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孙武”后裔,斩华雄胜吕布,随口一句还成了流传千年的成语

他是“孙武”后裔,斩华雄胜吕布,随口一句还成了流传千年的成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说跟你说谈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4/1/2 9:43:07

三国“魏蜀吴”,世人多以魏蜀之争为主,其实东吴孙氏也称得上是一方霸主;想当年小霸王“孙策”委曲求全居于袁术之下,此时血气方刚就能南征北讨,几无败绩,甚至袁术还有收其为“义子”的意思。可是“孙策”打心底看不上袁术,终于率旧部离去;此时的“孙策”帐下不过千人,却能在乱世中南征北讨,数年间几乎平了江东大部。

此时的“东吴”在孙策的勇武之下也算是初见雏形,后来孙策归天,又换成了其弟“孙权”;说起这“孙权”一生蜗居江东,看似没什么大的发展。其实“孙权”之能绝不亚于其兄,这第一个原因就是帐下众将,基本都是其兄旧部,孙权能以“空降君主”的身份保持东吴不乱,其实仅凭这一点已经足矣证明他的才智过人。

第二点,江东并非想象中的富庶之地,在当时无论人口还是开发程度都远远比不上中原地区,甚至到了刘备伐吴之时,一直备战的江东兵马也不过数万而已;直白点说,当时东吴的实力还没蜀汉强,这就足以证明江东的贫瘠,这也是一直限制东吴进取中原的重要原因。当然,三国征战也没想象的那么简单,三国之主时刻都在谋划着如何吞并他国;在这种危机环境中,“孙权”能数十年保持不败,其实这已是难能可贵了。

当然,诸葛亮所言“韬光养晦”也并非虚言。孙权继承江东其实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内有旧臣不服,外有强敌魏蜀,而且国内资源有限;纵是“孙权”心中有何雄心壮志也只能压抑不发。值得侧目的是,“孙权”说好听点叫“韬光养晦”,说不好听点就叫“龟缩避战”,对于一个雄主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莫大的心理负担。与之比较的“蜀汉”,前有关羽襄樊之败,后又诸葛亮数次北伐,其结果都是毫无斩获,还落得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其实“孙权”又何尝不想挥军北上,这里就看出了他的先见之明。

因此说,“孙权”之才绝不在其兄孙策之下,甚至超过了其父“孙坚”。说起“孙坚”也称得上是三国前期的第一名将了;若说治国之能或许难比“孙权”,单论战场征杀,决不再“孙策”之下。孙坚据传还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或许隔代遗传的原因,他自幼就对攻杀战守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三国志》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年十七,与父共载船到钱塘,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往,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

这段文字并不是很生涩,大概意思都能看明白。值得注意的是,“孙坚”才十七岁,而且当时看到海盗的不止他一人“行旅皆往,船不敢进”;这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海盗在此,但都不敢上前,唯有孙坚。第二,“孙坚”的勇敢并非代表着莽撞,而是以智取胜;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来说,勇猛尚可理解,临阵不惧还能以智取胜,纵观三国名士又有几人可为?

但“孙坚”的实力可并非仅是如此。直到会稽郡发生叛乱时,“孙坚”自己招募了千人壮丁,配合所谓的“官军”剿灭贼众;这件事才正式将“孙坚”推上了汉末舞台。之后黄巾蜂起,可以说“黄巾造反”是促使天下大乱,以及后续三国鼎立的导火线;这场大风暴中也趁势崛起了诸多英雄人物,中原正是在此时开始了诸侯争战的时代。而在这场风暴中,“孙坚”也趁势崛起,不过起步基础太差,仍是自己招募的千余人;或许正因这一点实在难于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提并论,因此到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显得力量并不是很雄厚。

“孙坚”的实力虽并非诸侯中最出众的,但论起打仗可比任何一方诸侯都要勇猛;甚至可以说“袁绍”是诸侯盟主,“孙坚”就是讨伐董卓出力最多的一股力量。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孙坚几乎没得到其他诸侯的帮助,说是他在与西凉军单挑也不为过;在战役之初“孙坚”就立下首功,怒斩西凉名将“华雄”,之后又屡次击败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尤其是击败“吕布”,虽不是单打独斗,但能击败西凉军的顶梁柱,这对董卓的溃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孙坚”击败吕布在《后汉书》中也有详细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卓遣将李傕诣坚求和,坚拒绝不受,进军大谷,距洛九十里。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却屯黾池,聚兵于陕。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这里写的很清楚,十八路诸侯中,董卓真正的敌人只有“孙坚”一路;甚至董卓根本不理所谓的盟主“袁绍”,求和也是只针对“孙坚”。

