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庄王想用三王之子为质,换取和平,大臣朝着楚庄王就射出了两箭

楚庄王想用三王之子为质,换取和平,大臣朝着楚庄王就射出了两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833 更新时间:2024/1/28 19:28:47

公元前605年,楚国令尹斗越椒杀死司马蒍贾,并拒绝与楚庄王和解,七月斗越椒带领若敖氏一族在皋浒与楚庄王展开决战。激战中,斗越椒射向楚庄王两箭,却接连失手,最终“王击灭若敖氏之族”。

这一战对于楚国的意义重大,在此之前,若敖氏一族在楚国坚挺了百年,历经三代,成为楚国最强悍的卿族势力,这百年间,楚国有十二位令尹,九位出自若敖氏,有六位司马,五位出自若敖氏。正是这样的辉煌让若敖氏变得不再将国君放在眼中,到了第三代,他们不断制造动乱,而斗越椒直接领兵攻打楚庄王。

但蛰伏三年的楚庄王既然敢“问鼎中原”,又岂会被若敖氏一族解决?战后,楚庄王继续北上与中原霸主晋国争夺霸主地位,最终在邲之战中大获全胜,成为霸主。而斗越椒的儿子出逃晋国,在后来的鄢陵之战中将楚国从霸主的位子上拉了下来。

毁家纾难

若敖氏一族起自楚国第十四位国君楚若敖熊仪,熊仪执政的时候正是西周末期,他见证了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开始。楚若敖的后代中除去国君一支,以若敖氏为家族称号,而楚若敖的幼子斗伯比正是若敖氏一族中斗氏的始祖,而另一支则是成氏。斗氏和成氏自斗伯比开始在楚国的政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斗伯比正式出现在政坛上是在他侄子楚武王时期,楚武王是楚国历史上一位比较特殊的国君,他发出“我蛮夷也”的呼声,在周王室不肯加尊号的时候自己僭越称王,带领楚国开始走向强盛,而斗伯比正是楚武王的左膀右臂,更是楚国历史上第一位令尹,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在斗伯比的经营下,若敖氏的不少人都在政坛上发挥作用,比如斗廉、斗祁和斗班。他们在楚武王、楚文王时期辅佐国君,其中斗祁成为继斗伯比之后的第二位令尹。

这一时期是若敖氏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辛苦经营,让若敖氏在楚国的实力不容小觑,楚成王初即位的时候,令尹子元公然骚扰楚成王的母亲息妫,被若敖氏一族中的斗班杀死,而斗子文成为令尹。

斗子文在楚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是斗伯比的儿子,最初还是弃儿,因为是在五月初五出生,并且当时斗伯比和子文的母亲并没有成亲,所以子文被扔在了深山老林立里,后来才被接回家中,又因为母亲嫁给斗伯比,而来到了若敖氏家族。

公元前664年,斗子文成为楚国历史上的第五位令尹,彼时楚国内乱刚止,而楚成王年幼,斗子文尽心辅佐楚成王,甚至于“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 》记载:“斗谷于菟(斗子文)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若敖氏一族在楚国已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势力庞大,财力雄厚,所以当子文成为令尹,而楚国国库空虚的时候,子文将若敖氏家族中的财物拿出来很多,扩充了楚国的财力,更辅佐楚成王开疆扩土,为楚国北上争霸做准备。

若敖始乱

子文做令尹二十七年,楚国稳步前进,他曾三仕三舍,其能力和德行在列国间都很有名,但是他退位之后,若敖氏一族却开始作乱,在楚成王末期到楚庄王初期,若敖氏数次作乱,给楚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公元前637年,子文决定退位,让时任司马的成得臣做令尹,成得臣同样是若敖氏一族的人,而继他位的是斗宜申,此人是若敖氏家中作乱的第一人,作乱的因子从城濮之战开始就埋下了。成得臣成为令尹之后刚愎自用,尤其是在与晋国的争端中,他不顾楚成王的反对执意与晋文公对上,结果在城濮之战大败,成得臣自杀,而斗宜申从司马位子上被撸了下来。

这对于若敖氏家族来说是一个打击,但这打击仅仅是针对个人,若敖氏家族依旧是撼不动的存在,即便成得臣死后,非若敖氏家族的蒍吕臣成为令尹,但不过一年就被若敖氏家族搞了下来。令尹和司马这两个楚国最重要的职位还是由若敖氏家族的人来担任,斗勃和成得臣的两个儿子成大心、成嘉相继做了令尹,司马则从斗宜申换成了斗克。

