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4840 更新时间:2024/3/8 23:33:33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中,有一本书曾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直到如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人士和高校中,依旧会将其当作必读教材。这本书就是名流千古的《孙子兵法》。

提起《孙子兵法》,多多少少我们都了解其中一些内容,但说起其作者孙武,我们却感到有些陌生。然而,写下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其实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并无多大建树,甚至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祖上显贵,却因乱世逐渐没落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由于当时历史时代的原因,其详细的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考究。孙武出生于齐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之中,在周武王伐纣时,他的祖先就已经活跃在了当时的政治舞台之中。周武王将其长女许配给其祖先,并封为陈国国君,后来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来到了齐国。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因为陈完在齐国活动十分积极,他的子孙在齐国的地位也算比较显贵。孙武的祖父因为立下战功,齐国君主给其封地乐安,并赐姓孙氏。在19岁前,孙武一直在故乡安心研究学问,之后他四处周游列国,开阔自己的视野与胸襟。

在重新回到齐国后不久,他就与齐国的一位贵族女子联姻。可好景不长,随着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的发生,孙武的女婿也牵涉其中。担心受到牵连,孙武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了吴国逃避这场政治斗争。在乱世之中,曾经显贵一时的贵族之家,就这样随着权力的斗争而渐渐没落。

潜心研究兵法,著书《孙子兵法》

年轻时期,孙武曾到著名文化之乡山东蒙山求学,在这里,他不断积累着知识,思维也更加灵活。因为潜心研究军事与兵法,他在之后几年的游历生涯中,也注重实地考察,对各地的古战场的地形、气候等进行了军事实地研究。

大量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积累,让孙武成竹在胸。重回齐国的那几年时光里,他将手中的所有兵书古籍全部重新研读、整理,并归纳其中一些重要的军事理论,而这一切,都为日后孙武著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在来到吴国后,孙武也没有锋芒毕露,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而是选择隐居,潜心研究兵法。在1年多的隐居时光里,孙武著书《孙子兵法》,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他有了出山的资本。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孙子能够写出闻名于世的《孙子兵法》绝非偶然,为了写成该书,他先是学习理论知识,后又离开家乡,四处游历探访。在经历了几年的沉淀后,他静下心来,择一处幽僻之地,写出了兵家奇书《孙子兵法》。

来到吴国,却鲜有机会大展身手

在《孙子兵法》完成之后,他的好友伍子胥在吴国已经是十分活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了能够让孙武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伍子胥曾七次向吴王阖闾举荐孙武,极力夸赞他的军事才能。

见此情景,吴王终于同意接见孙武,于是孙武带着自己写成的兵法来到了宫殿。面对吴王的提问,孙武对答如流,吴王所提的各种军事问题,都能在孙武这里得到想要的答案。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面对才华横溢的孙武,吴王心中暗暗赞叹,为了测试孙武的能力他还挑选了100名宫女让孙武训练,其中还有几个吴王的美姬。最初宫女们嬉闹玩耍,丝毫不听号令,为了严肃纪律,孙武就下令斩杀了两位带队的美姬。尽管有吴王的求情,但孙武还是毫不留情地杀了吴王的两位宠姬。

之后近百位宫女被孙武训练的整齐有序,见此情景,吴王虽然心中有些怒气,但也折服于孙武的军事才能,便任命其为将军。成为将军后的孙武原本以为可以就此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却没想到,能让他真正指挥的战争却是少之又少。

让孙武一战成名的,是他独立指挥的吴楚之战。这次战争中,他运用书中计谋,带领军队以少胜多,让楚国元气大伤,但吴军占领楚国都城后,却对楚民做出许多违背道义的事情,引起民怨。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楚国想方设法联合秦国,反攻当时已经有些骄傲自满的吴军。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吴军很快乱了阵脚,吴王受伤,夫概企图谋反,到了如今内忧外患的境地,吴军只好撤出楚国都城,返回吴国。

