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神白起死后,秦国武官集团是怎么一步步做掉范雎的?

战神白起死后,秦国武官集团是怎么一步步做掉范雎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1/26 3:02:06

来源:头条号牧渔子

战国时期的天下第一名将白起,曾战伊阙,斩韩魏联军24万;战鄢郢,火烧夷陵,使天下再无强楚;进而南并巴蜀,东败强赵,血洗长平。战国后期百万士卒亡于白起之手。可谓敌军闻风丧胆,诸侯闻之变色,是不折不扣的一代战神。

但这位攻城70余座,终生未尝一败,为大秦一统天下扫尽强敌的天下第一猛人,在秦国的内斗中折戟沉沙,最后被赐死杜邮。不过,以白起的同僚和下属们为代表的秦国武官集团似乎没有善罢甘休。是他们在之后攻打赵国的过程中,和秦国朝廷上,一步步做掉了曾经逼死白起的范雎

范雎

一、白起之死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攻克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但是,这个时候赵国重金邀请了一位纵横家赴秦游说。这个人并不是电视剧上演的赵使“楼缓”,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在《史记》、《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苏代见范雎的对话,苏代说: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苏代

苏代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现在赵国亡了,秦国就是天下共主,以武安君白起的功劳,一定是要位列三公的,你范雎甘愿做白起的下属吗?这句话击中了范雎的要害。以“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出名的范雎,怎么可能会甘居白起之下呢?但苏代说的很有道理,若白起灭了赵国,以这种功劳恐怕真的会威胁了范雎的相国地位。

白起

于是,范雎以秦军已是疲惫之师,逼赵韩割地,暂且休兵,休整之后再攻邯郸不迟。秦昭襄王心里是奉范雎为仲父的,对他的说法是言听计从。就这样,白起被迫回师,但是对这件事如鲠在喉。后来休整完后,秦昭襄王再次派白起去攻赵的时候,白起就是不去。不管他是赌气,还是知道打不赢。

反正把当时阻止他一鼓作气进攻邯郸的气一起撒了出来。其实就是把秦国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了。以至于前线吃紧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登门请白起,他都不去,还是不是说些风凉话。最终被秦昭襄王削去爵位,发配到西北荒凉之地。不过,范雎并没有就此收手,唆使秦王将白起赐死在杜邮。

秦昭襄王

二、将相不和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说白起和范雎不和?之前好像两个人没有什么明显的矛盾呀!是的,只从这两个人来看,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范雎已经是秦国的国相,犯不着和白起过不去。殊不知两人的矛盾是先天就存在的,只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而被掩盖了而已。

魏齐羞辱范雎

范雎来到秦国的时候,名叫张禄,是秦王派遣的使者王稽到魏国找到的一个人才。当时正赶上范雎遭遇迫害。范雎本是须贾门客,因为跟着须贾到齐国出差,被齐王看中,将其奉为上等宾客,引起须贾的不满。

遂向魏国国相魏齐进谗言,说范雎出卖国家情报给齐国,从而引发魏齐大怒,当着上百宾客的面,痛打并羞辱范雎,之后一众人等往范雎身上撒尿,虽然最后只有半条命的范雎深夜逃脱,但是,再也没敢用范雎这个名字活在世界上。

魏冉

经过好友郑安平的协助,范雎改名张禄隐藏起来,并推荐给了秦国使者王稽。于是,在王稽、郑安平的帮忙下,张禄到了秦国,并受到了正在物色天下能人的秦昭襄王的接见。从此,范雎平步青云进入秦国朝堂。那个时候,秦国相国正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而白起就是魏冉一手栽培的。

范雎为了自己的前途,用尽手段唆使秦昭襄王驱逐了魏冉,自己登上了相位。而白起之所以没有被排除在外,是因为这位战神的确太能打了。范雎接受白起的目的是因为白起能帮他实现自己的军事、政治、外交策略,并不是因为白起能效忠于他。对于武将白起来说,范雎是魏冉的政敌,自己是魏冉的老部下,所以,这层隔阂永远也无法消除。

武安君白起

三、武将怠工

白起之死,对秦国的武官集团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身经百战,为秦国出生入死,立过汗马功劳的将军,只是因为不同意范雎和秦王的军事观点,拒绝出战,竟落了个身死名裂的下场。而偏偏这些武将多数都是曾经跟着白起东征西讨的将士。

身为秦国相国的范雎竟然在此时以一己私利置白起于死地,之后,为了报答郑安平和王稽的恩情,让郑安平担任了攻打邯郸的主将,让王稽担任河东郡守负责支援。结果引发的就是武将集团集体怠工。

郑安平、王稽

郑安平和王稽对范雎有恩,范雎已经是秦国的国相,实权派人物,再加上秦昭襄王对范雎深信不疑。所以,范雎派郑安平去往前线担任主将攻打邯郸,秦王没有反对。王稽负责在河东郡镇守,也得到秦王支持。不过,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人要想改变命运,都得“论功”。所谓无功不受禄就是自秦孝公时代已经立下的规矩。当年白起在战场上砍下了多少颗人头才能被“列土封君”?

