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人多国富,为何沦为二流国家?孙武经历揭开核心原因

齐国人多国富,为何沦为二流国家?孙武经历揭开核心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3/12/9 20:10:07

所谓“国无恒强,亦无恒弱”,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辉煌之时,亦有落魄之际,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区别在于强与弱持续的时间长短罢了。有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短强的时间长,无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长强的时间短。

春秋战国之际,齐国最强的二个时期,分别位于春秋初期与战国中期:春秋之初齐桓公称霸,号令诸侯风光无比;战国中期齐国孙膑两次击败战国第一霸魏国,终结了魏国霸权。其他时间,齐国偶尔能与其他大国扳扳手腕,但多数时间里却是沦为二流国度。

作为东方大国,齐国坐拥鱼盐之利,丝绸之利,海贸之利.......史书记载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冠带衣履天下”,可谓国富人多。从军事角度来看,人多有钱很容易强国,因而齐国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最不济也只会比霸主国略弱罢了,但为何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齐国沦为二流的原因很多,本文重点从孙武离齐奔吴的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代,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效力他国并不让人惊奇,但仔细再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效力他国之人,都是一些小国或弱国人才,商鞅吴起是卫国人,张仪是衰落的魏国人,鲜有大国人才流向其他国家的,大国人才流向他国往往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因此,孙武离齐奔吴就显得极不寻常,而背后原因就与齐国的国情息息相关。

01

孙武是卫国卫武公的后代,而卫武公后代是卫国世卿,至孙林父时更是一手遮天。公元前547年卫国爆发内乱,卫武公后代孙林父惨遭驱逐,孙林父的一个儿子孙襄被杀,另一个儿子孙嘉恰好出使齐国,因此孙武大概就是孙嘉在齐国生下的儿子。

也就是说,孙武是小国衰亡的豪族的后代,在齐国这个东方大国,孙武自然不会有太高的地位,按照春秋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孙武估计只是一个“士”,是最低等级的贵族。孙武来到吴国之后,吴王阖闾对孙武有过一番羞辱,漫不经心地看完孙子十三篇,并未直接录用,而是让孙武操练宫女以证明自身能力。司马迁的这段记载,说明孙武贵族等级的确不高,如果孙武有伍子胥一样的大贵族身份,阖闾还会如此对待孙武吗?

春秋晚期,中国还处于“王侯将相真有种”的时代,在等级森严的齐国,孙武想要建功立业、重振家族,从“士”爬到“卿”,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笔者插一句,不能以“怀才不遇”来臆测孙武的遭遇,因为当时属于龙生龙、凤生凤、鼠生鼠,官职与贵族等级往往相匹配,能力再强野心再大,也不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时代的原因,与有没有才无关。而且,人家贵族几辈子的努力,怎么可能比不过破落户,让孙武这样的寒门小贵族一跃而上?

因此,孙武离齐奔吴的第一个原因,不会是什么怀才不遇,而是在等级制度极为稳固的齐国无法发家。如果说晋国、秦国、楚国等大国,因为常年争霸战争不断,还可能给才华横溢的寒门小贵族快速上升机会的话,齐国就几乎不太可能,因为齐国位于山东,国家富庶生活优越,四周没有什么大国威胁,自姜子牙建国以来一直比较稳定,数百年下来贵族体系更是稳固,孙武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想要建功立业最好是离开齐国。由于孙武祖父孙林父与秦国、楚国关系不好,因此孙武想要建功立业,最佳的国家就是不太重视周礼的蛮夷吴国。

02

齐国严重的阶层固化,是孙武离齐入吴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最致命的原因,最致命的原因在于《孙子兵法》。如今看来,《孙子兵法》是一本经典兵书,军事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但在当时齐国看来,这可能是一本惑乱人心的“妖书”,因为《孙子兵法》与齐国信奉的军事思想格格不入。

