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到底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到底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3/12/10 6:22:22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风俗探源

黄历五月五日是重午,又称重节,就是今天的端午节。一说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主要的节俗、节景。吃粽子、赛龙舟纪念楚国屈原是其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传说,另一个传说是东吴之地纪念伍子胥,还有一个是曹娥投江寻父,都是以中国楚、吴、越地方为舞台。

这三个历史节俗中的主人翁都是史上有记载的名人。他们生命中重大的关键情节都是发生在黄历五月五日,就是今称端午节这一天。

纪念屈原

南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屈原投汨罗江而亡是在五月五日,楚国人哀悼屈原,每到这一天便以筒子装米,投入江里祭祀他。“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是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在楚怀王时任三闾大夫。他对国家一片忠贞,忧国忧民,却受同事上官大夫所妒,受到谗言陷害,在楚怀王、楚顷襄王两代遭到二次流放。屈原在前后超过二十一年的流放中,对家国的一片丹心从未改变;他处在浊世逆境中,不与世沉浮的志节一点也不动摇。

屈原在《离骚渔父》中自我描述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他就是不改变志节。流放中他作《离骚》,表明自己对家国的忠情,择善固执九死不悔。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将白起攻陷首都,迁都到陈。流放中的屈原,眼见国家岌岌将倒,自己完全无法为国效力,在沉重的伤痛下,他效法殷代的贤臣彭咸,谏君不从投水而死,抱石投入汨罗江。

南朝梁的《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日划龙舟竞渡起源于拯救、纪念屈原:“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五月五日这一天的舟楫竞渡风俗,是楚国人不舍一代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以此纪念他。

历代诗人都有龙舟悼屈原的诗,例如,宋人余靖诗句:“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明代无心子诗吟:“满城佳节近中天,竞鬭龙舟吊屈原。”爱国诗人屈原,千古名如一朝。

龙舟源起

在西周的史书《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成书于战国时代)中对周天子有这样的记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表示当时已有龙舟,按时代来推算,早于屈原之死。

再看一张出土的古画《帛画人物御龙图》,形似龙舟画,推断是战国中期的画(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图中有高冠长袍男子,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一飞龙,龙身平伏,略呈舟形,似在水中冲风扬波。这画宛然是龙舟的原形,画也反映了战国时盛行的神仙思想。

屈原《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过洞庭湖的描写:“驾飞龙兮北征,过吾道兮洞庭”。学者们认为所驾“飞龙”就是指龙舟。想必楚国当地江湖本已有龙舟,划龙舟在汨罗中寻找屈原遗体。后来赛龙舟成了纪念屈原的习俗。

端粽子

划龙舟在汨罗中寻找屈原遗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所以人们想到投入竹筒粽喂饱鱼虾。

《续齐谐记》记载这个祭粽到了汉代有了转变。那时起人们在筒粽盖上了楝树叶,并缚上五色丝绳,据说是来自屈原的托梦,苦于粽子为水中蛟龙所窃。

汉朝光武帝建武年中,有个长沙人区曲忽然见到自称“三闾大夫”的人告诉他说,以楝叶塞竹筒上,以彩丝缠上,这一来粽就不会被水中蛟龙吃了,因为蛟龙害怕楝叶和五彩丝线。

区曲依照其言作了,成了今五月五日包叶粽子的前身。后人沿袭这种习俗,竹叶粽代替了筒米粽。

纪念伍子胥

关于端午节划龙舟起源,还有一个广为流传于江南吴越之地的传说,认为是和战国时代伍子胥有关,时间早于屈原。《荆楚岁时记》有这么一笔载记:“是日竞渡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苏州府志增补》记:“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叙,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亲伍奢,兄伍尚。他的先人伍举,以直谏楚庄王显达,因而伍氏后代在楚国很有名。

到了他父亲伍奢这一代是在楚平王的时代,官任太子建太傅。当时,另一教太子的少傅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在楚平王和太子之间制造矛盾,又恐怕未来平王卒、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就谗言挑拨离间,陷害太子。

平王质问伍奢太子之事,伍奢知道费无忌对平王说了许多太子的坏话,直谏说:王怎因为谗贼小臣而疏离自己的骨肉呢?