斗宜申忍不下这口气,最终还是在楚穆王时期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他居然想要将楚穆王杀死,只是斗宜申的能力配不上野心,刺杀计划还没有执行,就被楚穆王发现了,然后死的自然就是斗宜申。

斗宜申之后作乱的是斗克,斗克的作乱更像是若敖氏的内乱。成嘉为令尹,而斗克却伙同与成嘉是政敌的公子燮一起,试图暗杀成嘉,但暗杀失败,两人又将刚刚继位的楚庄王挟持出郢都,好在最终两人被杀,楚庄王毫发无伤的回到了郢都。

刚继位的楚庄王面对的不仅是外患,更有内忧,那么尚年弱的楚庄王又何去何从呢?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自知无力与如此强大的卿族抗争,于是他用三年的时间来暗中观察楚国局势,在这三年时间里,在表面看来,楚庄王三年沉迷酒色,不理政事,任所有的鱼儿浮出水面。他下的一道很有意思的政令是这样的:“有敢谏者死无赦!”

谁都不准进谏,爱怎么着怎么着,他只管饮酒玩乐,时间一长,高兴的自然很高兴,而心忧国事的也心急如焚,于是有忠直的臣子就坚持不下去了,伍子胥的祖父伍举就是其中之一,他跑去进谏,无视楚庄王的左拥右抱,说:“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楚庄王倒也没有置之不理,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这句话简单说来就是:我自己有数,你退下吧。然后楚庄王继续之前的醉生梦死,似乎从来没有将伍举的进谏听进去,反而越来越往昏君的路上走了。

再后来,有个叫苏从的再次进谏,楚庄王淡定的问他不知道自己下的命令吗,苏从则说:“杀身以明君,臣之原也。”这个时候,楚庄王的戏已经演的差不多了,哪些人需要处理,哪些人需要小心应对,哪些人值得任用,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总之,楚庄王用三年的时间理清了朝政,然后他出手了,“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

但这并没有动到若敖氏之族的利益,或者说动到的只是边边角角的势力,不足以将若敖氏压下。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动了,他就是那个被若敖氏从令尹位子上排挤下来的蒍吕臣的儿子蒍贾,这个人是相当的聪明,当初斗子文举荐成得臣做令尹的时候,就认为成得臣不堪大用,后来成得臣果然在城濮之战中犯下大错。

公元前611年,时任工正的蒍贾诬陷令尹斗般(斗子文的儿子)有谋反之心,楚庄王自然乐见其成,所以并未进行什么审问就将斗般处死了,但斗般的死并不能将若敖氏家族拉下来,顶替斗般成为令尹的依旧是若敖氏家族的人,他就是斗子文的侄子斗越椒,而蒍贾做了斗越椒原先的位子司马。

蒍贾的上位一定程度上是楚庄王促成的,目的就是削弱若敖氏家族的势力。而楚庄王雷厉风行的对朝臣做了一定的安排,然后开始对外征战。灭掉庸国成为楚庄王稳定人心和北上争霸的一个契机,楚国北上,中原局势开始发生改变,中小国家新一轮站队开始,公元前608年的郑国、陈国和宋国等国家的站队,已经说明楚庄王的北上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更是以勤王的名义北上攻打陆浑之戎,并在不久后陈兵于洛邑之郊“问鼎中原”,好在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将楚庄王打发回了国。但从这件事,已经可以看出楚庄王中原争霸的决心,而他之所以退回楚国,王孙满的话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楚国的内忧并没有完全解决,所以真正称霸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树大根深的若敖氏一族始终是楚庄王的心病。

狼子野心

蒍贾成为司马是楚庄王的第一步,这个人不仅聪明还有野心,背后有楚庄王撑腰的蒍贾自然更愿意和令尹斗越椒相斗了。但斗越椒不是斗般,斗般受父亲斗子文的教导,对楚国还算忠心,但斗越椒不同,他自小就是被斗子文认为有“狼子野心”。

斗越椒是斗伯比的孙子、斗子良的儿子、斗子文的侄子,斗越椒出生的时候,斗子文还是令尹,而斗子良是司马,斗子文就劝说弟弟将这个孩子杀死,他对子良说:

“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斗子良怎么可能舍得将刚出生的儿子就杀死呢?他并没有听从哥哥的劝说,还是将斗越椒留了下来。随着斗越椒的长大,斗子文心中的不安也越来越大,他知道斗越椒将来一定会将若敖氏引向灭亡。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他将全族的人都聚在一起,告诉众人如果斗越椒上台了,大家就赶紧离开楚国,越远越好,但斗子文也知道,自己的这种告诫并不能够说服全族的人。

所以他哭着自言自语:“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意思是将来若敖氏一族会被斗越椒害得死了都没人祭祀。众人都认为斗子文的这种担忧太过杞人忧天,但后来的事实说明,斗子文所料不假。

蒍贾成为司马本就让若敖氏一族很生气,况且他还不断招惹斗越椒,于是斗越椒在看到楚庄王忙于对外征战的时候,就对蒍贾出手了。斗越椒带领若敖氏一族将蒍贾囚禁起来并将其杀死,杀死蒍贾后,斗越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对楚庄王出手。

在正式进攻楚庄王之前,楚庄王还做了一件事,即试图平息战争,他提出让楚国三代国君之子来做若敖氏一族的质子,以换取和平。当然怎么看,楚庄王都不是会想向若敖氏一族低头的样子,他这样做更多的是激怒若敖氏一族,同时也激怒楚国的臣民,让他们站在自己这一边。

楚庄王是想彻底解决若敖氏,大战一触即发。

皋浒之战

公元前605年的七月,“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斗越椒率先向楚庄王射出一箭,但这一箭不知道是因为力道不够还是斗越椒惧于楚庄王的威仪,总之,这一箭失败了,射在了楚庄王战车的铜钲上。一箭不成,斗越椒又射出了另一箭,但很不幸的,这一箭同样没有射中,虽然透过了车盖,但依旧是没伤一人。

即便如此,斗越椒的逾矩以及过去的凶悍还是让楚庄王身边的将士退却了。众人纷纷后退,眼看着众人要溃散,楚庄王赶紧派人稳定军心,说:“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

这说的自然就是楚庄王的曾祖父楚文王当初灭息国的时候得到的三支利箭,虽然当初楚文王攻打息国存了私心,但到底是属于楚国的荣耀。现在楚庄王拿出来说事,并说自己的曾祖父得到的三支利箭被斗越椒偷拿了两支,但现下这两支已经用完了,后面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器了,所以进攻吧。

然后斗越椒就战败了,《史记·楚世家》和《左传·宣公四年》都记载若敖氏一族在这一战中被灭,楚国的一大隐患被解决,接下来楚庄王就可以专心他的霸业了,而他也的确很顺利,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楚国击败晋国,楚国的霸业逐渐达到顶峰。

但若敖氏一族虽然在楚国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但毕竟没有全部死在皋浒之战中,还有少数人活了下来,比如斗子文的孙子、斗般的儿子斗克黄因为到齐国出使,所以并没有赶上这场战争,但事后,他还是回到了楚国坦然赴死,但楚庄王放过了斗克黄。

而另一个逃过一劫的就是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他在战后火速逃到了晋国,被封在了苗地,成为苗贲皇。所以这样看来,斗越椒作乱,确实让若敖氏一族在楚国灭族了,若敖氏一族最后的荣光毁在了斗越椒手中。

但是苗贲皇虽然跑到了晋国,但依旧能够让楚国感到威胁,毕竟春秋时期的大部分时期,都是晋楚在争霸,所以这两个国家之间人才的互失很有意思,楚才晋用这个成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苗贲皇就是“楚才晋用”的一个典型代表。

距离邲之战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楚庄王也早已经去世,楚庄王之子楚共王在位的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原本楚军占优,而苗贲皇在晋军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楚师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陈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败之。”

晋军欣然采纳,楚共王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楚国失去了霸主的位子,而且这种失去是永久的,后来的楚国再也没有争霸成功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谁也没有想到若敖氏一族在最辉煌的时候被楚庄王覆灭,而逃出去的苗贲皇竟能在二十年后报仇成功。

更多文章

  • 最喜欢开狂欢派对的楚庄王,为何能够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商朝,大军,楚国,周朝,先秦,楚庄王,狂欢派对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8)主笔:闲乐生在灭掉楚国第一大贵族若敖氏后,楚庄王终于真正地掌握了楚国全部的军政大权,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楚国的王权,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是如此的强大,而阻挡在庄王霸业之路上的对手,也只剩下了晋国一个了。在这个美好而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庄王决定举行了一场久违了的大型party,