但你郑安平何德何能,因为曾经救过范雎,就一步登天,被任命为主将。王龁这些人一辈子出生入死,至今还在前线和赵国人玩儿命。郑安平凭借和范雎不平凡的关系,就能居王龁之上,你让秦国的武将集团如何实现内心的平衡。可以这么说:白起之死,让秦国的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开始出现严重的裂痕,而郑安平和王稽的任命和安排,让这种裂痕变成了对立。

邯郸之围

郑安平不是武将出身,亦没有相应的军事才能。范雎在这个时候推荐郑安平为将攻打邯郸,可见,当时赵国人基本已经撑不下去了。范雎在赌,赌山东六国不会出兵援助。只要齐国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出兵,燕国则一直不参与中原诸侯的征战,如果出兵援赵,则一定是魏国和楚国。只要秦国能用外交手段压制魏、楚,则邯郸城破指日可待。

实际上,邯郸之役就是范雎送给郑安平的报恩礼物,并以此在武将集团内安排自己的亲信。不过,武将集团没有那么傻,自从郑安平接任了主帅之后,再也没有能前进一步。说白了,郑安平根本不具备指挥这支秦军的能力。如果攻打邯郸的主将是白起,我想,邯郸城破基本已经没有疑虑了。但郑安平等来的是武将消极应战,直至平原君带回了楚国和魏国的援军。

邯郸保卫战

四、做死范雎

楚魏援军参与秦赵战争之后,秦军漫长的补给线就成了最薄弱的环节,不得不向后撤退,邯郸之围已破。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年赵国败退的时候,非常狼狈。而这次秦军败退的非常有秩序,以至于王龁在败退过程中还有个不错的收获,斩了赵国六千士卒。却独独把主将郑安平留在了最后,直至被赵国联军包围。

非常明显,这就是武将集团对文官集团的有力回击,妥妥地做掉郑安平的节奏。更为悲催的是,郑安平本想借助范雎的地位和权力实现列土封君的平生夙愿,不想自己被困虎穴之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举手投降了赵国。而赵国人做得更绝,立刻动手配合秦国的武官集团收留了郑安平,封为武阳君。郑安平的愿望在秦国没有实现,现在在赵国实现了。赵王的意思很明白,我看你范雎还能撑多久?

郑安平降赵

郑安平投敌犹如一颗惊雷,炸得秦国举国震惊,更炸得范雎无地自容。一时间,朝廷上下,满城风雨。依照《秦律》,范雎举荐的人投敌,范雎应当同罪。秦国内部弹劾范雎的人纷纷向秦昭襄王表达愤慨。但是,秦昭襄王却很护短,不但没有惩罚范雎,还发布了一条王令:谁要是再以此事参奏范雎者,同罪。

也许是秦昭襄王想报答范雎帮他执掌秦国大权的恩德,也许是怕动摇了秦国的政治平衡。但范雎即使逃过此劫,也逃不过自己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逃不过秦昭襄王对他的不满,更逃不过武官集团对他的仇视。

秦昭襄王

郑安平这片儿就这么被翻过去了,武官们不能拿郑安平说事儿,但可以拿另外一个人开刀,这个人就是同样是范雎举荐的河东郡守王稽。本来王稽就是个秦国大夫,他可以只对秦昭襄王负责。但秦国的武官们只会把他归类于范雎的同党。因为范雎是他从魏国带回来的,他的河东郡守又是范雎提拔的。

没过多久,关于王稽私通赵国的谣言就开始满天飞了。王稽的手下曾提示过王稽,应当要注意犒赏军士。但是,王稽认为只要秦王相信我,我怕什么呢?王稽大大低估了武官集团发动舆论的能力。最终在下属揭发下,秦昭襄王大怒,将他处死弃市。

王稽

如果说,郑安平投敌时秦昭襄王是在维护范雎,那么听到小道消息,就立即处死王稽,算是在告诉范雎:你该退位了。否则,这些武官秦王恐怕都摆不平了。一代名相范雎是何等聪明的人,当那个燕国狂人蔡泽带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范雎相会之后,范雎主动请辞。

其实,从蔡泽任秦相如此短暂的时间上看,秦王任命一个根本没有融入秦国朝廷的蔡泽,就是给范雎递了一把梯子,让他离开相位。范雎下野之后,同年就死了。史书上好像故意回避了范雎的死因,只记载了: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这个张禄就是范雎。为什么史官把范雎之死和王稽写在一起?堂堂大秦国相之死为何和被处死的王稽放在一起,用一句话带过。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范雎之死和王稽有关,甚至不是正常死亡。这位对中国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大秦国相,带着他“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远交近攻开秦国霸业的范雎

一代名相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

谁能小觑将军印,山外青山楼外楼。

此感被秦国武官集团一步步做掉的一代名相范雎!

