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丘叫孔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孔丘叫孔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私塾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3/12/31 11:29:12

孔丘叫孔子孙武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老子以智慧著称,他所撰写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具中华民族色彩的传奇著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哲学著作难以企及的。因为这种影响力,老子不断被后人神化、演绎,真实的老子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关于老子的生平,比较权威的应该算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尽管比较简单,但展现给我们一个相对真实的老子,道出了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导向。

是“老子”而不是“李子”

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聃。那时楚国的苦县就是今天河南省的鹿邑县。李耳为什么被称为“老子”呢?史无明文交代。

《神仙传》说:他在妈妈怀里整整七十二年才出世,一落下地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母亲便把这个老头儿子叫“老子”。这作为笑话来谈谈当然开心,但要把它当作生平介绍那就真要闹“笑话”了。

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古者,称师曰子。”古人把老师称为“子”,“子”大概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师”或“先生”。可是问题又来了,老子既然姓李,他为什么没有像“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子”那样,被人们称为“李子”呢?

《戴建业精读老子》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从《史记》本传中的记载推测,人们之所以尊称他为“老子”,或者是由于他享年高,或者是由于他德行高,总之,“老子”之“老”与新老之“老”毫无关系,“老子”也许就是“老先生”的意思。

老子无疑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在周出任过国家“守藏室之史”的官职,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般都有学术界的领袖或名流担任。

后世也有很多名人,他们都有在图书馆中工作的经历,看来这并非偶然,饱读诗书,才能胸有天下。

关于“老子”的三件事

《史记》中记载了与老子相关的三件事:孔子问礼于老子;辞官归隐;函谷著书。

老子对孔子讲,真正有修为的君子应该能够看清时代发展的潮流,如果遇上机会就奋力拼搏,如果生不逢时,就像那野草花一样随风飘舞,任其荣枯。真正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平时都很低调,真正有学问和修养的君子,表面上看去却很愚钝。你应该保持理性和淡定,驱除身上这股娇气,这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和超乎实际的理想对你的未来没有什么好处。

老子这番话说得非常宁静和祥和,但是细细品来,对孔子的批评还是非常深刻和严厉的。

问礼之后,《史记》中紧接着讲了老子的第二件事,即辞官归隐。

书中记载,老子一辈子修炼道德之学,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学问家,这种学问的特征就是要保持一种谦下的姿态,顺应大道,不彰显自我。老子在周朝做史官时间已久,看到周朝大势已去,自知无力回天,便辞官隐居去了。

接下来,司马迁讲了第三件事一函谷著书。“函谷”指函谷关,因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向西隐退,必须经过函谷关。当时函谷关的守将尹喜看到老子来了很高兴,对他讲,你老人家就要隐退了,这一肚子学问总要给世人留点什么,你必须要给我写一本书,否则,我就不让你出

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老子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表达了自己对世界万物的看法,然后出关西去,不知所终。

结语:

老子的离去,留给了世界一个背影。这背影是对人类社会生存法则的一种思考,也是一道谜题,即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消除无边的欲望,更好地实现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始终是人类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

更多文章

  • 宦官吹嘘好友比孙武吴起还厉害,郭崇韬听后大怒:这是个败军之将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孙武,郭崇韬,吴起,李存勖,王彦章,朱温

    公元924年,已经灭掉后梁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遣客省使李严前往前蜀,想要交易一些珍宝回来。没想到的是,前蜀不但拒绝了,还坚持原先的做法,不让好的丝织品流入中原,只肯给一些比较低劣的物品。这让李存勖愤怒不已,再加上李严声称前蜀混乱,他下定决心要出兵讨伐前蜀。不过对于让谁担任伐蜀的主将,李存勖一时之间没有

  • 孙武认为他是大患,伍子胥认为他是伙伴,吴王用生命验证他是混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孙武,吴王,伯嚭,吴国,伍子胥,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这个人是个大奸臣,在他的指挥下,吴国军队失利,孙武对伍子胥这样说:此人矜功自任,以后必为吴国祸患,不如乘此兵败,以军令斩之。可是伍子胥认为他是同伴,值得信任,于是向吴王求情赦免了他,可是呢这人并没有因为伍子胥求情而感激,后来他一连串的动作,使得吴王夫差被逼自杀,吴王用生命验证了他不但不值得信赖而且是