由此足以证明,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董卓对其他十七路都有恃无恐,唯有“孙坚”才是他真正惧怕之人;当然,这中间也包含了“天下第一”吕布的多少无奈。西凉军其实也非无能之辈,严格的说“西凉军”长期与胡羌外族征战,整体实力绝对称得上汉末时代的一支“劲旅”;按常理来说,“孙坚”纵是如何勇猛无敌,但帐下兵勇的真正实力其实根本不能和“西凉兵”相提并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孙坚”兵卒真正实力一般,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屡胜“西凉兵”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董卓”无道,就是西凉兵再勇猛也不愿为他而死,面对强硬对手能逃就逃;第二点还要归功于“孙坚”的一身正气。当初董卓派人求和之时,“孙坚”说了一段话“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这段话看着就很提气,好似孙坚恨不得将董卓生啖其肉一样;这段话正好说明了他对汉室的忠诚,也反映出了他对董卓的无比憎恨。在此时期内,“孙坚”这段话正好代表了广大汉室子民的心声;既然为将者就如此“正义”,那么手下士卒当然会以死效忠。再跟“西凉军”比较,一进一退之下,胜负自然显而易见;尤其是孙坚那句“死不瞑目”更是传颂千年,成了表达正义的经典成语。

只可惜天妒英才,和其长子一样,终被奸人暗算;但他所创的成语“死不瞑目”却得以流传千载。

标签: 孙武吕布董卓孙坚孙权孙策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齐国人多国富,为何沦为二流国家?孙武经历揭开核心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孙武,齐国,吴国,秦国,魏国,司马穰苴

    所谓“国无恒强,亦无恒弱”,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辉煌之时,亦有落魄之际,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区别在于强与弱持续的时间长短罢了。有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短强的时间长,无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长强的时间短。春秋战国之际,齐国最强的二个时期,分别位于春秋初期与战国中期:春秋之初齐桓公称霸,号令诸侯风光无比;

  • 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2022级新生军训汇演展风采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军训,新生军训,孙武街道,汇演,国防教育,惠民县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席明悦刘明忠董佃伟秋风飒爽,丹桂飘香,彩旗飘飘,阵容严整,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2022级新生在操场上举行军训汇演,12支学生连队在主席台正前方列队集结,该校近六百名学生参加。汇演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12支学生连队着装统一,排着整齐的队列参加汇演。各班汇报展示的内容共7项,

  • 智慧勇气双赢,孙武中国战争史上的不朽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孙武,吴国,夫差,平定,科学家,孙子兵法,中国战争,春秋战国

    孙武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将军,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生于公元前544年,去世于公元前496年,享年48岁。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和勇敢的人,为了吴国的利益,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孙武年轻时,曾经被吴王夫差钦点为将军,负责训练军队。但是孙武的训练方式和其他将军不

  • 孙武不夜城出新“招” 各路豪杰来热闹

    历史解密编辑:壹号商业标签:孙武,街区,文旅,山东,美食,不夜城,科学家,春秋战国

    神州大地,春意浓浓。暖风和煦的不只有天气,还有前方大好的经济形势。文旅市场稳步复苏,论招商优惠,还是孙武不夜城更豪气!无租金、无投资、无风险合伙人制。现诚邀广大商家合作,相聚不夜城。同此道者,合大志,鸣鼓纳征,亮惠民夜生活,拉响惠民经济新引擎。诚邀全国特色小吃、饮品类:各地特色、知名美食小吃、特色饮

  •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孙武,吴国,齐国,伍子胥,阖闾,夫差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中,有一本书曾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直到如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人士和高校中,依旧会将其当作必读教材。这本书就是名流千古的《孙子兵法》。提起《孙子兵法》,多多少少我们都了解其中一些内容,但说起其作者孙武,我们却感到有些陌生。然而,写下世界上最

  • 战神传说一:他是孙武孙膑的后人,考入清华前只有5年级文化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武,孙伯灵,徐世昌,光绪,孙立人

    打今天起,王老湿将地写一写俺纯老乡孙立人将军的事,以回应某些网友说俺对孙立人将军不敬之言论。根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立人的先祖不姓孙,而姓田,叫田书,在齐景公时代任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之地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儿。孙立人就是孙武玄孙孙膑这一支

  • 陈恩田:坚决保护孙武彦、高安国等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焦点标签:孙武彦,陈恩田,高安国,孙中山,台湾,国民党,解放军“环岛”军演

    (图为2022年10月,台湾和平统一代表团团长孙武彦在北京与陈恩田会面,并向陈恩田赠送《天下为公》书法作品)2022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赋》主创人陈恩田在福建海岸线及台湾海峡考察调研,次日在厦门发表团结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的讲话,强烈谴责台独势力和反华走狗污蔑孙武彦、高安国等爱国志士,声

  • 王宠『孙武十三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小楷,篆刻,书法家,千字文,书法作品,孙武十三篇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

  •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被誉为兵圣,为何上了战场也照样打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孙武,吴国,阖闾,孙子兵法,伍子胥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国名将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一书,以高屋建瓴的角度,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和阐述,是军事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鸿篇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千百年来其影响力长盛不衰,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重视,是国外很多著名军校的必读科目之一

  •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孙武,楚国,吴国,阖闾,吴王,秦国,大秦,前秦,伍子胥,歼星弩,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兵圣孙武,于吴国攻楚之战后,事迹全无、下落不明,极可能是因为和秦国派往援楚的军队作战,失利甚至惨败,而遭到了吴王惩处,罢黜、流放,再也不能带兵,甚至也不排除被秦军直接阵斩的可能。这一说法,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确实是史有明文记载的。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