标签: 应侯白起秦国秦王魏国齐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范雎的才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信平君,穰侯,魏冉,范雎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六国合纵。如此多年,双方互有胜负。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发展渐渐停滞,“闭关十五年”。古语云,不破不立。面对这一潭死水,谁能提出新政策,打开新局面呢?此时,一个受尽侮辱与损害的人,来到了秦国。他就是魏国人范雎,秦昭襄王时期的名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范雎

  • 壬寅端午,共享旭宇先生纪念屈原诗画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私享艺术标签:屈原,书法家,书法,山水画,旭宇

    壬寅端午即到,私享艺术愿于朋友们共享旭宇先生纪念屈原诗画作品,看当代真正文人的艺术境界与修养。旭宇先生喜欢读书,以学生自居,老年仍有志于学,八十高龄后动笔作文人山水画颇有成就。今天我们发的屈子行冮泽山水画是其近作,高古、空灵,境界高标,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实乃当代一特殊文化现象,让人赞叹。书 家旭宇

  • 夜雨丨艾晓林:诗人之死——端午怀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屈原,诗人之死,离骚,天问,诗词

    诗人之死——端午怀屈原艾晓林2300多年前那个遥远的今天一个62岁诗人死了抱着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步步慢慢走进汨罗江石头沉了诗人也沉了诗人或许随着江水飘走了而曾经那么强大的楚国在那个五月,风雨飘摇的五月沧桑的楚地阴雨绵绵一个诗人就这样死了连同这块沉重的石头诗人火热的心和心中的宏愿也是在很多年前在缙云山下

  • 沫若文化回归故乡 舞剧《屈原》在沙湾首演

    历史解密编辑:乐山共青团标签:屈原,沫若,沙湾,郭沫若,橘颂,书画

    沫若文化回归故乡 舞剧《屈原》在沙湾首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11月16日晚,在屈原千古名篇《橘颂》的童声吟咏中,由郭沫若先生的经典话剧《屈原》改编的舞剧《屈原》在沙湾区沫若剧院如期首演。演出现场钟声毕,帷幕起。暗含舞剧主角名字的竹简在上方缓缓展开,舞台中央,灯光明暗

  • 屈原姓氏考据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屈原,黄帝,颛顼,鬻熊,文王,季连

    屈原祠屈原和楚王贵族都是芈姓,而楚王熊氏,屈原则是屈氏,其族源考据如下。第一,屈原在《离骚》首句称“帝高阳之苗裔兮”,帝高阳,是指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据《大戴礼记》的记载,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 楚世家》里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

  • 端午话叙:离骚言博万载 楚人屈原流芳

    历史解密编辑:森林走心篇章标签:屈原,离骚,言博万载,九歌,天问

    端午话叙:离骚言博万载 楚人屈原流芳铁子们。端午节的今天你们回老家了吗?吃粽子了吗?端午节以往每每在老家跟家人团聚的时刻,因为身在北京(疫情高中风险),老家是无法返回的。所以,只好在北京渡哈,鄙人体胖,故要节制。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

  • 在《离骚》中,屈原的这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大铅笔爱搞笑标签:离骚,屈原,楚怀王,汨罗江

    我们对于屈原的认识,相信都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去了解到的,那么关于屈原的几件小事,那么我们可以去深层地剖析一下。知道屈原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离骚也是了解的。那么在屈原的众多作品中,常常出现的香草和美人作何解释呢?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品格

  • 屈原管理区司法局五月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暨民法典讲座走进荷花村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法治,普法,民法典,屈原管理区司法局

    红网时刻岳阳5月25日讯(通讯员 张思瑶)5月24日上午,屈原管理区司法局组织党员、普法志愿者在荷花村开展五月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现场,区司法局党员、普法志愿者通过宣讲《民法典》,重点讲解了《民法典》对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的作用以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并通过互动答题的形式让群众细化对《

  • 屈原后裔颂屈子 屈贾之乡砺屈魂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与生活标签:诗歌,贾谊,杜甫,诗人,屈贾之乡,屈原后裔,春秋战国,千古名句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多姣)“屈原与中国端午、屈原与中华文明、屈原与中国诗歌、屈原与中国青年、屈原与浏阳六中……”4月15日下午,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总导演、北京知名诗人、辞赋家屈金星莅临浏阳六中讲学,以文明的视角、诗学的审美品读屈原,彰显文化自信,致敬中国精神。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苏

  • 岳阳市名中医程敏传承工作室在屈原妇保院建站挂牌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程敏,岳阳市,中医药,保健院,屈原妇保院

    红网时刻岳阳5月27日讯(通讯员 桦林 陈纯)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满足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5月21日,岳阳市中医医院岳阳市名中医程敏传承工作室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挂牌当天,岳阳市名中医程敏传承工作室团队及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团队在屈原妇保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