  • 为何春秋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如齐桓公,而楚国称王,如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齐桓公,楚庄王,楚国,诸侯国,周王室,周天子,春秋,春秋(书),先秦,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称王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的存在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比如公元前334年的徐州相王,魏惠王和齐威王互相称王,而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两年后,五国相王等,这个时期,中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已经与春秋时期大为不同。春秋时期,中原各国都不存在称王的情况,但这仅仅说的是

  •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成功学可以复制,赶紧学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楚国,晋国,陈国,国君,周朝,先秦,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是春秋时楚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施政有方,楚国国力迅速增强,屡屡击败北方强国晋国,降服周边小国,因此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我们通过楚庄王的几件故事,来了解他的治国之术、成功之道,以供今人思考、借鉴。一、绝缨保贤一次,楚庄王在宫内设宴,款待群臣与众将领。为体现君臣融洽,

  • 楚庄王即位后,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殊不知这只是他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楚庄王,朝政,楚国,晋国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堂而皇之地将"聪明"两字写在脸上,大智若愚,他们懂得收敛锋芒、低调行事。虽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但是楚庄王却是一个例外,他在最初即位时,整日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也不理会朝政。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难成大事,殊不知这

  • 楚庄王的套路,仅限富二代,一般人玩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楚庄王,苏从,伍子胥,伍举

    伴读中国史第一卷史记世家篇内容涉及原著卷目:《楚世家》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任霸主。我们今天分享一个他刚继位的小故事。看完之后,大家会觉得他很牛,但是这种做法,不适合我们普通人。我们先看故事:楚庄王刚刚即位时,不理政事,日夜玩乐。而且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劝他,杀无赦。就这么着,一晃三年过去了。有两

  • 春秋时,楚庄王为陈国平乱后,顺便灭了陈,对此有人给出三点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齐国,周朝,先秦,楚庄王,陈国平,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时期,陈国大夫作乱。楚庄王一听这事,便派兵到陈国平乱。砍了那个作乱的大夫后,楚庄王还好人做到底,手一挥,顺便把陈国灭了。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家觉得,楚庄王的这招顺手牵羊,算是妙不可言的一步棋吗?依我看,楚庄王的这番操作,看似有利可图,但同时,面临的风险可真不少!为何我会这么说,且听听我的三个观点。

  • 周王室最后的颜面:楚庄王问鼎中原,却被王孙满怼的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楚庄王,周王室,王孙满,秦国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梦归秋辰:第408期)人生中耻辱的事,是别人在背后对你评头论足,更耻辱的是当着你的面对你评头论足,最耻辱的是对着你评头论足以后还来询问你的意见。这种行为,人与人之间叫修养,而国与国之间就是实力。这就像郑国,当你没实力的时候,你就是别人的出气筒,正义根本就无从谈起。郑国我们有一个

  • 大臣调戏楚庄王的美妾,楚庄王做了什么,让大臣在三年后拼死相报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楚庄王,郑国,楚国,晋国,大臣,拼死相报,周朝,先秦

    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带着两个美妾大宴群臣,突然一阵风吹过,宴席陷入一片黑暗,其中一个美妾附在楚庄王的耳边说:“大王,刚才有人拉扯妾的衣服,妾已经拉下了他帽子上的缨带,只要您让人点亮蜡烛,就能将那个人找出来。”原来这宴会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席间有丝竹之声、轻歌曼舞又有美酒佳肴,觥筹交错间醉意涌上来

  • 废材逆袭记!看楚庄王是如何一“霸”惊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楚庄王,分封,周天子,楚国,晋国

    虽然春秋五霸有好几种说法,但楚庄王毕竟是个牛人,说他称霸一时也是实至名归的。生而不同的楚国不过楚庄王这个“霸”却和别人不太一样,从一开始就像是“混”进来的一样。别的不说,就是这个称谓,别人都是“公”(公爵),像齐桓公、晋文公,他却是“王”,春秋时期的“王”不应该是周天子专属称谓吗?实际上,楚国从根本

  • 星月沉华灯升,时隔五年,歌剧《楚庄王》再展楚国瑰丽画卷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星月,楚国,歌剧,楚庄王,孙叔敖,编钟乐舞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摄影记者萧颢通讯员 黄影“星月沉,华灯升,心碎在这夜露如泪的时分……”时隔五年后,歌剧《楚庄王》里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唱段再一次响起。3月10日晚,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并启动“二改二演”的民族歌剧《楚庄王》复排版,在湖北戏曲艺术中