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辩士之王苏秦是如何成为手握六国权杖的天下盟主?

战国辩士之王苏秦是如何成为手握六国权杖的天下盟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2/14 3:20:3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也最为纷乱的年代,那时候东周王朝的体制“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并兼争霸,无所不用其极。而有心扶助各路诸侯,欲功成名就的谋臣勇士也可谓数不胜数,一时间百家争鸣,不少的风流人物技冠天下,术震古今,成为中国历史上永为世人所记的明星。

若论及辩才游士,说动诸侯成就一番惊天动地之霸业者,春秋无过端木子贡,而战国之时首推苏秦,其人当之无愧也。即便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看,苏秦也足以成为满满正能量的励志成功典范。

苏秦是战国时东周国洛阳人,曾经在齐国向鬼谷子先生学习。学成之后,到处游走,希望被猎头所获,成为大用之才,结果一事无成,搞得十分困窘回到家中。

兄弟姐妹和嫂嫂们,甚至他自己老婆都嘲笑他,说:“我们周人,长大成人就应该有所产业,不是努力做工就是去经商致富,如今你不务正业,却只想凭一张嘴混饭吃,能有什么出息啊?”

苏秦内心感到万分惭愧,十分哀伤,于是闭门不出,每天只在屋内苦读各类书籍,过了一段时间,他自言自语道:“像我这种人一辈子只会低头读书,却不能靠这个取得尊荣和富贵,这书读多了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就翻出一部周朝版的《阴符》,整日里伏案钻研,过了一年时间,他终于从中揣摩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就说:“凭此可以取悦于当世诸侯了!”于是,苏秦首先前往游说周显王,周显王和左右臣子平日就听说苏秦这个人到处游走,又见他如此年轻,就没有给他机会。

苏秦没办法只好西入秦国,当时秦孝公刚死,苏秦去晋见秦惠文王,对他说:“秦国四面都是高山峻岭,又有渭水环绕,东有黄河天险,西有汉中沃土,南有巴蜀之竹可造利箭,北有代地之马可成铁骑,又加上秦国人口众多,素习兵阵,足以吞并天下,成就帝业了!”秦王却说:“我秦国羽翼未丰,不可高飞,威名不远,不可兼并他国,且商鞅被杀没多久,国中对外来辩士十分忌恨,寡人不能用你啊!”

苏秦只好又向东前往赵国,当时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赵成为国相,对苏秦很不待见,于是他又跑到北边的燕国,在那里呆了一年多才被燕文侯召见,他对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兵马有几十万,战车有六百乘,铁骑六千匹,粮草足够数年之用,而南面又有碣石、雁门的富饶之地,北方又多产红枣板栗,百姓就算不耕作而贩卖枣栗为利,也已经相当富足了。”说到这里文侯也很是吃惊,没想到他居然把燕国的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就继续听他讲下去。

苏秦又说:“现在天下诸侯安乐无事,国中没有兵败将死的国家,也只有燕国了,大王知道为什么吗?”文侯摇头称不知,苏秦这才接着说道:“燕国之所以没有被别人进兵侵犯,是因为南有赵国为燕国抵挡了其他诸侯的野心,秦国与赵国大战五次,赵国就灭了秦国威风三次,秦国目前再不敢乱来,也是因为赵国背后有强大的燕国,赵国一旦有难,燕国也将成为赵国坚强的后盾,所以燕国为赵国所倚重,其他诸侯就不敢轻易侵害燕国,而惹怒两个大国。”文侯听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就要求他赶紧讲下去。

苏秦说:“之前秦国也想试着直接攻击燕国,就曾计划越过赵国的云中、九原,从代郡和上谷经过,往来数千里之地,夺取燕国的城池,但打下来,他却因没粮草补给和兵员增添,守不住啊。所以秦国拿燕国一点办法也没有,但如果赵国和燕国翻了脸,不到十天赵国数十万大军就可以到达东垣,渡过呼沱河,再横跨易水河,不到四五天就直逼蓟都城下了。

所以大王不可以不忧这百里之患啊!只要燕国和赵国坚定结盟,继而拉拢关东六国形成合纵之势,就能共同对抗西面强秦,燕国就稳坐钓鱼台,没有任何祸患了!”

