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看古往今来的圣君为什么很多最后都死的窝囊。其中固然有社会因素,可更多的还是自身问题。很多明君在雄起之时能够严于律己,可在盛世之时又会“骄奢淫逸”,亲小人远贤臣,给自己带来了人生的悲剧。今天我们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以管仲和鲍子牙为相,励经图治,“尊王攘夷”成就中原霸主之伟业。可具有如此雄才伟略的君王却任用小人,最后被活活的饿死,实在是可悲可叹。
观中国历史,由奉承献媚而操纵君王,进而隔绝群臣,谋取权位的阉宦可能就是从齐桓公宠爱的竖刁开始了。此人自幼聪明伶俐,可心术不正,竟为取得荣华富贵自宫进入王室。因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渐得桓公宠爱。他在宫中结识了一位叫易牙的厨师,至于易牙是否是阉人,正史并没有记载,不过他的厨艺是非常不错的。其后他又巴结上了桓公的宠妾长卫姬,从此三人狼狈为奸。
这桓公可以说是一代明君了,可在这三个人的阿谀奉承之下也就不知北了。试想这三人,一个用马屁拍得他飘飘然,一个用佳肴栓住了他的胃,再一个用美色让他沉迷温柔乡,如此又如何自拔呢?
桓公山珍海味吃腻了,胃口难调。这易牙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杀了,给桓公烹了一份人肉羹。这桓公吃得是津津有味。待他吃完,还觉得味犹未尽,,一边夸易牙做得好吃,一边问肉是什么做的。易牙回答他是用自己的儿子做的。桓公当时一听,就觉的恶心。在旁的长卫姬立马给打圆场,说易牙是出于一片孝心才才这样做的,连自己的儿子都能献给君主,还有什么不能给的呢?那竖刁也在一旁随声附和,说易牙忠于君主更盛自己的儿子,真是难能可贵。桓公最后竟为其所蒙蔽认为他们是最忠之人。
当时齐相管仲听说了此时,他就去劝诫桓公,说这爱子之情,人皆有之,如果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如此残忍,对他人又能怎样。他提醒桓公要远离那些谄媚之人,应当把竖刁和易牙赶出宫去。桓公尽管不乐意,但对年迈的管仲还是尊重的,就把他俩逐出了宫。
后来管仲去世,没有了竖刁和易牙的奉承献媚,桓公顿时觉的索然无趣,食之无味,便又将二人召回了宫。二人日夜随侍左右,宠信有加。
第二年,桓公病重,百医不得医治。诸子开始争权夺位,朝堂一时纷乱四起。已经是总管内廷事务的竖刁见桓公已经无药可救,就 把宫中守卫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并将桓公禁闭在寿宫之内。大臣和侍姬都不得探视,对外假传圣旨,号令群臣。
英明一世的桓公在空荡荡的寝宫内,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此时竖刁正在联合长卫姬争夺君位,那还有功夫给桓公送饭。桓公一连数日是汤米未进,饿得是两眼昏花。赶上一个宫女路过,桓公让其给找点饭吃,可寝宫里半天吃的也没有,连口水也找不到。宫女告诉他竖刁作乱的事。桓公慨叹他没有听管仲的话,死后又有什么颜面去与他相见,最后竟吐血而亡。
竖刁知桓公病亡,仍旧秘不发丧。直到竖刁拥立长卫姬之子无诡继位,才将桓公尸体入殓。此时桓公已经死了六十七天,尸体早已腐烂,蛆都爬出了棺材。
后来竖刁和易牙又残害忠良,终致朝堂大乱。公子昭在宋襄公的支持下起兵讨伐竖刁、易牙。易牙领兵出战,而城中老陈高傒等人,趁机伏兵杀死竖刁,迎接公子昭回宫。作恶多端的他最后也是没有好下场,尸体暴晒了几天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