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一句戏言,他就亲手煮了4岁儿子,献给齐桓公食用

齐桓公一句戏言,他就亲手煮了4岁儿子,献给齐桓公食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道远文史 访问量:3054 更新时间:2024/1/9 11:49:32

前言:

民以食为天,再厉害的人物也离不开美食,除非能达到神话传说中辟谷的境界,否则不管换作任何人,也离不开一日三餐。

厨师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做得一手好菜,不仅能让身边的家人大饱口欲之福,也能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一家老小。

春秋时期的易牙,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厨师,由于他的烹饪技艺高超,还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甚至被厨师们认作祖师。

易牙擅长于调味,因此很得齐桓公的器重,齐桓公经常让易牙为他做天下美味。

可后来因为齐桓公的一句戏言,这位名叫易牙的厨师,竟然亲手煮了自己4岁的儿子,献给齐桓公食用。

这究竟是什么回事,齐桓公说了什么戏言,能让易牙心甘情愿煮了自己的儿子?那么齐桓公,究竟有没有食用呢?

易牙:厨师们的祖师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姜姓齐国非常厉害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也被人们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似这般厉害的人物,身边的人是竭尽所能地讨好,易牙正是其中之一。

易牙是齐桓公非常宠幸的近臣,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出神入化,擅长调味,据说易牙是历史上第一位运用调和来烹饪的厨师。

因此,易牙也被称作为厨子的祖师爷。

俗话说得好,想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易牙就将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利用高超的烹饪技艺,很好的抓住了齐桓公的胃。

非但如此,易牙还很会迎合齐桓公的心思,因此也深受齐桓公器重,甚至在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还询问管仲,易牙能否替代管仲为相。

由此可见,易牙在齐桓公心中的分量属实不低。

管仲是齐国的国相,他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是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是在病重时,齐桓公也很尊重管仲的意见。

然而当齐桓公询问易牙能否接替他时,管仲却直言道:“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管仲说的很委婉,称易牙杀子讨好君王,不合人情,其实就是再说,易牙是个不能重用的小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烹子献糜

有一次,齐桓公在用膳时,易牙也陪伴在左右,正在享用美味的齐桓公突然感慨地说道:“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当时这只是齐桓公的一句戏言,齐桓公本人并没有很在意,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旁的易牙听闻后,便将此事牢牢记在心中。

并且下定决心,要让齐桓公尝尝人肉有多美味。

齐桓公地位尊崇,易牙认为,一些死囚、甚至是平民,都不配被齐桓公食用,思来想去之后,易牙最终决定亲手煮了自己年仅4岁的儿子。

终于在一次午膳时,齐桓公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于是便询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汤。

易牙有了表现的机会,连忙哭着说这是自己四岁儿子的肉汤。

齐桓公虽然听后感觉内心很不舒服,但却感动于易牙的一番忠心,认为易牙忠于自己更甚自己的亲骨肉,因此更加对易牙宠信有加!

结语

易牙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讨好齐桓公,不惜亲手将自己四岁的儿子煮了,献给齐桓公食用,明知齐桓公只是一句戏言,仍然这般做,十足的一位小人。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易牙忠君护主,他对齐桓公特别忠心,这才这样做。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易牙也不是真正的对齐桓公忠心,他只不过是一位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小人罢了。

管仲临终前曾对齐桓公直言:“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参考史料: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齐桓公也听了,将易牙等人遣散,让他们永远不得入朝。

可过了三年之后,齐桓公又将易牙三人给叫了回来,因为实在太想念他们了。

第二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等人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

随后,易牙等人堵塞宫门,不让任何人进宫,齐桓公还是从宫女的口中得知,是易牙等人在作乱,但此时悔之晚矣,最终齐桓公活活饿死在宫里。

干政失败后的易牙,也避居彭城,操烹饪业至终,他的食疗菜在现代的徐州广为流传,虽然是一位政治上的小人,但他作为厨艺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齐桓公管仲齐国易牙桓公

更多文章

  • 齐桓公的临终凄凉:软禁在寝殿,忍饥挨饿,袖袍掩面,仅晏蛾儿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诸侯国,鲍叔牙,晏蛾儿,桓公,先秦,周朝

    公元前643年十月初七,齐桓公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已经越来越听不清小妾晏蛾儿的声音。他的思绪一直在往前飞,想到了过去的种种,但身体的疼痛又将他的思绪生生扯回,他想大喊,想说点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也没有力气开口。索性就沉默着,沉默着,等到他的视线开始模糊,他将全身最后的一丝力气聚集到手臂上,抬起手臂用

  • 齐桓公问管仲:易牙把儿子的肉都让我吃了,忠诚吧!管仲:不忠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管仲,易牙,齐国,卫国,周朝,先秦,齐桓公