文侯听完之后,非常开心,就对苏秦说道:“苏先生所言非常高明,然而寡人的燕国弱小,西南有强悍的赵国,东南又有富豪的齐国,这两国寡人是都不敢得罪的,所以要形成天下合纵之势来安定燕国,就请先生为我出使赵、齐两国进行游说。”

于是苏秦就备足了燕国提供的车马和金帛前往赵国,那时得罪过他的奉阳君赵成已死,苏秦就直接见到了赵肃侯,对他说:“天下的卿相官僚和布衣之士,都仰慕大王的贤明和仁义,皆愿出谋划策,并表达忠心于您的跟前,大家已经渴望很久了。只是因为之前奉阳君不想让您亲理朝政,所以阻挡了天下宾客游士在您面前以死尽忠的表现。而今奉阳君丢下了他的馆舍,魂归西方极乐,大王才得以与士民亲近,因此我才敢在您面前进献忠言愚策。”

赵肃侯听了这他这番将自己捧上天的话,自然很是受用,就让他继续说下去。苏秦说:“我私下为大王您考虑,赵国自身已经相当强大,而今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择交,选择好的朋友才可以让赵国长久安定,如果选择了错的朋友,恐怕百姓就要终身不安了。

如果赵国同时与西面的秦国、东面的齐国为敌,那就要腹背受敌,国家就不能安稳了。臣听说要谋夺别国的王位,攻伐别国的领土,就要苦于思虑如何找借口与别国断绝交往。臣但愿大王始终慎重,不要将与他国断交的话说出口来。

如果大王真能听从臣的建议,燕国必定会献上盛产貂皮狐裘之地,齐国也必定会奉上鱼盐丰饶之滨,楚国也必定会拱手相送橘柚之园,韩、魏、中山等国也必定会拿出汤沐之赋朝贡大王。春秋五霸要靠破军斩将来求得土地和利益,商汤周武王要靠放逐和弑杀君主来争得封疆裂土,而今大王只要高坐王位,拱手而得天下之利,又何乐而不为呢?”

赵肃侯越听越是兴奋,苏秦又说:“如今秦军一旦渡过漳河,就能兵临邯郸城下,臣实在是为大王感到忧患。关东六大诸侯称王者莫强于赵国,西有常山之固,南有漳水之险,东有清河,北有燕国,而燕国弱小,不足畏惧,对赵国害处最大的莫过于秦国,然而秦国却不敢轻易挑衅赵国,为什么呢?韩、魏在秦之身后,成为赵国南面的屏障,但如若韩、魏与秦交好,赵国就危险了。

所以英明的君主能意料敌人的强弱,揣度敌军能战与否,不需要等到两军交锋,就已将生死存亡的情形了然于胸,冥冥之中就已经对军国大事做出了决策,哪里还会受制于庸庸碌碌的众口之言呢?

臣私下拿天下地图来讲,六国诸侯之地是秦国的五倍还不止,六国之兵力也是秦国的十倍不止,如果六国齐心合力,向西攻秦,秦国必定败亡无疑。而今却有些诸侯国害怕秦国,称臣事奉,真是太不明智了!

臣听说英明的君主会果断断绝疑虑和谗言,屏蔽流言,堵塞营私结党的门路,因此才使得一心要为主上开疆扩土的忠臣尽忠于大王跟前。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一条妙计,就是想办法将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而为一,形成合纵之亲,共同应对强秦的势力,令天下的良将贤相会于洹水之畔,相互交换人质,杀白马而结盟,结成以六敌一的联盟,任何一国受到秦国攻击,其余五国就以精锐之师前往救援,一国截断秦国的粮道,一国就往抄秦军的退路,另三国正面迎敌,秦国哪有不败之理,诸侯如有不履约者,天下共伐之。这样一来,秦国的兵马必定不敢出函谷关来祸害天下了,则赵国作为合纵之首,霸业即成矣!”

赵王听了以后,拍案叫绝,说道:“寡人年纪轻,在位时间不长,从来没听到过这样有功于社稷的大计,今天寡人甘愿敬请先生为我处理国家大事!”于是将豪车百乘,黄金千两,白玉璧一百双,锦绣绸缎千匹交与苏秦,使他前往其他诸侯国交约诸侯。  

当时魏与秦交战,魏国大败,秦国想继续向东进兵,苏秦害怕秦兵立马就要侵入赵国,就以各种羞辱激怒师弟张仪,使张仪入秦为相,遥呼相应,共掌天下大势。 

秦国后来果然在张仪的掌权之下,停止了对赵国的侵犯图谋。于是苏秦又来到韩国,对韩宣王说:“韩国地方九百余里,兵马数十万,天下最强的弓弩利箭都出自韩国,韩军的强弩可射六百步之远,韩国士兵跳起来射击,一百枝箭射出去也就是眨眼的功夫,远处的敌人必定盾牌被透裂,洞穿胸口而死,近身的敌人也必定箭镝钻心而毙。韩军的剑戟也都锋利得像龙渊、太阿宝剑一样,在陆地上斩杀牛马,在水中屠击鹄雁,没有不成的,临阵对敌砍裂坚甲铁牌,没有不让敌军骇然的。而大王有这样的实力,还要向秦国低头称臣,这不是让社稷蒙羞,让天下人笑话吗?”

