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7年,苏州西郊、太湖东岸的群峰之间,有一处窟窿山。
窟窿山主峰箬帽峰,是姑苏城周围群山中的最高峰。
来自楚国的伍子胥和来自齐国的孙武,见证春秋进入战国的两位军事家,机缘巧合就在窟窿山这里聚首了。
伍子胥,现在是吴国大将公子光的亲信、谋士、干将,受公子光的委托正在箬帽峰脚下筹建一处秘密基地。
公子光,现任吴国君主吴王僚的侄子,吴国第二任吴王诸樊的嫡长子,他安排给伍子胥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伍子胥锻造一支可以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坐上吴国铁王座的死士杀手组。
伍子胥,楚国贵族,五年前,家族卷入楚平王和太子建之间的纷争,除了他成功逃亡之外,伍氏全家被楚平王屠戮殆尽,伍子胥一路辗转投奔到了吴国,自此一心谋划复仇往后余生必得手刃仇人楚平王。
公子光愿意帮助伍子胥完成他的复仇大愿,前提是伍子胥先帮助自己夺得吴国的铁王座,然后君臣勠力同心修理楚国。
伍子胥在秘密圈地营建营地的时候,发现有一处更好的地已经被人买断下来了,而且时间就在不久之前。
伍子胥担心是不是他和公子光之间的密谋被人发现了,决定不动声色对买断这家的地主展开摸底,他现在的活动经费可是非常充足的,因为公子光谋取吴国王位的行动势在必行,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呐。
一段时间的秘密排查,得知买地的主人是齐人孙武,再结合排查的结果分析,伍子胥决定拉来自齐国的孙武入伙,因为孙武正是他们团队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他向公子光汇报的时候,就认定了孙武的抱负需要吴国的平台、吴国的霸业需要孙武的才华,就跟伍子胥的现实需求一样。
齐人孙武,身世相当不简单
吴国吴王诸樊在位的时候,晋国就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大家族的族领家主轮流担任卿士(相当于首相),史称“晋国六卿”;而齐国也有
六大家族,分别是国氏、高氏、田氏、鲍氏、栾氏、庆氏,这齐国六家权贵也把持了卿士的执政权力,轮流担任齐国卿士,史称“齐国六贵”。
齐国六家权贵,其中国氏、高氏、栾氏、庆氏,都出自姜姓,高氏、栾氏、庆氏又都是齐桓公的后裔。
高氏、栾氏,是齐桓公的少子齐惠公的后裔;庆氏,是齐桓公长子无亏的后裔。
鲍氏,出自杞国姒姓,其后代有一支仕齐,封地在齐国鲍邑,得氏为鲍氏;
田氏,出自陈国妫姓,其后代有一支在齐桓公年间移民齐国,并任齐桓公一朝的工正(相当于劳工部部长一职),封地在齐国田邑,得氏为田氏。
齐人孙武,就出自齐国田氏这一脉
吴王僚在位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是齐桓公的第四代孙,田氏家主传至第五代田釐子田乞。经过田氏六代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齐国的权贵家族了。
田乞兄弟三人,大哥田开,三弟田书。
孙武,是田书这一支的,田书是孙武的祖父。
齐景公于公元前548年即位,齐景公的前任齐侯是他的哥哥齐庄公和他的父亲齐灵公。
齐灵公、齐庄公都是被齐国的权臣弑杀的,弑君的权臣叫崔杼。崔杼弑君的帮手就是庆氏的庆封。
齐景公是由于崔杼和庆封的拥立,才坐上了齐国国君的铁王座,崔杼和庆封任左右卿士。凛凛的冷血在前,齐景公是极没有安全感的。
齐国田氏家族占据执政大权,位居卿士
想要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安全感,齐景公就必须做掉崔杼和庆封。
还没等齐景公出手,庆封为了独霸朝政,率先出手做掉了崔杼,于是独揽了齐国卿士大权。
正在暗自得意的庆封,没想到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四家联合出手了。
