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史记》
自从上古时期,神农氏遍尝百草,中医就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里。几千年来,中医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神医,比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神医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有一次见到蔡桓公,告诉蔡桓公他的肌理里有一些小毛病,需要医治。蔡桓公觉得扁鹊是医生的职业病犯了,想要没病治病,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于是就告诉扁鹊,他感觉自己没有生病,不需要医治;过了十来天,扁鹊又去觐见蔡桓公,他告诉蔡桓公,他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面,不治疗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还是不理扁鹊。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跑去见蔡桓公,告诉蔡桓公,他的病已经到达肠胃了,再不治疗恐怕会更加严重,蔡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又过了十来天,扁鹊感觉蔡桓公的病已经到达骨髓了,药石无救,于是见到蔡桓公就远远跑开了。又过了几日,蔡桓公果然感觉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谁知,扁鹊早就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蔡桓公就病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之高超,竟然能够用肉眼就判断出病人的病程。其实,这也是扁鹊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便是看病时要“望闻问切”,这套看病的方法,直到今天,都被医生们所实践。扁鹊对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疾病都非常擅长,针灸,按摩,汤药,热熨等方法也都是由扁鹊提出。
正是因为他在中国中医史上面的神圣地位,因此,扁鹊被人们尊称为“医祖”。这样一个成就卓著的先祖,自然应该被后人膜拜。然而,扁鹊却被专家从教科书中移出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专家解释,你注意他病人的年龄,你就明白了。
扁鹊身上的巨大争议
首先,扁鹊的存在,就是史书上面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有人说,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名医的称呼,就像我们今天的“神医”一样,可以用来称呼很多人。所以,扁鹊也可以有很多人,但是后世却将很多个扁鹊的事迹全部弄成了一个人,所以,造成了扁鹊的年龄、生平事迹都非常混乱,不利于进行学术研究。
也有人说,扁鹊原名叫做秦越人,他的经历非常传奇。根据《史记》记载,扁鹊是因为曾经受到了高人指点,饮用仙药三十余日,之后医术就突飞猛进,能够看到病人的五脏症结,由此因病施药,成就了神医之名。
专家对扁鹊的质疑
有研究专家说,虽然扁鹊创造了中医医学史上面著名的“望闻问切”四法,同时,还创造了诊脉的方法,以及许多流传后世的中医之术。但是,扁鹊这个人经不起推敲,原因就在于他的病人。
根据史书记载,扁鹊在公元前361年时活跃于赵国邯郸,因为赵国重视妇女,所以他专门在此地给妇女们看病。到了公元前317年,扁鹊与弟子们在河南洛阳行医,因为当地敬重老人,所以扁鹊专门在此治疗头晕眼花四肢酸痛等病症,等到公元前310年,扁鹊就到了咸阳,因为咸阳人重视儿童,所以,此时他就做了儿科医生。
因为扁鹊走一地就能根据当地的情况重点治病救人,医术高超且随俗而变,所以很快,扁鹊就天下扬名。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扁鹊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00年。但是,扁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病人叫做赵简子,这个人曾经在公元前516年帮助周天子平定过王子朝之乱,因而在史书上赫赫有名。
扁鹊曾经医治过赵简子的五日不醒之症,还由此得到了一块封地。根据史书记载,赵简子去世于公元前476年,而史书对于扁鹊的最后记载是公元前310年,两者之间横跨了大约166年,加上扁鹊学习医术的时间,也就是说,扁鹊很有可能活了两百岁,才有可能有机会医治赵简子。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据此,专家认为,扁鹊很有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学术需要严谨,因此,专家认为,不能将这种虚构的人物放在教科书上,那是误人子弟。因此,扁鹊就被从教科书中移出了。
结论
关于扁鹊的争议还在继续,但是无论扁鹊是真的长寿,还是扁鹊只是虚构的人物,这些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那些医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流传后世,让我们今天的医生也能有所启发。因此,不管对于扁鹊存在什么争议,对于这些技术,我们还是应该将其吸收炼化,使之造福于现代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