韩王听了之后,尴尬得不行,就请苏秦给自己出主意,苏秦就说:“韩国每年都要割地给秦国,年复一年,到最后恐怕就没有地可割了,而割地又使得韩国越来越衰弱,秦国只会贪得无厌,到后来秦国不用出兵交战,韩国就社稷难保了。俗话说,宁为鸡头,不做牛尾。大王难道是想一直做牛尾吗?”

这话直接就把韩王说急了,韩王变了脸色,眼珠都气得要爆出来了,按住剑柄对天怒吼了三声,对着西面秦国的方面大骂起来,又对苏秦说道:“今天得到赵王使臣的教诲,寡人决定不再向秦国臣服,苏先生说怎么办,寡人必定言听计从。”

接下来苏秦又来见魏襄王,说道:“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如今却要向秦国臣服,自称秦之东藩,为秦王筑起行宫,像事奉帝王一样,接受他赏赐的冠带,为秦国的先王进行春秋祭祀,我都替大王感到羞耻!”

魏襄王听了脸色相当难看,苏秦却继续说:“臣听说当年越王勾践依靠三千兵马就能在邗隧生擒吴王夫差,周武王也只有三千士卒,战车三百乘就能在牧野制服商纣王,这是为什么呢?靠的是奋发起来的王者之威!

我却私下听闻大王手中有精锐武卒大军二十万,后勤支援部队二十万,突击作战部队二十万,游击散兵十万,战车六百乘,铁骑五千匹,实力远胜勾践、武王了!为什么还要听群臣之言向秦称臣呢?尚书有言,整天浑浑噩噩喝酒,不管门庭中野草丛生,杂草细微时不及早清除,等到后来要用刀斧砍伐的时候就没办法了!”

魏王听了之后,立马对苏秦肃然起敬,对他说:“寡人太不像话了,从来也没得到过像样的指教,如今我魏国谨听先生之命是从。”而后苏秦又到了齐国,对齐宣王说:“齐国兵马数十万,粮草堆积如山,齐国技击军前进时迅速如飞,交战时气势如雷霆一般,退走时有条不紊,就像风雨一样让人难以捉摸。而齐国都城临淄天下第一富有,百姓们平时无不是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放狗,赌博踢球,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临淄的道路上,车马多得车轮要碰车轮,人口挤得要肩膀挨着户膀,路上的人举起袖子可以搭起帐篷,把衣角连在一起可以做成帷幕,挥一挥汗水可以当成下了一场大雨,家家殷实,在他国人面前都表露出趾高气扬的自豪样子。大王身为这样天下强国的君主,还要向西北偏僻的秦国称臣,臣实在感到羞耻!

韩、魏惧怕秦国,是因为他们与秦接壤,两军交战不出十天就会分出胜负,韩、魏国弱,就算胜了秦国,兵力也会折损过半,如果被秦人击败,他们立马就会四境不保,国家危亡。所以,韩、魏拼了命也要跟秦国开战,而耻于做秦国的臣子。

而齐国则不同,秦军就算想深入齐地,却始终害怕韩、魏会商量着从后截杀,于是只能对齐国布下疑兵,虚张声势进行恫吓,表面骄狂却不敢冒进,这表明齐国是不能伤害到秦国,秦国也拿齐国无何奈何!”

齐王说:“寡人愚蠢啊!身处偏远的海边,守着这片东方穷土,没听到过像苏先生这样的高见!今日起我齐国就跟随赵国,以先生之计行事。”

苏秦又跑到楚威王那进行游说,说道:“秦楚两国都是超级大国,其势不可两立,而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天下之心,所以秦国乃是天下人的大仇,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兵力达百万之多,粮草够十年之用,这是霸王的资本啊!如今大王还想和其他诸侯一样跪拜在秦国章台之下吗?”

楚王回答说:“秦国确实是虎狼之国,不可亲近的!而如今韩、魏两国被秦国所迫,不得不俯首称臣,因此这两国是不可以与之深谋的,寡人自认为楚国的实力,足以抵挡秦国,但却没有必胜的把握,楚国上下群臣也没有一个能为寡人破秦之人,所以寡人整天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内心就像悬挂的旗帜一样飘来飘去无所定向,如今苏先生想出天下合纵,六国一家的妙计,如果能实行下来,使天下诸侯收为一体,共同拯救那些危难的国家,寡人愿意将整个楚国社稷听凭先生安排!”