公元前545年,齐景公在位第三年,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四家向庆氏家族发起清算和清洗,除了庆封逃亡去了鲁国之外,庆氏家族覆灭了。
逃亡到鲁国的庆封,被鲁国三桓家族中叔孙氏家族的执政卿叔孙豹驱逐,庆封又流亡去了吴国,却受到当时的吴王余祭热情款待,还得到了一块封邑,位于现今江苏镇江丹徒一带的朱方城邑。
庆封继续过上了呼风唤雨的富贵豪华骄奢淫逸的生活,直到公元前538年,楚国大军进攻吴国,打下了朱方,杀死庆封的同时尽戮庆封在吴国的全族,恶人还须恶人来治啊。
公元前545年联手剿灭庆氏家族,齐国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四家中,是以田氏家族为主体担当的,于是田氏家族在齐景公一朝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执政卿士的权力高位了。
公元前554年至前545年,前后十年左右时间里,齐国的两位国君、两大权贵家族先后死于非命,朝野震荡。
新上位的齐景公肯定是心有余悸,齐景公开始扶持新的派系力量晏氏一族的晏婴。
齐国形成新的政治集团:树大根深的国氏,新晋家族晏氏,四大家族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四家。
想要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安全感,齐景公就要持续依次削弱各大家族,这其中鲍氏家族力量最弱,齐景公削藩的首先瞄准了田家。
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总是出乎齐景公的预料,形成了事与愿违的反向结果。
先是燕国有难,燕惠公向齐景公求助,齐景公却看上了燕惠公的宠妾燕姬,燕惠公被迫忍痛割爱将心爱的女人让给齐景公。于是齐景公联合晋国出动晋齐联军帮助燕惠公出兵燕国,打败了燕国的叛乱势力,燕惠公得以复位。
田氏小宗——齐国大将司马穰苴横空出世
燕惠公复位当年就羞愤病逝。
继位的燕悼公决定要向齐景公计回一个公道,于是也联合晋国组成晋燕联军,兵分两路讨伐齐国。
晋国一路攻入齐国本土,打到了阿城、甄城,大约位于现今山东聊城的阳谷、荷泽的甄城县一带;而燕国的大军也渡过黄河攻入齐国本土。
齐国的形势一时非常危急。
就在这紧要的关头,齐景公最信任的卿大夫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了一位人物。
这位人物是田氏家族中的小宗一系,田穰苴。
没什么名头,因为是晏婴的极力举荐,齐景公只好把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拜田穰苴为齐国大司马,统一调度齐国各路兵马抗击晋、燕联军。
这田穰苴果然不负齐景公和晏婴的期望,整肃军纪、上下同欲,齐军的战力骤然间提升了好几个段位,尤其是组成的齐“技击之士”的特种作战部队,让晋国军队一时闻风丧胆的。本来晋军就没有什么非打齐国的理由,于是晋军就退兵了,燕国一看最能打的晋军都退兵了,孬的燕兵肯定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也就跟着缩回北方的苦寒之国去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危机,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化解了。
田穰苴都快被捧到神坛上了,一代战神的名头呼之而出。
然后齐景公就赐田穰苴一支为司马氏,田穰苴就改称司马穰苴。
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人为制造荣誉的倾斜扶持田氏小宗,分化田家大宗一脉。
据说,这场战争中,田氏小宗田书的孙子——田武也参与了战事,并深得司马穰苴的战法和亲传。
这位田武,就是本尊孙武。
田氏田无宇借势发难,联合鲍氏打压栾氏和高氏
