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命里的贵人,多半是身边的小人物

伍子胥:命里的贵人,多半是身边的小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1832 更新时间:2023/12/8 9:22:06

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攀高踩低。

总以为,高处的大人物,拥有更多的资源,随便想点办法,就能够帮到别人。而低层次的人,就是想要帮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当你看穿现实之后,也许会颠覆你的观点。

春秋时,有一个名人叫“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伍奢是楚国的大臣,因为被小人排挤,流落到宋国、郑国,然后辗转到吴国谋生。

他在流浪的途中,遇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心寒的,也有欢心的。

“落难才知真情,落泪才知真心”,人生经历过低谷,就会看清人际关系,得到一个社交的经验:命里的贵人,多半不是大人物,而是以下几种小人物。

01

高人在高处,常常是高不可攀的。

伍子胥在楚国时,凭借父亲的保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能和一些贵族聚会。他结交了将军薳越、太子建等人。

父亲伍奢被奸臣费无极排挤,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囚牢。不得已,伍子胥开始逃亡。

他的宋国时,遇到了太子建,然后决定一起去郑国谋生。但是太子建自以为是,联合晋国,要消灭郑国,然后自己做“郑王”。

不管伍子胥如何劝说,太子建都不听。毕竟,从位置来看,伍子胥是臣子,太子建代表或者“王”。

更难受的是,薳越把住楚国周围的关口,坐等伍子胥经过,然后抓捕。

为什么高处的人,不能够成为贵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高处的人,想要持续往高处走,因此不得不借用更高处的力量,也有可能会踩着低处的人。今天的盟友,一旦翻脸了,就变成了明天的敌人。

人心是难以看透的。社交的初衷,往往不是那么单纯。

有句俗语:“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

如果你和高处的人结交了,一旦自己跟不上节奏,跌落下来了,那么对方就不再和你是一个层次的人,自然会疏离你。如果你向他求助,往往会被拒绝。

以此可见,高不可攀的大人物,难以成为你的贵人。或者说,要做贵人,有附加条件——你得有社交的价值,并且没有陷入困境。

02

小人物在低处,可以“簇拥而行”。

伍子胥能够走到吴国,并且慢慢崛起,其中有好几个小人物在托举。

他从郑国去吴国,必须经过楚国的昭关。薳越提前知道了情报,亲自把关。

前路不通,也没有后路,他进退不得。忽然,一个叫东皋公的赤脚医生出现了,他把把关口贴的画像和伍子胥一对比,就明白了。

东皋公敬重伍子胥是忠臣之后,用易容术帮助伍子胥过关。

过了关,伍子胥遇到了昔日的家仆左诚。家仆现在关口当差,但是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假装什么也没有看到。

去吴国的路上,必须经过一段水路,普通的船家,不敢冒险带伍子胥一程,只有一个渔翁,主动带路,说:“你的蒙受了冤屈,我能理解。”

到了溧阳,伍子胥又累又饿,遇到一个农家女子。女子见他可怜,送他两顿饭。

在吴趋,农家出生的专诸,知道伍子胥是一个贤惠的人,于是主动结交,一路相送。

想一想,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以上五个普通人,他的后半生,应该只用两个字来形容——休矣。

为什么普通人愿意帮助伍子胥呢?从人物特点来分析,就能理解了。

“富有同情心、仰慕之情、心地善良、生活淳朴、对情感的理解比较简单、涉世未深、旁观者清......”这些特点,多半出现在小人物身上,并且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从当今的生活来说,愿意帮你的贵人,是以下几种小人物。

其一,仰慕你的粉丝。

其二,不懂得勾心斗角的普通人。

其三,见不得别人落难的善良人。

其四,长期生活在民风淳朴之地的农村人。

其五,很容易满足的下属。

在社交中,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富豪给你一百块钱,是九牛一毛的事情,但是他不一定愿意给;穷人给你一百块钱,也许是拿出了一家人全部的积累,他希望这一百块,让你摆脱困境。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贵重”的不是一百块钱,而是一百块钱背后的价值,待人的态度。

反过来看,你请富豪吃一顿海鲜,他不一定会记住你。因为他常常吃海鲜。你请小人物吃大餐,他们会感激到流泪,记住你的恩德,日后也愿意回报你。

有一个定律,叫“鸡群定律”。也就是说,一只鹤,在鹤群里,毫不起眼,但是到了鸡群里,就成了追捧和爱护的对象,被一群鸡簇拥前行。

万丈高楼平地起。你要往高处走,记得依托低处的人,夯实人生发展的人脉基础。

当然,得到小人物的帮助,有一个必要的前提——严以修身,俭以养德。

03

王安石评价:“子胥出死亡捕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血,名震天下,岂不壮哉。”

一个人的壮举背后,是一群人的功劳,有很多小人物,在默默无闻地付出。你要感恩他们的帮助,谢谢他们的配合。

一个单位越来越红火,是普通员工的努力,上司的决策,包括门卫和环卫工,都有一份功劳。不要单纯认为,上司决定一切。

随时要记住,人无贵贱,不分高低,众生平等。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多半瞧不起低处的人,你不要去巴结。你应该和群众打成一片,齐心协力办大事,闯天下。

