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十月初七,齐桓公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已经越来越听不清小妾晏蛾儿的声音。
他的思绪一直在往前飞,想到了过去的种种,但身体的疼痛又将他的思绪生生扯回,他想大喊,想说点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也没有力气开口。
索性就沉默着,沉默着,等到他的视线开始模糊,他将全身最后的一丝力气聚集到手臂上,抬起手臂用宽大的袖袍遮住了自己的脸。
许久之后,晏蛾儿发现不对劲,去摸了摸齐桓公的身体,早已经变得僵硬。
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
生前有怎样的荣光,死后就有多凄惨。
公元前685年,一场决定齐国命运的赛跑在山东大地上展开,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快马加鞭赶往齐国,管仲则单独上路埋伏在了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上。
在这条必经之路上,鲍叔牙正带着公子小白不分昼夜赶往齐国。
眼看着公子小白靠近,管仲射出了一支箭,正中小白,小白应声倒地,而管仲回身迅速离开,他不知道的是,身后的小白并没有死去,而是爬起来继续和鲍叔牙赶路。
得知小白死讯的公子纠放慢了行程,与管仲等人慢悠悠回国,准备继承齐国的国君之位。
殊不知,等他们达到齐国边境的时候,却发现小白已经进入齐国,且得到了齐国卿族的承认,公子小白成了最后的赢家。
从此历史上有了大名鼎鼎的春秋首霸齐桓公。
齐桓公登基之后,鲍叔牙将好友管仲推荐给齐桓公为相。
齐桓公成为齐国的国君,不仅改变了齐国的命运,更是改变了整个春秋战国的格局。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在:“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随着齐国的强大,齐桓公和管仲渐渐将目光放在了齐国之外,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这样的旗号一打出,再加上齐国作为诸侯大国的威严,立马就得到了不少诸侯国的拥护,到了齐桓公七年,鄄地会盟的举行让齐桓公在诸侯国间的威信力大大加强,这是他称霸的开始。
此后,他又举办了数次会盟,带领诸侯国向周天进贡、攻打周边的夷狄,成为诸侯老大。
齐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召开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参加并赐给了齐桓公胙肉,这是直接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而这也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周天子在他面前都不自觉矮上三分。
但盛极必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在葵丘会盟之后就走了下坡路,很多人看在眼中,有些诸侯国也不再愿意臣服于齐国,管仲为此也忧心忡忡。
但好歹管仲活着的时候,还能约束齐桓公的行为,让齐桓公不至于如脱缰的野马。
齐桓公执政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做甩手掌柜,齐国的国政几乎都交给了管仲,但管仲总是会老、会死。
齐桓公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45年,管仲带着深深地忧虑离开了人世。
去世之前,管仲建议齐桓公不可重用易牙、开方和竖刀。不以为然的齐桓公在管仲临终之际倒没有拂了管仲的心意但等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就忘了管仲的话了。
易牙、开方和竖刀被齐桓公重用,他们几乎把持了整个齐国的国政,齐桓公本来就已经年老,再加上依赖别人惯了,他并不喜欢处理政务,就喜欢喝点小酒、和后宫的妃子们待在一起。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还有无数的滕妾。
有意思的是,齐桓公妻妾众多,但没有嫡子,三位夫人都没有生育,而六位如夫人却每人生了一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在齐桓公病重以及去世后争夺国君之位,把齐国弄得乌烟瘴气。
管仲在世的时候,曾和齐桓公定下立郑姬生下的公子昭为太子,并且为了让公子昭能顺利登基,还将他送去了宋国,由宋襄公护卫着。
但齐桓公晚年昏了头,在竖刀的撺掇下,齐桓公又想让卫共姬所生的公子无诡为太子。
齐桓公这一松口,其他的公子也有了心思,纷纷盯上了那个位子,毕竟大家起点相同,你能当,我为什么不能当呢?就看谁能把握机会上去了。
他们的这种争夺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进入白热化阶段,五公子使出浑身解数去搏。
而易牙、竖刀等靠着被齐桓公宠信的身份对齐桓公的病情了如指掌,他们为他们支持的公子无诡出谋划策。
为了抢得先机,让公子无诡顺利继位,他们软禁了病床上的齐桓公。《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易牙、竖刀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
他们将齐桓公的寝殿弄成了一个没有宫门、只有高高的宫墙的小房间,并且不许任何人靠近齐桓公,所以除了易牙和竖刀,没有人知道齐桓公的病情。
为了彻底断绝齐桓公和外界的接触,他们甚至不给齐桓公送吃的、喝的,更不用说治病的药物了。
齐桓公躺在病床上,什么都不能做,本来就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又没有人在身边伺候,不得不忍饥挨饿,起初他还喊叫,让人给他送点吃的、喝的。
但没有人搭理他,或者说没有人知道他的情况。
就在齐桓公不知道自己忍饥挨饿到什么时候的时候,突然一个女子爬进了他的寝殿。他的小妾晏蛾儿。
终于看到了一个人,他急忙说自己饿了,但晏蛾儿表示自己没有办法。
齐桓公又说自己渴了,晏蛾儿抽泣着表示自己还是没有办法。
为什么呢?
晏蛾儿将易牙和竖刀做的事说了出来,并且说他们矫诏不准外人靠近这里,所以根本没有人知道齐桓公的境况,她如果不是之前时刻关注着他,也不会知道他受了这样的折磨。
齐桓公静静地听着晏蛾儿的话语,脑中想的却是管仲临死前的建议,他后悔自己没有听管仲的话,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风光了半辈子的齐桓公哭了,他说:
“嗟呼!圣人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见仲父乎?”
然事已至此,他无力回天,只能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索性他临死的时候捕食孤零零一个人,还有一个晏蛾儿陪在自己身边。
生命的最后一刻,齐桓公用袖袍遮住了脸,他是真的没有脸去见管仲。
齐桓公一死,晏蛾儿撞柱而死。
寝殿的动静很快吸引了易牙和竖刀,两人见齐桓公去世后,并没有立即通知外人,而是继续装作齐桓公还没有死的样子,将那些不拥护公子无诡的臣子都骗来杀了,然后公子无诡登基。
当然,这个过程持续了六十七天。
在这六十七天了,易牙和竖刀一直知道齐桓公死了,而五公子也陆续知道齐桓公死了,但谁也没有认真看齐桓公一眼,就那么放任齐桓公的遗体在床上放着。
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那就是夺位,直至坐上齐国国君的位子。
最后胜出的自然是公子无诡。
当国君之争尘埃落定,大家似乎才想起寝殿里齐桓公的遗体。即便当时是冬天,但过去了两个月,尸虫都爬了出来。
那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得出,那就是齐桓公的遗体。
但那就是齐桓公的遗体。
公子无诡登基之后,为齐桓公打造了一副棺材,为其入殓。
齐桓公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了,能在春秋的乱世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好不威风。但正如司马贞所说:
“小白致霸,九合诸侯。及溺内宠,衅虫流。”
立储向来是一一件大事,关乎国本,齐桓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却在晚年耳根子软,不仅无视管仲的建议,让易牙、开方和竖刀这样的小人得势,又在已经立了太子的情况下,想要换成公子无诡。
也难怪五公子都想争一争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齐桓公也成了被放弃的那一个。临终前有那样凄凉的一幕,死后又有那样悲惨的境遇。
即便他掩面又如何,他无脸面对的何止是管仲。
在他死后,齐国陷入内乱,霸主地位很快就没了,宋襄公都来插手齐国内政,还想接过霸主的位子来坐一坐,只不过到底实力不足,最终晋文公出,晋国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