齐景公通过晏婴的推动,这边正在分化田氏大家族,那边田氏家主田无宇也没闲着,时刻关注着局势和其他家族的动态。
公元前532年,田无宇联合了鲍氏家族,一起出手攻打栾氏、高氏家族,栾氏和高氏家族的成员被迫逃亡去了鲁国。
田氏和鲍氏瓜分了栾氏、高氏两家的资产和土地。
聪明的田无宇,从分到田家的那一份中,将其中最优质的土地等资产部分进献给了齐景公。
收到贡献的齐景公,以及齐景公的母后穆孟姬又分别将莒邑和高唐的土地赏赐给田无宇。
一来一往的,田无宇既得了实惠又获得了好名声,名利双收,更重要的是,栾氏和高氏出走留出的权力真空基本上被田氏家族给填补了。
由于太多的坑没有萝卜来填补,以至于后来田无宇的孙子田成子纵容美妾广泛怀孕生子,全部都算是田家的仔,据野史记载说有七十多个借腹造人的男子长后都补了齐国官场职场大量的实缺,借机扩大田氏的实力。
晏婴针对田氏家族设计一系列削弱和分化的策略
那边田氏在忙着扩张,这边齐景公和晏婴也忙着给田氏各种穿小鞋,穷尽心术意图阻拦田氏快速崛起的脚步。
首先撞上枪口的是田穰苴。
田穰苴打退晋、燕联军后,齐景公授以齐国大司马一职。不久之后,齐景公就寻着一个理由捋夺司马穰苴的职务和兵权,一个专业的武职将军被授以文职和闲职,再不久之后就抑郁而终,田氏家族痛失一智者帅才。
公元前528年左右,鲁国国君鲁昭公访问齐景公。
鲁昭公还特意为齐景公准备了鲁国盛产的桃子,挑选了圆润饱满色泽鲜丽的上等蜜桃。
某一天,齐景公、晏婴以及鲁昭公、叔孙家等四人茶叙,仅有的六颗蜜桃四人分享后,晏婴小眼珠子一转悠,伏在齐景公耳边一顿耳语,齐景公频频颔首口中称好。
于是晏婴就安排人召来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位齐国将军,将剩下的两颗大蜜桃分赠予他们三人中的功绩最大的两个人,让他们仨自行比拼功绩,三位勇士义字当先,都不想让自己陷于不义而选择自裁,意图成就其他伙伴,结果三位虎将全部自杀于宴会跟前。
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田氏家族再折损一个猛将。
田氏小宗田书一脉,因为攻伐莒国获得军功,晏婴建议齐景公授以田书一支乐安食邑并获赠孙氏的姓氏,从田氏一族中分离出来。
田书有子田凭,田凭有子田武。
他们这一支自此改称为:孙书、孙凭、孙武。
孙武深得家学兵法的真传,并且开宗立派创造了“兵者诡道”的兵家学派。由于理念太过超前,加上田氏家族的背景烙印,孙武在齐国的发展仕途被晏婴和齐景公生生掐断。
公元前517年,孔子到访齐国,晏婴让齐景公婉拒孔子“法先王”的仁道治国理念。
齐国不要仁道王道,又拒绝霸道,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龙钟老态让孙武失望至极,终于向族中长者提出要离开故国,奔赴可以实施他一身才华的他国。
孙武的抱负需要吴国的平台、吴国的霸业需要孙武的才华
天下诸侯中,诸侯中的佼佼者无非霸主国莫属。
当时,称得上霸主之国的有齐桓公时的齐国、宋襄公时的宋国、晋文公时的晋国、秦穆公时的秦国、楚庄王时的楚国。
宋国已经衰落,摇摆于晋、楚两大诸侯国之间,宋国是去不了的;
齐的盟友国是晋国,田氏一家在对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晋国的各大卿士家族结成仇敌,晋国暂时不能去;
依着孙武“兵者诡道”的兵学理论,其实是很适合去楚国、秦国发展的,但是当时秦、楚、越三国是盟国,而楚国是晋国的敌国,去了这三个国家就犹如投奔齐国的敌国,也是不能去的;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选项了,那就是吴国,吴国是晋国的盟国,现在接棒晋国正在对楚国不断用兵中,孙武的兵学理论和兵法集成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孙武离开齐国,选择出走吴国,寻找施展人生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