这样一来,关东六国合纵之势已成,天下诸侯都齐心协力,共同抗秦,苏秦受六国君王敬重,被奉为纵约长,一人兼任六国国相之位,身佩六国之相印,号令天下各路诸侯大军。

赵肃侯见合纵之势既成,赵国又位居六国之首,非常高兴,立马封苏秦为武安君(值得一提的是,秦国战神白起和赵国名将李牧也都被封为“武安君”,后来都没有好下场,看来“武安君”是个自带不祥魔咒的封号啊)。苏秦从此掌握了天下最高的权力,也拥有了天下最强大的势力和最尊贵的地位,这在春秋战国时代乃至后世历朝历代都没一人做到过。在世界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唯有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而一战成名的英国将军威灵顿同时获得过反法同盟六国元帅权杖,才享有过如此殊荣。

苏秦大业成功之后,立马写了一封信给秦王,义正辞严地宣布向秦国挑战,秦国在苏大相国的巨大威势之下,不敢接此战书,由此秦国大军有十五年之久,不敢外从函谷关来侵犯六国之地了。

苏相国于是决定衣锦还乡,亲自回到洛阳,路上车马骑兵不计其数,天下诸侯都派出使臣前来相送,远远看起来就像对待王者一样。之前瞧苏秦不起的周显王闻讯,惶恐不已,亲自打扫道路,派出人马前去郊外远远等候,并做出了最隆重的慰劳。

苏秦的兄弟和嫂嫂以及他自己家的那个婆娘,见到他如此威风八面,没有一人敢抬眼仰视他,每个人都是趴在地上给苏秦侍奉饮食。苏秦在家中大笑,对着大嫂说道:“嫂嫂为什么之前看不起我,现在又如此恭敬有加呢?”大嫂吓得赶紧跪倒在地,用衣袖当墩布在苏秦跟前的地板上来回擦拭,并蒙住脸说道:“现在老四你地位在天下没有一人比你高,黄金家产没有一人比你多,嫂嫂以前是瞎了眼了!”

苏秦感叹道:“苏秦还是曾经那个苏秦,没有一丝改变,而我有一旦有了富贵,亲戚就对我无比惧怕,贫贱的时候就轻视我且容易翻脸!要是我当年只为了在洛阳负郭村攒了二顷薄田,哪有今日身佩六国相印,呼喝天下的威名!”于是他又将千两黄金全部散尽赐与宗族亲友,从此村里人没有一个见到他不下拜的。

苏秦之前在燕国的时候,借了某人一百文钱作为生活费,如今居然以一百两黄金偿还那人的恩德。过往对苏秦有一丝一毫恩惠的人,都得到了苏秦十倍百倍的报答,人人都感觉太喜出望外了,然而却有一人唯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就亲自去找苏秦理论。苏秦见了之后,说道:“不是我忘记你了,是当年你和我一同去燕国,后来咱俩都混得不好,你就再三想渡过易水河离我而去,可那个时候,我穷困得很呀,所以很不希望你就这样遗弃我独自一人,可最终你还是那样做了,所以今天你才会被我抛诸脑后,也算是得到你应该得到的报答吧!”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苏秦,从一个寂寂无名,甚至被家人厌弃的草根奋力逆袭,成为手握天下权杖的六国盟主。在他的蜕变历程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苏秦除了极能忍辱之外,对自身专业的研究力度也是相当之大,他做人做事也是相当的执著,颇具爱恨分明的真性情,面对势利庸俗的世道,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表现得无可奈何,但无论怎样,在他终于获得远大前程,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作为谋圣鬼谷子的高徒,“战国辩士之王”的封号对他而言应属当之无愧!

妈宝男汉文帝刘恒是如何玩转千古帝王之道的?