    易牙向儿子说道:你去死吧!说着,放菜板上就剁了。然后,把儿子的肉下锅,再放上各种调料,一道丰盛的菜肴出锅了,之后,屁颠儿屁颠儿的去让齐桓公品尝。易牙这是唱哪出呢?原来,齐桓公一次酒足饭饱之后,乐呵呵的摸着肚皮,开玩笑的说道:我这辈子啥肉也吃过,就没吃过人肉,你们说是不是有点遗憾呢?易牙听了以后,嘴上

  • 齐桓公之死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听管仲言,吃亏在眼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卫国,竖刁,史记,桓公,先秦,周朝

    (齐桓公与管仲对饮)公元前645年,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将齐桓公推上春秋第一霸主宝座的相邦管仲病逝了。管仲的地位,我想我就不用再多介绍了,毕竟这是三国大v诸葛亮都当做偶像的人物。尊王攘夷,攻灭谭遂,葵丘会盟,管仲可以说是用毕生的精力,成就了齐桓公的一生。看来,当年那一箭,射得不亏。齐桓公当然也能深刻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齐桓公: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讳疾忌医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齐国,管仲,扁鹊,先秦,周朝,齐桓公,周天子,齐襄公,春秋战国

    齐国自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立周后被封邦建国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前后立约820多年,比整个周朝的国祚还要长,比之后世的王朝更是长久得多。当然,齐国实际上也并非一成不变,只不过不是和同时期的晋国那样被三家瓜分,而是来了一个田氏代齐。因着田氏代齐,姜姓吕氏齐国变成了妫姓田氏齐国,虽然诸侯国

  • 霸主齐桓公:任用敌人、目标远大,其情怀和格局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管仲,齐国,国君,齐桓公,诸侯国,历史故事

    霸主齐桓公:任用敌人、目标远大,其情怀和格局值得学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混乱,也最英雄辈出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留下无数传说,令人广为传颂。在春秋战国众多的历史人物中,位列“五霸”的齐桓公,拥有者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人生的起起落落,与他本人的情怀与格局息息相关,那么,从齐桓公身上,我们可

  • 齐桓公好心收留陈国公子,谁知两百年后,江山被其后裔篡夺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陈国,齐国,晏婴,公子,国君,江山,先秦,周朝,齐桓公,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霸主的身份帮助了不少诸侯国,比如说他“救邢存卫”,出兵协助燕国对付山戎。齐桓公在位期间,陈国发生了内乱,一位陈国的公子跑到齐国避难,齐桓公好心收留了他。谁也没有想到,二百多年后,姜姓齐国的江山会被陈国公子的后裔篡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的源头还得从陈国

  • 济南又添一处文化地标,深入挖掘鲍叔牙文化资源鲍子书院揭牌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海报新闻标签:梁王,鲍叔牙,济南市,鲍子书院,文化地标

    3月18日上午,由文化学者张期鹏担纲策划、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纸房村负责建设的鲍子书院,在梁王新城纸房村揭牌成立,标志着济南一处新的文化地标正式诞生。同时揭牌的还有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梁王新城文化中心、纸房民俗文化馆。揭牌仪式上,自牧、李恩成获颁鲍子书院顾问聘书,张期鹏受聘担任鲍子书院名誉院长,张增

  •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三人发生啥事,能成为今年高考作文题?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兄讲段子标签:管仲,鲍叔牙,周天子,齐国,诸侯,春秋五霸,齐桓公,高考作文,周朝,先秦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国各地高考作文也都相继出炉。而管仲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跟齐桓公、鲍叔牙一起出现在今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今年题目是主要围绕着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讲讲自己感受与思考。这三个历史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不一样的特色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

  • 为什么鲍叔牙对管仲这么好,二人却没有一起侍奉同一个国君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哥讲坛标签:鲍叔牙,管仲,国君

    古代人的情谊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的世界当中情谊比天高,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是经常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古人心思淳朴,没有那么多些弯弯绕绕,在他们的眼中,兄弟之情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因此不管如何他们都不会背信弃义,出卖朋友。所以如果得到对方的认可,把你当做好朋友之后,就会掏心掏肺的帮你,丝毫不会藏私。鲍叔

  • 济南鲍山下有座鲍叔牙墓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鲍叔牙,管仲,齐国,叔牙,济南,先祖

    记者 李培乐上周济南核酸贴纸上的人物是鲍叔牙,提起这位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很多人都会想到“管鲍之交”“勿忘在莒”。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济南曾经有三鲍,“鲍城、鲍山和鲍墓”,而今鲍城早已消失在历史风雨中,但鲍山和鲍墓依然矗立在济南鲍山街道的沃土上。济南鲍山附近曾是封邑所在有“齐鲁首邑”之称的历城,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