这次的战争让吴军也受到很大折损,吴王于是冷落了作为主要将领的孙武。之后吴王虽然也依靠孙武的计谋取得了几次战争的胜利,但他却很少再任命孙武一些重要的职位,孙武亲自指挥的战争更是寥寥无几。

或飘然隐居,或被夫差所杀

在孙武五十多岁时,吴王夫差因为听信小人谗言,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其自杀。伍子胥作为吴王身边的心腹重臣,陪伴其走过一路风风雨雨,但最终还是因为猜忌难逃一死。面对好友的离世,孙武心灰意冷,最终决定飘然归隐山林之中。

关于孙武最终的归宿,有人说他选择归隐,在山林中了却残生,也有人说他是因为锋芒毕露,刚愎自用,再加之与伍子胥交好,受到了吴王的猜忌,最终被吴王杀戮。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在《汉书·刑法志》中曾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据此种说法来看,孙武的晚景可能并不安稳,或许是受到伍子胥的连累,或许是因为他平日不懂人情世故而惹怒夫差,最终被夫差无情杀害。

其实不论是归隐山中,在吴地终老,还是因受牵连,被吴王夫差"诛戮",这都不影响孙武在领兵时坐了"冷板凳"的事实。在写《孙子兵法》时,孙武呕心沥血,不断琢磨制敌要害,但在实践之中,确实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使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

后世影响深远,职业生涯却以失败告终

虽说孙武写下了《孙子兵法》,他也被后人称为"兵圣",但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孙武的形象和故事并不像伍子胥、庞涓韩信这样的军事家们那么丰富饱满。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大都是基于在研读了其著作之后,根据其作品而做出的评价。

作为一位军事家,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有实战经验的依托,才能更加让人信服。可是在历史的记载中,对孙武领兵打仗的描写,远远不如人们对其作品的称赞出现的频率高。如此情形,着实让人觉得有些迷惑。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其实,在受到阖闾的任用后,孙武真正作为将军带兵打仗的情形很少,大多数情况下,他并没有担任主帅一职,大多是辅佐主帅作战。吴王阖闾在作战时,大多采用了孙武的计谋,但真正指挥战争的,却并不是孙武本人。

我们这里所说的职业生涯,只是单独挑出了孙武带兵打仗这一方面,在这方面,他并不像庞涓、韩信这样的将军,多次带兵打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与这些军事家相比,孙武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并无很大建树,甚至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吴王自身的性格原因,一方面则是孙武自身有些刚愎自用。在训练女兵时,他毫不犹豫斩杀了吴王的两位爱妃,后来在领导战争中,他又颠覆了曾经的文明战斗,将阴谋诡计运用到战争之中,虽说这是发展的潮流,但作为第一人,他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他在书中提到了仁义,但并未强调仁义,他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攻破楚国之后,吴军先是毁了楚国的宗庙祠堂,又将楚民当作奴隶,引起了楚国人民的不满。

后来楚国联合秦国打了吴国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孙武和伍子胥不得不撤军回到吴国,而这引起了吴王的极大不满。之后的孙武,就很少活跃在领军活动之中了。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无多大建树?

除却这一方面,孙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他所著的《孙子兵法》,确实体现了孙武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在当时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伐交","因粮于敌",设"诈兵"等帮助吴王取胜的计策,都是孙武提出的,甚至到了现在,这本书依旧被人们奉为必读的书目。

如今,《孙子兵法》在政治、商业等方面依然有许多可以参考借鉴的内容,该书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反观孙武有些失败的职业生涯,确实让人有些唏嘘。

标签: 孙武吴国齐国伍子胥阖闾夫差

更多文章

  • 战神传说一:他是孙武孙膑的后人,考入清华前只有5年级文化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武,孙伯灵,徐世昌,光绪,孙立人

    打今天起,王老湿将地写一写俺纯老乡孙立人将军的事,以回应某些网友说俺对孙立人将军不敬之言论。根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立人的先祖不姓孙,而姓田,叫田书,在齐景公时代任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之地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儿。孙立人就是孙武玄孙孙膑这一支