结果在谗贼佞臣使计下,太子建避难逃亡奔宋;伍奢被囚禁,并作为人质以诱杀二子伍尚、伍子胥。长子伍尚和父亲都被杀死。伍子胥是个烈丈夫,又能隐忍、能谋略。他忍辱出逃,图来日能雪大耻为父兄报仇。穷途落难乞食,途中受助铭记在心日后求报,终于投奔到吴国。

他协助公子光当上了吴王,就是吴王阖闾。吴国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勇武谋略,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伍子胥奔吴十六年后,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也报了杀父之仇。

之后,吴王阖闾在与越王勾践大战之中,中箭伤重不治,死前封伍子胥相国公,辅佐少主夫差。夫差继位,大败越王勾践。勾践请和,并且差遣大夫种厚重金收买吴国太宰嚭以请和,作吴国的子臣。

伍子胥力谏夫差,勾践能忍苦,现今不灭越王,往后将后悔。吴王夫差听信了奸臣太宰嚭的话,应许了勾践的请求,也渐渐疏远主战的伍子胥。吴王要进兵远攻齐国,伍子胥一直以越王勾践为吴的心腹之患,几度力谏吴王,主臣之间极度分歧。一方面,奸臣太宰嚭一直收受越国的重金,因而一直进谗言、挑拨离间。最后,伍子胥被夫差赐死。

伍子胥自刎前感叹直言,他辅佐夫差的父王雄霸一方,诸公子相争继承王位,他以生命为夫差争立。夫差立为王,要分吴国土地给他,他都不接受,而今因为乱臣,王要杀他!

伍子胥留下决绝遗言,告诉家人:“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都东门上,等著看越国攻入都城灭吴。”

夫差听说后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以皮革裹盛,浮于钱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夫差伐齐,未能得胜。第三年,夫差大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趁机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赶紧班师归国,遣使赠送大量钱币与越国求和。九年后,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

《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二十一年越军入吴时,伍子胥之魂对吴国将被灭“心又不忍”,夜里激生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要吓退越军。后来越将拜谢子胥,乞愿假道通过。伍子胥知道越败吴是天意,也才放下了。夫差死前后悔不听伍子胥的忠言。

伍子胥隐忍成大业,弃小义雪大耻,又继承了他的祖先的忠谏灵魂,不因怕死而不谏,死不改志。吴国人感于伍子胥的忠谏和贡献,为他立祠于江上,命名胥山,于每年五月五日他的忌辰在波涛中赛舟竞渡纪念他。

这就是《荆楚岁时记》记载东吴五月五日竞渡风俗,来源于伍子胥的故事。

曹娥泣父

《后汉书烈女传》记载一则东汉时代的故事,发生在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的五月五日。会稽上虞,就是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首都)地方,有少女曹娥(公元130年-143年),非常孝顺。

曹娥家乡在上虞凤凰山下,舜江西岸的小渔村--曹家堡。曹娥父亲曹盱,是巫祝,能弹弦歌唱以愉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上虞县在江中迎婆娑神(有一说迎江神伍子胥)。迎神阵列逆江溯涛而上,巫祝曹盱不幸溺水,沉没江涛中。

那时曹盱的女儿曹娥才十四岁。曹娥沿着江边寻找父亲的踪影,搜寻江上,连尸骸也见不到。她沿江号哭,日以继夜哭个不停。

曹娥寻父的哭声响彻空旷的江边,持续十七日声音不绝。后来,哭声止了,曹娥也投江死了。乡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将舜江改名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县长度尚将曹娥改葬于江南道旁,并为她立碑。后人在这里建了曹娥庙,位于今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南30米之处。浙江绍兴这一带,现今五月五日在曹娥江中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曹娥,响应曹娥感天动地的孝心。

从伍子胥、屈原到曹娥,三位忠孝的节义英灵屹立不摇,树立了端午节赛龙舟节俗中的伟岸标的。

标签: 伍子胥屈原夫差勾践吴国曹娥

更多文章

  • 他一夜白了头,掘墓鞭尸,功成名就却被屈自杀,对伍子胥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吴国,吴王,孙武,阖闾,鞭尸,楚平,伍子胥,春秋战国

    春秋楚国楚平王时期,受费无忌的挑拨,楚平王要杀伍子胥父子,伍子胥逃至昭关,昭关守兵把守很严,很难过关。这时,伍子胥遇到了贵人东皋公。东皋公把伍子胥留在自己的庄上,一连七日不谈过关的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了,这天晚上就急切地问东皋公能不能送他过关,东皋公告诉他在等一个与他长像相仿的人到来之后,就可以过关