  • 党媒记者看广饶丨孙武故里 齐风乐安 大众网“党媒记者看广饶”采访团走进孙子文化园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东营标签:孙武,广饶,乐安,孙子兵法,党媒记者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东营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传承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从百科类巨著《永乐大典》,到科学类典籍《天工开物》、数学类典籍《九章算术》和医学类典籍《本草纲目》,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智慧和文化。从古至今,中国作为一个

  • 孙武到楚国投奔伍子胥想建功立业,无意间却卷入了楚王室的丑闻中

    历史解密编辑:五千年文化标签:孙武,伍子胥,楚王,楚国,齐国,秦王,春秋战国,艺术家,科学家

    公元前517年,齐国内乱,孙武决定周游列国。在途中结识了楚国伍子胥,后经伍子胥介绍在楚太子建府上做门客。孙武发现太子建的正配竟是媵女,而以太子建的身份原本是要娶秦王妹妹孟嬴。孙武在齐国因为家族之争,自己所在的陈氏家族(被齐王赐姓孙)与鲍氏家族彻底铲除了高氏与栾氏家族,而自己心爱的栾妹正是栾氏家族的嫡

  • “印度战神”梅农,遇到“现代孙武”刘伯承,1962年中印将领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孙武,刘伯承,梅农,印军,印度,军事

    1962年,中国和印度在喜马拉雅山上有过一次对决,号称“印度战神”的梅农,遇到了中国的“现代孙武”刘伯承。究竟是谁的战略谋划能力更胜一筹?“印度战神”梅农在遇到刘伯承之前,梅农的军政生涯堪称一帆风顺。他出生于印度的上流阶层,年轻时留学英国,并与蒙巴顿勋爵关系亲密。在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衰落,印度独立

  • 苏州地铁8号线孙武纪念园站—人民路站左线盾构区间顺利始发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基建报标签:人民路,孙武纪念园站,陆慕,盾构机,4号线,轨道交通,苏州地铁,孙武纪念园,公交线路

    近日,伴随着“御窑3号”盾构机刀盘徐徐转动,缓缓推入洞门,由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承建的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3标孙武纪念园站~人民路站左线盾构区间顺利始发。▲盾构机始发现场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3标项目包含3站3区间,其中,中铁一局承建2站2区间,即人民路站、陆慕老街站、孙武纪念园站~人民路站区间、人民路站~陆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兵圣”孙武位列第一,“杀神”白起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孙武,白起,项羽,刘邦,霍去病,卫青

    1.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曾率3万吴军大败楚军20万,占领楚国都城郢,几近覆亡楚国。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2.白起:(?-前257年),芈姓,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 吴楚争霸:孙武一战封神,伍子胥鞭尸三百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孙武,伍子胥,吴国,阖闾,齐国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下动荡不安,诸侯互相征伐,实力为王是这个时代显明的特征。就拿周室来说,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由于他生前特别宠爱庶子姬朝,就嘱咐心腹在自己死后拥护王子朝继位。但国人不买账,依照周礼拥护太子姬猛继位,是为周悼王,为东周第十三任君主。周悼王刚刚继位,王子朝就发动叛乱,自立为王

  • 1962年,“印度战神”梅农对决“现代孙武”刘伯承,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孙武,梅农,印军,刘伯承,毛主席,司令部,中国军队,军事纪念,军事委员会

    1962年6月,印度在中国边境地区的挑衅越来越频繁,我方一再忍让,却是变相纵容了对方的狂妄,而为了扬我国威,同年10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实施对印反击战。另一边,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迅速在国内加紧了备战,同一时间,他还表示:“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印度也是一个大国,我们强大的足以应对任何挑

  • 惠民县孙武街道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宣传 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扫黑除恶,孙武街道,惠民县,黑恶势力,风清气正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孙晓雅姜璐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司法所联合好美居社区、派出所、综治办、社区法律顾问在大市场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宣传,向社区群众广泛宣传“扫黑除恶”相关常识,进一步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向常态化发展,营造更为清朗的社会风气。现场,工作人员为集市两侧商户、来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并现场讲解宣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