春秋时期,列国打仗都有一套规矩,两军要堂堂正正地在共同认可的时间、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战场上对战,不能偷袭、不能突袭、不能截粮道、不能不宣而战........史书上有不少让现代人读来喷饭的记载,网上相关文章很多,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春秋军礼制度可能始于何人呢?相传,姜子牙写了一部书叫《司马法》,后来成为春秋战争礼仪的规范,也有说是历代“司马”(国防部长角色)在姜子牙的基础上汇编而成,但大约在战国初期,《司马法》部分就已经失传,所以战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

《司马法》究竟是什么内容,与《孙子兵法》有何区别,如今已经无法对比。但与孙武同时代的一位齐国司马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他的军事思想与孙武的确差别很大。田穰苴是齐国田氏之人,就是田氏代齐的田氏,齐景公时代的司马,年龄上应该比孙武大一个辈分。

由于《司马法》大部分已经失传,于是齐国就把司马穰苴的著作也附在其中,编成《司马穰苴兵法》。因此,《司马穰苴兵法》既包括有古代《司马法》的内容,又有司马穰苴对《司马法》的诠释和自己的著作。也就是说,如今见到的《司马法》残篇,应该既包括司马穰苴的军事见解,又有姜子牙与历代司马的思想,而通过《司马法》,可以一窥当时齐国的战争观。

《司马法》的战争观是八个字,即“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在这一战争观的基础上,包含三个核心观点:一是“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二是“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三是“以战止战,战之可也”。因此,农忙时不战,疫病时不战,国丧时不战,灾荒时不战,战场上不伤老弱病残等。

《孙子兵法》的战争观是五个字,即“兵者,诡道也”,彻底推翻了春秋军礼制度,直指战争是一场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的游戏,鼓吹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战争观几乎与《司马法》截然相反。

也就是说,孙武的军事思想与齐国格格不入,至少短时间内难以被齐国接受,因此只能离开齐国。相比于齐国的阶层固化,孙武与齐国的兵法思想不相容,应该才是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吴国的最关键原因。

03

春秋中期,“兵战诡道”已经出现,《孙子兵法》的诡道思想就源于城濮之战,但当时整体氛围还是春秋军礼制。随着战争越发频繁,规模逐渐升级,尤其秦国、楚国用兵经常不择手段,于是到孙武时期军事上的阴谋诡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盛行,但却并未达到“兵者,诡道也”的地步,战争普遍成为不择手段的游戏是在战国时期。

孙武去世之后不久,齐国与吴国爆发一场战争,最终结果说明了齐国的军事思想应该非常落后,可能还没能转变过来。

公元前484年,吴国夫差率军北上争霸,曾与齐国爆发过“艾陵之战”,双方各用车千乘,各号称十万人马,史书一笔带过记载极简,《左传》记载的结果是吴国全歼十万齐军,“甲戎,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首三千,以献于公”,其中国书是齐军统帅,公孙夏应该是齐王后代,连统帅都被吴国俘虏了。

胜负乃兵家常事,这一点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吴国全歼齐国十万兵马,这就让人诧异了。如果按照春秋军礼对战,怎么都不太可能被全歼十万,而吴国干净利落的全歼十万齐军,只能说明吴国践行“兵者,诡道也”,齐国还没能转变思想,一方不择手段,一方抱残守缺,被全歼十万兵马也就不奇怪了。

综上可见,从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吴国来看,齐国之所以多数时间沦为二流国家,一方面是阶层固化,当然这也是春秋较为普遍现象,齐国更为突出一些,另一方面是齐国的军事思想落伍了,即便后来孙膑帮助击败战国第一霸魏国,但很快齐国又没落了。其实,纵观整个春秋战国,除了孙武与孙膑,勉强算一个匡章之外,齐国也没有什么过于惊艳、战绩惊人的军事家。

战争,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取胜,老实地奉行春秋军礼这一套,国家自然难以强大。与之相反,春秋吴国、越国、秦国,比齐国穷比齐国人少,但军事实力却超过齐国,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这三国打仗很不“规矩”。