总而言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

标签: 伍子胥吴国子胥专诸郑国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为报父仇奔吴,公子光谋夺王位弑兄,专诸舍命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伍子胥,公子光,专诸,吴王,楚王,阖闾,吴国,春秋战国

    自古以来,为争夺帝位,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的故事屡见不鲜。在2500多年前的吴国,就上演了一场兄弟为争夺王位,血染宫廷的事件。公元前515年的一天,吴王僚应兄弟公子光邀请,到家里聚餐,他以为这本是兄弟间的把酒言欢,却不曾想这竟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鸿门宴”。吴王僚在一众卫士的保护下,放心地来到公子光府上,

  • 战国时期伍子胥替父兄报仇的详情,和他佩剑“龙渊剑”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伍子胥,龙渊,吴国,夫差,楚平

    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平王听信小人费无忌所进谗言,想要把建太子废掉。但楚平王又担心建太子的老师伍奢从中阻挠。所以楚平王就招来伍奢,命他在朝会之时,上奏建太子意图谋反之事。对于楚平王的命令,伍奢拒不接受,就这样伍奢被楚平王命人关押了起来。随后小人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很厉害的儿子。大王一定要把

  • 伍子胥传:伍子胥一路出逃,他倒是活了,可是因为他一路都在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理想人物杂志标签:韩信,吴国,关羽,宋国,伍子胥传,春秋战国

    伍子胥逃了,但是天下之大,他能逃去哪里呢?既然是受了太子建的连累,太子建又在宋国,那么伍子胥也打算去宋国,并且打算借兵复仇。当然,这话也不好明说,只能先打着太子建这杆大旗。但是宋国此时也在内乱,自顾不暇,借兵无望,于是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起到了郑国。此时郑国掌权的是郑定公,而郑国也曾经小霸春秋,于是想

  • 语文试卷难度适中,历史故事小说《伍子胥》进入语文试卷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伍子胥,语文,高考,中考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王媛 国倩 向一帆实习生 徐婧可6月7日,湖北省46万名考生迎来高考首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多个考点探访发现,多数考生普遍感觉语文试卷完成得比较顺利,作文也较“容易下手”。今年高考语文卷试题里有着浓浓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味道,不少考生记得有道试题的阅读材料,就选自历史故事小

  • 伍子胥一夜白头,艺术夸张还是真有可能,现代科学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伍子胥,吴国,梁武帝,萧衍,周兴嗣

    春秋晚期,楚国爆发了一场内乱,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只身出逃。在准备过昭关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前堵后追,血海深仇未报,如今自己又身陷绝境,于是伍子胥在山大压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所谓一夜白头,顾名思义一夜之后头发花白,但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这是艺术夸张,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如此离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 揭秘春秋:伍子胥为什么选择吴国?昭关为何能让他一夜白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伍子胥,吴国,子胥,中原,秦国,勾践,春秋,昭关,杨吴,春秋(书),揭秘,中国古文献

    坟墓里埋葬着许多烈士。一天晚上,他们的白发染了通行证!伍子胥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古人常把他比作范蠡、管仲等能干的官员。只是因为在伍子胥来之前,吴只是长江下游一个不知名的边缘国家。“变法”后,吴成了春秋时期的霸主,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当人们赞美他在复兴吴、灭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当人们在哀悼

  • 冯至《伍子胥》|80年后,一部被高考打捞起的经典中篇

    历史解密编辑:活字文化标签:伍子胥,冯至,子胥,高洁,吴国,鲁迅

    1942年冬天,中国现代文坛代表性作家冯至在经历过抗战的流离后,开始写作《伍子胥》。最初几章曾在桂林1943年的《明日文艺》上发表,1946年9月由巴金收入“文学丛刊”第八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左:《明日文艺》第二期封面右:《伍子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再版80年后,2022年新高考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到底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伍子胥,屈原,夫差,勾践,吴国,曹娥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风俗探源黄历五月五日是重午,又称重节,就是今天的端午节。一说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主要的节俗、节景。吃粽子、赛龙舟纪念楚国屈原是其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传说,另一个传说是东吴之地纪念伍子胥,还有一个是曹娥投江寻父,都是以中国楚、吴、越地方为舞台。这三个历史节俗中的主人翁都是史上有

  • 他一夜白了头,掘墓鞭尸,功成名就却被屈自杀,对伍子胥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吴国,吴王,孙武,阖闾,鞭尸,楚平,伍子胥,春秋战国

    春秋楚国楚平王时期,受费无忌的挑拨,楚平王要杀伍子胥父子,伍子胥逃至昭关,昭关守兵把守很严,很难过关。这时,伍子胥遇到了贵人东皋公。东皋公把伍子胥留在自己的庄上,一连七日不谈过关的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了,这天晚上就急切地问东皋公能不能送他过关,东皋公告诉他在等一个与他长像相仿的人到来之后,就可以过关

  • 伍子胥含恨投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郑国,宋国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极的坏话,要把太子建废掉。这时,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今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蓄意谋反。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