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
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
依稀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我觉得这是歪理,还能被称为哲学家,着实有些可笑,按照这个说法我还不能两次都踏进同一个小水塘呢!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确实,当我们两次看似跨过的是同一条河流,但其实两次面对的河流已经完全不同,毕竟第二次的河水,已经不再是第一次的河水了,时间有了变化,河流自然也有了变化,即便有时候那些变化并不明显。
第一次提出一种观点,并逐渐被人们认可的是天才,而如果有人重复别人的观点,就会显得有些可笑,很显然,赫拉克利特是天才,而我年少时家门口的水塘也早已消失不见。
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没了,誓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岳飞没了,叼着大烟袋痛斥人吃人社会的鲁迅也没了,被誉为古代神医的扁鹊也没了……
至于为何会如此,这和四川的一座古墓有关,那座大墓曾出土了9部医书,其中一部或与扁鹊有关,而他的身世之谜亦或将被揭开。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气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情也。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用心,让我知晓了,古代还有那么厉害的人,竟然能通过一个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病。
话说扁鹊去见蔡桓公,他看了蔡桓公之后,便对他说,您有病,得快点治,不然病情会加重,当时蔡桓公强壮得像个牛犊子,自然不信扁鹊的说辞,甚至高呼“寡人无疾”。
十天之后,扁鹊再一次觐见蔡桓公,他又说,你的病已经从皮肤转移到了肠胃,再不医治病情还会加重,蔡桓公还是没有听。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了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诧异,就让人去问扁鹊是怎么回事,扁鹊就说,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之中,这已经不是医生能治好的了,所以,我不再请求为蔡桓公治病了。
在五天之后,蔡桓公身体开始疼痛,就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却早已经逃跑了,高呼没病的蔡桓公最终还是病死了。
按理来说,扁鹊已经有了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成就,蔡桓公应该让扁鹊给瞧瞧才对,可是他却盲目自信,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最终只能与这个美好的世界说拜拜。
扁鹊虽然没有治好蔡桓公,但是他的名气却被广泛传播,后来扁鹊也游历了诸多地方,名闻天下,当时的邯郸、洛阳、咸阳等地,都曾出现过扁鹊的传说。
《史记》中这般记载: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所以通过上面的历史记载,我们便能知晓,扁鹊的医术真的非常高明,而中医也是国粹之一,通过望闻问切便能断定病因,并对症下药,进而使得药到病除,也是真本事,时至今日,中医依然备受人们推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和四川的一座古墓有关。
四川一座古墓出土了9部医书
早在2013年的时候,四川成都金牛区开发建设地铁三号线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考古专家的勘察和发掘,最终断定为西汉年间的古墓。
这座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不过所幸的是,其中还遗留了很多的陪葬品,通过这些陪葬品,考古专家们推断出,这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弟子的墓穴。
而在这些陪葬品中,有一批医学竹简备受世人瞩目,经过四年时间的钻研,考古专家们整理出了九部医书,分别是:《脉死侯》、《尺简》、《敝昔医论》、《六十病方》、《脉数》、《病源》、《诸病症候》、《经脉书》。
乍一看,这些医书和扁鹊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中的《敝昔医论》却让很多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扁鹊的通假字就是敝昔。
其实这部医书究竟是何人所作,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不少学者对扁鹊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毕竟扁鹊的活动轨迹是在北方,距离四川古墓所在的地方十分遥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扁鹊的身世之谜
后来专家和学者们又对这些医书进行了更深次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或许扁鹊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对一个群体的称呼,就好像现在说的名医一样。
而在《史记》之中,虽然也有扁鹊的传记,但是其中的时间跨度太大了,比如说扁鹊看过病的赵简子死于公元前476年,而扁鹊看过病的蔡桓公死于公元前357年,两者相差100多岁,抛开扁鹊幼年不会看病的时间,如果扁鹊真的存在,那么他至少活了150岁以上。
这样的年纪在当时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扁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对一群人的称呼,那么,这就能说得通了。
扁鹊身上还有很多谜团,就让我们翘首以待,时间一定会给出我们答案。
那么您还知道哪些被教科书移除的人物呢,不妨交流一番~
参考资料:《史记》、《韩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