标签: 孙武齐国吴国秦国魏国司马穰苴

更多文章

  • 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2022级新生军训汇演展风采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军训,新生军训,孙武街道,汇演,国防教育,惠民县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席明悦刘明忠董佃伟秋风飒爽,丹桂飘香,彩旗飘飘,阵容严整,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2022级新生在操场上举行军训汇演,12支学生连队在主席台正前方列队集结,该校近六百名学生参加。汇演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12支学生连队着装统一,排着整齐的队列参加汇演。各班汇报展示的内容共7项,

  • 智慧勇气双赢,孙武中国战争史上的不朽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孙武,吴国,夫差,平定,科学家,孙子兵法,中国战争,春秋战国

    孙武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将军,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生于公元前544年,去世于公元前496年,享年48岁。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和勇敢的人,为了吴国的利益,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孙武年轻时,曾经被吴王夫差钦点为将军,负责训练军队。但是孙武的训练方式和其他将军不

  • 孙武不夜城出新“招” 各路豪杰来热闹

    历史解密编辑:壹号商业标签:孙武,街区,文旅,山东,美食,不夜城,科学家,春秋战国

    神州大地,春意浓浓。暖风和煦的不只有天气,还有前方大好的经济形势。文旅市场稳步复苏,论招商优惠,还是孙武不夜城更豪气!无租金、无投资、无风险合伙人制。现诚邀广大商家合作,相聚不夜城。同此道者,合大志,鸣鼓纳征,亮惠民夜生活,拉响惠民经济新引擎。诚邀全国特色小吃、饮品类:各地特色、知名美食小吃、特色饮

  •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孙武,吴国,齐国,伍子胥,阖闾,夫差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中,有一本书曾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直到如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人士和高校中,依旧会将其当作必读教材。这本书就是名流千古的《孙子兵法》。提起《孙子兵法》,多多少少我们都了解其中一些内容,但说起其作者孙武,我们却感到有些陌生。然而,写下世界上最

  • 战神传说一:他是孙武孙膑的后人,考入清华前只有5年级文化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武,孙伯灵,徐世昌,光绪,孙立人

    打今天起,王老湿将地写一写俺纯老乡孙立人将军的事,以回应某些网友说俺对孙立人将军不敬之言论。根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立人的先祖不姓孙,而姓田,叫田书,在齐景公时代任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之地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儿。孙立人就是孙武玄孙孙膑这一支

  • 陈恩田:坚决保护孙武彦、高安国等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焦点标签:孙武彦,陈恩田,高安国,孙中山,台湾,国民党,解放军“环岛”军演

    (图为2022年10月,台湾和平统一代表团团长孙武彦在北京与陈恩田会面,并向陈恩田赠送《天下为公》书法作品)2022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赋》主创人陈恩田在福建海岸线及台湾海峡考察调研,次日在厦门发表团结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的讲话,强烈谴责台独势力和反华走狗污蔑孙武彦、高安国等爱国志士,声

  • 王宠『孙武十三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小楷,篆刻,书法家,千字文,书法作品,孙武十三篇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

  •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被誉为兵圣,为何上了战场也照样打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孙武,吴国,阖闾,孙子兵法,伍子胥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国名将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一书,以高屋建瓴的角度,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和阐述,是军事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鸿篇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千百年来其影响力长盛不衰,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重视,是国外很多著名军校的必读科目之一

  •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孙武,楚国,吴国,阖闾,吴王,秦国,大秦,前秦,伍子胥,歼星弩,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兵圣孙武,于吴国攻楚之战后,事迹全无、下落不明,极可能是因为和秦国派往援楚的军队作战,失利甚至惨败,而遭到了吴王惩处,罢黜、流放,再也不能带兵,甚至也不排除被秦军直接阵斩的可能。这一说法,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确实是史有明文记载的。兵圣

  • 孙武如何准确预言国家的兴衰存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孙武,阖闾,齐国,秦国,赵氏,赵盾

    @真知新坐标孙武来到吴国后,在伍子胥的引荐下,认识了吴王阖闾。阖闾读了他所写的《孙子兵法》,大加赞赏。一天,吴王阖间同孙武讨论天下大事,说起了晋国的政事。吴王突然问道:“中原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这六家大夫手中,孙将军认为他们这六家之中,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一、范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