  • 伍子胥含恨投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郑国,宋国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极的坏话,要把太子建废掉。这时,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今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蓄意谋反。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 伍子胥不可能封地在申港

    历史解密编辑:歪嘴论史标签:申港,吴王,阖闾,吴国,夫差,黄歇,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伍子胥不可能封地在申港文/刘建东在江阴市西乡申港镇的北部,当前的朱家湾小区位置上,原本有一座规模非常宏大的庙宇——伍相庙;并且与该庙相距约三公里处,在当前港城大道南侧的申庄村上,还有一座伍相庙的下院,当地人俗称——伍相庙分庙。以伍相庙为中心,原本的农历三月二十八为庙会节,号称“沿江七十二摊”,是指从

  • 伍子胥一生最大的悲剧:他已来到战国,而大家还活在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夫差,伯嚭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六)上期音频课,我们说到伍子胥所拥有的多项全能,以及他如何帮助东海小邦吴国迅速崛起,从而击败了传统强国楚国,并为了报仇而倒行逆施,竟挖开了仇人楚平王的坟墓,留下了极具争议性的三百鞭,但不管怎么说,伍子胥总算是了结了这

  • 专诸刺吴王僚,匕首藏在鱼腹中,吴王阖闾登基,伍子胥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伍子胥,专诸,阖闾,吴王,吴国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南岸的吴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吴王馀(yú )昧去世之前,决定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季札,但是季札不愿意登基,然后远走晋国了,结果吴国宫廷就立了馀昧的儿子僚为吴王。公子光是馀昧之前的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认为王位应该传给季札,如果季札辞让,那么王位应该就是自己的,所以他对已经登基的吴王

  • 伍子胥掘墓开棺鞭楚王尸三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伍子胥,吴国,秦国,郑国,楚平,楚昭王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公元前506年他却带着吴国的军队攻破郢都,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楚国都。入城后伍子胥冲入王宫捉拿楚昭王,楚昭王于破城之前逃脱出城了。伍子胥没捉到楚昭王,于是派人寻找楚平王的陵墓,找到后派人撅开了陵墓,开棺拖出了楚平王的骸骨在烈日下暴晒三日,鞭尸三百。是多大的仇恨让伍子胥,在平王死

  • 因两件私事,伍子胥与吴王撕破脸,落得悲惨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伍子胥,吴王,阖闾,吴国,夫差,勾践

    伍子胥是一个楚国人,他的父亲原来是在楚国当太子的老师。然而楚国的君主是一个无能没有底线的君主,他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于是联合奸臣,将太子太子建排挤出楚国,将他放逐出去流浪。楚平王觉得还有很多参与了这件政事的人,所以在将太子驱逐出国后,将目标放在了伍子胥的父亲身上。伍子胥的家族受到牵连,伍子胥的父亲和

  • 神秘的“行人”职位:中国最早的特工头子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吴国,阖闾,吴王,楚王,专诸,伍子胥,春秋战国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四)上一期音频课,我给你讲了伍子胥策划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行动成功后,论功行赏,发掘伍子胥的情报人员被离被封为大夫,专诸的儿子专毅则被一举封为上卿,身为底层平民的壮士专诸,竟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时代的风貌与家族的

  • 伍子胥为何一夜白头,压力过大还是艺术虚构,哈佛大学找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吴国,萧衍,楚平,郑国,哈佛,伍子胥,梁武帝,周兴嗣,春秋战国

    春秋晚期,楚国爆发了一场内乱,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只身出逃。在准备过昭关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前堵后追,血海深仇未报,如今自己又身陷绝境,于是伍子胥在山大压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所谓一夜白头,顾名思义一夜之后头发花白,但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这是艺术夸张或艺术虚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如此离奇。进入二十

  • 他是四大刺客之首,老婆一句话喊回家,伍子胥追问,两字流传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专诸,吴王,阖闾,吴国,荆轲,伍子胥,大刺客,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刺客可以说都是武艺高强,身强体健的存在,而四大刺客都是历史上最强的人,他呢是四大刺客之首,有一次又跟别人打群架,结果老婆一句话出口,他立马停战回家,伍子胥赶紧追上去问他,为什么老婆一叫,你这个七尺男儿就忙不迭的回家呢,此人说道: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没想到这句话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