力,尽一份自己的心。

假使后面的一种设想成功的话,他便可以功成身退,这样也算得上是载入史册的人了。就算没有活捉到他,大不了就是刺杀他,然后自己英勇就义,这样也是另一种功成。

他也想留自己一条命,如果在允许的情况下。但这绝不是怕死,而是为了更好地报效自己的国家。从他当时那般英勇,不惧生死请命去刺杀秦王也可以看出来,怕死是绝不可能的。

但是刺杀秦始皇和活捉他,这两者可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单纯刺杀的话,不用考虑之后的事情,目的就是杀掉他即可。但是要是捉住他,这首先就是很不容易的。其次,如何安全走出这重围的秦宫也实属不易。

所以这也很能够体现在行动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有秦舞阳突然的胆怯,可能也有秦始皇突然的察觉与警惕,或许还有计划地仓促性等等。最终导致计划中的第一个设想都没能实现,没能刺杀成功。

历史上记载的荆轲,也确实没有实现功成身退。并且也没有成功刺杀秦始皇,而且他自己也因此丧命。并且他的刺杀也没有给秦国带来任何损失,反而是他自己的国家,因此丢失了几个重臣。

总结

所以当时刺杀的行为,并且将自己的臣子为诱饵去刺杀的行为,着实是不太明智。毕竟当时的秦国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仅仅想要靠个人去间接地消灭一个大国,怎样看来都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并且当时的太子丹也没有秦始皇的魄力,即使当时刺杀成功,太子丹可能也无力去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最终可能又会使战争四起,民不聊生。

更多文章

  • 把格斗搏杀当生存资本的荆轲,为何会杀不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荆轲,秦国,秦王,商鞅,公孙衍,燕国,格斗搏杀,养尊处优,帝王

    荆轲刺秦王,相信大家经过无数的影视作品之后已经非常了解。在当时战国七雄时代,各国鏖战,经过几百年来的相互攻伐,昔日强大的关东六国逐渐变得日薄西山,而西方的秦国则是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关中六国的人口势力,六国灭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昔日强大的魏国,已经自己撤去了魏王的称号,向秦国称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

  • 荆轲刺秦的匕首淬了毒?秦王为何拔不出剑来?荆轲刺秦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匕首,王翦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要离(又一说法为豫让),其中荆轲名气是数一数二的,一招图穷匕见,从此名垂青史。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很少注意到,荆轲刺秦之所以会是现有的历史走向,和如此精彩的博弈,与当时的刀剑形制、佩刀方式等等都脱不开干系。匠人工坊纪念款大马士革茶刀 - 荆轲茶剑关于

  • 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太子丹,秦国,嬴政

    荆轲算不算是一位侠士这件事很难说。如果说侠士的定义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话,荆轲显然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如果说侠士只代表着一种勇气,那么荆轲勉强够得上标准。对于荆轲,很多人是崇拜的,笔者也一度很崇拜他,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偶像还是有些距离比较好,就让他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越去接近

  •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杀水平能合格吗,刺客技术哪个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刺客,秦王,荆轲刺秦王,秦舞阳,专诸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普通看客,我们都为荆轲的英雄壮举所折服,我们感慨于荆轲的勇气,佩服荆轲的斗志,然而又叹息于荆轲的功败垂成,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不得引起了我们深深地反思是秦王的功夫太高,王宫的保护过于严密,还是荆轲霖过其实,夸夸其谈,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四个呢,

  • 荆轲:四大刺客唯一刺杀失败的杀手,原来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大刺客,刺客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位置。在古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许多岗位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不断,各国争权迫在眉睫。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里,王朝不仅有明显的斗争,而且衍生出许多秘密实施谋杀的策略。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暗杀策略,一种被称

  •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主谋燕太子丹下场如何?读战国(75)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荆轲,秦王,燕太子,嬴政,秦国,秦舞阳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5):荆轲刺秦与燕国灭亡文/松鼠爸爸荆轲(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前227年的一天,一群身着白衣白帽的上流人士在燕国易水河边为两人送行,其中一人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在朋友高渐离的击筑伴奏下,荆轲和节而歌,声音苍凉凄婉,包括燕太子姬

  • 荆轲根本不是做刺客的料,曾被两人一个眼神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荆轲,秦王,秦国,嬴政,秦舞阳,燕太子丹

    1.序章在公元前251年之前,燕太子丹曾在赵国为质,在这里他认识了年幼的赵政。赵政,即秦始皇,他的父亲与燕太子丹一样,曾经也是秦国派往赵国的质子,但是在赵政出生2年后便逃回了秦国,只留下年幼的赵政与其母赵姬留在赵国。赵政少年时期在赵国的境遇并不好,当时秦国与赵国交战,赵王一度想要杀死赵姬与赵政母子,

  •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

    历史解密编辑:周凯说科技标签:荆轲,裙子,王雷,古装,连衣裙,风华绝代,李小萌(演员)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在这个圈子里,爱情这种东西,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特别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前一晚还在热恋,后一晚就会爆出两个人之间的暧昧,这种暧昧的程度,让人无法想象。不过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不少的情侣,比如王雷和李小萌,就算是一个标准的情侣了,两人相爱1

  • 荆轲刺秦王时,秦舞阳吓得发抖,为什么不找别人做荆轲的副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荆轲,秦舞阳,秦王,太子丹,荆轲刺秦王,秦国

    荆轲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刺客,其本身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虽然荆轲刺秦王的结果是一个悲剧,但并不妨碍这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荆轲的赞扬,赞扬他“士为知己者”的侠士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情怀。回到故事本身,荆轲刺秦王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一个不靠谱的燕国太子(太子丹)将刺杀秦王的任务交给了一个能力不甚靠谱的

  • 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王,史书一句话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荆轲,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秦舞阳,秦军,史书,秦始皇,周朝,先秦

    公元前227年,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警报传来,燕王喜惊恐万分,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计策,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提起刺客荆轲此人,《史记·侠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