  • 陈恩田:坚决保护孙武彦、高安国等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焦点标签:孙武彦,陈恩田,高安国,孙中山,台湾,国民党,解放军“环岛”军演

    (图为2022年10月,台湾和平统一代表团团长孙武彦在北京与陈恩田会面,并向陈恩田赠送《天下为公》书法作品)2022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赋》主创人陈恩田在福建海岸线及台湾海峡考察调研,次日在厦门发表团结台湾反独促统爱国志士的讲话,强烈谴责台独势力和反华走狗污蔑孙武彦、高安国等爱国志士,声

  • 王宠『孙武十三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小楷,篆刻,书法家,千字文,书法作品,孙武十三篇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

  •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被誉为兵圣,为何上了战场也照样打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孙武,吴国,阖闾,孙子兵法,伍子胥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国名将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一书,以高屋建瓴的角度,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和阐述,是军事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鸿篇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千百年来其影响力长盛不衰,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重视,是国外很多著名军校的必读科目之一

  •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孙武,楚国,吴国,阖闾,吴王,秦国,大秦,前秦,伍子胥,歼星弩,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兵圣孙武,攻破楚国后为何下落不明?可能死于大秦帝国歼星弩!兵圣孙武,于吴国攻楚之战后,事迹全无、下落不明,极可能是因为和秦国派往援楚的军队作战,失利甚至惨败,而遭到了吴王惩处,罢黜、流放,再也不能带兵,甚至也不排除被秦军直接阵斩的可能。这一说法,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确实是史有明文记载的。兵圣

  • 孙武如何准确预言国家的兴衰存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孙武,阖闾,齐国,秦国,赵氏,赵盾

    @真知新坐标孙武来到吴国后,在伍子胥的引荐下,认识了吴王阖闾。阖闾读了他所写的《孙子兵法》,大加赞赏。一天,吴王阖间同孙武讨论天下大事,说起了晋国的政事。吴王突然问道:“中原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这六家大夫手中,孙将军认为他们这六家之中,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一、范氏晋

  • 事发滨州孙武不夜城!“猴哥”被拘!

    历史解密编辑:印象滨州标签:孙武,滨州,猴哥,拘留,不夜城,科学家,春秋战国

    ◆本文来源:印象滨州综合惠民融媒、新滨州◆编辑:小印据惠民融媒:在孙武不夜城,三名身着“猴哥”等特殊服饰吸引游客合影,后强制收费的男子经警方调查取证后被给予行政拘留处罚。这件事,干得漂亮,必须点赞!转发提醒!

  • 号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为何职业生涯却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孙武,吴国,齐国,伍子胥,阖闾,夫差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中,有一本书曾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直到如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人士和高校中,依旧会将其当作必读教材。这本书就是名流千古的《孙子兵法》。祖上显贵,却因乱世逐渐没落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由于当时历史时代的原因,其详细的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考究。

  • 山东出土古书,终结孙武千年争议,学者:孙武或是纸上谈兵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孙武,阖闾,吴国,伍子胥,孙伯灵

    作为中国的兵家之圣与兵学之祖,孙武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但所谓人红是非多,古代也是这样,围绕在孙武身上的话题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非议是:历史上根本没有孙武其人,实际与孙膑是同一个人,或者与伍子胥是同一人!那么,事实真相又是如何?上世纪七十年代,山东出土一批古书,终结了关于孙武是否存在的千年争议,证实历

  • 《史记》制造的兵圣:孙武与伍子胥是如何从一人分化为两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看鉴人文历史标签:孙武,吴国,阖闾,吴王,史记,伍子胥,孙伯灵,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注: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享誉海外、家喻户晓的军事名著,其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都是琅琅上口的经典名句。作者孙武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兵圣”和“兵学鼻祖”。不过,先秦诸子的作品往往不成于一人一时,这个已经是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