标签: 苏秦秦国齐国魏国燕国楚国

更多文章

  • 【战国时代】18大哥,王太后你也敢睡啊?——苏秦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苏秦,王太后,齐国,秦国,秦王,齐王

    苏秦是一个传奇。前面我们讲了他的合纵之路,今天讲一讲他的精彩人生。前倨后恭对了,这个成语来自苏秦。据说,苏秦早年到处游说各国国君,但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在外混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他天天耍嘴皮子、不着调,活该!苏秦羞愧难当,闭门不出,继续苦读,困了就用

  • 司马南不像洪秀全,他更像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呓言堂标签:苏秦,莫言,秦国,洪秀全,司马南,何祚庥,科学家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司马南就是洪秀全。论据就是洪秀全很懂利用宗教洗脑,弄了个拜上帝教,让下边人深陷其中;另外,洪秀全有“大同”旗帜,称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搞了均田制。觉得这两点和现在司马南愚弄粉丝、杀富济贫、粉丝还死心塌地的情景很像。对比,司马南好像并不否认,反而还很享受,借力打力做了《我在美

  • 【战国时代】17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苏秦,秦国,齐国,魏国,张仪,燕国

    衣赐履按:对纵横家,儒家非常反感,觉得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无原则无气节,就凭一张嘴四处招摇、骗吃骗喝。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杰出代表,苏秦终其一生都在忙活合纵,张仪直到死都对得起秦国,还真没觉得他们朝三暮四、反复无常。苏秦本来是想事秦的,你看,连名字都是秦。但是秦惠王嬴驷没用他,只好投奔别的国家。但

  • 《资治通鉴有意思》12:舌灿如花张仪善终,纵横六国苏秦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苏秦,张仪,资治通鉴有意思,秦国,齐国,魏国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12篇 上一篇讲了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这一篇讲讲他们的 人生结局。 你会发现,都是纵横天下的舌辩之士,人生结局竟如此不同。 看过今天的故事,你会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

  • 任见:自设圈套杀身的孤胆特务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苏秦,齐国,秦国,燕昭王,孟尝君,燕国

    任见:自设圈套杀身的孤胆特务苏秦01苏秦是鬼谷子的高足,鬼谷子学院外交专业纵横捭阖方向硕士。这哥们儿是洛阳东关人士,所住小区叫“乘轩里” 。当时的洛阳城,人们都以大商业资本家白圭为楷模,追逐百分之二十的商贸利润。东周战国时期,天下没有安生的时候,倒是洛阳这个漩涡的中心,风暴眼,反显得安静。在到处兵燹

  • 苏秦与燕国太后私通,为何燕王不处死他,反而重赏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苏秦,燕国,齐国,秦国,燕文侯,嬴政

    苏秦与燕国太后私通,为何燕王不处死他,反而重赏他?《史记·苏秦列传》明确记载: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得知,而事之加厚。意思是:燕易王的母亲,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自在一起了。后来这件事被燕易王知道了,(燕易王不仅没有怪罪苏秦),反而更加信任他了。熟读史书的大家一定都知道:秦始皇知道母亲

  • 张仪的对手并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纵横家苏秦是虚构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张仪,苏秦,公孙衍,齐国,秦国

    战国历史是精彩的,这个特定的年代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功成名就不靠别的,就靠一张嘴,这群人又被称为纵横家。而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就是张仪和苏秦。不过根据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我们会发现,苏秦并不是太史公记载的苏秦,张仪的对手也不是他而是公孙衍,难道纵横家苏秦是虚构出来的?被人唾弃VS奋发图强。苏秦的成功,

  • 鸭儿浮水、苏秦背剑、熬鹰等刑讯逼供被判决书曝光,再审改判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巴蜀法眼标签:法院,原审,苏秦,上诉人,辩护人,判决书,科学家,赔偿款发起网络

    沈进宝、林红军等寻衅滋事罪再审刑事判决书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案号:(2016)苏刑再4号案由:寻衅滋事罪裁判日期:2017年01月20日本院综合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针对原审上诉人沈进宝、林红军、林桂亮的辩解、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检察员的出庭意见,原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意见,评判如下:一、

  • 苏秦是如何说服老奸巨猾的六国君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奉上相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苏秦,秦国,齐国,商鞅,燕国

    《大秦帝国之崛起》苏秦剧照我们常说说很多人无法说服,说他们冥顽不灵、固执己见……,虽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形形色色地推销各类保健品的“专员”们,能将老年人们“忽悠”的对媒体曝光种种猫腻,儿女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置若罔闻?为什么我们面对固执的人,总是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他/她上当受骗,掉进陷阱?看看战国

  • 苏秦搭台、张仪拆台,一张嘴是如何颠覆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齐国,魏国,赵国

    苏秦与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得纵横家,他们游说六国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孟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一怒而天下俱,安居而天下熄灭”。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名气,但在六国他们是怎样说服那些君主的?想必不太清楚,烂柯人君本文就带大家读《史记》,一探究竟!一、苏秦、张仪生活的时代苏秦与张仪生活的时代按照《史记》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